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扶正脫接器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是油田采油井沖砂用的扶正脫接器,屬機械產品。
二背景技術:
當大套管井下了防頂丟手管柱后,需要對防頂丟手之下的井筒進行沖砂時,沖砂管柱下部要帶扶正脫接器才能將沖砂管引入到防頂丟手管內,扶正脫接器的作用是使扶正脫接器上的筆尖處于套管中心部位,由于是在大套管內扶正,因此,扶正脫接器的外徑較大,不能全部進入防頂丟手內,所以需要扶正脫接器在到達防頂丟手處時脫開分成兩部分,扶正部分停留在防頂丟手處,脫接器部分進入防頂丟手內,脫接器部分與其上部的沖砂管聯接,從而實現對防頂丟手之下的井筒進行沖砂,目前現場沒有這種扶正脫接器。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扶正脫接器,使其能對防頂丟手之下的井筒進行沖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由脫接器上體、壓帽、扶正體、扶正套、彈簧、鎖球體、鎖球、鎖套、限位套、脫接器下體組成。鎖套套裝在鎖球體下部,限位套與鎖套下部聯接,彈簧套裝在鎖球體下部并處于鎖套之上,扶正套套裝在鎖球體上部,并處于彈簧之上,扶正體焊接在扶正套上,壓帽與鎖球體上部螺紋聯接,脫接器上體下部與脫接器下體上部聯接,脫接器上體、脫接器下體處于鎖球體內,鎖球安裝在鎖球體的鎖球孔上,鎖球的一部分還處于脫接器上體與脫接器下體的聯接處,使扶正脫接器成為一個整體。鎖球處于鎖套內孔的鎖球釋放槽之上。
使用時,扶正脫接器與其上部的沖砂管聯接,隨沖砂管下入套管內,當扶正脫接器到達防頂丟手處時,限位套落座在防頂丟手上,脫接器上體、脫接器下體繼續下行,限位套不動,鎖球體下行,壓縮彈簧,使鎖球對準鎖套內孔的鎖球釋放槽,鎖球進入鎖套內孔的鎖球釋放槽里,脫接器上體、脫接器下體被釋放。脫接器上體、脫接器下體隨其聯接在之上的沖砂管一同下行進入防頂丟手管內沖砂。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扶正脫接器在到達防頂丟手處時可以脫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停留在防頂丟手處,一部分進入防頂丟手內,由于進入防頂丟手內的部分與其上部的沖砂管聯接,從而可以實現對防頂丟手之下的井筒進行沖砂,解決了大套管井下防頂丟手管柱后對防頂丟手之下的井筒進行沖砂的問題。
四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半剖視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行說明。
圖中1是脫接器上體,2是壓帽,3是扶正體,4是扶正套,5是彈簧,6是鎖球體,7是鎖球,8是鎖套,9是限位套,10是脫接器下體。即本實用新型由脫接器上體1、壓帽2、扶正體3、扶正套4、彈簧5、鎖球體6、鎖球7、鎖套8、限位套9、脫接器下體10組成。鎖套8套裝在鎖球體6下部,限位套9與鎖套8下部聯接,彈簧5套裝在鎖球體6下部并處于鎖套8之上,扶正套4套裝在鎖球體6上部,并處于彈簧5之上,扶正體3焊接在扶正套4上,壓帽2與鎖球體6上部螺紋聯接,脫接器上體1下部與脫接器下體10上部聯接,脫接器上體1、脫接器下體10處于鎖球體6內,鎖球7安裝在鎖球體6的鎖球孔上,鎖球7的一部分還處于脫接器上體1與脫接器下體10的聯接處,使扶正脫接器成為一個整體。鎖球7處于鎖套8內孔的鎖球釋放槽之上。
使用時,扶正脫接器與其上部的沖砂管聯接,隨沖砂管下入套管內,當扶正脫接器到達防頂丟手處時,限位套9落座在防頂丟手上,脫接器上體1、脫接器下體10繼續下行,限位套9不動,鎖球體下行6,壓縮彈簧5,使鎖球7對準鎖套8內孔的鎖球釋放槽,鎖球7進入鎖套8內孔的鎖球釋放槽里,脫接器上體1、脫接器下體10被釋放。脫接器上體1、脫接器下體10隨其聯接在之上的沖砂管一同下行進入防頂丟手管內沖砂。
權利要求1.一種扶正脫接器,由脫接器上體(1)、壓帽(2)、扶正體(3)、扶正套(4)、彈簧(5)、鎖球體(6)、鎖球(7)、鎖套(8)、限位套(9)、脫接器下體(10)組成,其特征是鎖套(8)套裝在鎖球體(6)下部,限位套(9)與鎖套(8)下部聯接,彈簧(5)套裝在鎖球體(6)下部并處于鎖套(8)之上,扶正套(4)套裝在鎖球體(6)上部,并處于彈簧(5)之上,扶正體(3)焊接在扶正套(4)上,壓帽(2)與鎖球體(6)上部螺紋聯接,脫接器上體(1)下部與脫接器下體(10)上部聯接,脫接器上體(1)、脫接器下體(10)處于鎖球體(6)內,鎖球(7)安裝在鎖球體(6)的鎖球孔上,鎖球(7)的一部分還處于脫接器上體(1)與脫接器下體(10)的聯接處,鎖球(7)處于鎖套(8)內孔的鎖球釋放槽之上。
專利摘要一種扶正脫接器,脫接器上體、壓帽、扶正體、扶正套、彈簧、鎖球體、鎖球、鎖套、限位套、脫接器下體組成。使用時,扶正脫接器與其上部的沖砂管聯接,隨沖砂管下入套管內,當扶正脫接器到達防頂丟手處時,限位套落座在防頂丟手上,脫接器上體、脫接器下體繼續下行,限位套不動,鎖球體下行,壓縮彈簧,使鎖球對準鎖套內孔的鎖球釋放槽,鎖球進入鎖套內孔的鎖球釋放槽里,脫接器上體、脫接器下體被釋放。脫接器上體、脫接器下體隨其聯接在之上的沖砂管一同下行進入防頂丟手管內沖砂。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大套管井下防頂丟手管柱后對防頂丟手之下的井筒進行沖砂的問題。
文檔編號E21B17/00GK2687306SQ20042000638
公開日2005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4年2月27日
發明者龐興河, 趙江濤, 孟營, 張樂 申請人:龐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