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輪轂涂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鋁合金汽車輪轂噴粉回收設備。
背景技術:
汽車輪轂涂裝工藝是增加工件表面防腐防銹性能,增加表面硬度和美觀及相關功能性的重要工藝環節,目前靜電粉末噴涂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噴涂工藝;然而,在粉涂料靜電噴涂過程中,由于工件造型和粉末自身的質量,以及噴涂行程的影響,總會有部分粉末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這部分粉末如果不及時收集起來,易污染環境;由于透明粉的成本較高,如將收集后的粉涂料作為廢粉處理,會造成極大的浪費;大小不均的噴粉噴到輪轂的表面,會使降低表面的粗糙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不足,提供一種鋁合金汽車輪轂噴粉回收設備,噴粉過程中噴出的噴粉重新回收利用,提高噴粉的利用率,并分離大小不一的噴粉,提高噴粉表面的質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鋁合金汽車輪轂噴粉回收設備,包括抽風機、管道、噴粉收集箱、機架、收集口、灰塵處理箱、旋風收集桶、吹風機、收集盒、空氣壓縮機,所述抽風機上設有管道,所述管道與旋風收集桶相連,所述旋風收集桶設置于機架,所述旋風收集桶一側管道連接著收集口,收集口設置于噴粉房內部,所述旋風收集桶上側設有管道,所述管道另一側連接到旋風收集桶一側的灰塵處理箱里,所述灰塵處理箱可靈活搬運,清洗方便,節省時間;所述吹風機設置于噴粉房一側,所述空氣壓縮機一側設有管道,所述管道分布在噴粉房內,所述管道上設有氣孔,在回收噴粉時,打開氣閥門,壓縮氣體排出,吹掃一些容易積累噴粉的死角,配合吹風機把噴粉房內的噴粉吹入到收集口,進入到旋風收集桶中的噴粉在桶中螺旋旋轉,輕質量的灰塵會順著上方的管道進入到灰塵處理箱中,重量大的噴粉會緩慢的落入到底部的噴粉收集箱。
優選的,所述收集口的一側設有過濾網,收集口下方設有收集盒,大顆粒的雜質順著收集口滑落到收集盒中,分離大小不均的噴粉,提高表面的粗糙度。
優選的,所述灰塵處理箱里加有水,灰塵溶于水中,避免灰塵擴散到空氣中,造成二次污染。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有益效果表現在:
1)所述收集口的一側設有過濾網,過濾網下方設有收集盒,超過濾網口的噴粉和大顆粒的雜質順著收集口滑落到收集盒中,分離大小不均的噴粉,提高表面的粗糙度;
2)所述灰塵處理箱里加有水,灰塵溶于水中,避免灰塵擴散到空氣中,造成二次污染;
3)本實用新型添加回收粉的粉末既能保證噴涂膜厚達標、膜厚均勻,又能夠保證漆膜性能和耐腐蝕能力,絲毫不影響正常作業;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鋁合金汽車輪轂噴粉設備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鋁合金汽車輪轂噴粉設備中部分放大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鋁合金汽車輪轂噴粉設備中回收結構示意圖;
圖中:101-抽風機,102-管道,103-噴粉收集箱,104-機架,105-收集口,106-灰塵處理箱,107-旋風收集桶,108-吹風機,109-收集盒,110-過濾網,201-空氣壓縮機,202-氣閥門、3-噴粉房。
具體實施方式
為方便本技術領域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附圖1-3,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一步具體說明。
一種鋁合金汽車輪轂噴粉回收設備,包括抽風機101、管道102、噴粉收集箱103、機架104、收集口105、灰塵處理箱106、旋風收集桶107、吹風機108、收集盒109、空氣壓縮機201,所述抽風機101上設有管道102,所述管道102與旋風收集桶103相連,所述旋風收集桶103設置于機架104,所述旋風收集桶107一側管道連接著收集口105,收集口105設置于噴粉房3內部,所述旋風收集桶107上側設有管道102,所述管道102另一側連接到旋風收集桶107一側的灰塵處理箱106里,所述灰塵處理箱可靈活搬運,清洗方便,節省時間;所述吹風機108設置于噴粉房3一側,所述空氣壓縮機201側設有管道102,所述管道102分布在噴粉房3內,所述管道102上設有氣孔,在回收噴粉時,打開氣閥門202,壓縮氣體排出,吹掃一些容易積累噴粉的死角,配合吹風機把噴粉房3內的噴粉吹入到收集口105,進入到旋風收集桶107中的噴粉在桶中螺旋旋轉,輕質量的灰塵會順著上方的管道102進入到灰塵處理箱106中,重量大的噴粉會緩慢的落入到底部的噴粉收集箱103。
所述收集口105的一側設有過濾網110,收集口105下方設有收集盒109,大顆粒的雜質順著收集口105滑落到收集盒109中,分離大小不均的噴粉,提高表面的粗糙度。
所述灰塵處理箱106里加有水,灰塵溶于水中,避免灰塵擴散到空氣中,造成二次污染。
一種鋁合金汽車輪轂噴粉回收設備,工作過程如下:空氣壓縮機和吹風機同時運行,把空氣中和地上的噴粉吹到收集口,噴粉通過管道進入到旋風收集桶,進入到旋風收集桶中的噴粉在桶中螺旋旋轉,輕質量的灰塵會順著上方的管道進入到灰塵處理箱中,重量大的噴粉會緩慢的落入到底部的噴粉收集箱。
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