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噴涂設備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噴頭及具有該噴頭的噴涂機。
背景技術:
絕緣子作為電力輸變電行業和電氣化鐵路電力輸送必須產品,其中,有機復合絕緣子現占整個絕緣子應用市場份額已達到65%左右,故提供性能優、品質穩定的有機復合絕緣子,對經濟建設及保障電力輸送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機復合絕緣子的主要結構包括芯棒、在芯棒外套設硅膠傘裙以及芯棒兩端設置金具。
有機復合絕緣子生產過程中,其中一個關鍵的工序是如何保證硅膠傘裙與芯棒之間的粘接質量。目前,硅膠傘裙與芯棒之間的粘接,是通過在芯棒表面涂抹一層偶聯劑,通過偶聯劑架橋作用,將幾種不同性質的材料連接成一個整體,從而滿足有機復合絕緣子的實用功能。
由于芯棒一般都采用環氧樹脂纖維作為材質,在與硅膠傘群粘接前,芯棒的表面都會進過打磨使其表面更為光滑,進而提高復合絕緣子的使用性能,但是,經過打磨的芯棒表面會負責很多粉塵需要清理干凈后,才可以進行偶聯劑的涂布,現有的生產技術中,采用的方法是通過人工利用布條或毛刷先將芯棒的粉塵通過手工擦拭清理干凈后,再將偶聯劑手工涂抹在環氧樹脂纖維棒的表面上。
采用手工涂布和擦拭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需要先采用手工擦拭清理芯棒的粉塵后,再將芯棒轉運至涂布區進行手工涂布工作,轉運過程勞動負擔較大,花費時間長,工作效率較低;第二,手工涂布偶聯劑過程中,由于人為因素的不穩定性,使涂抹偶聯劑膠層厚薄不一致,進而影響復合絕緣子的性能;第三,通過布料或布條等工具對芯棒進行涂布,涂布過程中會殘留較多布纖維粘在芯棒的表面,進而對芯棒造成二次污染,使硅膠傘裙與芯棒之間埋下導電體顆粒,從而,使產品在應用時,內絕緣行成通路,使輸電線路產生短路,或產品內部產生溫升,燒蝕芯棒,產生掉線危險。在實際應用中,每年均會發生以上輸變電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噴涂效果均勻、工作效率高的噴涂機;還提供一種噴涂效果均勻的噴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噴頭,噴頭為環形噴頭,所述環形噴頭依次設有用于清理芯棒表面的清洗環形噴頭和用于對芯棒表面進行噴涂膠料的噴涂環形噴頭,所述清洗環形噴頭的內側環壁均布有多個噴氣口,所述噴涂環形噴頭的內側環壁均布有多個噴涂口,所述清洗環形噴頭的外側壁開有進氣口,所述噴涂環形噴頭的外側壁開有注氣口和注膠口;進氣口與出氣口通過分流氣道連通;注膠口與噴涂口通過注膠分流道連通,注氣口與噴涂口通過注氣分流道連通。
其中,所述清洗環形噴頭包括成對設置的清洗半圓環噴頭, 所述噴涂環形噴頭包括成對設置的噴涂半圓環噴頭。
其中,清洗半圓環噴頭包括依次緊密貼合的進氣環、導向環、清洗環和封閉環,所述進氣環、導向環、清洗環和封閉環共同形成供流體通過的分流氣道。
其中,所述進氣口設于所述進氣環的外側壁,進氣環的環形內側平面開設有一個供流體流動的弧形槽,該弧形槽的槽底開設有一個出氣孔并且該出氣孔與進氣口相貫通;
導向環設置有一個與所述弧形槽位置相對應的弧形通孔以及位于所述出氣孔前方的擋板,多個倒置的T型通孔沿弧形均布設置于所述弧形通孔的下方并與弧形通孔相連通;
清洗環設有多組出氣開口分別與所述T型通孔相連通,每組出氣開口為一個或兩個或三個。
其中,所述噴涂半圓環噴頭包括依次緊密貼合的注氣環、分流環、噴涂環、通膠環、導引環以及注膠環;所述注氣環、分流環、噴涂環共同形成注氣分流道,所述噴涂環、通膠環、導引環、注膠環共同形成注膠分流道。
其中,所述注氣口設于所述注氣環的外側壁,注氣環的環形內側平面開設有一個供流體流動的弧形氣道槽,該弧形氣道槽的槽底開設有一個導氣孔并且該導氣孔與注氣口相貫通;
分流環設置有一個與所述弧形注氣槽位置相對應的弧形穿孔以及位于所述導氣孔前方的擋塊,多個倒置的T型穿孔沿弧形均布設置于所述弧形穿孔的下方并與弧形穿孔相連通;
噴涂環開設有多組噴涂開口,每組噴涂開口包括位于中間的噴膠口以及位于噴膠口兩側的噴氣開口,所述噴氣開口與T型穿孔相連通;
注膠環的外側壁開設有一個注膠口,所述注膠口設于所述注膠環的外側壁,注膠環的環形內側平面開設有一個供流體流動的弧形運膠槽,該弧形運膠槽的槽底開設有一個出膠孔并且該出膠孔與注膠口相貫通;
導引環設置有一個與所述弧形運膠槽位置相對應的弧形貫穿孔以及位于所述出膠孔前方的擋片;
通膠環沿弧形均布開設有多個分流孔,每個分流孔均與導引環的弧形貫穿孔相通,每個分流孔對應連通所述噴膠口。
其中,所述清洗環形噴頭的內環直徑比噴涂環形噴頭的內環直徑小。
一種噴涂機,其特征是,包括基架、噴頭、帶動噴頭沿芯棒軸向移動的移動裝置、防止芯棒移動的固定裝置,所述噴頭為上述的噴頭,所述移動裝置和固定裝置均安裝于所述基架,所述噴頭與所述移動裝置固接。
其中,還設有帶動半圓環噴頭上下移動的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升降氣缸,所述升降氣缸安裝于所述基架,該升降氣缸的活塞頂桿與位于上方的半圓環噴頭固接。
其中,所述移動裝置包括鏈輪、鏈軌、電機、滑動固定板,電機與鏈輪驅動配合,鏈軌套設在鏈輪上,滑動固定板能在鏈軌上滑動,所述滑動固定板與噴頭固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種噴頭,噴頭為環形噴頭,所述環形噴頭依次設有用于清理芯棒表面的清洗環形噴頭和用于對芯棒表面進行噴涂膠料的噴涂環形噴頭,所述清洗環形噴頭的內側環壁均布有多個噴氣口,所述噴涂環形噴頭的內側環壁均布有多個噴涂口,所述清洗環形噴頭的外側壁開有進氣口,所述噴涂環形噴頭的外側壁開有注氣口和注膠口;進氣口與出氣口通過分流氣道連通;注膠口與噴涂口通過注膠分流道連通,注氣口與噴涂口通過注氣分流道連通,使棒狀物的外表面噴涂的效果更為均勻,而且,環形噴頭分為清洗環形噴頭和噴涂環形噴頭兩部分,能夠快速清理芯棒表面灰塵后,無需對芯棒進行搬運就可對芯棒表面進行噴涂工作,節省了工作耗時,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比一般清洗方式還要干凈很對,保證了產品的噴涂效果,增強了產品的質量,故本申請的噴頭具有涂布效果均勻、工作效率高的特點。因此,本申請中具有上述噴頭的噴涂機,該噴涂機還包括帶動噴頭軸向移動的移動裝置,通過全自動控制的方式,使整個清洗和噴涂的過程更適用于生產,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還提高了產品的生產質量。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噴涂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噴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噴頭的清洗半圓環噴頭的分解圖。
圖4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噴頭的噴涂半圓環噴頭的分解圖。
圖5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噴頭的清洗半圓環噴頭中T型通孔與出氣開口配合的簡圖。
圖6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噴頭的噴涂半圓環噴頭中T型穿孔、分流孔、噴氣出口與噴膠口配合的簡圖。
圖7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噴頭的注膠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噴頭的導引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噴頭的通膠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噴頭的噴涂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噴頭的導氣環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基架;2-清洗半圓環噴頭;21-進氣環;211-進氣口;212-出氣孔;213-弧形槽;22-導向環;221-擋板;222-弧形通孔;223-T型通孔;23-清洗環;231-出氣開口;24-封閉環;3-噴涂半圓環噴頭;31-注膠環;311-注膠口;312-出膠孔;313-弧形運膠槽;32-導引環;321-擋片;322-弧形貫穿孔;33-通膠環;333-分流孔;34-噴涂環;341-噴膠口;342-噴氣開口;35-分流環;351-擋塊;352-弧形穿孔;353-T型穿孔;36-導氣環;361-阻擋塊;362-弧形缺口;37-注氣環;371-注氣口;4-芯棒;51-固定板;52-滑板;61-滑動固定板;62-鏈輪;63-鏈軌;7-升降氣缸;8-連接環。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請見圖1至圖11,圖1為本實施例的噴涂機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包括基架1、噴頭、帶動噴頭沿芯棒4軸向方向移動的移動裝置、用于固定芯棒4位置的固定裝置。
具體的,噴頭為環形噴頭,環形噴頭依次設有用于清理芯棒4表面的清洗環23形噴頭和用于對芯棒4表面進行噴涂膠料的噴涂環34形噴頭,清洗環23形噴頭的內側環壁均布有多個噴氣口,噴涂環34形噴頭的內側環壁均布有多個噴涂口,清洗環23形噴頭的外側壁開有進氣口211,噴涂環34形噴頭的外側壁開有注氣口371和注膠口311;進氣口211與出氣口通過分流氣道連通;注膠口311與噴涂口通過注膠分流道連通,注氣口371與噴涂口通過注氣分流道連通。
請見圖2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清洗環23形噴頭包括成對設置的清洗半圓環噴頭22和氣缸(未畫出),具體的,清洗半圓環噴頭2包括依次緊密貼合的進氣環21、導向環22、清洗環23和封閉環24,進氣環21、導向環22、清洗環23和封閉環24共同形成供流體通過的分流氣道,分流氣道具體包括弧形主流道、T形導流通孔以及噴口,另外,導向環22、清洗環23和封閉環24共同形成噴氣口,其中,請見圖3,進氣口211設于進氣環21的外側壁并通過氣管與氣缸連接,進氣環21的環形內側平面開設有一個供流體流動的弧形槽213,該弧形槽213的槽底開設有一個出氣孔212并且該出氣孔212與進氣口211相貫通,出氣孔212的位置可以是弧形槽213的中部或者兩端部,本實施例的出氣孔212設于中間位置;進氣環21的內側平面與導向環22緊密貼合,導向環22設置有一個與弧形槽213位置相對應的弧形通孔222以及位于出氣孔212前方的擋板221,其中,弧形槽213、弧形通孔222以及擋板221所形成的流動通道為弧形主流道,其主要將高壓氣流/氣體進行分流,擋板221的作用使高壓氣體從出氣孔212噴出并撞向擋板221,擋板221起到一個阻擋緩沖的作用,使高壓氣體分別沿弧形槽213的兩側末端擴散開來,使弧形槽213中部和兩側末端部的氣壓大致相等,不產生較大的氣壓差,有利于清洗的均勻性和穩定性,另外,導向環22還設置有多個倒置的T型通孔223沿弧形均布設置于弧形通孔222的下方并與弧形通孔222相連通;清洗環23和導向環22緊密貼合,清洗環23設有多組出氣開口231分別與T型通孔223相連通,每組出氣開口231為一個或兩個或三個,本實施例為了加工方便,請見圖5,將出氣開口231設計與下文會提及到的噴涂開口設計為同一形狀,具體的出氣開口231為三個,位于中間的出氣開口231比位于兩側的出氣開口231要長,進而出氣開口231與T型通孔223的結合為T形導流通孔和噴口,其作用是進一步對流體進行分流,使流體能夠均勻地分布在清洗環23形噴頭的內側環壁并且穩定、壓力相等地噴出,能夠增強清洗效果;洗環和封閉環24緊密貼合,其主要封閉出氣開口231進行形成出氣口。
清洗半圓環噴頭2的工作過程為進氣環21的進氣口211與氣缸連通,氣缸啟動往進氣口211通入高壓氣體,高壓氣體順著分流氣道從進氣環21的出氣孔212出來,然后高壓氣體會因導向環22的擋板221阻擋,使高壓氣體順著分流氣道均勻分布在進氣環21的弧形槽213中,進而高壓氣體會高速流過導向環22的弧形通孔222以及倒置的T型通孔223,設置導向環22的作用是使高壓氣體能夠十分平均地、氣壓大致相等地從導向環22中的多個T型通孔223流過,由于T型通孔223與出氣開口231相連通,高壓氣體經過分流氣道后從清洗半圓環噴頭2的內側環壁的多個出氣口中等壓噴出,由于出氣口的孔徑比進氣口211的孔徑要細很多,因而,出氣口的氣壓要高于進氣口211處的氣壓,氣缸只需提高相對相低的氣壓,出氣口就能噴出較高的氣壓,有效地降低了能耗,而且,各個環片結構的緊密貼合使高壓氣體均勻地從多個出氣口中噴出,進而對芯棒4表面進行灰塵或者雜物的清洗效果十分顯著,環形自身的特點以及內部結構的氣壓均布,使清洗效果十分均勻,進而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請見圖2和圖4,其中,噴涂半圓環噴頭3包括依次緊密貼合的注氣環37、分流環35、噴涂環34、通膠環33、導引環32以及注膠環31;注氣環37、分流環35、噴涂環34共同形成注氣分流道,噴涂環34、通膠環33、導引環32、注膠環31共同形成注膠分流道。
請見圖4和圖6,環形噴頭還包括用于在芯棒4表面噴涂底膠的噴涂圓環噴頭,噴涂環34形噴頭包括成對設置的噴涂半圓環噴頭3,具體的,噴涂半圓環噴頭3包括依次緊密貼合的注氣環37、分流環35、噴涂環34、通膠環33、導引環32以及注膠環31;注氣環37、分流環35、噴涂環34共同形成注氣分流道,噴涂環34、通膠環33、導引環32、注膠環31共同形成注膠分流道,分流環35、噴涂環34以及通膠環33共同圍成噴涂口,同樣的,注氣分流道和注膠分流道分別包括弧形主流道、T形導流通孔以及噴口。
請見圖4至圖11,具體的,噴涂環34形噴頭的注氣口371設于注氣環37的外側壁并通過氣管連接至氣缸(未畫出),注氣環37的環形內側平面開設有一個供流體流動的弧形氣道槽,該弧形氣道槽的槽底開設有一個導氣孔并且該導氣孔與注氣口371相貫通,注氣孔的位置可以是弧形槽213的中部或者兩端部,本實施例的注氣孔設于中間位置;為了更好地使注入的氣體能夠分流,本實施例中,注氣環37和分流環35之間還增添了一個導氣環36,導氣環36與注氣環37緊密貼合,導氣環36設置有一個與弧形氣道槽位置相對應的弧形缺口362以及位于導氣孔前方的阻擋塊361;阻擋塊361的作用使高壓氣體從出氣孔212噴出并撞向阻擋塊361,阻擋塊361起到一個阻擋緩沖的作用,使高壓氣體分別沿弧形氣道槽的兩側末端擴散開來,使弧形氣道槽中部和兩側末端部的氣壓大致相等,不產生較大的氣壓差,有利于噴涂的均勻性和穩定性;導氣環36與分流環35緊密貼合,分流環35設置有一個與弧形注氣槽位置相對應的弧形穿孔352以及位于導氣孔前方的擋塊351,多個倒置的T型穿孔353沿弧形均布設置于弧形穿孔352的下方并與弧形穿孔352相連通,其中,弧形氣道槽、弧形缺口362、弧形通孔222以及擋板221所形成的流動通道為弧形主流道,其主要將高壓氣流/氣體進行分流;分流環35與噴涂環34緊密貼合,噴涂環34開設有多組噴涂開口,每組噴涂開口包括位于中間的噴膠口341以及位于噴膠口341兩側的噴氣開口342,其中,請見圖6,噴膠口341的開口長度要比噴氣開口342的開口長度要長,噴氣開口342設置于分流環35中相鄰的T型穿孔353的之間,使噴氣開口342與T型穿孔353相連通,位于中間的噴膠口341與T型穿孔353不連通,噴氣開口342與T型穿孔353之間的配合為T形導流通孔和噴口。注膠環31的外側壁開設有一個注膠口311,注膠口311設于注膠環31的外側壁并與儲膠罐通過膠管連接,注膠環31的環形內側平面設有一個供流體流動的弧形運膠槽313,該弧形運膠槽313的槽底開設有一個出膠孔312并且該出膠孔312與注膠口311相貫通;導引環32設置有一個與弧形運膠槽313位置相對應的弧形貫穿孔322以及位于出膠孔312前方的擋片321,擋片321的作用使高壓流體從出膠孔312噴出并撞向擋片321,擋片321起到一個阻擋緩沖的作用,使高壓流體分別沿弧形運膠槽313的兩側末端擴散開來,使弧形運膠槽313中部和兩側末端部的液壓大致相等,不產生較大的液壓差,有利于噴涂的均勻性和穩定性;其中,弧形運膠槽313、弧形貫穿孔322以及擋片321所形成的流動通道為弧形主流道,其主要將高壓液體進行分流;通膠環33沿弧形均布開設有多個分流孔333,每個分流孔333均與導引環32的弧形貫穿孔322相通,每個分流孔333對應連通噴膠口341,使噴涂開口中的噴膠口341向內環徑向噴出膠料,位于噴膠口341兩側的噴氣開口342向內環徑向噴出高壓氣體。
噴涂半圓環噴頭3的工作過程,注氣分流道部分為注氣環37的注氣口371與氣缸連通,氣缸啟動往注氣口371通入高壓氣體,高壓氣體順著注氣分流道部從注氣環37的導氣口出來,然后高壓氣體會因導氣環36的阻擋快的阻擋作用下,使高壓氣體順著注氣分流道部均勻分布在注氣環37的弧形穿槽中,進而高壓氣體會高速流過導氣環36的弧形缺口362,進而高壓氣體會流經分流環35的弧形穿孔352以及倒置的T型穿孔353,設置分流環35的作用是使高壓氣體能夠十分平均地、氣壓大致相等地從分流環35中的多個T型穿孔353出來,再流向噴涂環34的噴涂開口中的噴氣開口342,然后高壓氣體沿著芯棒4的徑向噴出,由于相鄰兩個T型孔僅與一組噴涂開口中位于兩側的噴氣開口342相通,高壓氣體則只會從噴涂半圓環噴頭3的內側環壁的每組噴涂口的噴氣開口342中等壓噴出,另外,注膠分流道部分為注膠環31的注膠口311與儲膠泵連通,儲膠泵啟動加壓往注膠口311輸送膠料,膠料會從注膠環31的出膠孔312出來,然后膠料會因導引環32的擋片321阻擋,使膠料不會從出膠口高壓噴出而是均勻分布在注膠環31的弧形運膠槽313中,進而膠料會高速流過導引環32的弧形貫穿孔322,進而膠料會流經通膠環33的分流孔333,設置通膠環33的作用是使膠料能夠十分平均地、壓強大致相等地從通膠環33中的分流孔333出來,由于相鄰兩個T型孔與每組噴涂口中噴膠口341不連通,而且,每個分流孔333與每組噴涂開口中的噴涂口連通,膠料從噴涂半圓環噴頭3的內側壁的出膠口噴出,進而,由于每組噴涂開口中兩側的噴氣開口342噴出的流體為高壓空氣,位于中間的噴涂開口噴膠料,由于高壓氣體從噴氣開口342中噴出后,在出膠口周圍會產生發散現象,同時高壓空氣會將膠料炸開,使原本從噴膠口341噴出的膠料霧化,即原本呈水柱狀地噴出,因高壓氣體紊流使水柱轉變為小水珠,實現霧化,而且由于環形結構與芯棒4相吻合,又因噴涂半圓環噴頭3內部結構配合使噴頭內側壁每個出膠口的壓力大致相等,使芯棒4表面噴涂的效果更為均勻。
請見圖2,在本實施例中,清洗環形噴頭2的內環直徑比噴涂環形噴頭3的內環直徑小,清洗環形噴頭2與噴涂環形噴頭3通過連接環8固定連接,其中,清洗環形噴頭2的出氣口比噴涂環形噴頭3的噴涂口要靠近芯棒,在使用過程中,清洗環形噴頭2清洗時不會對噴涂環形噴頭3的噴涂效果造成過多的影響,進而提高產品的生產質量。
在實施例中,噴涂機中帶動噴頭沿芯棒4軸向方向移動的移動裝置,其結構包括鏈輪62、鏈軌63、電機、滑動固定板61,電機與鏈輪62驅動配合,鏈軌63套設在鏈輪62上,滑動固定板61能在鏈軌63上滑動,滑動固定板61與環形噴頭固接。
在本實施例中,噴涂機還設有帶動位于上方的半圓環噴頭上下移動的升降裝置,具體的,基架1設有升降氣缸7,該升降氣缸7的活塞頂桿與位于上方的半圓環噴頭固接,這樣有利于噴涂過程中,芯棒4的放置和取出。
在本實施例中,噴涂機中用于固定芯棒4的固定裝置,具體的,固定板51和滑板52,固定板51與滑板52之間滑動配合,使芯棒4在高度方向上可調。
本實施例的噴涂機的工作過程為第一,通過升降裝置將上半圓環噴頭升起,并防止芯棒4在固定裝置上;第二,調整固定裝置的位置,使芯棒4與環形噴頭之間的同軸度符合要求;第三,合上環形噴頭,啟動移動裝置、氣泵和儲膠泵,通過自動化控制使移動裝置帶動環形噴頭完成二次來回移動,即完成一個周期的噴涂工作。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