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散土體顆粒離心篩分裝置,屬于礦山巖土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自然界的土性質是極其復雜的,要利用它,研究它,首先就需要有統一的分類。土的工程分類是工程勘測與設計的重要依據,一個正確的設計必須建立在對土的正確評價的基礎上,土的工程分類是工程勘測的基本內容,也是工程界普遍關心的問題之一。
現階段,工程中散土顆粒的分類實驗越來越多,無論是室內還是現場實驗,對于散土土粒粒徑及組成的測定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應工程勘察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散土顆粒分類方法出現,其中“篩分法”因其測量的準確性高而最為常用,“篩分法”也是測定散體介質粒徑大小和組成必不可少的試驗方法。然而,傳統測定散體介質粒徑大小和組成的篩分方法幾乎完全靠人工進行篩分,其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力且成本高。因此,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傳統散土顆粒篩分方法的缺點開發的一種散土體顆粒離心篩分裝置。此儀器裝置能實現現場和室內散土介質篩分實驗的全自動化,從而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節約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土體顆粒離心篩分裝置,該裝置利用離心原理對不同粒徑的散土體顆粒進行電動離心篩分,從而實現篩分過程的一次性及自動化,提高篩分效率及散體介質粒徑大小和組成測定的準確性,還解決了傳統篩分方法的不足,節省人力物力,節約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散土體顆粒離心篩分裝置包括離心部、輸料部、電動部,離心部包括離心桶2、格網篩Ⅰ3、出料孔Ⅰ7、格網篩Ⅱ4、出料孔Ⅱ8、格網篩Ⅲ5、出料孔Ⅲ9、格網篩Ⅳ6、出料孔Ⅳ10、底料承盤11、承重底座15;離心桶2固定在承重底座15上,底料承盤11設置在承重底座15上,格網篩Ⅰ3、格網篩Ⅱ4、格網篩Ⅲ5、格網篩Ⅳ6依次首尾相連傾斜設置在離心桶2內,且將離心桶2內由上至下分割為5個離心室,出料孔Ⅰ7、出料孔Ⅱ8、出料孔Ⅲ9、出料孔Ⅳ10分別開設在上面4個離心室的底端,離心桶2頂端和底端分別開有輸料入口16和底料出口14;輸料部包括支撐桿1、裝料漏斗13,裝料漏斗13安裝在4根支撐桿1頂端且位于離心桶2的輸料入口16上方;電動部包括基座12、電動旋轉裝置,電動旋轉裝置設置在基座12內,承重底座15設置在電動旋轉裝置上,支撐桿1底端固定在基座12上,電動旋轉裝置與電源連接。
所述電動旋轉裝置為常規市售產品。
所述離心桶2為可拆分的圓筒,連接處采用箍環17連接固定。
所述出料孔Ⅰ7、出料孔Ⅱ8、出料孔Ⅲ9、出料孔Ⅳ10上分別設置有出料孔蓋18。
所述格網篩Ⅰ3、格網篩Ⅱ4、格網篩Ⅲ5、格網篩Ⅳ6傾斜角度為45-65°。
所述格網篩Ⅰ3、格網篩Ⅱ4、格網篩Ⅲ5、格網篩Ⅳ6上孔的孔徑不同,可以根據工程的不同需要而更換不同孔徑尺寸的篩子,格網篩Ⅰ3、格網篩Ⅱ4、格網篩Ⅲ5、格網篩Ⅳ6上孔的孔徑依次縮小。
離心裝置的原理在于:散土顆粒從裝料漏斗13進入輸料入口16落入離心桶2后,由于土體顆粒粒徑不同,質量不同,導致其在離心桶2最上空間內旋轉時產生不同離心力,而之后不同時與格網篩接觸而進行篩分,自上而下依次經過格網篩Ⅰ3、格網篩Ⅱ4、格網篩Ⅲ5、格網篩Ⅳ6進行各級篩分;并依次從出料孔Ⅰ7、出料孔Ⅱ8、出料孔Ⅲ9、出料孔Ⅳ10、底料出口14中取出,底料出口14的顆粒落入底料承盤11中,收集篩分完成的散土顆粒。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1)本實用新型可完成現場和室內篩分實驗 ;
(2)本實用新型的整個篩分過程能基本實現篩分的全自動化及篩分的一次性完成,從而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節約成本;
(3)本實用新型的所有格網篩的篩孔孔徑都可以更換,從而能滿足不同的篩分實驗要求;
(4)本實用新型能保證在節省人力、物力及財力的同時,還大大提高所測散體粒度和大小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5)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離心篩分裝置,且可以根據實際中的不同需求,通過電動旋轉裝置來調節離心裝置的轉速,使裝置的篩分效率更高,比傳統的人工篩分的效率提高很多;
(6)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幾乎全封閉式離心圓桶進行篩分,能夠大大降低篩分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灰塵,以降低灰塵對人體的傷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離心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輸料部、電動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桿、2-離心桶、3-格網篩Ⅰ、4-格網篩Ⅱ、5-格網篩Ⅲ、6-格網篩Ⅳ、7-出料孔Ⅰ、8-出料孔Ⅱ、9-出料孔Ⅲ、10-出料孔Ⅳ、11-底料承盤、12-基座、13-裝料漏斗、14-底料出口、15-承重底座、16-輸料入口、17-箍環、18-出料孔蓋、19-電動旋轉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所述內容。
實施例1:如圖1、2、3所示,本散土體顆粒離心篩分裝置,包括離心部、輸料部、電動部,離心部包括離心桶2、格網篩Ⅰ3、出料孔Ⅰ7、格網篩Ⅱ4、出料孔Ⅱ8、格網篩Ⅲ5、出料孔Ⅲ9、格網篩Ⅳ6、出料孔Ⅳ10、底料承盤11、承重底座15;離心桶2固定在承重底座15上,底料承盤11設置在承重底座15上,格網篩Ⅰ3、格網篩Ⅱ4、格網篩Ⅲ5、格網篩Ⅳ6依次首尾相連傾斜設置在離心桶2內,且將離心桶2內由上至下分割為5個離心室,出料孔Ⅰ7、出料孔Ⅱ8、出料孔Ⅲ9、出料孔Ⅳ10分別開設在上面4個離心室的底端,離心桶2頂端和底端分別開有輸料入口16和底料出口14;輸料部包括支撐桿1、裝料漏斗13,裝料漏斗13安裝在4根支撐桿1頂端且位于離心桶2的輸料入口16上方;電動部包括基座12、電動旋轉裝置19,電動旋轉裝置19設置在基座12內,承重底座15設置在電動旋轉裝置上并與其轉動軸連接,支撐桿1底端固定在基座12上,電動旋轉裝置與電源連接;所述出料孔Ⅰ7、出料孔Ⅱ8、出料孔Ⅲ9、出料孔Ⅳ10上分別設置有出料孔蓋18;所述格網篩Ⅰ3、格網篩Ⅱ4、格網篩Ⅲ5、格網篩Ⅳ6傾斜角度為45°;所述格網篩Ⅰ3、格網篩Ⅱ4、格網篩Ⅲ5、格網篩Ⅳ6上孔的孔徑不同,可以根據工程的不同需要而更換不同孔徑尺寸的篩子,格網篩Ⅰ3、格網篩Ⅱ4、格網篩Ⅲ5、格網篩Ⅳ6上孔的孔徑依次縮小。
本實用新型所述裝置的篩分過程:接通電源后開啟電動旋轉裝置,并調節轉速至合適,輸送土體材料,散土顆粒從裝料漏斗13進入輸料入口16落入離心桶2后,落于格網篩Ⅰ3上,隨著離心桶2的轉動,在產生的不同離心力作用下開始篩分,粒徑大于格網篩Ⅰ3格網孔徑的土體顆粒留在格網篩Ⅰ3上,并從出料孔Ⅰ7中取出,粒徑小于格網篩Ⅰ3格網孔徑的土體顆粒落入格網篩Ⅱ4上,以下每一級篩分過程原理同上,最后篩好的土料從出料孔Ⅰ7、出料孔Ⅱ8、出料孔Ⅲ9、出料孔Ⅳ10及底料承盤11中取出用于實驗。篩分時,出料孔Ⅰ7、出料孔Ⅱ8、出料孔Ⅲ9、出料孔Ⅳ10上分別設置有出料孔蓋18分別蓋好,接觸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