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銅箔生產后處理機上液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銅箔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銅箔生產后處理機上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銅箔生產的關鍵設備包括生箔機和后處理機,生箔機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電解過程完成原箔的制造,而后處理機主要完成原箔的表面處理。溶液由凈液槽經過供液栗打入精濾器,然后到達對應機列的后處理機中,現有設計中是一臺供液栗對應一個后處理機,而每臺供液栗運行效率僅為60%左右,造成電量的極大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耗電量較小的銅箔生產后處理機上液裝置。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銅箔生產后處理機上液裝置,包括凈液槽,凈液槽上并連有第一供液栗、第二供液栗,第一供液栗、第二供液栗分別與進液主管連接;進液主管上并連有第一流量閥、第二流量閥、第三流量閥和第四流量閥,第一流量閥上依次串連有第一精濾器和第一后處理機、第二流量閥上依次串連有第二精濾器和第二后處理機、第三流量閥上依次串連有第三精濾器和第三后處理機、第四流量閥上依次串連有第四精濾器和第四后處理機。
[0005]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采用兩個供液栗對進液主管集中供液,然后再流到每個后處理機中,從而減少了供液栗的個數,提高了供液栗的運行效率,節省了電會K。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0008]實施例1
[0009]一種銅箔生產后處理機上液裝置,包括凈液槽1,凈液槽I上并連有第一供液栗201、第二供液栗202,第一供液栗201、第二供液栗202分別與進液主管6連接;進液主管6上并連有第一流量閥301、第二流量閥302、第三流量閥303和第四流量閥304,第一流量閥301上依次串連有第一精濾器401和第一后處理機501、第二流量閥302上依次串連有第二精濾器402和第二后處理機502、第三流量閥303上依次串連有第三精濾器403和第三后處理機503、第四流量閥304上依次串連有第四精濾器404和第四后處理機504。
[0010]現有技術中一個供液栗對對應一個后處理機,每一個供液栗的功率為5.5KW,額定流量為10m3/h,后處理機臺要求流量為6.0±0.2m3/h(實施例1中每個后處理機雖然理論上分得流量為5.0 m3,但供液栗的揚程偏小,供液栗的實際流量大于額定流量,所以可以滿足后處理機臺流量需求),四個供液栗運行24小量使用電量為5.5*4*24=528kwh,耗電量很大,每臺供液栗運行效率為60%,每天12臺供液栗就有634kwh (5.5*12*24*0.4=634KWh)的電量浪費掉。
【主權項】
1.一種銅箔生產后處理機上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凈液槽,凈液槽上并連有第一供液栗、第二供液栗,第一供液栗、第二供液栗分別與進液主管連接;進液主管上并連有第一流量閥、第二流量閥、第三流量閥和第四流量閥,第一流量閥上依次串連有第一精濾器和第一后處理機、第二流量閥上依次串連有第二精濾器和第二后處理機、第三流量閥上依次串連有第三精濾器和第三后處理機、第四流量閥上依次串連有第四精濾器和第四后處理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銅箔生產后處理機上液裝置,包括凈液槽,凈液槽上并連有第一供液泵、第二供液泵,第一供液泵、第二供液泵分別與進液主管連接;進液主管上并連有第一流量閥、第二流量閥、第三流量閥和第四流量閥,第一流量閥上依次串連有第一精濾器和第一后處理機、第二流量閥上依次串連有第二精濾器和第二后處理機、第三流量閥上依次串連有第三精濾器和第三后處理機、第四流量閥上依次串連有第四精濾器和第四后處理機。通過采用兩個供液泵對進液主管集中供液,然后再流到每個后處理機中,從而減少了供液泵的個數,提高了供液泵的運行效率,節省了電能。
【IPC分類】C25D1/04
【公開號】CN204825079
【申請號】CN201520595774
【發明人】何鐵帥, 樊斌鋒, 姚于希, 韓樹華, 郭穩平, 王琳琳
【申請人】靈寶華鑫銅箔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