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齒輪液壓聯軸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齒輪液壓聯軸器,具體地說是用于船舶等行業軸與軸之間的聯接,屬于連接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作出以前,在已有技術中,用于船舶等行業軸與軸之間的聯接通常是采用法蘭或鍵槽聯接。該種結構的聯接方式制造成本較高,軸的直徑需加大,否則易導致軸斷裂,在使用安裝時也比較困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合理;能使軸與內外套采用液壓無鍵連接,改變外套上應力分布狀態,無應力集中;傳遞扭矩時不會產生齒端頂點接觸,可提高齒在傳遞扭矩時的可靠性,高壓密封性好和進油泵接頭連接方便的齒輪液壓聯軸器。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主要采用帶齒的外套2緊壓在內套1上,帶內齒的法蘭套管3套在帶齒的外套2上,裝拆法蘭4緊固在帶內齒的法蘭套管3上,裝拆法蘭4與蓋板6固定。
本實用新型中內套1內表面制成圓柱孔,其外表面制成錐度;帶齒的外套2其內表制成與內套外表面錐度一樣的內錐孔,外表面制成外齒,在齒頂和二齒側面制成圓孤倒角。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合理;能使軸與內外套采用液壓無鍵連接,無應力集中,利用在外套外表面上外齒和帶內齒的法蘭套管之間成對,形成齒形聯軸器,把扭矩傳出去;改變外套上應力分布狀態,材質性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并能使關鍵處應力下降了三分之一;由于傳動外齒,在齒頂和二齒側面制成圓孤倒角,使聯軸器所連接的二軸在±1°偏角下(根據需要偏角可在3°以內),傳遞扭矩時不會產生齒端頂點接觸,可提高齒在傳遞扭矩時的可靠性;由于高壓油進口處采用球形面后,高壓密封性好和進油泵接頭連接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安裝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本實用新型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主要由內套1、帶齒的外套2、帶內齒的法蘭套管3、裝拆法蘭4、止動墊片5、19、蓋板6、O形密封圈7、8、9、切槽擋圈10、悶螺釘11、螺栓12、13、14、18、螺母15、16、銅絲17及齒輪擋圈20等組成。
本實用新型采用帶齒的外套2緊壓在內套1上,帶內齒的法蘭套管3套在帶齒的外套2上,其間裝有O形密封圈7、切槽擋圈10及齒輪擋圈20。止動墊片5、悶螺釘11緊固在帶齒的外套2上,螺栓18、止動墊片19緊固在帶內齒的法蘭套管3上。裝拆法蘭4采用O形密封圈8、螺栓13、螺母16緊固在帶內齒的法蘭套管3上,蓋板6與裝拆法蘭4、法蘭套管3采用螺栓14、O形密封圈9緊固,在螺栓14上穿有銅絲17。螺栓12、螺母15將裝拆法蘭4另一端固定在軸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采用內套1與帶齒的外套2是一對齒輪液壓聯軸器,內套1內表面制成圓柱孔,其外表面制成錐度;而帶齒的外套2其內表制成與內套外表面錐度一樣的內錐孔,外表面制成外齒,在外齒齒頂和二齒側面分別制成圓孤倒角,利用高壓油打入內套1與帶齒的外套2之間錐面及專用工具把外套2在內套1上移動,移到設計位置后卸去內外套之間高壓油,使外套2壓在內套1上,內套1緊壓在軸上,扭矩從軸上傳到內套1,再傳到外套2,通過外套2上的外齒把扭矩傳到帶內齒法蘭套管3上,再通過螺栓和裝拆法蘭4把扭矩傳出去。
權利要求1.一種齒輪液壓聯軸器,其特征是采用帶齒的外套(2)緊壓在內套(1)上,帶內齒的法蘭套管(3)套在帶齒的外套(2)上,裝拆法蘭(4)緊固在帶內齒的法蘭套管(3)上,裝拆法蘭(4)與蓋板(6)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液壓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套(1)內表面制成圓柱孔,其外表面制成錐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液壓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帶齒的外套(2)其內表面制成內錐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液壓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帶齒的外套(2)外齒齒頂和二齒側面分別制成圓孤倒角。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液壓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螺栓(14)上穿有銅絲(1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齒輪液壓聯軸器,具體地說是用于船舶等行業軸與軸之間的聯接,屬于連接裝置技術領域。其主要采用帶齒的外套緊壓在內套上,帶內齒的法蘭套管套在帶齒的外套上,裝拆法蘭緊固在帶內齒的法蘭套管上,裝拆法蘭與蓋板固定。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合理;能使軸與內外套采用液壓無鍵連接,改變外套上應力分布狀態,無應力集中;傳遞扭矩時不會產生齒端頂點接觸,可提高齒在傳遞扭矩時的可靠性,高壓密封性好和進油泵接頭連接方便。
文檔編號F16D1/05GK2823657SQ20052007348
公開日2006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8日
發明者徐炳岳 申請人:無錫申穗船舶設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