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充氣泵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單缸充氣泵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對汽車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已經進入千家萬戶。汽車后市場產業也在不斷擴大。特別是車載充氣泵、汽車引擎應急啟動電源等車載產品,其剛性需求產品市場也非常之龐大。
目前全球汽車用戶普遍使用的車載充氣泵為活塞型充氣泵。利用活塞作往復運動對輪胎充氣。在市場所銷售的車載充氣泵,充氣時工作電流大,燒汽車保險絲,損傷電瓶,要么電流小,充氣時間長,甚至充氣不足氣壓不穩。有的充氣時噪音大到將近100分貝。對人民生活帶來嚴重的噪音污染。由于設計上的缺陷,造成使用壽命短。綜上所述,車載充氣泵的質量讓人擔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單缸充氣泵結構,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巧、小電流、低噪音、大氣量、長壽命等特點。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單缸充氣泵結構,包括推桿支架臺、端面板和進出氣端板,所述的端面板的一端面安裝與進出氣端板,所述的端面板的另一端面豎直平行安裝在推桿支架臺的一端上,所述的推桿支架臺內水平安裝有推桿,所述的推桿靠近推桿支架臺中部的一端豎直插入安裝有偏心軸,另一端上安裝有一端嵌入端面板中部的閥芯,所述的進出氣端板上豎直布置有兩個出氣接頭,所述的端面板和進出氣端板之間布置有進氣腔體和出氣腔體,進氣腔體通過進氣孔與外部以及閥芯連通,出氣腔體通過出氣孔與閥芯和出氣接頭連通。
所述的端面板靠近推桿支架臺的一端中部布置有一圈與閥芯相配的環形槽。
所述的閥芯與端面板采用密封連接。
所述的端面板與進出氣端板貼合的端面上布置有第一出氣槽和第一進氣槽,所述的進出氣端板靠近端面板的端面上布置有與第一出氣槽和第一進氣槽相配的第二出氣槽和第二進氣槽,所述的第一出氣槽和第二出氣槽形成出氣腔體,第一進氣槽和第二進氣槽形成進氣腔體。
所述的第二進氣槽底部上布置有第一進氣孔,所述的第一出氣槽和第一進氣槽的底部上分別布置有第一出氣孔和第二進氣孔。
所述的第一出氣槽和第二出氣槽的邊緣處采用密封連接,所述的第一進氣槽和第二進氣槽的邊緣處也采用密封連接。
所述的第一出氣孔、第二進氣孔和第一進氣孔均采用由七個圓孔組合而成的孔組結構。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單缸充氣泵結構,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巧、小電流、低噪音、大氣量、長壽命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端面板的左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端面板的右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進出氣端板的左視圖。
圖示:1、推桿支架臺,2、推桿支架臺,3、進出氣端板,4、推桿,5、偏心軸,6、閥芯,7、環形槽,8、第二進氣孔,9、第一出氣孔,10、第二出氣槽,11、第二進氣槽,12、第一進氣孔,13、出氣接頭,14、第一出氣槽,15、第一進氣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單缸充氣泵結構,如圖1—5所示,包括推桿支架臺1、端面板2和進出氣端板3,所述的端面板2的一端面安裝與進出氣端板3,所述的端面板2的另一端面豎直平行安裝在推桿支架臺1的一端上,所述的推桿支架臺1內水平安裝有推桿4,所述的推桿4靠近推桿支架臺1中部的一端豎直插入安裝有偏心軸5,另一端上安裝有一端嵌入端面板2中部的閥芯6,所述的進出氣端板3上豎直布置有兩個出氣接頭13,所述的端面板2和進出氣端板3之間布置有進氣腔體和出氣腔體,進氣腔體通過進氣孔與外部以及閥芯6連通,出氣腔體通過出氣孔與閥芯6和出氣接頭13連通。
所述的端面板2靠近推桿支架臺1的一端中部布置有一圈與閥芯6相配的環形槽7。
所述的閥芯6與端面板2采用密封連接。
所述的端面板2與進出氣端板3貼合的端面上布置有第一出氣槽14和第一進氣槽15,所述的進出氣端板3靠近端面板2的端面上布置有與第一出氣槽14和第一進氣槽15相配的第二出氣槽10和第二進氣槽11,所述的第一出氣槽14和第二出氣槽10形成出氣腔體,第一進氣槽15和第二進氣槽11形成進氣腔體。
所述的第二進氣槽11底部上布置有第一進氣孔12,所述的第一出氣槽14和第一進氣槽15的底部上分別布置有第一出氣孔9和第二進氣孔8。
所述的第一出氣槽14和第二出氣槽10的邊緣處采用密封連接,所述的第一進氣槽15和第二進氣槽11的邊緣處也采用密封連接。
所述的第一出氣孔9、第二進氣孔8和第一進氣孔12均采用由七個圓孔組合而成的孔組結構。
實施例
充氣泵結構整體采用進口工程塑料制成,當整個充氣泵進行充氣的時候,電機的主軸控制偏心軸5轉動,偏心軸5帶動推桿4做來回往復運動,同時推桿4帶動閥芯6,使得閥芯6能夠將外部的氣體吸入到進氣腔體,同時將進氣腔體輸送到出氣腔體并將氣體從出氣接頭13處排出。
這種通過活塞運動方式進行吸氣排氣的結構,省去主動輪和被動輪降低工作時齒輪間的咬合聲,并且排除了齒輪所可能造成的充氣泵的故障,大大降低了噪音和使用壽命。
進出氣門設計為橡膠薄片結構,當進氣或排氣時,不需要整個氣門打開,只在外環一圈開啟即可,減少氣門打開的面積,降低打開氣門的功耗,因為在高壓時,氣門外的壓強是很大的,面積與壓強成正比,本氣門片的周邊稍上翹,氣體就能順暢排出。所以在高壓時,動力電流提升少,達到高氣壓低電流的效果。
進氣門采用化整為零的而設計,由多個環形排列的小圓孔組合,既保證了足夠的流量,又降低了壓縮所產生的高溫,保證電流緩慢而平穩的提升。
進排氣孔周圍設計有臺階,有小平面與氣門膠片貼合,提高氣密性。
由于氣門膠片與進排氣孔的接觸面積小,有效的降低了氣門閉合時的撞擊聲。密封皮碗的設計,皮碗底部做成R狀,但皮碗壓板是直角,當壓板壓緊皮碗時,給皮碗的外口想外展開的漲力,使皮碗的外口與氣缸內壁貼緊,提高氣密性。
排氣嘴內壁處有做倒角,使氣流派出順暢,不受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