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液壓能向機械能轉換的擺線液壓馬達,尤其是具有前蓋支撐結構的一種高速配流擺線液壓馬達,屬于液壓傳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擺線液壓馬達是常用的液壓驅動裝置,是一種低速大扭矩馬達,具有體積小、單位功率密度大、效率高、轉速范圍寬等優點,得到了廣泛應用,而隨著工農業發展水平提高應用將更加廣泛。
此類裝置的基本結構是體殼或后蓋上制有進液口和回流口,一端裝有擺線針輪嚙合副和配流機構,配流機構可以放置在擺線針輪嚙合副前或后,一般在前(體殼一側)為軸閥配流,在后(后蓋一側)為平面配流,另一端裝有輸出軸。擺線針輪嚙合副的轉子通過內花鍵與聯動軸一端的外齒輪嚙合,聯動軸的另一端與輸出軸傳動銜接。工作時,配流機構使進液口與擺線針輪副的擴展嚙合腔連通,并使擺線針輪副的收縮腔與回流口連通。結果,壓力液體從進液口進入體殼或后蓋后,進入擺線針輪嚙合副形成的擴展嚙合腔,使其容積不斷擴大,同時擺線針輪嚙合副形成的收縮嚙合腔中液體則從回流口回流;在此過程中,擺線針輪嚙合副的轉子被擴展嚙合腔與收縮嚙合腔的壓力差驅使旋轉,并將此轉動通過聯動軸傳遞到輸出軸輸出,從而實現液壓能向機械能的轉換。與此同時,配流機構也被聯動軸帶動旋轉,周而復始的不斷切換連通狀態,使轉換過程得以延續下去。這樣,馬達就可以連續的輸出扭矩,可以說擺線針輪嚙合副以及配流機構是液壓馬達的核心。
據申請人了解,現有技術的高速配流擺線液壓馬達基本采用整體式安裝法蘭結構,如公告號CN203685462U的中國專利文獻是典型的Φ82.55止口的整體式車輪安裝法蘭結構,與典型的SAE A型標準的Φ82.55止口僅僅是安裝面不同,其徑向結構緊湊,采用整體式安裝法蘭,而造成旋轉骨架軸封安裝深度太大,前軸承孔較深,造成馬達加工、裝配及其維修更換等十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對具有擺線液壓馬達的具有SAE A型標準的Φ82.55止口的整體結構布局的研究,尤其是將安裝止口采用具有前蓋結構,克服現有前蓋外圓定位止口安裝圓與輸出軸的同軸度控制數值加大的薄弱環節,在保持現有安裝尺寸的前提下,提出一種結構緊湊、位置精度控制可靠的具有前蓋結構的擺線液壓馬達,以滿足客戶需求的要求。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一種高速配流擺線液壓馬達,從而通過前蓋及其密封結構的創新,同事改善馬達輸出軸及其軸承,提升具有前蓋止口馬達的位置精度,密封的可靠性、骨架軸封的可維修性,增強軸承的裝配與可維修性,降低馬達零件的加工工藝性等。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一種高速配流擺線液壓馬達基本技術方案為:包括具有安裝法蘭面的體殼,安置在體殼內的扭矩輸出的輸出軸結構,以及與所述體殼采用連接螺栓固連的轉定子副、配流系統和油液進出馬達內腔的流道和后蓋;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體殼具有安裝定位止口,所述體殼的止口內設置了前蓋,所述前蓋設置了旋轉軸封,所述前蓋采用螺釘與體殼固連在一起,所述的前蓋上具有部分螺釘圓柱頭安裝孔,所述的體殼上具有部分螺釘圓柱頭安裝孔,所述螺釘的圓柱頭安裝孔由前蓋上和體殼上的安裝孔共同形成。
以上技術方案進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前蓋外圓與體殼孔間隙配合限位,所述前蓋的一端為平面,所述平面通過螺釘與體殼固連在一起,所述平面通過軸承擋圈和平面軸承抵靠輸出軸的軸肩,進行軸向限位;所述體殼孔外端設置一環孔,所述環孔與前蓋平面形成一朝向內腔的腔體并安裝密封圈,安裝O形密封圈進行腔體密封。
以上技術方案更進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前蓋與輸出軸之間設置的旋轉軸封為骨架軸封,所述輸出軸軸肩上設置前后軸承,所述前后軸承采用相同安裝尺寸的滾針軸承,所述前軸承位于輸出軸內花鍵位置,所述的前后軸承安裝在體殼中前后設置的軸承孔,所述軸承孔設置了前后滾針軸承限位孔。
與現有技術的擺線馬達相比,本發明的上述改進結構后馬達的定位止口是體殼的一部分,精度高、強度可靠,體殼止口內的部分螺釘的圓柱頭安裝孔設置巧妙的解決了止口結構緊湊的問題,保證止口的有效厚度,以及大大降低前蓋的加工精度要求,同時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維修性、裝配性及其軸承設置的可選擇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馬達結構示意圖。
圖中輸出軸1,平鍵2,防塵圈3,軸封4,O型圈5,前蓋6,O型圈7,螺釘8,平面軸承9,體殼10,堵頭11,后滾針軸承12,配流支撐板13,密封圈14,連接螺栓15,平衡板16,鋼球17,密封圈18,后蓋19,轉子20,針齒21,定子22,密封圈23,平面軸承24,聯動軸25,前滾針軸承26,軸承擋圈27。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前蓋結構一個安裝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前蓋結構另一個安裝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前蓋螺釘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本發明一種高速配流擺線液壓馬達基本構成參見圖1所示,結合上述圖1實施例,對本發明再進行如下詳細描述。本實施例的一種高速配流擺線液壓馬達具有SAE A型標準的Φ82.55安裝止口,基本結構包括具有安裝法蘭面的體殼10,所述體殼10內設置了扭矩輸出的輸出軸1結構,所述體殼10采用連接螺栓15固連的轉定子副、配流系統和后蓋19連接為一體,并將油液進出馬達內腔的流道形成封閉的腔體;所述體殼10的前端具有馬達安裝的法蘭面及其馬達的安裝定位止口,即Φ82.55安裝止口或接近Φ82.55尺寸的安裝止口,安裝止口作為體殼10的一部分,可以保證止口的位置精度以及止口強度;同時,所述體殼10的止口內設置了前蓋6,所述前蓋6設置了旋轉軸封4,所述前蓋6采用螺釘8與體殼10固連為一體,所述的前蓋6上具有部分螺釘8圓柱頭安裝孔,所述的體殼10上也具有部分螺釘8圓柱頭安裝孔,所述螺釘8的圓柱頭安裝孔由前蓋6上和體殼10上的安裝孔共同形成。
如圖1所示,所述前蓋6與輸出軸1之間設置的旋轉軸封5為骨架軸封,所述輸出軸1的軸肩上設置前后軸承,所述前后軸承采用相同安裝尺寸的前滾針軸承26和后滾針軸承12,所述前滾針軸承26的長度大于后滾針軸承12的長度, 所述前滾針軸承26位于輸出軸1的設置的內花鍵位置,所述的前后軸承安裝在體殼10中前后設置的軸承孔,所述軸承孔設置了前后滾針軸承限位小孔,前滾針軸承26和后滾針軸承12分別從體殼10的兩個方向安裝,使得馬達安裝時輸出軸1可以從體殼10的前端安裝,也可以從體殼10的后端安裝。
所述前蓋6的外圓與體殼10的體殼孔間隙配合限位,所述前蓋6的一端設置為平面,所述前蓋6的平面通過螺釘8與體殼10固連在一起,所述平面通過軸承擋圈27和平面軸承9抵靠輸出軸1的軸肩,進行軸向限位;所述體殼孔外端設置一環孔,所述環孔與前蓋平面形成一朝向馬達內部的腔體,腔體內安裝O形密封圈7進行腔體密封,所述O形密封圈7正對著軸承擋圈27的外圓面,所述O形密封圈7對馬達內部腔體進行密封。
如圖2所示,所述螺釘8的圓柱頭的安裝孔是由前蓋6的圓柱頭局部安裝孔和體殼10止口端上的圓柱頭局部安裝孔共同組成,體殼10止口端上的圓柱頭局部安裝孔僅僅是為了螺釘8的圓柱頭安裝空間,螺釘8的圓柱頭抵靠在前蓋6的圓柱頭局部安裝孔上并與體殼10固連為一體;所述的前蓋6的圓柱頭局部安裝孔如圖4前蓋螺釘孔結構示意圖所示,采用銑削加工而成,局部安裝孔為奇數均布,如局部安裝孔為7等分均布,可采用局部安裝孔為9等分均布替換,所述前蓋6的圓柱頭局部安裝孔超過圓柱頭所需安裝孔的一半,所述前蓋6的圓柱頭局部安裝孔面超過螺釘9的安裝孔,有助于螺釘8的安裝可靠。
如圖3所示,螺釘4的圓柱頭的安裝孔為偶數均布,如局部安裝孔為6等分均布,如局部安裝孔為8等分均布替換。
試驗證明,由于上述實施例十分巧妙的解決了傳統SAE A型標準的Φ82.55安裝止口或Φ82.55尺寸的非標安裝止口的采用前蓋外圓定位而帶來的問題,及其簡化了馬達結構,增強了馬達的可裝配性及其可維修性。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例如傳統的軸配流擺線液壓馬達的采用前蓋外圓定位的改進,等等。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