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通用垂直軸汽油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油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通用垂直軸汽 油機。
背景技術:
通用垂直軸汽油機的結構如圖5所示,由曲軸箱l、曲軸箱蓋2、曲軸6、 連桿5、活塞9、缸體8、氣缸頭3、氣缸頭蓋4、飛輪IO、點火器ll、風扇罩 12、啟動器13、啟動器蓋14和油箱15等部件構成。其中曲軸箱蓋2位于曲軸 箱1的下方,兩者的敞口端相扣合,使曲軸箱蓋2的形腔2a與曲軸箱l的形腔 la相通。在曲軸箱氣缸套ld的壁上開設有排氣孔lb和回油孔lc,兩孔的結構 相同,均為一頭與曲軸箱的形腔la連通、另一頭貫通至氣缸套ld的端面。氣 缸頭3安裝在曲軸箱1上氣缸套ld的外側,該氣缸頭3的外側面通過螺栓固定 氣缸頭蓋4,氣缸頭蓋4的內腔4a與氣缸頭的形腔3a相通。在氣缸頭3的壁上 開設有進氣孔3b和排油孔3c,其中進氣孔3b的一頭與曲軸箱氣缸套上的排氣 孔lb對接連通、另一頭與氣缸頭的形腔3a相通;排油孔3c的一頭與曲軸箱氣 缸套上的回油孔lc對接連通、另一頭也與氣缸頭的形腔3a相通。在活塞9做 功時,曲軸箱1內產生的大量廢氣、油蒸汽與飛濺的機油一起,由曲軸箱氣缸 套上的排氣孔lb、氣缸頭上的進氣孔3b進入氣缸頭的形腔3a中,部分油蒸汽 冷卻后隨機油一起,經氣缸頭上的排油孔3c和曲軸箱氣缸套上的回油孔lc流
回曲軸箱形腔la,并沉積到曲軸箱蓋形腔2a的機油池中;另一部分油蒸汽隨廢 氣一起,通過氣缸頭蓋4上的廢氣口4b及與之連接的廢氣管進入空濾器中,與 過濾后的空氣進行混合,再在化油器進氣管負壓的作用下進入化油器中進行混 合燃燒。
曲軸箱l內產生的廢氣及油蒸汽的壓力一般在200P 300P之間,由于曲軸 箱氣缸套上排氣孔lb的進口和回油孔lc的出口均與曲軸箱的形腔la相通,并 都位于曲軸箱蓋機油池液面的上方,受同一腔室壓力的影響,曲軸箱氣缸套上 排氣孔lb進口處的壓力與回油孔lc出口處的壓力基本相等,即排氣孔lb進口 處與回油孔lc出口處的壓力差很小,這樣在汽缸頭形腔3a內積聚的機油不能 迅速通過回油孔lc回到曲軸箱蓋的機油池中,容易造成廢氣管噴油,使曲軸箱 內各部件在缺油狀態下不能正常工作,并且發動機排放上也達不到有關標準, 從而造成環境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防止廢氣管噴油的通 用垂直軸汽油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通用垂直軸汽油機,包括曲軸箱、曲軸 箱蓋、氣缸頭和氣缸頭蓋,其中曲軸箱蓋位于曲軸箱的下方,兩者的敞口端相 扣合,在曲軸箱氣缸套的壁上開設有排氣孔,該排氣孔一頭與曲軸箱的形腔連 通、另一頭貫通至氣缸套的端面;所述氣缸頭安裝在曲軸箱上氣缸套的外側, 該氣缸頭的外側面固定氣缸頭蓋,氣缸頭蓋的內腔與氣缸頭的形腔相通,在氣 缸頭的壁上開設有進氣孔和排油孔,其中進氣孔的一頭與氣缸套上的排氣孔連 通、另一頭與氣缸頭的形腔相通;排油孔的一頭貫通至氣缸頭的端面、另一頭
也與氣缸頭的形腔相通,其關鍵在于在所述氣缸套的壁上開設有回油孔,該 回油孔的一頭與所述氣缸頭上的排油孔相通,回油孔的另一頭貫通至曲軸箱形 腔敞口端的端面;所述曲軸箱蓋的形腔由共壁分隔成內、外兩個腔室,形腔的 內腔室部分的形狀大小與所述曲軸箱形腔的形狀大小相適應,且曲軸箱蓋形腔 的內腔室部分與曲軸箱的形腔相通;在所述共壁上開設有回油通道,該回油通 道的進口位于共壁上端的端面,并與所述回油孔相通,而回油通道的出口位于 共壁的內側壁上。
由于曲軸箱蓋形腔中機油池的液面一般略低于其敞口端的端面,這樣本實 用新型中曲軸箱蓋共壁上回油通道的出口位于機油池的液面下,回油通道的出 口處幾乎無壓力,而曲軸箱氣缸套上排氣孔的進口處廢氣及油蒸汽的壓力一般 在200P 300P之間,排氣孔的進口與回油通道的出口之間具有較大的壓力差, 使得汽缸頭形腔內的機油能夠通過氣缸套上的回油孔和曲軸箱蓋共壁上的回油 通道快速回到機油池中,從而有效防止了機油在汽缸頭形腔內積聚,消除了廢 氣管噴油現象的發生。
為了使廢氣、油蒸汽和機油從曲軸箱的形腔流向氣缸頭的形腔時更快速、 暢通,上述氣缸套上的排氣孔位于回油孔的上方,并且排氣孔的中心線與所述 氣缸頭上進氣孔的中心線相重合。
為了便于加工回油孔和回油通道,并使機油從氣缸頭的形腔流回曲軸箱蓋 的機油池中時更快速、暢通,上述氣缸套上的回油孔由一橫孔和一豎孔組成, 呈"r"形,其橫孔部分的中心線與所述氣缸頭上排油孔的中心線相重合;上 述共壁上的回油通道也由一橫孔和一豎孔組成,呈"」"形,其豎孔部分的中 心線與回油孔豎孔部分的中心線相重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能夠使汽缸頭形腔內的機油快速回到機油池中,防止了機油在汽缸頭形 腔內積聚,消除了廢氣管噴油現象的發生。
2、 有效避免了因缺油而造成的發動機不能正常工作及內部零部件的損壞。
3、 排放上更加環保,可以達到美國EPA及EC排放標準。
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曲軸箱的仰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曲軸箱蓋的俯視圖。 圖4為圖3的S-S剖視放大圖。 圖5為背景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曲軸箱1的形腔la的敞口端朝下,'曲軸箱蓋2 位于曲軸箱1的下方并通過螺栓與曲軸箱1固定連接。曲軸箱蓋2的形腔2a由 共壁2b分隔成內、外兩個上端敞口的腔室,形腔2a的內腔室部分的形狀大小 與所述曲軸箱形腔la的形狀大小相適應,且曲軸箱蓋形腔2a的內腔室部分與 曲軸箱的形腔la相扣合并連通。連桿5的一端與曲軸6的中部連接,該曲軸6 的中部位于曲軸箱1的形腔la中,連桿5的另一端通過活塞銷7與缸體8內的 活塞9連接,缸體8固定在曲軸箱1上的氣缸套ld內。在氣缸套ld的外側安 裝氣缸頭3,氣缸頭3的外側面通過嫘栓固定氣缸頭蓋4,并且氣缸頭蓋4、氣 缸頭3和缸體8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曲軸6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通過軸承支 承在曲軸箱1和曲軸箱蓋2上對應的安裝孔中,曲軸6的下端從曲軸箱蓋2的 底部穿出,曲軸6的上端穿過曲軸箱1的頂部并套裝飛輪10,在飛輪10的旁邊 安裝點火器11,該點火器11及飛輪10的外面罩有風扇罩12,風扇罩12的上 方安裝啟動器13,啟動器13的外面罩有啟動器蓋14。在曲軸箱1的旁邊還安 裝有油箱15,該油箱15與氣缸頭3分居在曲軸箱1的兩側。
如圖1所示,氣缸頭蓋4的內部固定有隔板16,該隔板16將氣缸頭蓋4的 內腔4a分隔成左、右兩個腔室,其中左腔室與氣缸頭3的形腔3a相通,右腔 室通過開設在氣缸頭蓋壁上的廢氣口 4b與外界相通,使用時該廢氣口 4b通過 廢氣管與空濾器連接。氣缸頭蓋4的左、右腔室之間通過隔板16上的通氣孔相 通,該通氣孔內裝有閥片17。閥片17可采用尼龍膜片,閥片17的動作由活塞 9在缸體8內往復運動產生的壓力控制,使隔板16上的通氣孔開啟或關閉。
從圖l、圖2、圖3和圖4中可進一步看出,在曲軸箱氣缸套ld的壁上開 設有排氣孔lb和回油孔lc,排氣孔lb位于回油孔lc的上方,該排氣孔lb的 進口與曲軸箱l的形腔la連通、其出口位于氣缸套ld的端面上;回油孔lc由 一橫孔和一豎孔組成,呈"r"形,回油孔lc的進口位于氣缸套ld的端面上, 其出口貫通至曲軸箱形腔la敞口端的端面。在氣缸頭3的壁上開設有進氣孔3b 和排油孔3c,其中進氣孔3b的一頭與氣缸套ld上的排氣孔lb連通、另一頭與 氣缸頭的形腔3a相通,并且進氣孔3b的中心線與排氣孔lb的中心線相重合。 所述排油孔3c平行于進氣孔3b,排油孔3c的一頭與氣缸頭3的形腔3a相通, 其另一頭貫通至氣缸頭3的端面并與回油孔lc的進口對接連通,且排油孔3c 的中心線與回油孔lc橫孔部分的中心線相重合。在所述曲軸箱蓋2的共壁2b 上開設有回油通道2c,該回油通道2c也由一橫孔和一豎孔組成,呈"」"形,
回油通道2c的進口位于共壁2b上端的端面,并與所述回油孔lc相通,且回油 通道2c豎孔部分的中心線與回油孔lc豎孔部分的中心線相重合。回油通道2c 的出口位于共壁2b下端的內側壁上,在汽油機工作時該回油通道2c的出口位 于曲軸箱蓋2內機油池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活塞9往復運動做功,曲軸箱1內產生的大量廢氣、 油蒸汽與飛濺的機油一起,由曲軸箱氣缸套ld上的排氣孔lb、氣缸頭3上的進 氣孔3b進入氣缸頭的形腔3a中,部分油蒸汽隨廢氣一起,通過氣缸頭蓋4上 的廢氣口4b及與之連接的廢氣管進入空濾器中,與過濾后的空氣進行混合,再 在化油器進氣管負壓的作用下進入化油器中進行混合燃燒;另一部分油蒸汽冷 卻后隨機油一起,在排氣孔lb的進口處與回油通道2c出口處的壓力差的作用 下,經氣缸頭上的排油孔3c、曲軸箱氣缸套上的回油孔lc及曲軸箱蓋2共壁上 開的回油通道2c流回曲軸箱形腔內腔室部分的機油池中。由于回油通道2c的 出口處位于曲軸箱蓋2內機油池的下方,幾乎無壓力,而曲軸箱氣缸套上排氣 孔lb的進口處廢氣及油蒸汽的壓力一般在200P 300P之間,排氣孔lb的進口 與回油通道2c的出口之間具有較大的壓力差,使得汽缸頭形腔3a內的機油能 夠快速回到曲軸箱蓋2中機油池內,從而有效防止了機油在汽缸頭形腔內3a積 聚,消除了廢氣管噴油現象的發生。
權利要求1、一種通用垂直軸汽油機,包括曲軸箱(1)、曲軸箱蓋(2)、氣缸頭(3)和氣缸頭蓋(4),其中曲軸箱蓋(2)位于曲軸箱(1)的下方,兩者的敞口端相扣合,在曲軸箱氣缸套(1d)的壁上開設有排氣孔(1b),該排氣孔(1b)一頭與曲軸箱(1)的形腔(1a)連通、另一頭貫通至氣缸套(1d)的端面;所述氣缸頭(3)安裝在曲軸箱上氣缸套(1d)的外側,該氣缸頭(3)的外側面固定氣缸頭蓋(4),氣缸頭蓋(4)的內腔(4a)與氣缸頭(3)的形腔(3a)相通,在氣缸頭(3)的壁上開設有進氣孔(3b)和排油孔(3c),其中進氣孔(3b)的一頭與氣缸套(1d)上的排氣孔(1b)連通、另一頭與氣缸頭的形腔(3a)相通;排油孔(3c)的一頭貫通至氣缸頭(3)的端面、另一頭也與氣缸頭(3)的形腔(3a)相通,其特征在于A、在所述氣缸套(1d)的壁上開設有回油孔(1c),該回油孔(1c)的一頭與所述氣缸頭(3)上的排油孔(3c)相通,回油孔(1c)的另一頭貫通至曲軸箱形腔(1a)敞口端的端面;B、所述曲軸箱蓋(2)的形腔(2a)由共壁(2b)分隔成內、外兩個腔室,形腔(2a)的內腔室部分的形狀大小與所述曲軸箱形腔(1a)的形狀大小相適應,且曲軸箱蓋形腔(2a)的內腔室部分與曲軸箱的形腔(1a)相通;在所述共壁(2b)上開設有回油通道(2c),該回油通道(2c)的進口位于共壁(2b)上端的端面,并與所述回油孔(1c)相通,而回油通道(2c)的出口位于共壁(2b)的內側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垂直軸汽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套(ld) 上的排氣孔(lb)位于回油孔(1C)的上方,并且排氣孔(lb)的中心線與所述氣缸頭(3)上進氣孔(3b)的中心線相重合。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用垂直軸汽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 套(Id)上的回油孔(lc)由一橫孔和一豎孔組成,呈"r"形,其橫孔部分 的中心線與所述氣缸頭上排油孔(3c)的中心線相重合。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通用垂直軸汽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壁(2b) 上的回油通道(2c)也由一橫孔和一豎孔組成,呈"」"形,其豎孔部分的中 心線與回油孔(lc)豎孔部分的中心線相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通用垂直軸汽油機,在氣缸套的壁上開設回油孔,該回油孔的一頭與氣缸頭上的排油孔相通,回油孔的另一頭貫通至曲軸箱形腔敞口端的端面;曲軸箱蓋的形腔由共壁分隔成內、外兩個腔室,形腔的內腔室部分的形狀大小與所述曲軸箱形腔的形狀大小相適應,且曲軸箱蓋形腔的內腔室部分與曲軸箱的形腔相通;在所述共壁上開設有回油通道,該回油通道的進口位于共壁上端的端面,并與所述回油孔相通,而回油通道的出口位于共壁的內側壁上。本實用新型能夠使汽缸頭形腔內的機油快速回到機油池中,防止了機油在汽缸頭形腔內積聚,消除了廢氣管噴油現象的發生,并且有效避免了因缺油而造成的發動機不能正常工作及內部零部件的損壞。
文檔編號F01M11/08GK201013418SQ20072012374
公開日2008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13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13日
發明者尹明善, 楊光固 申請人:力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