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及風力發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風力發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及風力發電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風力發電機的主軸后軸承的軸向定位通常采用過盈配合的定位方式,具體的做法是,在主軸上后軸承葉輪側方向,套裝定位環,該定位環與主軸之間的配合為過盈配合,并且抵接在后軸承的內圈上以對后軸承進行軸向定位。
[0003]當在特定機組載荷下,會出現作用于后軸承內圈的軸向力大于定位環過盈配合的摩擦力,造成后軸承內圈的軸向竄動,進而會出現滾動體與內圈擋邊的接觸,并造成內圈擋邊的斷裂,嚴重時會失去支撐定子與轉子的功能,造成線圈與磁鋼的接觸摩擦,發電機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及風力發電機,以對軸承進行可靠定位,并避免軸承出現軸向位移。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旳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包括主軸、套裝在所述主軸上的軸承、定位環和卡固部件;所述定位環套裝在所述主軸上,并抵接在所述軸承內圈的端面上,所述主軸的表面沿周向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定位環的內壁上沿周向設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對應并共同形成圓環形的定位空間,所述卡固部件設置在所述定位空間內,以將所述定位環卡固在所述主軸上。
[0006]可選地,所述卡固部件的材質為彈性材料。
[0007]可選地,所述卡固部件為圓環形,其截面形狀為橫向放置的V字形。
[0008]可選地,所述卡固部件包括至少兩個圓弧段,至少兩個所述圓弧段依次連接構成圓弧形的整體。
[0009]可選地,所述卡固部件為外徑大于所述定位環內徑且內徑小于所述主軸的直徑的優弧形。
[0010]可選地,所述定位環的內孔的端側設有倒角。
[001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風力發電機,具有以上任意技術特征的主軸承的定位結構。
[0012]本實用新型的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和具有該定位結構的風力發電機通過采用所述卡固部件設置在所述定位空間內,以將所述定位環卡固在所述主軸上的技術方案,能夠將所述定位環牢固地固定在所述主軸上,進而保證了所述定位環對所述軸承定位的可靠性,有效地避免了軸承出現軸向位移,提高了運行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軸承的定位結構一實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中主軸的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0015]圖3為圖1中定位環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0016]圖4為圖1中卡固部件第一種可選方式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0017]圖5為圖1中卡固部件第二種可選方式的示意圖;
[0018]其中:1-主軸;11-第一凹槽;2-軸承;3-定位環;31-第二凹槽;32-倒角;4-卡固部件;41-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及風力發電機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0]如圖1和圖2和圖3所示,一種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包括主軸1、套裝在主軸I上的軸承
2、定位環3和卡固部件4,定位環3套裝在主軸I上,并抵接在軸承2內圈的端面上,主軸I的表面沿周向設置有第一凹槽11,定位環3的內壁上沿周向設置有第二凹槽31,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31相互對應并共同形成圓環形的定位空間,卡固部件4設置在定位空間內,以將定位環3卡固在主軸I上。
[0021]其中,卡固部件4的材質為彈性材料,例如,卡固部件4可以采用彈簧鋼制作,這樣,在裝配時,可先將卡固部件4放置到第一凹槽11中,在裝配定位環3時,通過定位環3的擠壓,使卡固部件4出現彈性變形,當卡固部件4完全進入第二凹槽31內時會恢復自然狀態,進而將定位環3卡固在主軸I上。較優地,定位環3的內孔的端側設有倒角32,這樣在定位環3的裝配過程中,可以通過倒角32對卡固部件4進行引導,給裝配工作帶來了方便。
[0022]通過將卡固部件4設置在由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31共同組成的定位空間,能夠將定位環3卡固在主軸I上,防止其沿主軸I的軸向出現位移,進而提高定位環3對軸承2內圈軸向定位的可靠性,避免了軸承2內圈因出現軸向位移而造成軸承2的損壞,提高了運行安全。
[0023]以下對卡固部件4的可選方式進行詳細介紹:
[0024]第一種可選方式,如圖4所示,卡固部件4為圓環形,其截面形狀為橫向放置的V字形。這里所述的截面形狀為橫向放置的V字形是指,卡固部件4的截面上具有開口 41,并且開口方向與卡固部件4的軸線方向相同。這樣在定位環3裝配時,通過對卡固部件4的擠壓使開口41變小,當卡固部件4完全進入定位環3的第二凹槽31內時,開口41恢復到原來的狀態,SP卡固部件4恢復到初始狀態。需要說明的是,卡固部件4的截面也可以是Z字形等形狀。
[0025]可選地,由于卡固部件4為圓環形,其可以包括至少兩個圓弧段(圖未示出),至少兩個圓弧段依次連接構成圓弧形的整體。這樣更有利于將卡固部件4套裝到主軸I上的第一凹槽11中。
[0026]第二種可選方式,如圖5所示,卡固部件4可以是采用彈簧鋼制作成的形狀為優弧形,并套設在主軸I上的第一凹槽11中。在定位環3裝配時,通過對卡固部件4的擠壓使其變形。當卡固部件4完全進入定位環3的第二凹槽31內時,恢復到初始狀態。需要說明的是,卡固部件4為外徑大于定位環3內徑且內徑小于主軸I的直徑,這樣能夠防止卡固部件4為外徑小于定位環3內徑或內徑大于主軸I的直徑,而從第二凹槽31或第一凹槽11中脫出,進而失去對定位環3的卡固作用。
[0027]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風力發電機,該風力發電機具有以上實施例所描述的主軸承的定位結構。
[002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及風力發電機能夠對軸承進行可靠定位,避免軸承出現軸向位移,從而提高了運行的安全性。
[0029]以上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軸(I)、套裝在所述主軸(I)上的軸承(2)、定位環(3)和卡固部件(4);所述定位環(3)套裝在所述主軸(I)上,并抵接在所述軸承(2)內圈的端面上,所述主軸(I)的表面沿周向設置有第一凹槽(11),所述定位環(3)的內壁上沿周向設置有第二凹槽(31),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31)相互對應并共同形成圓環形的定位空間,所述卡固部件(4)設置在所述定位空間內,并將所述定位環(3)卡固在所述主軸(I)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部件(4)的材質為彈性材料。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部件(4)為圓環形,其截面形狀為橫向放置的V字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部件(4)包括至少兩個圓弧段,至少兩個所述圓弧段依次連接構成圓弧形的整體。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部件(4)為外徑大于所述定位環(3)內徑且內徑小于所述主軸(I)的直徑的優弧形。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環(3)的內孔的端側設有倒角(32)。7.—種風力發電機,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主軸承的定位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及風力發電機,該主軸承的定位結構包括主軸、套裝在主軸上的軸承、定位環和卡固部件,定位環套裝在主軸上,并抵接在軸承內圈的端面上,主軸的表面沿周向設置有第一凹槽,定位環的內壁上沿周向設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對應并共同形成圓環形的定位空間,卡固部件設置在定位空間內,以將定位環卡固在主軸上。該主軸承的定位結構能夠對軸承進行可靠定位,避免了軸承出現軸向位移,提高了運行的安全性。
【IPC分類】F03D80/70
【公開號】CN205277724
【申請號】CN201521140519
【發明人】位士安
【申請人】北京金風科創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