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生產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種子分揀裝置。
背景技術:
種子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種植業的成敗,而種子育種是確保種子質量的重要環節。育種過程中對種子的大小、形狀等特性有嚴格的要求。
但是,現有技術中,由于種子篩選通常采用人工篩選,會導致誤差并且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多類型種子分揀的種子分揀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種子分揀裝置,包括:
包括含油種子分揀裝置和淀粉類種子分揀裝置;
其中含油種子分揀裝置包括含油量分揀模塊、稱重分揀模塊和尺寸分揀模塊;
淀粉類種子分揀裝置密度分揀模塊、稱重分揀模塊和尺寸分揀模塊。
其中,所述含油量分揀模塊包括種子含油量檢測儀;其中
含油量檢測儀包括核磁共振檢測儀和近紅外光譜檢測儀中的一種。
其中,所述密度分揀模塊包括比重儀,在所述比重儀中設置有密度閾值。
其中,所述稱重分揀模塊包括多個種子稱和多條軌道,所述種子稱設置在軌道中,并與軌道具有相同的寬度。
其中,所述尺寸分揀模塊包括可以根據不同種子設定有不同的尺寸模板,在所述尺寸模板上設置有多個種子容置槽,在所述種子容置槽的底部設置有80%所述容置槽尺寸的落種通孔。
優選的,種子分揀裝置還包括不合格種子通道和不合格種子收集器,不合格種子通道一端分別與含油量分揀模塊、密度分揀模塊、稱重分揀模塊和尺寸分揀模塊相連,另一端與不合格種子收集器相連。
更優選的,種子分揀裝置還包括不合格種子處理裝置,所述不合格種子處理裝置與不合格種子收集器相連,將不合格種子收集器收集的不合格種子進行處理。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使用了為淀粉類種子分揀設置的密度分揀裝置和為油性種子分揀設置的種子含油量分揀裝置,使得種子篩選誤差小,精度高;可以為不同種子制定不同的分揀方法,用戶體驗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種子分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含油量分揀模塊,2-密度分揀模塊,3-稱重分揀模塊,4-尺寸分揀模塊,5-不合格種子通道,6-不合格種子收集器,7-不合格種子處理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一種種子分揀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含油量分揀模塊1、密度分揀模塊2、稱重分揀模塊3和尺寸分揀模塊4;其中,
分揀油性種子通過含油量分揀模塊1、稱重分揀模塊3和尺寸分揀模塊4進行分揀;
含油量分揀模塊1包括種子含油量檢測儀,使用種子含油量檢測儀對種子含油量進行檢測,并設置含油量達到種子質量的50%為達標值。
含油量檢測儀包括核磁共振檢測儀和近紅外光譜檢測儀中的一種或多種。
稱重分揀模塊3包括種子稱,由于體積小可以設置多個種子稱同時進行操作,同時根據不同的種子設置了不同的重量達標閾值。
尺寸分揀模塊4包括可以根據不同種子設定有不同的尺寸模板,在尺寸模板上設置有多個種子容置槽,在種子容置槽的底部設置有80%容置槽尺寸的落種通孔,用于將非達標的種子進行分離。
經過含油量分揀模塊1、稱重分揀模塊3和尺寸分揀模塊4分揀后的種子為達標種子,達標種子在內部傳送帶的帶動下輸送到種子裝箱裝置中。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種子分揀裝置還包括不合格種子通道5和不合格種子收集器6,不合格種子通道5一端分別與含油量分揀模塊1、密度分揀模塊2、稱重分揀模塊3和尺寸分揀模塊4相連,另一端與不合格種子收集器6相連。
作為上述優選實施例的另一優選,種子分揀裝置還包括不合格種子處理裝置7,所述不合格種子處理裝置7與不合格種子收集器6相連,將不合格種子收集器6收集的不合格種子進行處理。
分揀淀粉類種子通過密度分揀模塊2、稱重分揀模塊3和尺寸分揀模塊4進行分揀。
密度分揀模塊2包括比重儀,并且設置密度閾值。
稱重分揀模塊3包括種子稱,由于體積小可以設置多個種子稱同時進行操作,同時根據不同的種子設置了不同的重量達標閾值。
尺寸分揀模塊4包括可以根據不同種子設定有不同的尺寸模板,在尺寸模板上設置有多個種子容置槽,在種子容置槽的底部設置有80%容置槽尺寸的落種通孔,用于將非達標的種子進行分離。
經過密度分揀模塊2、稱重分揀模塊3和尺寸分揀模塊4分揀后的種子為達標種子,達標種子在內部傳送帶的帶動下輸送到種子裝箱裝置中。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種子分揀裝置還包括不合格種子通道5和不合格種子收集器6,不合格種子通道5一端分別與含油量分揀模塊1、密度分揀模塊2、稱重分揀模塊3和尺寸分揀模塊4相連,另一端與不合格種子收集器6相連。
作為上述優選實施例的另一優選,種子分揀裝置還包括不合格種子處理裝置7,所述不合格種子處理裝置7與不合格種子收集器6相連,將不合格種子收集器6收集的不合格種子進行處理。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