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振動試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靜壓裝置的壓力潤 滑油循環回路。
背景技術:
在現有靜壓裝置潤滑油循環系統中,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主要用于提供一 定壓力的潤滑油,并將此壓力潤滑油從油箱中抽送到靜壓裝置形成承壓油膜, 例如振動試驗設備的輔助設備水平滑臺的承壓油膜或靜壓軸承的承壓油膜,再 依靠油槽與回油箱之間的高度差和承壓油體自身的重力產生的落差,實現承壓 油體向回油箱的自動回流,回流的潤滑油再進入油箱抽送至靜壓裝置,實現潤 滑油的循環流動。承壓油體在水平滑臺下端面形成承載油膜,在靜壓軸承的油 腔內形成承壓油膜,實現純液體間摩擦,并提供一定的承載力。由于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均采用一個供油泵從油箱內抽取潤滑油,并靠潤 滑油自重和回油管路的落差形成的壓力回油,在靜壓負載支承能力要求較高的 時候,會出現回油速度慢,回油不暢的情況。另一方面,當水平滑臺臺面較大 時,僅靠潤滑油的自由落差形成的壓力回油會造成回油不及時,出現油箱抽空 現象,這會嚴重影響靜壓裝置的正常工作。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力潤滑油回路通暢、回油穩 定的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從而解決了現有壓力潤滑油回油困難、油箱抽空現象。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包括承壓油體、油箱以及二者之間的供油通道 和回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十.連接有供油泵,所述冋油通道上連接 有回泵和回油泵為一雙聯泵,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分別連 接雙聯泵的出油口和吸油口 。所述供油泵和回油泵分別采用單聯泵,供油通道連接供油泵,回油通道上 連接回油泵。所述供油泵和回油泵之間并聯有多對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構成的多條回路,每條回路上分別設有承壓油體。所述供油泵并聯有多對供油通道,每條供油通道上設有承壓油體,回油通 過承壓油體上設置的油槽進入回油通道。所述供油泵的出油口設有溢流閥,溢流閥出口連接回油泵的吸油口 。 所述承壓油體為靜壓軸承油腔內的承壓油膜或水平滑臺的承壓油膜。 所述油箱和供油泵之間設有濾油器,所述供油泵和承壓油體之間連接設置 單向閥、蓄能器、高壓精濾器、壓控繼電器和節流裝置。所述節流裝置選自毛細管節流器、小孔節流器、滑閥節流器或膜片反饋節流器o該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在保證靜壓裝置的承壓油體具有較高承載壓力、有 效消除接觸面間摩擦阻力的同時,能夠形成潤滑油的連續順暢循環。由于壓力 狀態下作為承壓油體的潤滑油的粘滯阻力較大,單純的提高送油壓力又會產生 潤滑油泄漏或承壓油膜供油不連貫的問題,該循環回路通過增設回油泵,促使 壓力潤滑油順暢地向油箱回流,保證供油循環的通暢。當所述的靜壓裝置為振 動試驗輔助設備中的水平滑臺、靜壓軸承或靜壓球型連接器時,承壓油體的個 數為多個,這時可以在該循環回路的供油泵和回油泵之間并聯多路供油和回油 通道,供油和回油通道上設置多個承壓油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采用送油泵和回油泵 相結合的雙動力結構,提高了回油壓力,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回油困難和回油不 及時的缺陷,保證了壓力潤滑油供油和回油的通暢,在靜負載支承能力要求較 高的情況下也能穩定工作,并能實現壓力潤滑油的多回路循環,可廣泛用于靜 壓裝置潤滑油循環系統中。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歩的闡述。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l如圖l,該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為應用于振動試驗輔助裝置水平滑臺,形成承壓油體的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該回路采用高低壓雙聯齒輪泵3 作為供油泵和回油泵,承壓油體1位于水平滑臺的滑動面間,水平滑臺的下方 設置集油槽6用于收集承壓油體1回流的潤滑油,高低壓雙聯齒輪泵3的出油 口連接供油通道2,其吸油口連接回油通道5,雙聯齒輪泵與油箱4連接,回油 通道5的另一端連接集油槽6,由此構成循環回路。雙聯齒輪泵提供供油通道的 供油壓力和回油通道的冋油壓力,保證整個壓力潤滑油回路的連續和通暢。實施例2如圖2,該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為應用于靜壓軸承,其承壓油體 為封閉油腔內的承壓油的回路,供油泵7和回油泵8之間并聯有兩路供油通道2 和回油通道5構成的循環回路。供油通道2上設有供油泵7,用于將油箱4中的 潤滑油輸送到封閉油腔中。回油通道5上設有回油泵8,用于將封閉油腔中的潤 滑油抽送回油箱4中。在供油通道和封閉油之間還設置有節流裝置,用于調節 承壓油體的油壓,使其在封閉油腔中形成承載油膜,可以保證靜壓裝置聯接件 之間的剛度聯接,供油泵7的出油口連接設置溢流閥9,溢流閥9的出口連接回 油泵8的吸油口。供油泵7和回油泵8之間還可以并聯兩路以上的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構成 的循環回路,每條回路上分別設置承壓油體,這樣可實現壓力潤滑油的多冋路 循環,進一步擴大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的應用。
權利要求1.一種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包括承壓油體、油箱以及二者之間的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上連接有供油泵,所述回油通道上連接有回油泵。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泵 和回油泵為一雙聯泵,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分別連接雙聯泵的出油口和吸油口。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泵和 回油泵分別采用單聯泵,供油通道連接供油泵,回油通道上連接回油泵。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 泵和回油泵之間并聯有多對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構成的多條回路,每條回路上 分別設有承壓油體。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泵并 聯有多對供油通道,每條供油通道上設有承壓油體,回油通過承壓油體上設置 的油槽進入回油通道。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泵的 出油口設有溢流閥,溢流閥出口連接回油泵的吸油口 。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壓油體 為靜壓軸承油腔內的承壓油膜或水平滑臺的承壓油膜。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和供 油泵之間設有濾油器,所述供油泵和承壓油體之間連接設置單向閥、蓄能器、 高壓精濾器、壓控繼電器和節流裝置。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裝置 選自毛細管節流器、小孔節流器、滑閥節流器或膜片反饋節流器。
專利摘要一種高壓潤滑油循環回路,包括封閉油腔、油箱以及二者之間的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通道上設有供油泵,所述回油通道上設有回油泵。該壓力潤滑油循環回路采用送油泵和回油泵相結合的雙動力結構,提高了回油壓力,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回油困難和回油不及時的缺陷,保證了壓力潤滑油供油和回油的通暢,在靜負載支承能力要求較高的情況下也能穩定工作,并能實現壓力潤滑油的多回路循環,可廣泛用于靜壓裝置潤滑油循環系統中。
文檔編號F16N7/40GK201090926SQ200720175669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25日
發明者吳國雄 申請人:蘇州東菱振動試驗儀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