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電鍍金剛石刀具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5274737閱讀:138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鍍金剛石刀具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刀具的制造方法,具體說是一種電鍍金剛石刀具的制造方法。
現行電鍍金剛石刀具的制造方法為埋砂法,如《工具技術》1985年第4期刊登的“單層金剛石成型電鍍砂輪的制造和在工具制造上的應用”一文所述的電鍍金剛石刀具的制造方法,是將經除油、活化后的工件直接放在鍍液槽中,埋以金剛石顆粒,以很小的電流密度(約100A/m2)上砂,上砂后的工件再在無金剛石顆粒包圍的狀態下電鍍加厚,直至成品狀。上砂過程中,依賴金剛石的重力使金剛石顆粒與工件被鍍面接觸,沒有人為地提供一個不受外界干擾的,穩定不變的,使金剛石粒子與被鍍面接觸的作用力,所以實施上砂時,不能攪拌鍍液,以免攪起金剛石顆粒而破壞這種接觸狀態。這樣,工件被鍍面的鍍液組份只能通過金剛石顆粒間狹小的空隙以擴散和對流的方式來補充。電鍍過程中產生的氫氣泡也只能靠鍍液對其產生的浮力離開工件的被鍍面,因此上砂的電流密度必須很小,否則會因鍍液組份補充不及時或氫氣泡排出不及時,而導致“堵塞”或鍍層質量惡化,所以必須嚴格控制電流密度,并在達到上砂目的前提下,要求盡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結束這一“危險”狀態。另一方面,由于上砂步驟速度很慢,尤其在需要鍍多層金剛石的場合,效率太低,而且需要反復地埋砂和加厚,操作繁瑣,給鍍層的質量控制帶來不便。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步驟簡單、上砂加厚一步完成,速度快、鍍層質量控制方便的電鍍金剛石刀具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鍍金剛石刀具的制造方法包括將被鍍工件去油和活化后通過電鍍上砂和加厚,在電鍍上砂加厚時將電極兼作鍍槽,鍍槽的形狀與被鍍工件的幾何形狀相吻合,將被鍍工件(或陽極)置于鍍槽中央,將金剛石顆粒緊密充填在鍍槽的空腔內,使金剛石顆粒與工件被鍍面緊密接觸,鍍槽的兩端用只隔金剛石顆粒而不隔鍍液的絕緣端塞封緊,其中一個端塞上設有與被鍍工件(或陽極)連接的電極片,將帶有端塞的鍍槽連入帶有流量計、水泵和鍍液貯槽的回路中,使鍍液從鍍槽一端泵入,流經被鍍工件的鍍面后,從鍍槽的另一端流出,回到鍍液貯槽內,同時將電極片與電源相接,直至被鍍工件電鍍成型。當需要在工件外表面施鍍時,陽極兼作鍍槽,被鍍工件插入其中,并通過電極片與電源負極連接;當需要在工件內表面施鍍時,被鍍工件為陰極并兼作鍍槽,陽極插入其中,并通過電極片與電源正極連接。電鍍時電流密度為150~500A/m2,鍍液通量為5~251/m2·s。根據需鍍工件的數量,鍍槽或被鍍工件可連接數個,同時施鍍。如需要鍍多層金剛石顆粒,不需變換電鍍條件,只需延長電鍍時間,上砂和加厚一步完成。粒度在280#以上的金剛石都可使用本發明的方法電鍍。
由于本發明采用電極兼作鍍槽,鍍槽兩端設有端塞,使鍍槽內的金剛石顆粒與工件被鍍面緊密接觸狀態不受外界因素干擾,所以電鍍時用水泵打入一定流速的鍍液,可保證鍍液組份持續穩定的供應和氫氣泡的及時排除,這樣上砂的電流密度不必限制很小,可以在選定范圍內任意變化;上砂速度快,上砂、加厚一次完成;工件被鍍面與金剛石顆粒結合好,鍍層質量好;操作簡單,工藝參數控制方便;既可在工件外表面施鍍,又可在工件內表面施鍍,而且一次可同時施鍍幾個工件,擴大了電鍍法生產金剛石刀具的應用范圍,并適于工業化生產和自動化控制。
本發明具有一個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示意圖現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實施例一,電鍍用于切割大理石的金剛石串珠如圖1所示,將一根碳鋼棒(φ10×10mm)車成串珠坯,除油活化后放入作為陽極的鍍槽5中,并固定在其中央位置,然后在鍍槽5的空腔內填充46#金剛石顆粒,再用可透鍍液,但不透金剛石顆粒的非金屬塞將鍍槽兩端封緊,以保證金剛石顆粒與串珠坯被鍍面始終處于緊密接觸狀態。在一端非金屬塞上有進液口,以便與水泵和流量計相連,另一端非金屬塞帶有與碳鋼棒相連的電極片和出液口,通過輸液管道2與鍍液貯槽1相連。將電源負極接通與被鍍工件相連的電極片,通入電流,電流密度為500A/m2,通過輸液管道2,將鍍液從鍍液貯槽1中引入水泵3,流經流量計4,鍍液通量為20l/m2·s,再由水泵3將鍍液從進液口打入鍍槽5,使鍍液流經鍍槽5內的金屬石顆粒和與其緊密接觸的串珠坯,鍍液再從出液口流出,經輸液管道2流回鍍液貯槽1,使鍍液循環使用,電鍍3個小時后,停止電鍍,得到單層電鍍金剛石串珠成品。經金相檢測,鍍層與串珠基體結合良好。
實施例二,電鍍金剛石管狀刀具如圖1所示,將一根碳鋼管(φ12×100×1.5mm)除油活化后,作為鍍槽5,將陽極棒插入碳鋼管中,然后在管內空腔中填充粒度為46#的金剛石顆粒,再用可透鍍液,但不透金剛石顆粒的非金屬塞將管口兩端封緊,以保證金剛石顆粒與碳鋼管內壁始終處于緊密接觸狀態。在一端非金屬塞上有進液口,以便與水泵和流量計相連,另一端非金屬塞帶有與陽極棒相連的電極片和出液口,通過輸液管道2與鍍液貯槽1相連。將電源正極接通與陽極棒相連的電極片,通入電流,電流密度為300A/m2,通過輸液管道2,將鍍液從鍍液貯槽1中引入水泵3,流經流量計4,鍍液通量為151/m2·s,再由水泵3將鍍液從進液口打入管內(鍍槽)5,使鍍液流經管內壁被鍍面,從出液口流出,經輸液管道2流回鍍液貯槽1,使鍍液循環使用,電鍍4個小時后,停止電鍍,得到電鍍金剛石管狀刀具的成品。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鍍金剛石刀具的制造方法包括將被鍍工件去油和活化后通過電鍍上砂和加厚,其特征在于在電鍍上砂加厚時將電極兼作鍍槽,鍍槽的形狀與被鍍工件的幾何形狀相吻合,將被鍍工件(或陽極)置于鍍槽中央,將金剛石顆粒緊密充填在鍍槽的空腔內,使金剛石顆粒與工件被鍍面緊密接觸,鍍槽的兩端用只隔金剛石顆粒但不隔鍍液的絕緣端塞封緊,其中一個端塞上設有與被鍍工件(或陽極)連接的電極片,將帶有端塞的鍍槽連入帶有流量計、水泵和鍍液貯槽的回路中,使鍍液從鍍槽的一端泵入,流經被鍍工件的鍍面后,從鍍槽的另一端流出,回到鍍液貯槽內,同時將電極片與電源連接,直至被鍍工件電鍍成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一種電鍍金剛石刀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當對工件外表面施鍍時,將陽極兼作鍍槽,被鍍工件置于鍍槽內,電極片與電源負極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一種電鍍金剛石刀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當對工件內表面施鍍時,被鍍工件為陰極兼作鍍槽,陽極插入鍍槽中,電極片與電源正極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鍍金剛石刀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將電極兼作鍍槽,被鍍件(或陽極)置于鍍槽中央,金剛石顆粒緊密充填于鍍槽的空腔內,鍍槽兩端塞有只隔金剛石顆粒不隔鍍液的絕緣端塞,鍍液從鍍槽一端流入,經工件被鍍面后從鍍槽另一端流出,同時將端塞上所設的與被鍍件(或陽極)連接的電極片接入電源,直至工件電鍍成形。本發明使電鍍金剛石刀具的過程操作簡單,上砂加厚一次成型,速度快,鍍層質量好,控制方便,適于工業化生產和自動化控制。
文檔編號C25D15/00GK1084586SQ9211091
公開日1994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1992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1992年9月24日
發明者楊曉林 申請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