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戶外遮陽傘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戶外遮陽傘底座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遮陽傘構件。
技術背景-現有的戶外遮陽傘底座是由底座體、固定在底座體上的支撐桿、與支 撐桿固定在一起的筒構成,筒內設置有套,遮陽傘的桿通過套定位在筒內。 有些戶外遮陽傘底座,其筒是直接固定在底座體上,采用這種技術,底座 體占用的空間大,不利與包裝、運輸,采用前種技術,可以大大地減少底 座體占用的空間,但是,由于還有凸出的支撐桿,因此,底座體還是需要 占用一定的空間。此外,上述技術由于都是通過套使遮陽傘的桿定位在筒 內的,由于不同的遮陽傘,其桿的大小是不同的,就需要不同的套,而套 的外徑比筒的內徑小,以便人們能輕易地將帶有套的遮陽傘的桿放進筒 內。由于套與筒間有間隙,而戶外遮陽傘的傘蓋既大又位于筒的上方,戶 外遮陽傘的重心位于筒的上方,這樣,戶外遮陽傘就容易晃動,影響了戶 外遮陽傘的正常使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底座體占用空間小、所連接的戶 外遮陽傘不會晃動的戶外遮陽傘底座。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包括底座體、設置在底座體上的筒,其特 別之處在于底座體上設置有螺孔,對應螺孔的筒的下端是螺桿,筒頂部的口是倒錐形口,倒錐形口內設置有套,套由壓環、均勻設置在壓環下面四 周的數個壓塊構成,筒頂部設置有帶有內壓環的螺母,螺母螺紋連接在筒 頂部。使用時,將筒螺紋固定在底座體上的螺孔上,將遮陽傘的桿插入筒 內的螺母、套內,然后旋緊螺母,在螺母的內壓環的下壓力的作用下,套往筒內移動,在筒的倒錐形口的作用下,套上的壓塊往遮陽傘的桿處靠, 這樣,數個壓塊將遮陽傘的桿緊緊抱住,同時,套又緊緊固定在筒內,這 樣,遮陽傘就不會晃動。另外,由于采用了在底座體上設置螺孔的形式, 使底座體所占空的空間最小。為了方便制造,底座體由水泥座、固定在水泥座上的螺孔座構成。 為了適應不同尺寸的遮陽傘的桿的固定要求,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 子母套構成,子套位于母套內。為了使套上的壓塊往遮陽傘的桿上靠,套上的壓環是一帶有開口的環。本實用新型與己有技術相比,具有底座體占用空間小、所連接的戶外 遮陽傘不會晃動的優點。
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包括底座體l、設置在底座體1上的筒2, 其特別之處在于底座體1上設置有螺孔3,對應螺孔3的筒2的下端是螺 桿4,筒2頂部的口 2a是倒錐形口,倒錐形口2a內設置有套5,套5由 壓環5a、均勻設置在壓環5a下面四周的數個壓塊5b構成,筒5頂部設置
有帶有內壓環6a的螺母6,螺母6螺紋連接在筒2頂部。底座體1由水泥 座la、固定在水泥座la上的螺孔座lb構成。套5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子 母套5a、 5b構成,子套5a位于母套5b內。為了使套5上的壓塊5b往遮 陽傘的桿8上靠,套5上的壓環5a是一帶有開口 5c的環。在筒5的側面 螺紋穿接有固定螺桿9,通過固定螺桿9的頂壓作用將遮陽傘7的桿8定 位在筒5內。筒5是用塑料整體制造出來的,在筒5的外側壁上設置有加 強筋10。
權利要求1、 一種戶外遮陽傘底座,包括底座體、設置在底座體上的筒,其特 征在于底座體上設置有螺孔,對應螺孔的筒的下端是螺桿,筒頂部的口是 倒錐形口,倒錐形口內設置有套,套由壓環、均勻設置在壓環下面四周的 數個壓塊構成,筒頂部設置有帶有內壓環的螺母,螺母螺紋連接在筒頂部。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戶外遮陽傘底座,其特征在于底座體由水 泥座、固定在水泥座上的螺孔座構成。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戶外遮陽傘底座,其特征在于套由兩 個或兩個以上的子母套構成,子套位于母套內。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戶外遮陽傘底座,其特征在于套上的壓環 是一帶有開口的環。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戶外遮陽傘底座,其特征在于在筒的 側面螺紋穿接有固定螺桿。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戶外遮陽傘底座,其特征在于筒是用 塑料整體制造出來的,在筒的外側壁上設置有加強筋。
專利摘要一種戶外遮陽傘底座,包括底座體、設置在底座體上的筒,其特別之處在于底座體上設置有螺孔,對應螺孔的筒的下端是螺桿,筒頂部的口是倒錐形口,倒錐形口內設置有套,套由壓環、均勻設置在壓環下面四周的數個壓塊構成,筒頂部設置有帶有內壓環的螺母,螺母螺紋連接在筒頂部。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底座體占用空間小、所連接的戶外遮陽傘不會晃動的優點。
文檔編號F16M11/20GK201037586SQ200720050170
公開日2008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4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4日
發明者何兆基 申請人:何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