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焦爐攔焦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焦爐攔焦車,所述焦爐攔焦車包括頭尾焦裝置支撐梁、安裝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尾焦斗和出爐平臺,所述出爐平臺包括:第一平臺,水平地可伸縮地安裝在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下部結構梁上,能夠伸出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長邊側以外和縮回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下部結構梁上;第二平臺,水平地可伸縮地安裝在第一平臺上,能夠伸出到第一平臺的短邊端以外和縮回到第一平臺上。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帶有出爐平臺的焦爐攔焦車,降低了勞動強度、使得焦爐安全穩定地生產作業、確保了焦爐的生產作業符合環保。
【專利說明】一種焦爐攔焦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焦爐攔焦車,尤其涉及一種帶有出爐平臺裝置的焦爐攔焦車。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由于頂裝焦爐的設計缺陷,導致焦側爐臺與焦爐炭化室下部的相對距離較高。在出爐工人實施出爐作業時,由于炭化室下部偏高且不存在出爐工人的合理作業空間,所以清掃焦爐炭化室下部的余焦的難度較大,出爐效果較差。而較差的出爐效果造成爐門關閉困難,同時造成爐門周邊冒煙,帶來環境污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焦爐攔焦車,該焦爐攔焦車帶有出爐平臺裝置,該出爐平臺裝置僅增加到焦爐攔焦車的現有結構中,而解決清理焦爐炭化室下部的余焦存在難度、爐門關閉困難等的技術問題。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焦爐攔焦車,所述焦爐攔焦車包括頭尾焦裝置支撐梁、安裝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尾焦斗和出爐平臺。所述出爐平臺包括:第一平臺,水平地可伸縮地安裝在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下部結構梁上,能夠伸出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長邊側以外和縮回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下部結構梁上;第二平臺,水平地可伸縮地安裝在第一平臺上,能夠伸出到第一平臺的短邊端以外和縮回到第一平臺上。
[0005]通過連接到第一平臺的長邊端的第一液壓油缸的驅動而實現第一平臺的伸出和縮回操作。通過連接到第二平臺的短邊端的第二液壓油缸的驅動而實現第二平臺的伸出和縮回操作。
[0006]在第一平臺的伸出操作和第二平臺的伸出操作之間以及在第一平臺的縮回操作和第二平臺的縮回操作之間存在運動順序。
[0007]所述出爐平臺還包括:第一支撐件,由槽鋼形成,在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兩個短邊側的下部結構梁上彼此面對地安裝,第一平臺水平地可伸縮地放置在所述彼此面對地安裝的第一支撐件之間;第二支撐件,在第一平臺上形成為第二輪槽,第二平臺水平地可伸縮地放置在第二輪槽上。
[0008]每個第一支撐件包括與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下部結構梁連接的上框架、與上框架分隔開一定距離的下框架、以及連接上框架和下框架的側框架。由上框架、側框架和下框架圍繞的空間構成第一槽,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中的每個上形成有第一輪槽。
[0009]第一平臺包括:第一平臺主體,由鋼板形成,放置在第一槽中,第一平臺主體的兩個短邊端未與側框架接觸;一個或多個第一滾輪,安裝在第一平臺主體的每個短邊端,位于第一輪槽中。
[0010]第一平臺主體的鋼板厚20mm。在每個第一輪槽的兩端均安裝一個止擋塊。第二輪槽位于第一平臺主體的兩個短邊端的第一滾輪之間。[0011]第二平臺包括:第二平臺主體,由鋼板形成;一個或多個第二滾輪,安裝在第二平臺主體的每個長邊端,位于第二輪槽中。
[0012]第二平臺主體的鋼板厚10_。在每個第二輪槽的兩端均安裝一個止擋塊。
[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帶有出爐平臺的焦爐攔焦車,降低了勞動強度、使得焦爐安全穩定地生產作業、確保了焦爐的生產作業符合環保。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通過下面結合附圖進行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在附圖中:
[0015]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出爐平臺安裝到焦爐攔焦車的側視圖;
[0016]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出爐平臺安裝到焦爐攔焦車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現在,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0018]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焦爐攔焦車包括頭尾焦裝置支撐梁1、安裝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尾焦斗2和出爐平臺。由于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和尾焦斗2的具體構造及安裝關系在本領域中是已知的,因此省略對于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和尾焦斗2的描述。下面主要描述出爐平臺。
[0019]出爐平臺包括:第一平臺3,相對于地面水平地可伸縮地安裝在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下部結構梁上,能夠伸出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長邊側以外和縮回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下部結構梁上;第二平臺4,相對于地面水平地可伸縮地安裝在第一平臺3上,能夠伸出到第一平臺3的短邊端以外和縮回到第一平臺3上。換句話說,出爐平臺設計為連體式可伸縮平臺。
[0020]這里,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長邊側指的是在俯視方向上形成為大致矩形形狀的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各個邊中相對較長的邊所在的側部(見圖2的箭頭X),第一平臺3的短邊端指的是在俯視方向上形成為大致矩形形狀的第一平臺3的各個邊中相對較短的邊所在的端部(見圖2的箭頭Y)。
[0021]另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當第一平臺3伸出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長邊側以外時,第一平臺3并不會完全伸出以至于脫離頭尾焦裝置支撐梁1,而是第一平臺3的一部分仍然留在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下部結構梁上而被下部結構梁支撐。當然,當第二平臺4伸出到第一平臺3的短邊端以外時,第二平臺4并不會完全伸出以至于脫離第一平臺3,而是第二平臺4的一部分仍然留在第一平臺3上而被第一平臺3支撐。
[0022]另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在第一平臺3的伸出操作和第二平臺4的伸出操作之間以及在第一平臺3的縮回操作和第二平臺4的縮回操作之間存在運動順序。具體地說,在第一平臺3和第二平臺4都伸出時,首先第一平臺3伸出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長邊側以外,然后第二平臺4伸出到第一平臺3的短邊端以外,以及在第一平臺3和第二平臺4都縮回時,首先第二平臺4縮回到第一平臺3上,然后第一平臺3縮回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下部結構梁上。
[0023]另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可通過連接到第一平臺3的長邊端的第一液壓油缸(未示出)的驅動而實現第一平臺3的伸出和縮回操作,以及可通過連接到第二平臺4的短邊端的第二液壓油缸(未示出)的驅動而實現第二平臺4的伸出和縮回操作。
[0024]另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可通過計算機、PLC、單片機等自動地控制通過第一液壓油缸驅動第一平臺3的操作和通過第二液壓油缸驅動第二平臺4的操作,以及可通過計算機、PLC、單片機等利用限位連鎖來控制第一平臺3和第二平臺4的運動順序以避免由誤操作導致的損壞。
[0025]出爐平臺還包括:第一支撐件5,由槽鋼形成,在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兩個短邊側的下部結構梁上彼此面對地安裝,第一平臺3水平地可伸縮地放置在所述彼此面對地安裝的第一支撐件5之間;第二支撐件6,在第一平臺3上形成為第二輪槽,第二平臺4水平地可伸縮地放置在第二輪槽6上。
[0026]每個第一支撐件5包括與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下部結構梁連接的上框架51、與上框架51分隔開一定距離(但是未觸及地面)的下框架52、以及連接上框架51和下框架52的側框架53。由上框架51、側框架53和下框架52圍繞的空間構成第一槽54。在上框架51和下框架52中的每個上形成有第一輪槽55,以引導第一平臺3的運動。這樣,第一支撐件5彼此面對地安裝,使得所述彼此面對地安裝的第一支撐件5的第一槽54彼此面對。
[0027]第一平臺3包括:第一平臺主體31,由鋼板形成,放置在第一槽54中,第一平臺主體31的兩個短邊端未與側框架53接觸;一個或多個第一滾輪32,安裝在第一平臺主體31的每個短邊端,位于第一輪槽55中。這樣,第一平臺3可沿著第一輪槽55自由地運動。
[0028]為了支撐第二平臺4和站在第二平臺4上執行清掃作業的出爐工人,要求第一平臺主體31的鋼板具有一定的厚度,例如20_。另外,為了防止第一平臺主體31完全伸出以至于脫離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以及防止第一平臺主體31完全縮回到脫離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上之后繼續運動(表現為出軌和過勁等),在每個第一輪槽55的兩端均安裝一個止擋塊(未示出)。
[0029]第二平臺4包括:第二平臺主體41,由鋼板形成,當第一平臺3伸出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長邊側以外時,第二平臺主體41的一個長邊端411未與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接觸,以及當第二平臺4伸出到第一平臺3的短邊端以外時,第二平臺主體41的拐角412未與尾焦斗2接觸;一個或多個第二滾輪42,安裝在第二平臺主體41的每個長邊端,位于第二輪槽6中。這樣,第二平臺4可沿著第二輪槽6自由地運動。這里,拐角412由第二平臺主體41的一個長邊端411和一個短邊端413形成。
[0030]這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為了不干擾或干涉第一滾輪32在第一輪槽55中的滾動運動,第二輪槽6位于第一平臺主體31的每個短邊端的第一滾輪32之間,且第二滾輪42的直徑大于第一滾輪32的直徑,這樣當第二滾輪42位于第二輪槽6中時,第二平臺主體41距離第一滾輪32 —定距離。當然,當第二平臺4和第一平臺3縮回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下部結構梁上時,第二平臺4 (具體地說,第二滾輪42的最頂部點)與下部結構梁分隔開一定距離,以不干涉第一平臺3和第二平臺4的運動。
[0031]為了支撐站在第二平臺4上執行清掃作業的出爐工人,要求第二平臺主體41的鋼板具有一定的厚度,例如10mm。另外,為了防止第二平臺主體41完全伸出以至于脫離第一平臺3以及防止第二平臺主體41完全縮回到第一平臺3上之后繼續運動(表現為出軌和過勁等),在每個第二輪槽6的兩端均安裝一個止擋塊(未示出)。[0032]考慮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對稱結構,優選地,彼此面對的第一支撐件5對稱地安裝在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下部結構梁上,彼此面對的第一滾輪32對稱豎直地安裝在第一平臺主體31的每個短邊端,彼此面對的第二滾輪42對稱豎直地安裝在第二平臺主體41的每個長邊端,第二輪槽6居中地位于對稱豎直地安裝的第一滾輪32之間。
[0033]從上面的描述清楚的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出爐平臺,在第一平臺3伸出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I的長邊側以外且第二平臺4伸出到第一平臺3的短邊端以外的情況下,保持第一平臺3和第二平臺4的這種伸出狀態,出爐工人站在第二平臺4上而方便地清掃焦爐炭化室下部的余焦。
[0034]另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除了第二平臺4在第一平臺3上滑動以相對于第一平臺3的短邊端伸出和縮回之外,還可以通過在第一平臺3和第二平臺4的均靠近尾焦斗2的那一個短邊端設置鉸鏈結合結構,使第二平臺4折疊以縮回到第一平臺3上,以及解除第二平臺4與第一平臺3的折疊狀態而使第二平臺4從第一平臺3翻轉以伸出到第一平臺3的短邊端以外。這樣,出爐工人站在第二平臺4上而方便地清掃焦爐炭化室下部的余焦。
[0035]在出爐工人清掃余焦之后,爐門能夠較好地安裝在爐門框上,減少了由于爐門未安裝好而帶來的爐門周邊冒煙的現象以及對環境的污染。
[0036]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面的描述,而是可進行各種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焦爐攔焦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爐攔焦車包括頭尾焦裝置支撐梁、安裝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尾焦斗和出爐平臺,所述出爐平臺包括: 第一平臺,水平地可伸縮地安裝在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下部結構梁上,能夠伸出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長邊側以外和縮回到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下部結構梁上; 第二平臺,水平地可伸縮地安裝在第一平臺上,能夠伸出到第一平臺的短邊端以外和縮回到第一平臺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焦爐攔焦車,其特征在于, 通過連接到第一平臺的長邊端的第一液壓油缸的驅動而實現第一平臺的伸出和縮回操作, 通過連接到第二平臺的短邊端的第二液壓油缸的驅動而實現第二平臺的伸出和縮回操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焦爐攔焦車,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平臺的伸出操作和第二平臺的伸出操作之間以及在第一平臺的縮回操作和第二平臺的縮回操作之間存在運動順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焦爐攔焦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爐平臺還包括: 第一支撐件,由槽鋼形成,在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兩個短邊側的下部結構梁上彼此面對地安裝,第一平臺水平地可伸縮地放置在所述彼此面對地安裝的第一支撐件之間; 第二支撐件,在第一平臺上形成為第二輪槽,第二平臺水平地可伸縮地放置在第二輪槽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焦爐攔焦車,其特征在于, 每個第一支撐件包括與頭尾焦裝置支撐梁的下部結構梁連接的上框架、與上框架分隔開一定距離的下框架、以及連接上框架和下框架的側框架, 由上框架、側框架和下框架圍繞的空間構成第一槽,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中的每個上形成有第一輪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焦爐攔焦車,其特征在于,第一平臺包括: 第一平臺主體,由鋼板形成,放置在第一槽中,第一平臺主體的兩個短邊端未與側框架接觸; 一個或多個第一滾輪,安裝在第一平臺主體的每個短邊端,位于第一輪槽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焦爐攔焦車,其特征在于, 第一平臺主體的鋼板厚20mm, 在每個第一輪槽的兩端均安裝一個止擋塊, 第二輪槽位于第一平臺主體的兩個短邊端的第一滾輪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焦爐攔焦車,其特征在于,第二平臺包括: 第二平臺主體,由鋼板形成; 一個或多個第二滾輪,安裝在第二平臺主體的每個長邊端,位于第二輪槽中。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焦爐攔焦車,其特征在于, 第二平臺主體的鋼板厚10mm, 在每個第二輪槽的兩端均安裝一個止擋塊。
【文檔編號】C10B33/00GK203513569SQ201320706132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8日
【發明者】孫玉利, 張廷剛, 趙顯良, 彭志輝 申請人:攀鋼集團西昌鋼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