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新型防悶燒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85570閱讀:883來源:國知局
一種新型防悶燒反應釜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釜,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防悶燒反應釜。



背景技術:

反應釜的廣義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學反應的容器,通過對容器的結構設計與參數配置,實現工藝要求的加熱、蒸發、冷卻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反應釜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橡膠、農藥、染料、醫藥、食品,用來完成硫化、硝化、氫化、烴化、聚合、縮合等工藝過程的壓力容器。

在現有技術中,物料在反應釜內進行反應,其中反應釜的內壁上設有加熱管,反應釜的外壁上設有冷卻管,加熱管用于加熱反應釜內部的物料,冷卻管用于冷卻反應釜,便于物料反應的正常進行。而在一般情況下,物料在反應釜內不會裝得太滿,這樣既能保證物料在反應釜內的正常反應,同時還能防止反應釜內壓力過大。但是,上述結構存在以下不足:反應釜頂部的端蓋在物料反應過程中本身溫度會比較高,而物料在反應釜內反應過程中,一些氣體或者液體會濺到反應釜的頂部,或者物料溫度過大,會濺于反應釜的頂部,導致物料在反應釜的頂部被燒焦,導致物料的膠化,這樣出現反應釜悶燒情況,既會影響物料的質量,同時還會導致反應釜頂部的端蓋難以打開,端蓋打開過程中不安全,同時后期也難以清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防悶燒反應釜,通過使用該結構,有效防止反應釜的悶燒,保證了反應釜內物料的質量,降低了維修率,降低了操作人員勞動強度。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防悶燒反應釜,包括罐體及上封頭,所述罐體為頂部開口的中空結構,所述上封頭安裝于所述罐體的開口上,所述罐體內設有復數圈加熱盤管,所述加熱盤管由上至下盤旋靠近所述罐體的內側壁設置,所述罐體外壁上設有復數圈冷卻盤管,所述冷卻盤管由上至下盤旋于所述罐體的外壁上,且所述冷卻盤管還盤旋于所述罐體的底部外壁上;所述上封頭的頂面上還設有一冷卻夾層,所述冷卻夾層的一側設有進水口,另一側設有出水口,所述進水口與一進水管相連,所述出水口與一出水管相連。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罐體外壁上設有一控制器。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進水管上設有第一進水電磁閥,所述出水管上設有第二進水電磁閥,所述上封頭的內壁上設有一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第二進水電磁閥及溫度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相連。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進水管上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出水管上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第二溫度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第一進水電磁閥與所述進水口之間,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出水口與所述第二進水電磁閥之間。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冷卻夾層的頂面設有一散熱層。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罐體內壁上設置加熱盤管,用于加熱物料,在反應釜的外壁及底部設置冷卻盤管,用于降低反應釜的溫度,以保證反應釜內物料反應的正常進行,同時在上封頭上設置冷卻夾層,在冷卻夾層上設置進水口及出水口,利用冷卻夾層內的水對上封頭進行冷卻降溫,既不影響反應釜內物料反應的正常進行,同時物料濺于上封頭上也不會被膠化,防止悶燒,保證物料質量,保證上封頭在加工完成后能順利的打開,減小操作人員的清洗難度,提高操作人員的安全性;

2.本實用新型中在上封頭的內壁、進水管及出水管上分別設置一溫度傳感器,利用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反饋至控制器內,由控制器控制第一、第二進水電磁閥的流量,既能節約能耗,也能保證上封頭溫度的穩定性,保證物料加工的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罐體;2、上封頭;3、加熱盤管;4、冷卻盤管;5、冷卻夾層;6、進水口;7、出水口;8、進水管;9、出水管;10、控制器;11、第一進水電磁閥;12、第二進水電磁閥;13、溫度傳感器;14、第一溫度傳感器;15、第二溫度傳感器;16、散熱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參見圖1所示,一種新型防悶燒反應釜,包括罐體1及上封頭2,所述罐體1為頂部開口的中空結構,所述上封頭2安裝于所述罐體1的開口上,所述罐體1內設有復數圈加熱盤管3,所述加熱盤管3由上至下盤旋靠近所述罐體1的內側壁設置,所述罐體1外壁上設有復數圈冷卻盤管4,所述冷卻盤管4由上至下盤旋于所述罐體1的外壁上,且所述冷卻盤管4還盤旋于所述罐體1的底部外壁上;所述上封頭2的頂面上還設有一冷卻夾層5,所述冷卻夾層5的一側設有進水口6,另一側設有出水口7,所述進水口6與一進水管8相連,所述出水口7與一出水管9相連。

在本實施例中,利用加熱管加熱罐體內部物料,保證物料反應的正常進行,在罐體外壁及底部設置冷卻盤管,能夠在物料的反應空間的外部對反應釜進行降溫,防止反應過程中溫度過高,保證反應的正常進行。而物料在反應釜內部反應時,物料極易在反應過程中會濺于上封頭上,為了防止上封頭溫度過高而導致反應釜出現悶燒情況,在上封頭上設置冷卻夾層,利用進水口向冷卻夾層中注入冷水,對上封頭進行冷卻,再利用出水口將水排出,以保證冷卻夾層冷卻的正常進行。

其中,所述罐體1外壁上設有一控制器10。所述進水管8上設有第一進水電磁閥11,所述出水管9上設有第二進水電磁閥12,所述上封頭2的內壁上設有一溫度傳感器13,所述第一、第二進水電磁閥及溫度傳感器13與所述控制器10相連。所述進水管8上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14,所述出水管9上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15,所述第一、第二溫度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10相連,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14設置于所述第一進水電磁閥11與所述進水口6之間,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15設置于所述出水口7與所述第二進水電磁閥12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溫度傳感器檢測上封頭的溫度,利用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進水口處冷水的溫度,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出水口處的溫度,通過三個溫度傳感器檢測上封頭及進、出水的溫度,將溫度反饋至控制器內,由控制器進行分析及判斷,用于調節第一、第二進水電磁閥的進、出水速度,以調節上封頭的降溫速度及效率,同時還能節約用水,降低能耗。

其中,所述冷卻夾層5的頂面設有一散熱層16。通過散熱層的設置,能夠提高散熱效率,降低能耗。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