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污泥消化池的攪拌裝置,屬于環保裝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污泥處理問題是污水處理中較為復雜的問題,一個城市的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污泥約為污水體積的百分之零點五,但污泥處理的費用幾乎與污水處理的費用相當,由于污泥容易沉淀,因此現有的攪拌機普遍存在功率大、磨損嚴重、需要經常更換、成本高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出一種用于污泥消化池的攪拌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污泥消化池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電機支架、環形殼套、驅動軸,所述殼體嵌套設置于所述電機支架、所述環形殼套的內部,所述電機支架固定設置于所述環形殼套的上方,所述驅動軸固定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內部,所述驅動軸的上端設置有相配合聯接的電機,所述驅動軸的下端設置有可一起旋轉的葉輪。
優選地,驅動軸的上部還設置有聯軸器,聯軸器的輸入端與電機相聯接,聯軸器的輸出端與驅動軸相聯接。
優選地,殼體的內部的驅動軸上還設置有相配合的上軸承、下軸承,上軸承、下軸承均嵌套設置于驅動軸的外部。
優選地,上軸承的下方固定設置有軸承座,下軸承的下方固定設置有鎖緊螺母。
優選地,驅動軸的下部還設置有用來阻擋污泥的擋泥板。
優選地,擋泥板的下方還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的下端固定設置于驅動軸上,支撐架的上端固定設置于擋泥板上。
優選地,葉輪的底端還設置有攪拌頭,攪拌頭為雙螺旋狀。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電機的正反轉來實現驅動軸的正反轉,帶動葉輪以及葉輪底端的螺旋形的攪拌頭來回攪拌污泥,使污泥充分混合,同時擋泥板阻擋污泥進入殼體,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的含義:1-電機支架,2-環形殼套,3-軸承座,4-殼體,5-鎖緊螺母,6-擋泥板,7-葉輪,8-攪拌頭,9-支撐架,10-下軸承,11-驅動軸,12-上軸承,13-聯軸器,14-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用于污泥消化池的攪拌裝置,包括殼體4、電機支架1、環形殼套2、驅動軸11,殼體4嵌套設置于電機支架1、環形殼套2的內部,電機支架1固定設置于環形殼套2的上方,驅動軸11固定設置于殼體4的內部,驅動軸11的上端設置有相配合聯接的電機14,驅動軸11的下端設置有可一起旋轉的葉輪7。
驅動軸11的上部還設置有聯軸器13,聯軸器13的輸入端與電機14相聯接,聯軸器13的輸出端與驅動軸11相聯接。
殼體4的內部的驅動軸11上還設置有相配合的上軸承12、下軸承10,上軸承12、下軸承10均嵌套設置于驅動軸11的外部。上軸承12的下方固定設置有軸承座3,下軸承10的下方固定設置有鎖緊螺母5。
驅動軸11的下部還設置有用來阻擋污泥的擋泥板6。擋泥板6的下方還設置有支撐架9,支撐架9的下端固定設置于驅動軸11上,支撐架9的上端固定設置于擋泥板6上。
葉輪7的底端還設置有攪拌頭8,攪拌頭8為雙螺旋狀。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