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分離設備,涉及分離設備的冷卻,具體涉及到一種碟式分離機冷卻機構。
背景技術:
1、碟式分離機是一種高速旋轉的離心分離設備,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由于能量流失和空氣摩擦等原因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導致機器內部和罩殼表面溫度升高。這種溫升會影響分離機的機械性能和機器的使用壽命,罩殼表面的溫升也會有操作者被燙傷的隱患。所以無論是保障分離機的機械性能、使用安全性,還是保護操作者避免被燙傷,在使用過程中都需要考慮給機器進行降溫。
2、常用的分離機降溫方式,是在機器內部直接形成冷卻通道。但是,對于一些小型分離機,因自身結構尺寸的限制,無法在機器內部直接形成冷卻通路,從而對正在運行的分離機進行有效地冷卻降溫,因此,需要針對小型分離機設計一種不同于傳統冷卻方式的冷卻機構。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設計一種碟式分離機冷卻機構,解決結構尺寸受限的小型分離機的降溫冷卻問題。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碟式分離機冷卻機構,包括機身與機蓋,所述機身與機蓋通過螺釘連接,所述的機身內壁設置機身冷卻夾層,所述機蓋內壁設置機蓋冷卻夾層,所述機身冷卻夾層與所述機蓋冷卻夾層通過金屬軟管連通;
4、所述機身冷卻夾層的外側底部設置進水接頭,所述機蓋冷卻夾層的外側上部設置出水接頭,所述進水接頭連接進水軟管,所述出水接頭連接出水軟管。
5、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描述,所述的機身冷卻夾層的外側上部設置第一接頭,所述的機蓋冷卻夾層的外側底部設置第二接頭,所述金屬軟管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接頭,所述金屬軟管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接頭。
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描述,所述第一接頭與所述第二接頭均水平設置,且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的角向位置相同。
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描述,所述進水接頭和所述第一接頭角向位置相同,且所述進水接頭和所述出水接頭的角向位置為180°±10°。
8、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描述,所述的進水軟管與所述的出水軟管另一端均連接轉接頭和球閥。
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描述,所述的進水軟管、所述的機身冷卻夾層、所述的金屬軟管、所述的機蓋冷卻夾層、所述的出水軟管形成從下向上的冷卻通路。
10、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為:
1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碟式分離機冷卻機構,在機身與機蓋的內壁分別設置了冷卻夾層,冷卻夾層配合進水軟管、金屬軟管、出水軟管形成冷卻通路,對于一些小型分離機,可有效地避免因其自身結構尺寸的限制,無法在機器內部直接形成冷卻通路的情況,從而滿足小型分離機降溫冷卻的需求,實現降低分離機內部及分離機機身、機蓋表面的溫度,提高分離機的機械性能、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壽命,更好的保護操作人員的安全。
1.一種碟式分離機冷卻機構,包括機身與機蓋,所述機身與機蓋通過螺釘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身內壁設置機身冷卻夾層,所述機蓋內壁設置機蓋冷卻夾層,所述機身冷卻夾層與所述機蓋冷卻夾層通過金屬軟管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碟式分離機冷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身冷卻夾層的外側上部設置第一接頭,所述的機蓋冷卻夾層的外側底部設置第二接頭,所述金屬軟管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接頭,所述金屬軟管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接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碟式分離機冷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頭與所述第二接頭均水平設置,且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的角向位置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碟式分離機冷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接頭與所述第一接頭的角向位置相同,所述進水接頭和所述出水接頭的角向位置為180°±1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碟式分離機冷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水軟管與所述的出水軟管另一端均連接轉接頭和球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碟式分離機冷卻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水軟管、所述的機身冷卻夾層、所述的金屬軟管、所述的機蓋冷卻夾層、所述的出水軟管形成從下向上的冷卻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