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虹吸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虹吸器。
人們在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醫藥衛生等工作中,常遇到要把一些液體從大容器中(如水缸、塑料桶、大玻璃瓶等)取出,甚至人、畜胃內毒汁取出。現有的方法一般是采用電器抽吸,水池底部安裝水龍頭引流等。某些容器(如塑料桶,大玻璃瓶等)不便在其上安裝水龍頭以引流其內的液體,用一根塑料管用嘴吸不衛生。人、畜胃內毒液用洗胃器的管內灌液引流不方便,且無負壓吸引力,洗胃不徹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廣,操作方便,節省勞力,提高工作效率的虹吸器。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本虹吸器主要由虹吸頭,彈性膠囊,和虹吸開合器組成,虹吸頭與彈性膠囊之間由(塑料或橡膠)管道聯接,彈性膠囊另一端與虹吸開合器聯接。
上述的虹吸開合器由球形外殼,殼內的喇叭管、喇叭口處有一活塞片,該活塞片由帶通氣孔的圓形薄片和圓形乳膠薄片、弓形薄片構成,圓形薄片兩面分別與圓形乳膠薄片和弓形薄片聯接,圓形薄片上有活塞片柄,活塞柄與喇叭管壁上的支桿鉸接,球形外殼兩端通孔。
虹吸器在工作中喇叭管口能增加出口處液體流量,使液體中的小雜質在管口處順利通過;弓形薄片以增加活塞片的開合彈性;圓形薄片帶通氣孔,便于大氣壓氣流壓入乳膠片上使之凹陷;乳膠片采用具有彈性的乳膠制成,使虹吸器工作時,乳膠片呈凹陷狀與平面狀的交替變化,使活塞片有良好的開合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虹吸器用手工操作運用,只需通過手捏或腳踏虹吸器上的彈性膠囊,即可抽吸液體。操作方便,節省勞力,提高工作效率。用于工農業生產,可方便地實現液體輸送;用于日常生活中,可從瓶中抽吸煤油、酒類等,抽吸養魚缸中的臟水;用作醫療器械,若在彈性膠囊左右各安一個虹吸開合器,抽吸過程中液體不向吸頭端回流,又可做成胃腸減壓器,新生兒用的吸痰器,以及改進現有的洗胃器等等。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抽吸液體狀態)結構示意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虹吸開合器(排氣排液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中,1—過濾器,2—管道,3—彈性膠囊,4—虹吸開合器,5—弓形薄片,6—圓形薄片,7—球形外殼,8—喇叭管,9—容器,10—乳膠薄片,11—支桿,12—活塞片柄。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但不限于附圖所示。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虹吸器主要由虹吸頭1,彈性膠囊3,和虹吸開合器4組成,虹吸頭與彈性膠囊之間由管道2聯接,彈性膠囊另一端與虹吸開合器聯接。
虹吸開合器由球形外殼7,殼內的喇叭管8、喇叭口處有一活塞片,該活塞片由帶通氣孔的圓形薄片6(可用硬塑料制作)和圓形乳膠薄片10、弓形薄片5構成,圓形薄片兩面分別與圓形乳膠薄片和弓形薄片聯接,可用粘接的方式聯接。圓形薄片上有活塞片柄12,活塞柄與喇叭管壁上的支桿11鉸接,球形外殼兩端通孔。為便于安裝,球形外殼可由兩個半球通過螺紋聯接起來。虹吸頭帶有過濾器1。管道2可采用塑料和橡膠軟管,可任意加長。
工作時,將虹吸器過濾器端插入容器的液體中,手捏或腳踏彈性膠囊,囊內氣體向兩個方向擠出,一方經虹吸開合器的活塞片打開排出,一方經過濾器端排入液體中,停止手捏或腳踏時,橡膠囊靠彈性恢復原狀,虹吸開合器的活塞片馬上關閉喇叭口,喇叭口端的大氣壓氣流經圓形薄片上的通氣小孔壓到乳膠片上,使之呈凹陷狀(因橡膠囊恢復原狀,囊內產生負壓),凹陷乳膠片與喇叭管口吻合,進一步阻止氣體流入橡膠囊內,使虹吸器內產生負壓,過濾器端的液體受外界大氣壓力被壓入彈性膠囊內,乳膠片開始從凹陷狀恢復平面狀,完成一次虹吸過程。如此反復手捏或腳踏,虹吸器中的氣體不斷從活塞片處排出,彈性膠囊內不斷產生負壓,液體不斷被吸入虹吸器中流到活塞片處沖開活塞片(呈半開狀)經虹吸器出口流出。過濾器能過濾液體中的大的雜質,小的雜質隨液體流出。
權利要求1.一種虹吸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虹吸頭(1),彈性膠囊(3),和虹吸開合器(4)組成,虹吸頭與彈性膠囊之間由管道(2)聯接,彈性膠囊另一端與虹吸開合器聯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器,其特征在于虹吸開合器由球形外殼(7),殼內的喇叭管(8)、喇叭口處有一活塞片,該活塞片由帶通氣孔的圓形薄片(6)和圓形乳膠薄片(10)、弓形薄片(5)構成,圓形薄片兩面分別與圓形乳膠薄片和弓形薄片聯接,圓形薄片上有活塞片柄(12),活塞柄與喇叭管壁上的支桿(11)鉸接,球形外殼兩端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器,其特征在于虹吸頭帶有過濾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虹吸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虹吸頭(1),彈性膠囊(3),和虹吸開合器(4)組成,虹吸頭與彈性膠囊之間由管道(2)聯接,彈性膠囊另一端與虹吸開合器聯接。本實用新型的虹吸器用手工操作運用,只需通過手捏或腳踏虹吸器上的彈性膠囊,即可抽吸液體。操作方便,節省勞力,提高工作效率。用于工農業生產,可方便地實現液體輸送,用于日常生活中和用作醫療器械等。
文檔編號F04B43/12GK2434463SQ0022339
公開日2001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00年8月23日
發明者楊永山 申請人:楊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