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泳儀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新型電泳儀用上蓋。
背景技術:
目前,在電泳技術領域中,區帶電泳占據主導地位,而其中瓊脂糖凝膠電泳是最為常用的一種電泳方法。現有的電泳儀用上蓋上需要設置導通柱,但是導通柱的高度無法進行調節,其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設計一種新型電泳儀用上蓋就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對導通柱安裝板的高度進行調節,使導通柱能夠與不同長度的引出線相連,增加了其的實用性能;提供一種新型電泳儀用上蓋。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
上蓋主體,所述的上蓋主體的上表面開設有凹槽,
導通柱安裝板,所述的導通柱安裝板設置在上蓋主體上的凹槽內,所述的導通柱安裝板與上蓋主體之間設置有高度調節機構,
導通柱,所述的導通柱通過旋轉接頭安裝在導通柱安裝板上,
夾緊裝置,所述的夾緊裝置是由兩個相對設置的半圓形夾頭和分別驅動兩個半圓形夾頭的兩個平移機構所組成,所述的兩個半圓形夾頭通過相對應的平移機構連接在上蓋主體的底部。
進一步:所述的高度調節機構包括開設在凹槽兩側的上蓋主體上的三條通 槽、開設在導通柱安裝板兩側的卡槽和兩個卡頭,所述的三條通槽呈豎直排列,所述的兩個卡頭分別穿過兩側的通槽伸入導通柱安裝板兩側的卡槽內。
又進一步:所述的凹槽的底部相對于導通柱的位置開設有導線通道。
再進一步:所述的平移機構包括設置在上蓋主體底部的軌道、氣缸和滑塊,所述的氣缸安裝在上蓋主體的底部,所述的氣缸的出軸端與滑塊相連,所述的半圓形夾頭通過滑塊活動連接在軌道上。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導通柱安裝板的高度進行調節,使導通柱能夠與不同長度的引出線相連,增加了其的實用性能;并且本設計還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和實用高效的優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新型電泳儀用上蓋,包括上蓋主體1、導通柱安裝板3、導通柱5和夾緊裝置,所述的上蓋主體1的上表面開設有凹槽2,所述的導通柱安裝板3設置在上蓋主體1上的凹槽2內,所述的導通柱安裝板3與上蓋主體1之間設置有高度調節機構,所述的導通柱5通過旋轉接頭4安裝在導通柱安裝板3上,所述的夾緊裝置是由兩個相對設置的半圓形夾頭12和分別驅動兩個半圓形夾頭12的兩個平移機構所組成,所述的兩個半圓形夾頭12通過相對應的平移機構連接在上蓋主體1的底部,所述的凹槽2的底部相對于導通柱5的位置開設有導線通道10。工作時根據引出線的長度通過高度調節機構對導通柱安裝板3的高度進行調節,然后把引出線固定連接在導通柱5上,再然后把上蓋 主體1蓋合在電泳儀機殼上,最后啟動夾緊裝置使上蓋主體1與電泳儀機殼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導通柱安裝板的高度進行調節,使導通柱能夠與不同長度的引出線相連,增加了其的實用性能。
如圖1所示的高度調節機構包括開設在凹槽2兩側的上蓋主體1上的三條通槽6、開設在導通柱安裝板3兩側的卡槽和兩個卡頭7,所述的三條通槽6呈豎直排列,所述的兩個卡頭7分別穿過兩側的通槽6伸入導通柱安裝板3兩側的卡槽內。當需要對導通柱安裝板3的高度進行調節時,把導通柱安裝板3移動到合適的高度使卡槽正對相應的通槽6,然后把兩側的卡頭7插入相應的通槽6內并伸入至卡槽內,從而使導通柱安裝板3的高度不再發生變化。
如圖1所示的平移機構包括設置在上蓋主體1底部的軌道9、氣缸8和滑塊11,所述的氣缸8安裝在上蓋主體1的底部,所述的氣缸8的出軸端與滑塊11相連,所述的半圓形夾頭12通過滑塊11活動連接在軌道9上。在蓋合完上蓋主體1后,啟動氣缸8使其通過滑塊11帶著半圓形夾頭12進行水平運動,從而利用兩側的半圓形夾頭12對電泳儀機殼的上端進行夾緊,使上蓋主體1與電泳儀機殼實現固定連接,其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和實用高效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