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生活污水處理回收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污水的不斷增多,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污水處理已經成為目前必須解決的問題,但是現在的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一般都采用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采用生化池、沉淀池傳統的污水處理系統中,單單采用沉淀池進行污泥沉淀,它不能形成顆粒凝聚的良好的條件,不能生成團粒型絮凝體,使得固液分離效率很低,出水水質不高,無法回收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活污水處理回收利用裝置,能夠處提高理效率和出水水質。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生活污水處理回收利用裝置,包括水流依次流過的調節池、生化反應池、加藥反應池、二沉池、過濾池和清沉池,所述加藥反應池配套有絮凝劑加藥器,所述過濾池內設有濾料,所述清沉池配套有消毒劑投放器,所述生化反應池配套有曝氣部件,所述二沉池配套有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泵的出口通過管道通至生化反應池。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絮凝劑加藥器包括PAC加藥器和PAM加藥器,所述PAC加藥器的投放口靠近生化反應池,PAC加藥器的投放口位于PAM加藥器的投放口與加藥反應池的入水口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消毒劑投放器為二氧化氯投放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過濾池為頂部進水、底部出水結構,所述濾料包括在過濾池內由上至下順次層疊布置的活性炭、石英砂、鵝卵石。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清沉池配套設有中水回用泵,所述中水回用泵的出口接有通向清沉池外的中水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配套有曝氣部件的污泥池,污泥回流泵的出口管道通至污泥池,污泥池具有上清液出口,上清液出口通至調節池入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調節池、生化反應池、加藥反應池、二沉池、過濾池、清沉池和污泥池均由鋼材制成容器狀。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生化反應池包括水流依次流過的缺氧池和好氧池,缺氧池的進水口通向調節池,好氧池的出水口通向加藥反應池,污泥回流泵的出口通至缺氧池,好氧池內設有混合液回流泵,混合液回流泵的出口通過管道通至缺氧池,好氧池和缺氧池內均設有懸浮球填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傳統技術的技術上增加了加藥反應池、過濾池和清沉池,通過在加藥反應池絮凝沉淀,在過濾池過濾雜質以及在清沉池消毒處理,從而大大提高了生活污水的處理效率和出水水質。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布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的生活污水處理回收利用裝置,包括水流依次流過的調節池1、生化反應池、加藥反應池2、二沉池3、過濾池4和清沉池5。
調節池1內安裝有提升泵11,將調節池1池底的水提升至生化反應池頂部進入,生化反應池內配套有曝氣部件,例如曝氣管及與曝氣管配套的鼓風機85,用于調節生化反應池內的溶解氧;生化反應池內經過生化處理的水體從頂部平流進入加藥反應池2中;加藥反應池2配套有絮凝劑加藥器,通過直接對加藥反應池2投加藥物使得加藥反應池2內水體絮凝沉淀;經過絮凝沉淀的水進入二沉池3,所述的二沉池3為中間進水四周出水的輻流式,其底部為漏斗形,二沉池3的底部配套有污泥回流泵31,污泥回流泵31的入口連接二沉池3底部出口,污泥回流泵31的出口通過管道通至生化反應池,將部分污泥輸送回生化反應池;經過二沉池泥水分離后的水體進入過濾池4的頂部,在過濾池4內設有濾料,進一步過濾掉水體中的污物;經過過濾池4的水體進入清沉池5中,清沉池5配套有消毒劑投放器51,消毒劑投放器51對清沉池5投放消毒劑,使水體達標排放。
區別于現有技術中在生化反應池中直接投放絮凝劑,實施例中額外增加了加藥反應池2,在加藥反應池2中投加絮凝劑,同時水體全部通過加藥反應池2,這樣可以大大增強絮凝沉淀的效果。另外,實施例還額外增加了過濾池4和清沉池5,能夠對水體進行進一步的濾清和消毒,從而大大提高了生活污水的處理效率和出水水質。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的絮凝劑加藥器包括PAC加藥器61和PAM加藥器62,PAC學名聚合氯化鋁,是一種無機高分子混凝劑,主要通過壓縮雙層、吸附電中和、吸附架橋、沉淀物網捕等機理作用,使水中細微懸浮粒子和膠體離子脫穩、聚集、絮凝、混凝、沉淀達到凈化處理效果;PAM學名聚丙烯酰胺,其分子能與分散于溶液中的懸浮粒子架橋吸附、有著極強的絮凝作用。所述的加藥反應池2可以看成是兩部分內腔,沿水流方向來說,其中一個內腔更靠近生化反應池,即更靠近加藥反應池2的進水口,PAC加藥器61的投放口處于該內腔中或處于該內腔上方;另外一個內腔更靠近二沉池3,即更靠近加藥反應池2的出水口,這樣PAC加藥器61的投放口即位于PAM加藥器62的投放口與加藥反應池2的入水口之間。水體可以經過兩級的絮凝沉淀,進一步提高水處理的效果。
一般來說,PAC加藥器61和PAM加藥器62均為自動加藥器,將兩個加藥器安裝放置在設備間9中,以方便聯動控制。
消毒劑投放器51的作用是去除殘留微生物、色度、臭味及部分難降解COD,使水質達到排放標準。實施例中,消毒劑投放器51為二氧化氯投放器,放置在設備間9中,通過對清沉池5投加二氧化氯消毒,其特點是成本低、工藝成熟、效果穩定可靠且危險性小,對環境影響較小。
進一步,過濾池4為頂部進水、底部出水結構,濾料包括在過濾池4內由上至下順次層疊布置的活性炭41、石英砂42、鵝卵石43。活性炭41濾料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機物,去除水的異味、色素等,石英砂42濾料對水質進行過濾處理,就像水經過砂石滲透到地下一樣,將水中的懸浮物阻攔下來,主要針對細微的懸浮物;鵝卵石43作為承托層,其作用是在過濾時防止上層濾料流失,在反沖洗時可起在一定的均勻布水鋪助作用。實施例中濾料高度比為鵝卵石43∶石英砂42∶活性炭41=2∶3∶3。
實施例中,清沉池5配套設有中水回用泵52,中水回用泵52整體安裝清沉池5池底,其出口接有通向清沉池5以外的中水管,以實現中水回用。當然達標的水體也可以直接從清沉池5外排。
實施例中的裝置還包括配套污泥池7,該污泥池7配套有曝氣部件,利于促進污泥好氧消化。污泥池7的曝氣部件和生化反應池的曝氣部件共用一個鼓風機,該鼓風機85且安裝在上述的設備間9中。污泥回流泵31的出口管道接有分支管,分支管通至污泥池7,回流污泥中的一部分排入污泥池7中以實現污泥外排。污泥池7還具有上清液出口,上清液出口通至調節池1入口。
進一步,生化反應池包括水流依次流過的缺氧池81和好氧池82,缺氧池81的進水口通向調節池1,好氧池82的出水口通向加藥反應池2,污泥回流泵31的出口通至缺氧池81,好氧池82內設有混合液回流泵83,混合液回流泵83的出口通過管道通至缺氧池81。經過缺氧池81對難降解有機物轉化為易降解有機物,與好氧池82組合的生物處理工藝,能有效降解氨氮和有機物。如需進行脫氮,則可將好氧池82出水通過混合液回流泵83回流至缺氧池81,完成反硝化反應。
進一步,好氧池82和缺氧池81內均設有懸浮球填料84,又稱多孔旋轉球形懸浮填料。多個懸浮球填料84組合在一起料可以提供給活性污泥附著的生存空間,增大了活性污泥與廢水的接觸面積,提高污水的處理效率。
以上所述的調節池1、好氧池82、缺氧池81、加藥反應池2、二沉池3、過濾池4、清沉池5和污泥池7均由鋼材制成容器狀。各個池能夠現場一體化施工安裝后放置于地表來直接使用,也可制作后地埋,其施工、維修方便。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其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