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鉸鏈和門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323678閱讀:30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鉸鏈和門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將門板主體安裝于框架的鉸鏈、以及通過該鉸鏈而能夠自如開閉的門裝置。
背景技術
圖31表示作為作業機械的液壓挖掘機10,上部回轉體12以能夠回轉的方式設置 于下部行走體11,在該上部回轉體12上安裝有司機室13、作業裝置14、和發動機等動力裝 置15。動力裝置15被上部罩體16和側門17等覆蓋。側門17通過鉸鏈18而安裝成能夠 自如開閉,通過圖32至圖34所示的保持機構19來保持側門17的打開狀態。關于該圖32至圖34所示的現有的保持機構19,在關閉側門17時,如圖33所示, 彎曲形成為二字的撐桿(圓桿)19s以跨越的方式收納在追加設置于上部回轉框架12f的 支架19a、19b的孔之間,在打開側門17時,如圖34所示,撐桿19s以跨越的方式勾掛在追 加設置于上部回轉框架12f的支架19a的孔、與追加設置于側門17的內表面的支架19d的 孔之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9-315347號公報(第3-4頁、圖1-4)該現有的保持機構19必須在上部回轉框架12f和側門17通過焊接來追加設置用 于勾掛撐桿19s的支架19a、19b、19d。另外,門關閉時的撐桿19s只是單純地穿過了支架19a、19b的孔,因此,在機體產 生了較大的上下振動的情況下,存在撐桿19s從支架19a、19b的孔中離開從而脫落的可能, 為了抑制該脫落,如圖32至圖34所示,在側門17的內表面通過焊接還追加設置有防脫落 支架19e,在門關閉時,該防脫落支架19e從上側按壓支架19a、19b上的撐桿19s。此外,關于現有的保持機構19,在打開了側門17時,要如圖34所示地將撐桿19s 以跨越的方式勾掛于支架19a、19d的孔之間,但是,由于是伴隨著撐桿19s的裝卸的位置對 準作業,所以很費工夫,在工地上還有可能省略該作業。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這樣的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無需在框架和門部件追加設 置支架就能夠保持門打開狀態的鉸鏈和門裝置,此外,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通過該 鉸鏈自動且可靠地保持門打開狀態的門裝置。第一方面所述的發明是一種鉸鏈,所述鉸鏈具有一側鉸鏈板,其固定于框架;另 一側鉸鏈板,其設置成相對于所述一側鉸鏈板能夠自如開閉,該另一側鉸鏈板用于安裝門 板主體;軸部件,其將所述另一側鉸鏈板軸支承成相對于一側鉸鏈板能夠自如開閉;以及 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其設置成從一側鉸鏈板跨越至另一側鉸鏈板,并且以固定角度 對另一側鉸鏈板相對于一側鉸鏈板的打開動作進行卡定,所述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具 有引導板,其一體地設置于一側鉸鏈板;引導孔,其沿至少上下方向細長地形成于所述引 導板;支承板部,其在該引導孔的下側從引導板沿水平方向一體地設置;卡合孔,其貫穿設置于所述支承板部;引導部,其隔著所述卡合孔朝向與引導板相反的一側連續地下降傾斜; 支架部,其從另一側鉸鏈板沿水平方向一體地設置,并且具有軸孔;以及保持撐桿,其設置 在所述支架部的軸孔和引導板的引導孔之間,所述保持撐桿具有縱軸部,其與支架部的軸 孔垂直地間隙配合;橫軸部,其相對于所述縱軸部水平地設置,并且以能夠自如滑動的方式 插入在引導板的引導孔中;以及卡定部,其通過將所述橫軸部的末端垂直地向下方彎曲而 形成,該卡定部通過另一側鉸鏈板相對于一側鉸鏈板的打開動作,而從引導部移動至支承 板部并插入到卡合孔中,并且該卡定部能夠從該卡合孔中取出。關于第二方面所述的發明,在第一方面所述的鉸鏈中,支架部配置于另一側鉸鏈 板中的與軸部件的安裝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關于第三方面所述的發明,在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鉸鏈中,引導孔具有縱孔 部,其沿引導板的上下方向形成;以及橫孔部,其從所述縱孔部的下部朝向一側鉸鏈板沿支 承板部設置。關于第四方面所述的發明,在第三方面所述的鉸鏈中,引導孔具有斜孔部,該斜孔 部通過將縱孔部和橫孔部之間的內角部斜著切掉而形成。關于第五方面所述的發明,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鉸鏈中,一側 鉸鏈板具有平板狀的框架抵接板部,其與框架抵接并緊固于框架;軸支承板部,其相對于 框架抵接板部通過彎曲而形成;以及多個軸支承環部,它們一體成型于軸支承板部,并且與 軸部件配合,另一側鉸鏈板具有門板抵接板部,其用于固定門板主體;以及多個軸支承環 部,它們一體成型于門板抵接板部,并且這些軸支承環部和所述一側鉸鏈板的軸支承環部 交替地與軸部件配合,一側鉸鏈板具有凸端部,該凸端部通過使框架抵接板部和軸支承板 部比一側鉸鏈板和另一側鉸鏈板的軸支承環部向長度方向凸出而形成。第六方面所述的發明是一種門裝置,所述門裝置具有門板主體;以及第一至第 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鉸鏈,其將所述門板主體的一側安裝于框架,門板主體具有外 側板;內側板,其固定于所述外側板的內側面;以及發泡材料,其填充在所述外側板和內側 板之間。第七方面所述的發明是一種門裝置,所述門裝置具有門板主體;以及鉸鏈,其將 所述門板主體的一側安裝于框架,所述鉸鏈具有一側鉸鏈板,其固定于框架;另一側鉸鏈 板,其相對于所述一側鉸鏈板經軸部件被軸支承成能夠自如開閉,該另一側鉸鏈板用于安 裝門板主體;以及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其設置成從一側鉸鏈板跨越至另一側鉸鏈板, 并且以固定角度對另一側鉸鏈板相對于一側鉸鏈板的打開動作進行卡定,所述鉸鏈板打開 角度限制機構具有引導板,其設置于一側鉸鏈板,并且具有沿上下方向細長地形成的引導 孔;口袋部,其設置于所述引導板,并且具有凹狀的收納部;引導部,其從所述口袋部的上 端緣朝向口袋部的外側設置成下降斜坡;水平的支架部,其一體地設置于另一側鉸鏈板,并 且具有軸孔;L形桿,其縱軸部以能夠自如轉動和能夠在上下方向自如滑動的方式與所述 支架部的軸孔間隙配合,并且該L形桿的橫軸部以能夠自如滑動的方式與引導板的引導孔 配合;以及卡定板部,其設置于所述L形桿的橫軸部的末端部,并且通過另一側鉸鏈板相對 于一側鉸鏈板的打開動作而與L形桿一起移動并從引導部下落至口袋部內。關于第八方面所述的發明,在第七方面所述的門裝置中,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 構的引導板是將與一側鉸鏈板分體的板部件通過焊接部一體設置于一側鉸鏈板而構成的部件,口袋部從所述引導板的下部通過彎曲而形成,引導部從所述口袋部的上端緣通過彎 曲而形成。關于第九方面所述的發明,在第七方面所述的門裝置中,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 構的引導板由與一側鉸鏈板一體的部件成型而成,口袋部由與所述引導板分體的部件形 成,并焊接于引導板,引導部從所述口袋部的上端緣通過彎曲而形成。關于第十方面所述的發明,在第七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門裝置中,一 側鉸鏈板是在固定于框架的一側沿框架方向呈長條狀地形成的單一的鉸鏈板,軸部件是旋 轉中心軸在所述一側鉸鏈板的長度方向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一側部沿長度方向配置在同 一直線上的多個軸部件,另一側鉸鏈板是通過所述軸部件被軸支承成相對于一側鉸鏈板能 夠自如開閉的多個鉸鏈板。關于第十一方面所述的發明,在第七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門裝置中, 門板主體具有外側板;內側板,其固定于所述外側板的內側面;以及發泡材料,其填充在 所述外側板和內側板之間。根據第一方面所述的發明,從一側鉸鏈板跨越至另一側鉸鏈板地設置有鉸鏈板打 開角度限制機構,該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以固定角度對另一側鉸鏈板相對于一側鉸鏈 板的打開動作進行卡定,一側鉸鏈板和另一側鉸鏈板兼用作以往設置于框架和門側的門打 開角度保持用保持機構的支架,所以無需在框架和門板主體追加設置支架,能夠防止追加 部件的產生。特別是,保持撐桿總是使橫軸部插入在一側鉸鏈板的引導板的引導孔中,并 且使縱軸部與另一側鉸鏈板的支架部的軸孔保持配合而不脫離,所以即使在門關閉時產生 了較大的振動也不需要防脫落用的追加部件,并且,在門打開時,設置于保持撐桿的末端部 的卡定部與保持撐桿一起移動,從引導部順暢地抬起至支承板部,并下落至卡合孔內,因此 能夠與門全開動作聯動地自動發揮固定功能,能夠以全開角度自動地保持門打開狀態。此 時,由于將保持撐桿的橫軸部的末端垂直地向下方彎曲而形成的卡定部掉落至卡合孔內而 被固定,所以只要不對該卡定部進行脫出操作,該卡定部就不會從卡合孔中脫出,從而能夠 可靠地保持門板主體的打開狀態。另外,通過這些結構,與現有的保持機構相比,能夠使部 件的規模小型化,因此能夠緊湊地收納在鉸鏈內,并且,由于保持撐桿的縱軸部與一體設置 于另一側鉸鏈板的支架部的軸孔間隙配合,所以能夠使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的結構簡 化,能夠實現成本的降低、和基于保持撐桿的易裝拆結構的強度變更的容易性。根據第二方面所述的發明,在另一側鉸鏈板中的與軸部件的安裝側相反的一側的 端部配置有支架部,在該支架部的軸孔中間隙配合有保持撐桿的縱軸部,因此通過將保持 撐桿的縱軸部配置在離軸部件最遠的位置,能夠提高保持撐桿的針對欲使門板主體關閉的 力的支承力。根據第三方面所述的發明,在引導孔中,從沿引導板的上下方向形成的縱孔部的 下部朝向一側鉸鏈板沿支承板部設置有橫孔部,所以能夠順暢地應對保持撐桿的橫軸部在 引導孔內沿軸向滑動時的水平角度變化,能夠確保保持撐桿的順暢工作。特別是,在關門時 的關閉動作開始后,橫軸部容易產生向一側鉸鏈板側擺動的運動,但是,由于橫孔部不會妨 礙該橫軸部的運動,所以能夠確保保持撐桿的順暢工作。根據第四方面所述的發明,由于通過將引導孔的縱孔部和橫孔部之間的內角部斜 著切掉而形成了斜孔部,所以當保持撐桿的卡定部在支承板部和引導部上沿水平方向滑動并同時沿引導部下降時,保持撐桿的橫軸部能夠沿斜孔部順暢地進行一邊在水平方向運動 一邊下降的動作。根據第五方面所述的發明,存在在彎曲形成一側鉸鏈板的框架抵接板部和軸支承 板部的加工階段,強度沿著框架抵接板部和軸支承板部之間的折線降低的危險,其中,折線 的末端對抗從其正側向作用的載荷的能力弱,因此,通過使一側鉸鏈板的框架抵接板部和 軸支承板部比與軸部件配合的軸支承環部向長度方向凸出而形成凸端部,能夠使折線的末 端位置離得遠,從而使門板主體的載荷從另一側鉸鏈經軸部件和軸支承環部作用于一側鉸 鏈板時的應力分散,減弱了作用于折線的末端的載荷應力,從而減輕了該部位的應力集中, 并且能夠提高該折線的末端部分的耐久性。根據第六方面所述的發明,在外側板和內側板之間填充有發泡材料,從而實現了 門板主體的輕量化和振動吸收性能的提高,由此能夠減輕作用于鉸鏈的負擔,能夠提高鉸 鏈的耐久性。根據第七方面所述的發明,從一側鉸鏈板跨越至另一側鉸鏈板地設置有鉸鏈板打 開角度限制機構,該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以固定角度對另一側鉸鏈板相對于一側鉸鏈 板的打開動作進行卡定,簡要地說,一側鉸鏈板和另一側鉸鏈板兼用作以往設置于框架和 門側的門打開角度保持用保持機構的支架,所以無需在框架和門板主體追加設置支架,能 夠防止追加部件的產生。特別是,L形桿總是使橫軸部與一側鉸鏈板的引導板的引導孔配 合,并且使縱軸部與另一側鉸鏈板的支架部的軸孔保持間隙配合而不脫離,所以即使在門 關閉時產生了較大的振動也不需要防脫落用的追加部件,并且,在門打開時,設置于L形桿 的末端部的卡定板部與L形桿一起移動,越過引導部并下落至口袋部內,因此能夠與門全 開動作聯動地自動發揮固定功能,能夠以全開角度自動地保持門打開狀態。另外,通過這些 結構,與現有的保持機構相比,能夠使部件的規模小型化,因此能夠緊湊地收納在鉸鏈內, 并且,由于L形桿的縱軸部以能夠自如轉動和能夠在上下方向自如滑動的方式與一體設置 于另一側鉸鏈板的支架部的孔間隙配合,所以能夠使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的結構簡 化,能夠實現成本的降低、和基于L形桿的易裝拆結構的強度變更的容易性。根據第八方面所述的發明,由于將依次彎曲形成有口袋部和引導部的引導板焊接 于一側鉸鏈板,所以能夠容易地制作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能夠實現成本的降低。根據第九方面所述的發明,在由與一側鉸鏈板一體的部件成型而成的引導板,焊 接有由與該引導板分體的部件形成的口袋部,因此能夠將在與引導板一體成型時難以制作 的形狀的口袋部放在后面進行安裝。根據第十方面所述的發明,通過利用配置在同一直線上的多個軸部件在長條狀的 一側鉸鏈板上以能夠自如開閉的方式軸支承多個另一側鉸鏈板,而使得兩個鉸鏈形成為一 體,因此無需進行兩個鉸鏈相互之間的調整,能夠容易地進行門安裝狀態的微調整,此外, 還能夠削減安裝螺栓的個數,能夠提高鉸鏈的安裝作業性,并且還能夠容易地進行門安裝 狀態的微調整。另外,由于長條狀的一側鉸鏈板發揮使多個鉸鏈一體化的板的作用,所以也 無需為了使多個鉸鏈一體化而在多個鉸鏈之間焊接板等,與這樣的焊接產品相比能夠省略 焊接工序,并且也實現了剛性的提高。根據第十一方面所述的發明,在外側板和內側板之間填充有發泡材料,從而實現 了門板主體的輕量化和振動吸收性能的提高,由此能夠減輕作用于鉸鏈的負擔,能夠提高
8鉸鏈的耐久性。


圖1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門裝置的鉸鏈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門打開時的立體圖。圖2是同上鉸鏈在門關閉時的立體圖。圖3是同上鉸鏈的主要部分的一個方向的立體圖。圖4是同上鉸鏈的主要部分的另一個方向的立體圖。圖5是同上鉸鏈的俯視圖。圖6是表示同上鉸鏈的工作軌跡的俯視圖。圖7是具有同上門裝置的作業機械的俯視圖。圖8是從內側觀察到的同上門裝置的立體圖。圖9是同上門裝置的門板主體的剖視圖。圖10是同上門裝置的門板主體的分解立體圖。圖11是同上門裝置的鉸鏈安裝部的剖視圖。圖12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門裝置的鉸鏈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門打開時的立體 圖。圖13是同上鉸鏈在門關閉時的立體圖。圖14是同上鉸鏈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圖15是同上鉸鏈的俯視圖。圖16是表示同上鉸鏈的工作軌跡的俯視圖。圖17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門裝置的鉸鏈的第三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體 圖。圖18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門裝置中的鉸鏈安裝部分的第四實施方式的立體 圖。圖19是表示同上門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圖20是表示同上門裝置的鉸鏈的立體圖。圖21是表示同上門裝置的鉸鏈的主視圖。圖22是表示同上門裝置的鉸鏈的側視圖。圖23是表示同上門裝置的關閉狀態下的鉸鏈的俯視圖。圖24是表示同上門裝置打開了 20°的狀態下的鉸鏈的俯視圖。圖25是表示同上門裝置打開了 40°的狀態下的鉸鏈的俯視圖。圖26是表示同上門裝置打開了 60°的狀態下的鉸鏈的俯視圖。圖27是表示同上門裝置的90°全開狀態下的鉸鏈的俯視圖。圖28是表示同上門裝置的全開時鎖定狀態下的鉸鏈的剖視圖。圖29是表示同上門裝置中的鉸鏈的第五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30是表示同上門裝置中的鉸鏈的第六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31是具有現有的門裝置的作業機械的立體圖。圖32是表示現有的門裝置的門打開狀態的立體圖。圖33是表示現有的保持機構的收納狀態的立體圖。
圖34是表示現有的保持機構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標號說明20 門板主體;21 外側板;23 內側板;24 發泡材料;31 鉸鏈;32 框架;41 一 側鉸鏈板;42 軸部件;43 另一側鉸鏈板;44 框架抵接板部;44a 凸端部;45 軸支承板 部45a 凸端部;47 軸支承環部;48 軸支承環部;55 門板抵接板部;71 鉸鏈板打開角度 限制機構;72 引導板;73H 引導孔;73Ha 縱孔部;73Hb 橫孔部;73Hc 斜孔部;72a 焊接 部;72b 焊接部;74 支承板部;75 卡合孔;75p 口袋部;75c 收納部;76 引導部;77 支 架部;78 軸孔;79 保持撐桿(L形桿);79a 縱軸部;79b 橫軸部;79c 卡定部;80 卡定 板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圖1至圖1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圖12至圖16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 圖17所示的第三實施方式、圖18至圖28所示的第四實施方式、圖29所示的第五實施方式 以及圖30所示的第六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首先,對圖1至圖1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7表示作為作業機械的液壓挖掘機10,上部回轉體12以能夠回轉的方式設置于 下部行走體11,在該上部回轉體12上安裝有司機室13、作業裝置14、和發動機等動力裝置 15。動力裝置15被上部罩16和側門17等覆蓋。如圖8所示,側門17的門板主體20的一側通過鉸鏈31而安裝于機體側的框架 32,所述鉸鏈31安裝于該門板主體20的一側部,所述機體側的框架32設置在上部回轉體 12上。即,通過鉸鏈31,門板主體20的一側部以能夠在水平方向自如開閉的方式安裝于該 框架32的一側部件32a。關于該門板主體20,其上部相對于垂直面部20a向框架32側彎 曲,從而形成彎曲面部20b。在該門板主體20的與鉸鏈31相反的一側的閂鎖安裝孔部33,設置有閂鎖裝置30 的閂鎖機構部34,該閂鎖裝置30能夠使門板主體20的垂直面部20a與框架32側卡合和脫 離。另一方面,安裝板35面向伴隨著門板主體20的開閉而與門板主體20抵接的方向固定 于框架32的另一側部件32b,從該安裝板35凸出設置有閂鎖裝置30的作為卡合體的撞擊 件36,設置于門板主體20側的閂鎖機構部34能夠與該撞擊件36卡合和脫離。在該閂鎖機構部34的上側設置有防振卡合部37,防振卡合部37通過使門板主體 20的內側板23成型為凹狀而構成。另一方面,在機體側的框架32的另一側部件32b,經安 裝板39安裝有防振柱塞38,該防振柱塞38伴隨著門板主體20的開閉而能夠與防振卡合部 37自如地卡合和脫離。圖9表示側門17的門板主體20,該門板主體20具有外側板21 ;內側板23,其由 板厚比該外側板21要薄的金屬板呈凹凸狀地沖壓成型而成,該內側板23的凹部固定于外 側板21的內側面,并且在該內側板23的凸部和外側板21之間形成有空間22 ;以及發泡材 料24,其填充在這些外側板21和內側板23之間的空間22內。發泡材料24通過對發泡原 材料24a進行加熱使其發泡而形成。外側板21的周緣部具有卷邊加工部25,該卷邊加工部25通過以如下方式進行卷 邊加工而構成將外側板21的周緣部以包住內側板23的周緣部的方式折返并壓扁。內側板23具有凹部27,其成型為凹狀,并且通過粘接劑而與外側板21接合;凸部29,其相對于 這些凹部27鼓出成型而成。為了在將外側板21和內側板23接合的同時進行密封,粘接劑 優選為具有粘性和熱硬化性的漿糊型結構用粘接劑。圖10和圖11表示鉸鏈31在門板主體20上的安裝結構。如圖10所示,在外側板 21和內側板23的一側部之間粘接有內部加強板61,通過焊接安裝于該內部加強板61的背 面的螺母62、和如圖11所示地與該螺母62螺合的螺栓63,來對位于內側板23的鉸鏈安裝 面部64上的鉸鏈31進行安裝。在該鉸鏈31和螺栓63的頭部之間夾設有墊圈65。另外,通過將穿過該墊圈65而插入在鉸鏈31的螺栓插入孔58和螺栓插入孔66 中的螺栓63與一體設置于內部加強板61的背面的螺母62螺合,來安裝鉸鏈31,其中所述 螺栓插入孔66貫穿設置于內側板23的鉸鏈安裝面部64。另外,在圖10中,外側板21的周緣部25a以能夠嵌入安裝內側板23的周緣部的 方式彎曲,但通過將該外側板21的周緣部25a折返并壓扁而形成為所述卷邊加工部25。此 外,在圖10所示的外側板21的閂鎖安裝孔部33a和內側板23的閂鎖安裝孔部33b裝配所 述閂鎖機構部34。圖1至圖6表示所述鉸鏈31的結構,該鉸鏈31具有單一的一側鉸鏈板41,其在 處于固定于機體側框架32的一側部件32a的一側,并沿框架方向形成為長條狀;多個軸部 件42,它們的旋轉中心軸在上述一側鉸鏈板41的長度方向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一側部沿 長度方向配置在同一直線上;以及多個另一側鉸鏈板43,它們通過這些軸部件42軸支承成 相對于一側鉸鏈板41能夠自如開閉,多個另一側鉸鏈板43用于安裝門板主體20。一側鉸鏈板41中,相對于平板狀的框架抵接板部44彎曲形成有軸支承板部45,隔 著該軸支承板部45的中央切口部46而一體成型于該軸支承板部45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的多個軸支承環部47、和分別一體成型于多個另一側鉸鏈板43的多個軸支承環部48交錯 地配合,并且在這些軸支承環部中插入有軸部件42。在一側鉸鏈板41的框架抵接板部44的一端部、中央部和另一端部貫穿設置有緊 固用螺栓插入用的長孔51、52、51,如圖1所示,通過插入在這些長孔51、52、51中的緊固用 螺栓53、54、53,框架抵接板部44能夠固定于機體側的框架32的一側部件32a,并且能夠松 弛。此外,關于上下方的另一側鉸鏈板43,如圖11所示,在所述軸支承環部48 —體成 型有門板抵接板部55,在該門板抵接板部55貫穿設置有用于固定門板主體20的螺栓插入 孔58。在使用這樣安裝于側門17的鉸鏈31將側門17安裝到機體側的框架32時,如圖 1所示,將插入在一側鉸鏈板41的長孔51、52、51中的緊固用螺栓53、54、53與設置于框架 32的一側部件32a的螺母部件螺合并緊固起來,但此時,在放松了緊固用螺栓53、54、53的 狀態下,在這些緊固用螺栓53、54、53能夠在長孔51、52、51的內部移動的范圍內使門板主 體20移動,從而對門板主體20的安裝位置進行微調整。如圖1至圖5所示,從一側鉸鏈板41跨越至另一側鉸鏈板43地設置有鉸鏈板打 開角度限制機構71,該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以固定角度對另一側鉸鏈板43相對于 一側鉸鏈板41的打開動作進行卡定。關于該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由與一側鉸鏈板41分體的板部件構成的引導板72的基端通過內側的焊接部72a和外側的焊接部72b —體地安裝于一側鉸鏈板41,在 該引導板72 —體地彎曲形成有桿貫穿板部73,在該桿貫穿板部73沿至少上下方向細長地 形成有引導孔73H,從該桿貫穿板部73的下部沿水平方向一體地彎曲形成有支承板部74, 在該支承板部74貫穿設置有卡合孔75,引導部76隔著該卡合孔75向桿貫穿板部73的相 反側連續地下降傾斜。另外,關于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在下側的另一側鉸鏈板43中的與軸部件 42的安裝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的上緣部,向引導板72側彎曲成水平地設置有一體成型的 支架部77,在該支架部77的軸孔78中,以能夠垂直地自如轉動且能夠在上下方向自如滑動 的方式間隙配合有保持撐桿79的縱軸部79a。該保持撐桿79的相對于縱軸部79a水平設置的橫軸部79b以能夠自如滑動的方 式插入在引導板72的引導孔73H中,在該橫軸部79b的末端部,垂直地向下方彎曲而形成 有卡定部79c,該卡定部79c通過另一側鉸鏈板43相對于一側鉸鏈板41的打開動作,而從 引導部76移動至支承板部74并插入到卡合孔75中,并且該卡定部79c能夠通過指尖頂起 操作等而從該卡合孔75中取出。如圖4所示,引導板72的引導孔73H具有縱孔部73Ha,其沿桿貫穿板部73的上 下方向形成;以及橫孔部73Hb,其從該縱孔部73Ha的下部朝向一側鉸鏈板41沿支承板部 74設置。接下來,對該圖1至圖1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圖6表示開閉門板主體20時的鉸鏈31的一連串的動作,如該圖6所示,在打開門 板主體20的階段,保持插入在引導板72的引導孔73H中狀態的保持撐桿79以插入在支架 部77的軸孔78內的縱軸部79a為支點在水平方向轉動,同時,卡定部79c在被引導部76 頂起的同時一邊上升一邊滑動,進而移動至支承板部74上。然后,如圖3至圖5所示,在門板主體20的全開狀態下,保持撐桿79的沿引導部 76的上升斜坡上升了的卡定部79c下落至支承板部74的卡合孔75內,因此約束了保持撐 桿79相對于一側鉸鏈板41的動作,從而能夠經該保持撐桿79對另一側鉸鏈板43的開閉 動作進行鎖定。即,能夠對安裝于另一側鉸鏈板43的門板主體20的開閉動作進行鎖定。
在解除該全開狀態下的鎖定作用時,將保持撐桿79的卡定部79c側沿縱孔部73Ha 抬起,將卡定部79c從卡合孔75內取出,由此能夠解除鎖定狀態,使另一側鉸鏈板43向關 閉方向運動。即,能夠關閉安裝于另一側鉸鏈板43的門板主體20。在與該門板主體20 —起關閉鉸鏈31時,如圖6所示,保持撐桿79的卡定部79c能 夠以沿引導部76下降并同時在水平方向轉動的方式滑動,此時,保持撐桿79的橫軸部79b 沿縱孔部73Ha下降,并且能夠沿橫孔部73Hb在水平方向運動。因此,能夠順暢地應對保持撐桿79的橫軸部79b在引導孔73H內沿軸向滑動時的 水平角度變化,能夠確保保持撐桿79的順暢工作。特別是,在關門時的關閉動作開始后,橫 軸部79b容易產生向一側鉸鏈板41側擺動的運動,但是,由于橫孔部73Hb不會妨礙該橫軸 部79b的運動,所以能夠確保保持撐桿79的順暢工作。此外,在關閉門板主體20時,如圖8所示,門板主體20的閂鎖機構部34向從框架 32的另一側部件32b凸出的撞擊件36移動,并被撞擊件36的鉤部件約束卡定。同時,設置 在框架32側的防振柱塞38嵌入到設置在門板主體20的垂直面部20a的凹狀的防振卡合部37中,從而限制了門板主體20在上下方向的振動。關于門板主體20,如圖9所示,能夠以便宜的價格提供牢固的門板主體20,該門板 主體20通過由外側板21和比該外側板21薄的內側板23形成的中空的封閉截面結構,能 夠實現輕量化,并且通過由內側板23和比該內側板23厚的外側板21形成的、具有足夠高 度的中空的封閉截面結構,能夠相對于來自外側的沖擊確保足夠的強度,另外,通過填充在 外側板21和內側板23之間的發泡材料24,能夠使門板主體20自身所產生的聲音有效地衰 減,能夠有效地實現低噪音化。此外,從一側鉸鏈板41跨越至另一側鉸鏈板43地設置有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 構71,該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以固定角度對另一側鉸鏈板43相對于一側鉸鏈板41 的打開動作進行卡定,簡要地說,一側鉸鏈板41和另一側鉸鏈板43兼用作以往設置于框架 和門側的保持機構19的支架19a、19b、19d(參照圖32至圖34),所以無需在機體側的框架 32和門板主體20追加設置支架,能夠防止追加部件及其焊接工序的產生。特別是,保持撐桿79總是橫軸部79b插入在一側鉸鏈板41的引導板72的引導孔 73H中,并且縱軸部79a與另一側鉸鏈板43的支架部77的軸孔78保持配合而不脫離,所以 即使在門關閉時(作業時)產生了較大的振動,也不需要防脫落用的追加部件,并且,在門 打開時,設置于保持撐桿79的末端部的卡定部79c與保持撐桿79 —起移動,從引導部76 順暢地抬起至支承板部74,并下落至卡合孔75內,因此能夠與門全開動作聯動地自動發揮 固定功能,能夠在全開角度自動地保持門板主體20的門打開狀態。此時,由于將保持撐桿79的橫軸部79b的末端垂直地向下方彎曲而形成的卡定部 79c落到卡合孔75內而被固定,所以只要不對該卡定部79c進行脫出操作,該卡定部79c就 不會從卡合孔75中脫出,從而能夠可靠地保持門板主體20的打開狀態。另外,通過這些結構,與現有的保持機構19相比,能夠使部件的規模小型化,因此 能夠緊湊地收納在鉸鏈31內,并且,由于保持撐桿79的縱軸部79a與一體設置于另一側鉸 鏈板43的支架部77的軸孔78間隙配合,所以能夠使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的結構 簡化,能夠實現成本的降低、和基于保持撐桿79的易裝拆結構的強度變更的容易性。此外,在另一側鉸鏈板43中的與軸部件42的安裝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配置有支 架部77,在該支架部77的軸孔78中間隙配合有保持撐桿79的縱軸部79a,因此通過將保 持撐桿79的縱軸部79a配置在離軸部件42最遠的位置,能夠提高保持撐桿79的針對欲使 門板主體20關閉的力的支承力。另外,由于將依次彎曲形成有卡合孔75和引導部76的引導板72焊接于一側鉸鏈 板41,所以能夠容易地制作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能夠實現成本的降低。此外,通過利用配置在同一直線上的多個軸部件42在長條狀的一側鉸鏈板41以 能夠自如開閉的方式軸支承多個另一側鉸鏈板43,使得兩個鉸鏈形成為一體,因此無需進 行兩個鉸鏈相互之間的調整,能夠容易地進行門安裝狀態的微調整,此外,一側鉸鏈板41 能夠通過三個緊固用螺栓53、54、53而安裝于框架32,從而也能夠削減安裝螺栓的個數,能 夠提高該鉸鏈31的安裝作業性,并且還能夠容易地進行門安裝狀態的微調整。特別是,如果使門板主體20以中央的緊固用螺栓54為中心以轉動的方式運動,則 能夠容易地進行門板主體20的安裝角度和安裝位置的微調整。即,通過將固定一側鉸鏈板 41的中央部的緊固用螺栓54放松,能夠以該緊固用螺栓54為支點對分別配置于一側鉸鏈
13板41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另一側鉸鏈板43進行可動調整,從而能夠在對一 體的門板主體20的安裝位置進行微調整的同時,順暢地進行該門板主體20的安裝作業。另外,由于長條狀的一側鉸鏈板41發揮使多個鉸鏈一體化的板的作用,所以也無 需為了使多個鉸鏈一體化而在多個鉸鏈之間焊接板等,與這樣的焊接產品相比能夠省略焊 接工序,并且也實現了剛性的提高。此外,在外側板21和內側板23之間填充有發泡材料24,從而實現了門板主體20 的輕量化和振動吸收性能的提高,由此能夠減輕作用于鉸鏈31的負擔,能夠提高鉸鏈31的 耐久性。接下來,對圖12至圖16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對于與圖1至圖6 所示的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標以相同標號,并省略其說明。如圖12至圖15所示,門裝置包括門板主體20、和將該門板主體20的一側安裝于 框架32的鉸鏈31,在該門裝置中,該鉸鏈31具有一側鉸鏈板41,其固定于框架32 ;另一 側鉸鏈板43,其設置成相對于該一側鉸鏈板41能夠自如開閉,該另一側鉸鏈板43用于安 裝門板主體20 ;軸部件42,其將該另一側鉸鏈板43軸支承成相對于一側鉸鏈板41能夠自 如開閉;以及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其設置成從一側鉸鏈板41跨越至另一側鉸鏈板 43,并且以固定角度對另一側鉸鏈板43相對于一側鉸鏈板41的打開動作進行卡定。該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具有引導板72,其一體地設置于一側鉸鏈板41 ; 引導孔73H,其沿至少上下方向細長地形成于該引導板72的桿貫穿板部73 ;支承板部74, 其在該引導孔73H的下側從引導板72的桿貫穿板部73沿水平方向一體地設置;卡合孔75, 其貫穿設置于該支承板部74 ;引導部76,其隔著該卡合孔75向與引導板72相反的一側連 續地下降傾斜;支架部77,其從另一側鉸鏈板43沿水平方向一體地設置,并且具有軸孔78 ; 以及保持撐桿79,其設置在該支架部77的軸孔78和引導板72的引導孔73H之間。該保持撐桿79具有縱軸部79a,其與支架部77的軸孔78垂直地間隙配合;橫軸 部79b,其相對于該縱軸部79a水平地設置,并且以能夠自如滑動的方式插入在引導板72的 引導孔73H中;以及卡定部79c,其通過將該橫軸部79b的末端垂直地向下方彎曲而形成, 該卡定部79c通過另一側鉸鏈板43相對于一側鉸鏈板41的打開動作而從引導部76移動 至支承板部74并插入到卡合孔75中,并且該卡定部79c能夠從該卡合孔75中取出。支架部77配置于另一側鉸鏈板43中的與軸部件42的安裝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另外,如圖14所示,引導孔73H具有縱孔部73Ha,其沿引導板72的上下方向形 成;以及橫孔部73Hb,其從縱孔部73Ha的下部朝向一側鉸鏈板41沿支承板部74設置,而 在此基礎上,引導孔73H還具有斜孔部73Hc,該斜孔部73Hc通過將縱孔部73Ha和橫孔部 73Hb之間的內角部斜著切掉而形成。此外,如圖14至圖16所示,從引導板72的支承板部74至引導部76,在它們的靠 一側鉸鏈板41側延長形成有鼓出部74a、76a。另外,如圖16所示,在與門板主體20 —起關閉鉸鏈31時,保持撐桿79的卡定部 79c在支承板部74和引導部76上沿水平方向滑動,并同時沿引導部76下降,但此時,保持 撐桿79的橫軸部79b能夠沿斜孔部73Hc順暢地進行一邊在水平方向運動一邊下降的動 作。此時,通過鼓出部74a、76a,能夠可靠地防止保持撐桿79的卡定部79c從支承板部74 和引導部76的側邊脫落的危險。
14
接下來,對圖17所示的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對于與圖3相同的部分標 以相同標號,并省略其說明。—側鉸鏈板41具有平板狀的框架抵接板部44,其與框架32抵接并緊固于框架 32 ;軸支承板部45,其相對于該框架抵接板部44彎曲地形成;以及多個軸支承環部47,它 們一體成型于該軸支承板部45,并且與軸部件42配合。另一側鉸鏈板43具有門板抵接板部55,其用于固定門板主體20 ;以及多個軸支 承環部48,它們一體成型于該門板抵接板部55,并且這些軸支承環部48和一側鉸鏈板41 的軸支承環部47交錯地與軸部件42配合。另外,一側鉸鏈板41具有凸端部44a、45a,該凸端部44a、45a通過使框架抵接板部 44和軸支承板部45比一側鉸鏈板41和另一側鉸鏈板43的軸支承環部47、48向長度方向 凸出而形成。這些凸端部44a、45a比圖3所示的框架抵接板部44和軸支承板部45的下端向下 方凸出了距離L。該距離L優選為20mm左右,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框架抵接板部44的凸端部44a的角部形成有圓弧狀部49a,與此相對應,在軸支 承板部45的凸端部45a的角部設置有斜著切斷而形成的倒角部49b,以便鉸鏈31的處理容 易進行。因此,還實現了使用該鉸鏈31的組裝作業的高效率化。在這樣的圖17所示的實施方式的結構中,存在在彎曲形成一側鉸鏈板41的框架 抵接板部44和軸支承板部45的加工階段,強度沿著框架抵接板部44和軸支承板部45之間 的折線50降低的危險,其中,折線50的末端對抗從其正側向作用的載荷的能力弱,因此,通 過使一側鉸鏈板41的框架抵接板部44和軸支承板部45比與軸部件42配合的軸支承環部 47,48向長度方向凸出而形成凸端部44a、45a,能夠使折線50的末端位置遠離相當于距離 L的量,從而使門板主體20的載荷從另一側鉸鏈43經軸部件42和軸支承環部47、48作用 于一側鉸鏈板41時的應力分散,減弱了作用于折線50的末端的載荷應力,從而減輕了該部 位的應力集中,能夠提高該折線50的末端部分的耐久性,能夠防止龜裂的產生以及破損。接下來,對圖18至圖28所示的第四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由于該實施方式的 作業機械、側門結構以及門安裝結構與圖7至圖11所示的作業機械、側門結構以及門安裝 結構相同,因此省略它們的結構說明。圖18至圖22表示所述鉸鏈31的結構,該鉸鏈31具有單一的一側鉸鏈板41,其 處于固定于機體側框架32的一側部件32a的一側,并且沿框架方向形成為長條狀;多個軸 部件42,它們的旋轉中心軸在該一側鉸鏈板41的長度方向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一側部沿 長度方向配置在同一直線上;以及多個另一側鉸鏈板43,它們通過這些軸部件42軸支承成 相對于一側鉸鏈板41能夠自如開閉,該多個另一側鉸鏈板43用于安裝門板主體20。一側鉸鏈板41中,相對于平板狀的框架抵接板部44通過彎曲而形成有軸支承板 部45,隔著該軸支承板部45的中央切口部46而一體成型于該軸支承板部45的一端部和另 一端部的多個軸支承環部47、與分別一體成型于多個另一側鉸鏈板43的多個軸支承環部 48交錯地配合,并且在這些軸支承環部中插入有軸部件42。在一側鉸鏈板41的框架抵接板部44的一端部、中央部和另一端部,貫穿設置有緊 固用螺栓插入用的長孔51、52、51,如圖18所示,通過插入在這些長孔51、52、51中的緊固用 螺栓53、54、53,框架抵接板部44能夠固定于機體側的框架32的一側部件32a,并且能夠松弛。此外,關于上下方的另一側鉸鏈板43,如圖11所示,在門板抵接板部55,貫穿設置 有用于固定門板主體20的螺栓插入孔58,并且一體成型有所述軸支承環部48。在使用這樣安裝于側門17的鉸鏈31將側門17安裝到機體側的框架32時,如圖 18所示,將插入在一側鉸鏈板41的長孔51、52、51中的緊固用螺栓53、54、53與設置于框架 32的一側部件32a的螺母部件螺合并緊固起來,但此時,在放松了緊固用螺栓53、54、53的 狀態下,在這些緊固用螺栓53、54、53能夠在長孔51、52、51的內部移動的范圍內使門板主 體20移動,從而對門板主體20的安裝位置進行微調整。如圖18至圖22所示,從一側鉸鏈板41跨越至另一側鉸鏈板43地設置有鉸鏈板 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該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以固定角度對另一側鉸鏈板43相對 于一側鉸鏈板41的打開動作進行卡定。關于該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引導板72通過內側的焊接部72a和外側的焊 接部72b—體地安裝于一側鉸鏈板41,該引導板72是具有沿上下方向細長地形成的引導孔 73H的、與一側鉸鏈板41分體的板部件,從該引導板72的下部彎曲形成有具有凹狀的收納 部75c的側面開放狀的口袋部75p,從該口袋部75p的上端緣朝向口袋部75p的外側呈下降 斜坡狀地彎曲形成有引導部76,此外,在下側的另一側鉸鏈板43的上緣部,向引導板72側 彎曲地設置有一體成型的支架部77,在該支架部77的軸孔78中,以能夠自如轉動且能夠 在上下方向自如滑動的方式間隙配合有作為保持撐桿的L形桿79的縱軸部79a,該L形桿 79的橫軸部79b以能夠自如滑動的方式與引導板72的引導孔73H配合,在該L形桿79的 末端部一體地安裝有卡定板部80,該卡定板部80通過另一側鉸鏈板43相對于一側鉸鏈板 41的打開動作而與L形桿79 —起移動,并從引導部76下落到口袋部75p內。接下來,對該圖18至圖28所示的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圖23至圖27表示打開門板主體20時的鉸鏈31的一連串的動作,圖23是關閉了 門板主體20的狀態,圖24是將門板主體20打開了 20°的狀態,圖25是將門板主體20打 開了 40°的狀態,圖26是將門板主體20打開了 60°的狀態,圖27是將門板主體20打開 了 90°的全開狀態。如圖23至圖27所示,在打開門板主體20的階段,保持與引導板72的引導孔73H 配合的狀態的L形桿79相對于另一側鉸鏈板43在水平方向轉動,通過在引導部76的最上 部以滑動的方式移動。然后,如圖27和圖28所示,在門板主體20的全開狀態下,能夠與間隙配合于支架 部77的軸孔78中的L形桿79 —起向上方移動的卡定板部80在沿引導部76的上升斜坡 上升后,從引導部76的最上部沿上下方向的引導孔73H下落至口袋部75p內的收納部75c, 因此約束了 L形桿79相對于一側鉸鏈板41的運動,從而能夠經該L形桿79來鎖定另一側 鉸鏈板43的開閉動作。即,能夠鎖定安裝于另一側鉸鏈板43的門板主體20的開閉動作。在解除該全開狀態下的鎖定作用時,將與支架部77的軸孔78間隙配合的L形桿 79沿引導孔73H頂起,使卡定板部80移動至比引導部76的最上部靠上側的位置,由此卡定 板部80從口袋部75p內的收納部75c被釋放,從而能夠使另一側鉸鏈板43向關閉方向運 動。即,能夠關閉安裝于另一側鉸鏈板43的門板主體20。在關閉門板主體20時,如圖8所示,門板主體20的閂鎖機構部34向從框架32的
16另一側部件32b凸出的撞擊件36移動,并被撞擊件36的鉤部件約束卡定。同時,設置在框 架32側的防振柱塞38嵌入到設置在門板主體20的垂直面部20a上的凹狀的防振卡合部 37中,從而限制了門板主體20在上下方向的振動。關于門板主體20,如圖9所示,能夠以便宜的價格提供牢固的門板主體20,該門板 主體20通過由外側板21和比該外側板21薄的內側板23形成的中空的封閉截面結構,能 夠實現輕量化,并且通過由內側板23和比該內側板23厚的外側板21形成的、具有足夠高 度的中空的封閉截面結構,能夠相對于來自外側的沖擊確保足夠的強度,另外,通過填充在 外側板21和內側板23之間的發泡材料24,能夠使門板主體20自身所產生的聲音有效地衰 減,能夠有效地實現低噪音化。此外,從一側鉸鏈板41跨越至另一側鉸鏈板43地設置有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 構71,該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以固定角度對另一側鉸鏈板43相對于一側鉸鏈板41 的打開動作進行卡定,簡要地說,一側鉸鏈板41和另一側鉸鏈板43兼用作以往設置于框架 和門側的保持機構19的支架19a、19b、19d(參照圖32至圖34),所以無需在機體側的框架 32和門板主體20追加設置支架,能夠防止追加部件及其焊接工序的產生。另外,L形桿79總是與一側鉸鏈板41的引導板72的引導孔73H配合,并且與另 一側鉸鏈板43的支架部77保持連接而不脫離,所以即使在門關閉時(作業時)產生了較 大的振動也不需要防脫落用的追加部件,并且,在門打開時,設置于L形桿79的末端部的卡 定板部80與L形桿79 —起移動,越過引導部76并下落至口袋部75p內,因此能夠與門全 開動作聯動地自動發揮固定功能,能夠以全開角度自動地保持門板主體20的門打開狀態。另外,通過這些結構,與現有的保持機構19相比,能夠使部件的規模小型化,因此 能夠緊湊地收納在鉸鏈31內。特別是,由于L形桿79的縱軸部79a以能夠自如轉動且能夠在上下方向自如滑動 的方式與一體設置于另一側鉸鏈板43的支架部77的軸孔78間隙配合,所以能夠使鉸鏈板 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的結構簡化,能夠實現成本的降低、和基于L形桿79的易裝拆結構的 強度變更的容易性。另外,由于將依次彎曲形成有口袋部75p和引導部76的引導板72焊接于一側鉸 鏈板41,所以能夠容易地制作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能夠實現成本的降低。此外,通過利用配置在同一直線上的多個軸部件42在長條狀的一側鉸鏈板41上 以能夠自如開閉的方式軸支承多個另一側鉸鏈板43,而使得兩個鉸鏈形成為一體,因此無 需進行兩個鉸鏈相互之間的調整,能夠容易地進行門安裝狀態的微調整,此外,一側鉸鏈板 41能夠通過三個緊固用螺栓53、54、53而安裝于框架32,從而也能夠削減安裝螺栓的個數, 能夠提高該鉸鏈31的安裝作業性,并且還能夠容易地進行門安裝狀態的微調整。特別是,如果使門板主體20以中央的緊固用螺栓54為中心以轉動的方式運動,則 能夠容易地進行門板主體20的安裝角度和安裝位置的微調整。即,通過將固定一側鉸鏈板 41的中央部的緊固用螺栓54放松,能夠以該緊固用螺栓54為支點對分別配置于一側鉸鏈 板41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另一側鉸鏈板43進行可動調整,從而對一體的門 板主體20的安裝位置進行微調整,并且能夠順暢地進行該門板主體20的安裝作業。另外,由于長條狀的一側鉸鏈板41發揮使多個鉸鏈一體化的板的作用,所以也無 需為了使多個鉸鏈一體化而在多個鉸鏈之間焊接板等,與這樣的焊接產品相比能夠省略焊
17接工序,并且也實現了剛性的提高。此外,在外側板21和內側板23之間填充有發泡材料24,從而實現了門板主體20 的輕量化和振動吸收性能的提高,由此能夠減輕作用于鉸鏈31的負擔,能夠提高鉸鏈31的 耐久性。接下來,圖29表示第五實施方式,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的具有引導孔73H 的引導板72A由與一側鉸鏈板41 一體的部件成型而成,通過與該引導板72A分體的部件來 構成側面部75s形成為封閉狀的口袋部75p,該口袋部75p在焊接于引導板72A的焊接部 75w與引導板72A成為一體,從該口袋部75p的上端緣彎折形成有引導部76。其它的結構 與圖18所示的結構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根據該圖29所示的第五實施方式,在由與一側鉸鏈板41 一體的部件成型而成的 引導板72A,焊接有由與該引導板72A分體的部件形成的口袋部75p,因此能夠將圖18所示 那樣在與引導板72 —體成型時難以制作的形狀的口袋部75p放在后面進行安裝。接下來,圖30表示第六實施方式,裝配L形桿79的縱軸部79a的支架部77和軸 孔78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固定位置,例如,也可以如實線所示的支架部77和軸孔78a那樣, 使支架部77和軸孔78的位置從雙點劃線所示的位置移動至比貫穿設置于另一側鉸鏈板43 的門板安裝用的螺栓插入孔63h進一步使L形桿79的橫軸部79b延長的位置。另外,作為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71,除了圖示的滑動型以外,也可以是以能夠 自如折疊的方式從一側鉸鏈板41跨越至另一側鉸鏈板43地設置有多個連桿的機構。產業上的可利用性本發明所涉及的鉸鏈和門裝置能夠應用于液壓挖掘機等作業機械的側門、后門等。
權利要求
一種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具有一側鉸鏈板,其固定于框架;另一側鉸鏈板,其設置成相對于所述一側鉸鏈板能夠自如開閉,該另一側鉸鏈板用于安裝門板主體;軸部件,其將所述另一側鉸鏈板軸支承成相對于一側鉸鏈板能夠自如開閉;以及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其設置成從一側鉸鏈板跨越至另一側鉸鏈板,并且以固定角度對另一側鉸鏈板相對于一側鉸鏈板的打開動作進行卡定,所述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具有引導板,其一體地設置于一側鉸鏈板;引導孔,其沿至少上下方向細長地形成于所述引導板;支承板部,其在該引導孔的下側從引導板沿水平方向一體地設置;卡合孔,其貫穿設置于所述支承板部;引導部,其隔著所述卡合孔朝向與引導板相反的一側連續地下降傾斜;支架部,其從另一側鉸鏈板沿水平方向一體地設置,并且具有軸孔;以及保持撐桿,其設置在所述支架部的軸孔和引導板的引導孔之間,所述保持撐桿具有縱軸部,其與支架部的軸孔垂直地間隙配合;橫軸部,其相對于所述縱軸部水平地設置,并且以能夠自如滑動的方式插入在引導板的引導孔中;以及卡定部,其通過將所述橫軸部的末端垂直地向下方彎曲而形成,該卡定部通過另一側鉸鏈板相對于一側鉸鏈板的打開動作,而從引導部移動至支承板部并插入到卡合孔中,并且該卡定部能夠從該卡合孔中取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鉸鏈,其特征在于,支架部配置于另一側鉸鏈板中的與軸部件的安裝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鉸鏈,其特征在于, 引導孔具有縱孔部,其沿引導板的上下方向形成;以及橫孔部,其從所述縱孔部的下部朝向一側鉸鏈板沿支承板部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鉸鏈,其特征在于,弓丨導孔具有斜孔部,該斜孔部通過將縱孔部和橫孔部之間的內角部斜著切掉而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鉸鏈,其特征在于, 一側鉸鏈板具有平板狀的框架抵接板部,其與框架抵接并緊固于框架; 軸支承板部,其相對于框架抵接板部通過彎曲而形成;以及 多個軸支承環部,它們一體成型于軸支承板部,并且與軸部件配合, 另一側鉸鏈板具有門板抵接板部,其用于固定門板主體;以及多個軸支承環部,它們一體成型于門板抵接板部,并且這些軸支承環部和所述一側鉸鏈板的軸支承環部交替地與軸部件配合,一側鉸鏈板具有凸端部,該凸端部通過使框架抵接板部和軸支承板部比一側鉸鏈板和 另一側鉸鏈板的軸支承環部向長度方向凸出而形成。
6.一種門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門裝置具有門板主體;以及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鉸鏈,其將所述門板主體的一側安裝于框架, 門板主體具有 外側板;內側板,其固定于所述外側板的內側面;以及 發泡材料,其填充在所述外側板和內側板之間。
7.一種門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門裝置具有門板主體;以及鉸鏈,其將所述門板主體的一側安裝于框架, 所述鉸鏈具有 一側鉸鏈板,其固定于框架;另一側鉸鏈板,其相對于所述一側鉸鏈板經軸部件被軸支承成能夠自如開閉,該另一 側鉸鏈板用于安裝門板主體;以及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其設置成從一側鉸鏈板跨越至另一側鉸鏈板,并且以固定 角度對另一側鉸鏈板相對于一側鉸鏈板的打開動作進行卡定, 所述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具有引導板,其設置于一側鉸鏈板,并且具有沿上下方向細長地形成的引導孔; 口袋部,其設置于所述引導板,并且具有凹狀的收納部; 引導部,其從所述口袋部的上端緣朝向口袋部的外側設置成下降斜坡; 水平的支架部,其一體地設置于另一側鉸鏈板,并且具有軸孔; L形桿,其縱軸部以能夠自如轉動和能夠在上下方向自如滑動的方式與所述支架部的 軸孔間隙配合,并且該L形桿的橫軸部以能夠自如滑動的方式與引導板的引導孔配合;以 及卡定板部,其設置于所述L形桿的橫軸部的末端部,并且通過另一側鉸鏈板相對于一 側鉸鏈板的打開動作而與L形桿一起移動并從引導部下落至口袋部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門裝置,其特征在于,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的引導板是將與一側鉸鏈板分體的板部件通過焊接部一體 設置于一側鉸鏈板而構成的部件,口袋部從所述弓I導板的下部通過彎曲而形成, 弓丨導部從所述口袋部的上端緣通過彎曲而形成。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門裝置,其特征在于,鉸鏈板打開角度限制機構的引導板由與一側鉸鏈板一體的部件成型而成, 口袋部由與所述引導板分體的部件形成,并焊接于引導板,弓丨導部從所述口袋部的上端緣通過彎曲而形成。
10.根據權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門裝置,其特征在于,一側鉸鏈板是在固定于框架的一側沿框架方向呈長條狀地形成的單一的鉸鏈板, 軸部件是旋轉中心軸在所述一側鉸鏈板的長度方向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一側部沿長 度方向配置在同一直線上的多個軸部件,另一側鉸鏈板是通過所述軸部件被軸支承成相對于一側鉸鏈板能夠自如開閉的多個 鉸鏈板。
11.根據權利要求7至10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門裝置,其特征在于, 門板主體具有外側板;內側板,其固定于所述外側板的內側面;以及 發泡材料,其填充在所述外側板和內側板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鉸鏈和門裝置,該鉸鏈無需在框架和門部件追加設置支架就能夠可靠地保持門打開狀態。在一側鉸鏈板(41)上通過軸部件(42)以能夠自如開閉的方式軸支承另一側鉸鏈板(43)。在另一側鉸鏈板(43)中的軸部件(42)安裝側的相反側的端部的上緣部一體成型有支架部(77),在該支架部(77)的軸孔(78)中,以能轉動且能在上下方向滑動的方式間隙配合有保持撐桿(79)的縱軸部(79a)。保持撐桿(79)的橫軸部(79b)能滑動地插入在焊接于一側鉸鏈板(41)的引導板(72)的引導孔(73H)中,在該保持撐桿(79)的末端部彎曲形成有卡定部(79c)。卡定部(79c)通過另一側鉸鏈板(43)的打開動作而從引導部(76)移動至支承板部(74)并插入到卡合孔(75)中,并且能通過指尖頂起操作等而從該卡合孔(75)中取出。
文檔編號E02F9/00GK101861440SQ20098010099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日
發明者后藤隆弘, 宇戶亮二, 橫川慶太郎, 竹內重美 申請人:卡特彼勒日本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