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水膜旋流板脫硫除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及鍋爐的脫硫除塵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雙水膜旋流板脫硫除塵器。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有一種由頂部連通的主塔和副塔組成的脫硫除塵塔,鍋爐排放的煙塵從主塔的底部進入,經頂端流入副塔,從副塔的下部被排出,在主塔內設有幾組旋流板,在副塔的上部有除霧(脫水)旋流板,在副塔的下部設有引風口和清灰口。其不足之處是由于除塵脫硫都在主塔和副塔內進行,煙氣中的灰塵粘結在旋流板上,導致通道截面減小甚至堵塞,同時由于對煙氣阻力的增加也影響了脫硫的效果,增加了脫硫劑的消耗,增加了運行成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具有單獨除塵裝置的雙水膜旋流板脫硫除塵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旋硫板堵塞,煙氣阻力大,運行成本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從鍋爐排放的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進入本實用新型的雙水膜除塵單元,并形成從上至下的螺旋氣流,煙氣中的灰塵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與兩側的水膜碰撞,并被水膜吸附排出,達到了預除塵的效果,可除去煙氣中的絕大部分粒度大于5微米的塵粒,這樣就避免了塔中旋硫板的堵塞,提高了其脫硫的效率,減少了脫硫劑的投放量,降低了運行成本。另外由于雙水膜除水單元煙氣通道截面較大,對煙氣的阻力小,既提高了脫硫除塵效果,又保證了煙氣的暢通。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包括頂部連通的主塔3和副塔13,在所述的主塔3下部的外面外設有環形的雙水膜除塵單元,該除塵單元包括環形壁8、溢水槽5、水封口11、19和循環水池10和20,在環形壁8的頂部有可裝卸封蓋4,兩者與主塔3之間構成環形煙道22,在該煙道的上部設有環形的溢水槽5,其截面的兩個底角為銳角,并伸入到環形壁8內側對應的凹環6內,與該凹環之間留有水膜間隙,在該溢水槽5上連接有供水接口(未圖示);在環形壁8的上部設有切向的進煙口7,在主塔3的下部設有切向的過煙口9,在該過煙口的外端設有導流板21;在環形煙道22的底部有從主塔3引出的主塔排水道12;在環形壁8的底部有除塵排水口18,在上述的主塔排水口12和除塵排水口18外均設有水封口11、19,在每一水封口外均設有循環水池10和20。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從鍋爐排出的煙氣從本實用新型的雙水膜除塵單元的進煙口7切向進入,在煙氣通道22內形成螺旋狀的氣流,在煙氣通道22的上部的溢水槽5溢出的水在通道的兩內壁形成雙水膜用來吸附煙氣中的灰塵,吸塵后的水膜從底部的除塵排水口18經水封19排到循環水池20內進行外部處理,循環。除塵后的煙氣從主塔3的底部的過煙口9進入到主塔3內由下至上經旋流板2進行脫硫和進一步除塵及在副塔13經除霧旋流板14脫水霧后從引風口15排出。
權利要求1.一種雙水膜旋流板脫硫除塵器,包括頂部連通的主塔和副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塔下部的外面外設有環形的雙水膜除塵單元,該除塵單元包括環形壁、溢水槽、水封口和循環水池,在環形壁的項部有封蓋,兩者與主塔之間構成環形煙道,在該煙道的上部設有環形的溢水槽,其截面的兩個底角為銳角,并伸入到環形壁內側對應的凹環內,并與該凹環之間留有水膜間隙,在該溢水槽上連接有供水接口;在環形壁的上部設有切向的進煙口,在主塔的下部設有切向的過煙口,在該過煙口的內端設有導流板;在環形煙道的底部有從主塔引出的主塔排水道;在環形壁的底部有除塵排水口,在上述的主塔排水口和除塵排水口外均設有水封口,在該水封口外設有循環水池。
2.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雙水膜旋流板脫硫除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過煙口外端設有導流板。
專利摘要一種雙水膜旋流板脫硫除塵器,包括頂部連通的主塔和副塔,在所述的主塔下部的外面外設有環形的雙水膜除塵單元,該除塵單元包括環形壁、溢水槽、水封口和循環水池,在環形壁的頂部有封蓋,兩者與主塔之間構成環形煙道,在該煙道的上部設有環形的溢水槽,其截面的兩個底角為銳角,并伸入到環形壁內側對應的凹環內,并與該凹環之間留有水膜間隙;在環形壁的上部設有切向的進煙口,在主塔的下部設有切向的過煙口,在該過煙口的外端設有導流板。本實用新型的雙水膜除塵單元可除去煙氣中的絕大部分塵粒,這樣就避免了塔中旋硫板的堵塞,提高了其脫硫的效率,減少了脫硫劑的投放量,降低了運行成本。另外由于雙水膜除水單元煙氣通道截面較大,對煙氣的阻力小,保證了煙氣的暢通。
文檔編號B01D53/78GK2629814SQ0326540
公開日2004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9日
發明者陳 峰 申請人:陳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