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攪拌裝置,具體為便于混勻木器漆用粉體的設備。
背景技術:
木器漆能使木器竹器家具更美觀亮麗,改善家具本身帶有的粗糙手感,使家具不受氣候與干濕變化影響,不僅起到保護養護木器竹器家具的作用,而且還能使整個家庭生活變得更加舒適。木器漆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將粉體倒入攪拌桶內進行充分攪拌,目前普遍通過人工攪拌的方式進行攪拌,存在攪拌不充分的問題,且攪拌過程中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便于混勻木器漆用粉體的設備,其應用時操作便捷,省時省力,且能使粉體攪拌更加充分。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便于混勻木器漆用粉體的設備,包括混料室、進口、混料桿、混料葉片、出口和電機,所述進口和出口均設置于混料室上,所述混料葉片設置于混料桿上,所述混料室為錐型;所述混料桿的數量為兩根,每根混料桿豎直偏心設置于混料室內,且兩根混料桿相互對稱,對稱軸為所述混料室的中心線混料桿的下端連接有電機;所述混料葉片的葉片上下表面設置有凸起。
進一步地,還包括連接板和聯軸器,所述兩根混料桿的下端均連接在連接板上,連接板通過連接軸與聯軸器的一端相連、聯軸器的另一端與電機的輸出軸相連。
進一步地,還包括外殼,所述連接板、聯軸器和電機均設置于外殼內,所述混料室的底端與外殼頂端相連,外殼的底端與所述底板相連。
進一步地,還包括儲料室,所述儲料室設置于底板上,且位置與所述出口相對應。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整體結構簡單,便于實現,成本低,本發明應用時通過兩根混料桿同時攪拌,而且偏心結構還可以使粉體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甩出去時所承受的壓力不同,加強粉體之間的相對運動,從而使粉體攪拌得更充分。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所對應的零部件名稱:1—混料室,2—進口,3—混料桿,4—混料葉片,5—凸起, 6—出口,7—儲料室,8—底板,9—連接板,10—聯軸器,11—電機,12—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便于混勻木器漆用粉體的設備,包括混料室1、進口2、混料桿3、混料葉片4、出口6和電機11,其中,進口2和出口6均設置于混料室1上,混料葉片4設置于混料桿3上。本實施例的混料室1為錐型,混料桿3的數量為兩根,每根混料桿3豎直偏心設置于混料室1內,且兩根混料桿3相互對稱,對稱軸為所述混料室1的中心線混料桿3的下端連接有電機11。本實施例的混料葉片4的葉片上下表面設置有凸起5。
本實施例還包括連接板9和聯軸器10,其中,兩根混料桿3的下端均連接在連接板9上,連接板9通過連接軸與聯軸器10的一端相連、聯軸器10的另一端與電機11的輸出軸相連。本實施例還包括外殼12,連接板9、聯軸器10和電機11均設置于外殼12內,混料室1的底端與外殼12頂端相連,外殼12的底端與所述底板8相連。本實施例還包括儲料室7,儲料室7設置于底板8上,且位置與所述出口6相對應。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