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機及其擋油組件。
背景技術:
目前的壓縮機上,為了降低壓縮機的吐油量,在電機轉子的端部設置有擋油板,以便于阻擋潤滑油。并且,將平衡塊壓在檔油板上方,即平衡塊位于擋油板遠離轉子電機的一側。
上述結構中,雖然可以改善壓縮機的吐油量,但是,平衡塊并非中心對稱結構,平衡塊的迎風面完全暴露在流場中,壓縮機的能效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壓縮機能效,是本技術領域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擋油組件,以提高壓縮機能效。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壓縮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擋油組件,包括電機轉子及隨電機轉子轉動的擋油板和平衡塊,所述擋油組件包括擋油底板及沿所述擋油底板的周邊設置的側板,所述擋油板上設置有貫穿其內壁及外壁的氣體出口;
所述側板位于所述擋油底板朝向所述電機轉子的一面,所述平衡塊位于所述側板與所述擋油底板形成的凹槽內。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所述擋油底板為圓形底板。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所述凹槽的深度等于所述平衡塊的高度。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所述擋油板、所述平衡塊及所述電機轉子通過連接件依次連接;
所述擋油底板上具有與所述連接件相配合的安裝孔。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所述擋油板上設置有貫穿其內壁及外壁的氣體出口。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所述氣體出口位于所述側板上。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所述氣體出口的數量為多個且沿所述側板的周向排列。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多個所述氣體出口中的一部分為開槽,另一部分為開孔。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所述開槽與所述開孔的數量相同且沿所述側板的周向交叉設置。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多個所述氣體出口均為開槽或開孔。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所述擋油底板上設置有用于避讓轉軸的避讓孔。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所述擋油板、所述平衡塊及所述電機轉子通過連接件依次連接;所述擋油底板上具有與所述連接件相配合的安裝孔;
所述安裝孔與所述避讓孔連通。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平衡塊與所述電機轉子之間的端板。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所述側板垂直于所述擋油底板。
優選地,上述擋油組件中,所述擋油底板與所述側板為一體式結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包括擋油組件,所述擋油組件為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擋油組件。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擋油組件,擋油板包括擋油底板及側板,其上設置有氣體出口。擋油板隨電機轉子共同轉動,冷凍油在擋油板的阻擋下降低了壓縮機的吐油量;平衡塊也隨著電機轉子共同轉動,擋油板、平衡塊及電機轉子相互連接后,平衡塊位于擋油底板及側板形成的凹槽內,凹槽的開口朝向電機轉子,即,平衡塊位于擋油底板與電機轉子之間,平衡塊的周向設置有側板,有效避免了平衡塊的迎風面暴露在流場中,有效降低了電機轉子旋轉過程中平衡塊的阻力,進而提高了壓縮機的能效。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擋油組件的壓縮機。由于上述擋油組件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上述擋油組件的壓縮機也應具有同樣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詳細介紹。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擋油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種擋油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擋油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擋油板的主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壓縮機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擋油組件,以提高壓縮機能效。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壓縮機。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擋油組件,包括擋油板2、平衡塊3及電機轉子1,擋油板2及平衡塊3隨電機轉子1共同轉動。擋油組件包括擋油底板21及側板22,側板22沿擋油底板21的周邊設置;其中,側板22位于擋油底板21朝向電機轉子1的一面,平衡塊3位于側板22與擋油底板21形成的凹槽內。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擋油組件,擋油板2包括擋油底板21及側板22,其上設置有氣體出口。擋油板隨電機轉子1共同轉動,冷凍油在擋油板2的阻擋下降低了壓縮機的吐油量;平衡塊3也隨著電機轉子1共同轉動,擋油板2、平衡塊3及電機轉子1相互連接后,平衡塊3位于擋油底板21及側板22形成的凹槽內,凹槽的開口朝向電機轉子1,即,平衡塊3位于擋油底板21與電機轉子1之間,平衡塊3的周向設置有側板22,有效避免了平衡塊的迎風面暴露在流場中,有效降低了電機轉子1旋轉過程中平衡塊3的阻力,進而提高了壓縮機的能效。
其中,側板22沿擋油底板21的周邊設置,因此,側板22的內壁為凹槽的側壁,擋油底板21朝向電機轉子1的一面為凹槽的槽底面。
為了進一步降低電機轉子1旋轉過程中的阻力,擋油底板21為圓形底板,因此,側板22為沿擋油底板21的周邊設置的環形側板。在擋油板2隨著電機轉子1轉動的過程中,氣流沿側板22的環形外壁流動,進一步降低了電機轉子1旋轉過程中的阻力。
優選地,凹槽的深度等于平衡塊3的高度。其中,凹槽的深度為凹槽沿電機轉子1的軸線方向的深度。平衡塊3的高度為平衡塊3沿電機轉子1的軸線方向的高度。
為了便于連接,擋油板2、平衡塊3及電機轉子1通過連接件5依次連接;擋油底板21上具有與連接件5相配合的安裝孔23。本實施例中,連接件5位鉚釘,鉚釘依次穿過擋油底板21上的安裝孔23、平衡塊3上的通孔及電機轉子1上的固定孔,完成擋油板2、平衡塊3及電機轉子1的連接。由于平衡塊3為非中心對稱結構,在沒有平衡塊3的部位,鉚釘穿過擋油底板21上的安裝孔23并與電機轉子1上的固定孔配合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安裝孔23的數量為六個且沿擋油底板21的周向均勻分布。
本實施例中,擋油板2上設置有貫穿其內壁及外壁的氣體出口。在電機轉子1轉動過程中,擋油板2隨著電機轉子1一起轉動,制冷劑氣體與冷凍油的混合流體向擋油板2流動,冷凍油受離心力的作用向擋油板2的內壁流動,并沿擋油板2流回壓縮機,制冷劑氣體沿氣體出口由擋油板2流出,經過壓縮機的排氣口流出。通過上述設置,在確保降低壓縮機的吐油量的同時,使制冷劑氣體順暢的排出。也可以不設置氣體出口,通過擋油板2與電機轉子1的配合間隙實現制冷劑氣體的排出。
優選地,氣體出口包括設置于側板22上。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將氣體出口設置于側板22上,使得氣體出口處形成旋流結構,更方便制冷劑氣體流出。
也可以將氣體出口設置于擋油板2上,在此不再詳細介紹且均在保護范圍之內。
進一步地,氣體出口的數量為多個且沿側板22的周向排列。通過上述設置,以便于使制冷劑氣體均勻排放。
如圖2及圖3所示,多個氣體出口中的一部分為開槽24,另一部分為開孔25。其中,開槽24為開口貫穿側板22遠離擋油底板21的一端的槽體結構,開孔25為位于側板22上的通孔結構。通過上述設置,使得側板22形成并不規則的實體結構,進一步避免了冷凍油沿氣體出口流出的情況,進而降低了壓縮機的吐油量。
優選地,開槽24與開孔25的數量相同且沿側板22的周向交叉設置。通過上述設置,進一步降低了壓縮機的吐油量。
也可以將多個氣體出口均設置為開槽24;或者,將多個氣體出口均設置為開孔25。在此不再詳細介紹且均在保護范圍之內。
如圖3及圖4所示,擋油底板21上設置有用于避讓轉軸的避讓孔26。通過設置避讓孔26,以便于轉軸與電機轉子1的配合,降低了對轉軸長度的限制。并且,也可以使制冷劑氣體由避讓孔26流出,即,將避讓孔26作為上述氣體出口。
優選地,擋油底板21為圓形底板,避讓孔26位于擋油底板21的中心處。在本實施例中,避讓孔26為圓孔,因此,避讓孔26與擋油底板21呈同心圓布置。
在擋油板2、平衡塊3及電機轉子1通過連接件5依次連接;擋油底板21上具有與連接件5相配合的安裝孔23的實施例中,優選地,安裝孔23與避讓孔26連通。通過上述設置,方便了安裝孔23的布置。也可以將安裝孔23與避讓孔26相互獨立的設置。在本實施例中,安裝孔23的數量為兩個且設置于避讓孔26的一側。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擋油組件還包括設置于平衡塊3與電機轉子1之間的端板14。通過設置端板14,提高了連接效果。其中,端板14的結構與擋油板2的凹槽相配合,使得端板14封閉凹槽的邊緣。
本實施例中,側板22垂直于擋油底板21。即,側板22優選為圓筒結構。也可以使側板22與擋油底板21之間具有一定夾角,如,將側板22設置為圓錐結構等。
擋油底板21與側板22為一體式結構。通過上述設置,減少了零部件的數量,方便了壓縮機的組裝。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包括如上述任一種擋油組件。由于上述擋油組件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上述擋油組件的壓縮機也應具有同樣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詳細介紹。
如圖5所示,擋油組件位于壓縮機的殼體6內。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