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理采煤面瓦斯的高位鉆場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礦井瓦斯治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治理采煤工作面瓦斯的高位鉆場。
背景技術:
在我國,煤礦井下的工作面采煤方法絕大部分是采用壁式采煤工作面,壁式采煤工作面采用的通風系統絕大部分是采煤工作面反向通風系統,采煤工作面反向通風系統在煤礦井下生產中作用相當明顯,從生產上講具有生產系統簡單、高產、高效、簡便易行的作用,從通風系統安全上講具有風流穩定,漏風少的獨特優越性,因此采煤工作面反向通風系統的布置是煤礦井下主要的布置方法;而這種工作面反向通風系統壁式采煤工作面的最大缺點是,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積聚(即刮板輸送機機尾瓦斯積聚)。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濃度大大超過《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嚴重地威脅著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和煤礦井下的安全生產,是采煤工作面重大隱患,也是重大危險源,是長期困擾煤礦安全生產的一大難題,至今全國乃至全世界尚未真正解決的世界性煤礦重大難題,傳統的抽取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通常采用高位抽放巷進行,但是采用高位抽放巷方式抽取瓦斯,存在成本高,瓦斯抽取量小,且在抽放采空區會有很多鐵制品存在,容易互相摩擦產生火焰導致危險大,可靠性不高等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治理采煤面瓦斯的高位鉆場結構,以解決采煤工作面反向通風系統導致的采煤工作面瓦斯積聚,采用常規高位抽放巷方式抽取瓦斯,存在成本高,瓦斯抽取量小,且在抽放采空區會有很多鐵制品存在,容易互相摩擦產生火焰導致危險大,可靠性不高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一種治理采煤面瓦斯的高位鉆場結構,它包括采煤工作面回風巷,高位鉆場與采煤工作面回風巷的垂直距離為20-25米,高位鉆場包括6個鉆孔,高位鉆場的6個鉆孔與采煤工作面回風巷的水平距離均不大于25米。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高位鉆場內鉆孔進行瓦斯抽放,取代傳統的高位抽放巷進行瓦斯抽放,減少了進入采空區的鐵制品,有效杜絕采空區摩擦火焰的產生,具有抽放濃度高,抽放瓦斯量大,治理效果好等優點,解決了采煤工作面反向通風系統導致的采煤工作面瓦斯積聚,采用常規高位抽放巷方式抽取瓦斯,存在成本高,瓦斯抽取量小,且在抽放采空區會有很多鐵制品存在,容易互相摩擦產生火焰導致危險大,可靠性不高等問題。
:圖1為本實用新型位置示意圖。實施例:[0011]一種治理采煤面瓦斯的高位鉆場結構,它包括采煤工作面回風巷1,高位鉆場2與采煤工作面回風巷I的垂直距離為20-25米,高位鉆場2包括6個鉆孔,高位鉆場2的6個鉆孔與采煤工作面回風巷I的水平距離均不大于25米。高位鉆場2的6個鉆孔之間的距離為600-700mm,深度為80-90米,直徑為200_215mmo高位鉆場2的其中4個鉆孔位置與采煤工作面回風巷I的水平距離為18-20米,其中一個鉆孔位置與采煤工作面回風巷I的水平距離為18-20米,最后一個鉆孔位置與采煤工作面回風巷I的水平距離為25米。鉆孔位置避開應力集中區,盡量不做在巖性較好,堅固性系數較大的區域。鉆孔傾角為正1-3度,便 于鉆孔排渣。
權利要求1.一種治理采煤面瓦斯的高位鉆場結構,它包括采煤工作面回風巷(1),其特征在于:高位鉆場(2)與采煤工作面回風巷(I)的垂直距離為20-25米,高位鉆場(2)包括6個鉆孔,高位鉆場(2)的 6個鉆孔與采煤工作面回風巷(I)的水平距離均不大于25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治理采煤面瓦斯的高位鉆場結構,它包括采煤工作面回風巷(1),高位鉆場(2)與采煤工作面回風巷(1)的垂直距離為20-25米,高位鉆場(2)包括6個鉆孔,高位鉆場(2)的6個鉆孔與采煤工作面回風巷(1)的水平距離均不大于25米;解決了采煤工作面反向通風系統導致的采煤工作面瓦斯積聚,采用常規高位抽放巷方式抽取瓦斯,存在成本高,瓦斯抽取量小,且在抽放采空區會有很多鐵制品存在,容易互相摩擦產生火焰導致危險大,可靠性不高等問題。
文檔編號E21F7/00GK203145995SQ201320017130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4日
發明者郭厚亮, 許木芹, 張偉, 張云虎, 趙志昂 申請人: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