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到制樣設備領域,特指一種適用于制樣設備中料桶的自動調節刮掃裝置。
背景技術:
在制樣設備領域中,常需要使用到分礦留樣機,較為常用的就是一種采用底開門方式的分礦留樣機。如圖1~圖5所示,為分礦留樣機上采用底開門方式的料桶。該料桶包括桶體1和桶蓋2,桶蓋2位于桶體1的底部開口處,且可以通過旋轉等方式進行開啟。
在現有結構的底開門分礦留樣機上,因料桶桶蓋2繞側壁鉸接轉動,實現桶蓋2的打開與關閉,桶蓋與2桶體1之間必然存在間隙,容易導致煤樣泄漏以及卸料是桶蓋2上殘留,即料桶在卸料時桶蓋2上經常存在煤樣殘留現象,造成煤樣損失。以往在出現這種問題時,較早時一般都不予處理。但是,煤樣的損失實際上會給后續的制樣、檢測等作業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有從業者進一步研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以解決料桶卸料時的殘留問題。
有從業者提出在桶蓋開閉位置增加第一刮掃片4,該第一刮掃片4通過刮掃片壓板3固定于桶體1的下緣,安裝時可以調整第一刮掃片4的高度以達到比較理想的刮掃效果。但上述解決方案存在如下問題:1、第一刮掃片4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磨損,導致第一刮掃片4與桶蓋2間隙增大,刮掃效果變差,桶蓋2上煤樣殘留較大。雖可通過人工重新調整第一刮掃片4高度,但費時費力;2、由于料桶下緣桶體1為弧形,桶體1和桶蓋2的弧形半徑加工中很難保證完全一致,造成第一刮掃片4安裝時難以調整到與桶蓋2每個位置都匹配完好,使用中煤樣殘留量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做自適應補償、起到最佳刮掃效果的用于料桶的自動調節刮掃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料桶的自動調節刮掃裝置,包括安裝座和一根以上的導桿,所述導桿的一端安裝于安裝座上,另一端與刮掃片相連;所述安裝座上開設有導向槽,所述導桿在導向槽內做上下運動;所述導桿上套設于彈簧,所述彈簧位于導向槽內并通過彈簧力使刮掃片與桶蓋的內側面保持緊密接觸。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桿的外側設置有導向套組件,所述導桿沿導向套組件在所述導向槽內上下活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套組件包括第一導向套和第二導向套,所述第一導向套和第二導向套分別位于導桿的上端和下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刮掃片通過刮掃片固定組件連接于導桿上,所述刮掃片固定組件包括第一刮掃片固定板和第二刮掃片固定板,通過第一刮掃片固定板和第二刮掃片固定板將刮掃片呈夾持狀連接固定于導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桿的上段設置有臺階部,所述彈簧卡設于臺階部上并作用于導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桿的上端設置有壓力調節頭,所述壓力調節頭外部為螺紋結構,所述安裝座上導向槽的上部開設有與壓力調節頭配合的內螺紋,通過壓力調節頭與導向槽的螺紋配合以調節彈簧的預壓力。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自動調節刮掃裝置安裝于料桶上桶蓋打開方向的一側,或者安裝于桶蓋的兩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料桶的自動調節刮掃裝置,結構簡單緊湊、方便安裝,能在刮掃片磨損后自動進行補償,有效改善煤樣殘留現象;且還能自動適應于桶蓋弧形半徑,使刮掃片始終與桶蓋內側壁緊密接觸,有效減少煤樣殘留。
附圖說明
圖1是料桶的主視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2是料桶的側視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3是傳統刮掃片在料桶上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4是傳統刮掃片的局部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5是傳統刮掃片安裝于料桶上另一個角度的局部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在具體應用實例中的主視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在具體應用實例中的俯視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在具體應用實例中安裝于料桶上的局部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例說明:
1、桶體;2、桶蓋;3、刮掃片壓板;4、第一刮掃片;501、安裝座;502、導桿;503、壓力調節頭;504、第一導向套;505、彈簧;506、第二導向套;507、第一刮掃片固定板;508、第二刮掃片固定板;509、刮掃片;510、導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6~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料桶的自動調節刮掃裝置,包括安裝座501和一根以上的導桿502,導桿502的一端安裝于安裝座501上,另一端與刮掃片509相連;安裝座501上開設有導向槽510,導桿502可以在導向槽510內做上下運動。導桿502上套設于彈簧505,彈簧505位于導向槽510內,利用彈簧505的效果,可以使得刮掃片509與桶蓋2的內側面保持緊密接觸(結合圖2),起到最佳的刮掃效果。
作為優先的實例,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在導桿502的外側設置有導向套組件,該導向套組件可以為一個整體,也可以采用本實例的分段式設計,即包括第一導向套504和第二導向套506,第一導向套504和第二導向套506分別位于導桿502的上端和下端,導桿502沿第一導向套504和第二導向套506可在安裝座501的導向槽510內上下活動。
作為優先的實例,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是通過刮掃片固定組件將刮掃片509連接于導桿502上。本實例中刮掃片固定組件包括第一刮掃片固定板507和第二刮掃片固定板508,將刮掃片509呈夾持狀連接固定于導桿502上。
作為優先的實例,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在導桿502的上段設置有臺階部,彈簧505則卡設于臺階部上,并作用于導桿502上,使得刮掃片509能始終與桶蓋2的內側面保持緊密接觸。
作為優先的實例,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在導桿502的上端設置有壓力調節頭503,壓力調節頭503外部為螺紋結構,安裝座501上導向槽510的上部開設有與壓力調節頭503配合的內螺紋,這樣通過壓力調節頭503可以調節彈簧505的預壓力,從而調節刮掃片509與桶蓋2貼合的緊密度,以得到比較理想的刮掃效果。
由于料桶在卸料時桶蓋2的開啟方向是唯一的,所以料桶兩側刮掃片509中僅打開方向一側的起到刮掃作用,另一側僅起到密封作用(磨損也可以忽略),為此本實用新型的自動調節刮掃裝置僅設置在料桶上桶蓋2的開啟方向(如圖1所示)即可,而料桶的另一側可以仍然采用壓板加刮掃片509的固定連接方式(安裝時調整好刮掃片509高度)。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