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轉動攝影機的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攝影機固定架,尤指一種可使結合于其上的二個攝影鏡頭交互轉動 至定位,可同時拍攝兩個不同角度的攝影機固定架。
技術背景目前的車后方攝影機,多是僅有一個固定的攝影鏡頭,其被安裝于車后方以拍攝倒車影 像,或者車后景影像。由于這樣單一的設攝影機結構, 一旦安裝于車后即無法再調整拍攝角 度以變換使用功能,所以使用上并不便利,有待改善。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轉動攝影機 的固定架,可使結合于其上的二個攝影鏡頭交互轉動至定位,可同時拍攝兩個不同角度。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轉動攝影機的固定架, 其包括 一外框架,其結合于車體,包括一頂框及一底框,并以兩對稱的側框連接該頂框及 該底框;每一側框的內側面設有一向內突出的外短軸;該每一側框相對該外短軸開設有兩對 稱的弧槽,且每一弧槽上設有一固定螺絲;兩個設有攝影鏡頭且并排的轉體,該每一轉體兩 側面的中心分設有一樞接孔,該側框內側面的該外短軸伸入該兩個轉體相對外側面的樞接孔 內;該每一轉體的外側面設有一對螺孔,該對螺孔相對于該樞接孔而開設于該側面上,且該 對螺孔與該樞接孔中心點的距離與該側框的弧槽與該外短軸中心點的距離相等;及 一中間 板,設置于該兩個轉體之間,其兩側面中心形成凸出的內短軸,該內短軸伸入該兩個轉體相 鄰內側面的樞接孔內;該每一轉體外側面及內側面的樞接孔與該側框的外短軸及中間板的 內短軸樞接;該每一轉體旋轉至定位時,以固定螺絲分別鎖入對應的螺孔內。藉此,該固定架裝設于車體上后,可藉由二攝影鏡頭的交互轉動至定位,可同時拍攝兩 個不同角度,使得其中一個轉體的攝影鏡頭可拍攝倒車后景,另一個轉體的攝影鏡頭可拍攝 車后景;且在轉體外側面的凹陷可以每IO。間隔,且使轉體可調整的攝影角度范圍至少為 100° ,使得每一轉體可以方便且正確的調整拍攝角度,使用上相當便利。以下,將依據圖面所示的實施例,詳加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使用功效。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 圖2是圖1的組合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拍攝角度調整的實施例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被裝置于車后的示意圖一。圖5是本實用新型被裝置于車后的示意圖二 。圖6是本實用新型轉體側面的另一實施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結合于工程車側面的實施示意圖,標號說明1 0…1 1 11 3…1 3 21 3 42 1… 2 3…2 4…3 0…,外框架…,遮蔽板,側框…,定位凸點 …,固定螺絲-凹陷 ,螺孔 ,中間板1 1…1 2…1 3 11 3 32 0… 2 2… 2 3 z2 5…3 1….頂框,底框…,外短軸…,弧槽,轉體,樞接孔…,弧形軌道,外擴部,內短軸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見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可轉動攝影機的固定架,其可裝設于車后方以取得車后影像及倒車影像或是車體上任意地點,用以同時取得不同角度的影像;其由一外框架l 0 、 兩個并排的轉體2 Q及一中間板3 Q所構成。外框架1 0被固定裝置于車體(可參見圖4及圖5),具有一頂框1 1及一底框1 2 ,并以 兩對稱的側框1 3連接該頂框1 1及該底框1 2 。每一側框1 3的內側面具有一向內突出的 外短軸13 1,并在該每一側框1 3的內側面相對外短軸1 3 1設有一對定位凸點13 2; 另,于每一側框l 3相對該外短軸1 3 l開設有兩對稱的弧槽l 3 3,且每一弧槽l 3 3上 設有一固定螺絲13 4。外框架1 0的頂框1 1寬度不小于轉體2 0的直徑,且頂框1 1同 于該轉體2 0攝影鏡頭2 1所在側緣向下形成一斜傾的遮蔽板1 1 1 。在兩個具有攝影鏡頭2 l且并排的轉體2 0中,每一轉體2 O兩側面的中心分設有一樞 接孔2 2 ,使該側框2 0內側面的該外短軸1 3 1伸入兩個轉體2 0相對外側面的樞接孔22內;并在每一轉體2 0外側面沿該樞接孔2 2周圍的一同心圓上等角度間隔形成多數個凹 陷2 3 ,使得兩側框1 3內側面設置的二對定位凸點1 3 2可分別選擇性的扣入其中的兩個 凹陷2 3中。另,在每一轉體2 0的外側面設有一對螺孔2 4,螺孔2 4相對于樞接孔2 2 而開設于該側面上;且螺孔2 4與樞接孔2 2中心點的距離與該側框1 3的弧槽1 3 5與外 短軸l 3 1中心點的距離相等。轉體2 0在埋設攝影鏡頭2 1的前方形成一外擴部2 5 。中間板3 0被設置于兩個轉體2 O之間,其兩側面中心形成凸出的內短軸3 1 。每一轉體2 0外側面及內側面的樞接孔2 1與其中的一側框1 3的外短軸1 3 1及中間 板3 0的內短軸3 l樞接,使得每一轉體2 0可以轉動,使轉體2 0外側面的凹陷2 3中的 兩個被該側框l 3的定位凸點1 3 2選擇性扣入;另,在每一轉體2 0旋轉至定位時,以固 定螺絲l 3 4分別鎖入對應的螺孔2 4內,以固定每一轉體2 0的攝影角度。該可轉動攝影機的固定架,當設置于車后方時,其中一個轉體2 0的攝影鏡頭可用于拍攝 倒車后景,另一個轉體2 0的攝影鏡頭可拍攝車后景。為了調整拍攝角度,在實際使用時, 可先將固定螺絲l 3 4旋松,使得轉體2 O可旋轉至需要的拍攝角度后,由于有定位凸點l 3 2插入凹陷2 3的定位功能,使得旋轉轉體2 O至拍攝角度十分容易,然后再將固定螺絲 1 3 4旋緊,即可能成兩個轉體2 O的調整,可參見圖3,左邊的轉體2 O向上旋轉調整拍 攝車后方的角度,而右邊的轉體2 0向下旋轉調整拍攝倒車后景的角度。該轉體2 0上的凹陷2 3可以每1(T間隔,且使轉體2 O可調整的攝影角度范圍至少為 100° 。再者,請參閱圖6所示,原先位于該轉體2 0上的兩側面沿該樞接孔2 2周圍的一同心 圓上所形成的凹陷2 3,可利用至少一弧形軌道2 3'來替代,皆可用于輔助轉體2 O轉動 調整位置,其中兩側框l 3內側面設置的二對定位凸點1 3 2可分別置入對應的弧形軌道2 3'內,當轉動至定位后,再將兩側的固定螺絲l 3 4向內鎖緊,形成迫緊狀態,即固定了 轉體2 0的相對位置。另外,請參閱圖7所示,該固定架亦可結合于工程車上,用以拍攝駕駛的視覺死角,便 于操作并維護安全;或是,結合于掃地車的側面,照射地面,可讓駕駛調整掃地機與路邊之 間的距離,達到最佳的清潔效果;亦可,結合于耕地機上,用以照射插入地面的位置,藉由 兩個角度的照射,駕駛不需下車即可辨識出挖入的深度及寬度;亦可,裝設于垃圾車上,用 來觀察周圍以及垃圾丟入口的狀況,避免發生意外狀況;可得知,該固定架可運用至許多方 面,藉由在同一地點安裝,進行不同角度的拍攝,可讓使用者更容易辨識出其相對位置,不 需再憑空想象,并且,藉由兩個不同角度的攝影,可同時擷取相同位置不同角度的影像,有助于使用者同時辨識到所需之信息,相當方便。再者,由于各轉體2 0相同,故可模塊化地 制造各轉體2 0 ,不需分左右位置來進行制造,并且于組裝時亦可直接裝設,不需比對位置, 于生產制造方面亦相當簡便,以上圖面所示,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不以此為專 利范圍的限制,凡依據本實用新型技術思想所作的簡易或等效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保 護范圍中。
權利要求1. 一種可轉動攝影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該固定架包括一外框架,其結合于車體,包括一頂框及一底框,并以兩對稱的側框連接該頂框及該底框;每一側框的內側面設有一向內突出的外短軸;該每一側框相對該外短軸開設有兩對稱的弧槽,且每一弧槽上設有一固定螺絲;兩個設有攝影鏡頭且并排的轉體,該每一轉體兩側面的中心分設有一樞接孔,該側框內側面的該外短軸伸入該兩個轉體相對外側面的樞接孔內;該每一轉體的外側面設有一對螺孔,該對螺孔相對于該樞接孔而開設于該側面上,且該對螺孔與該樞接孔中心點的距離與該側框的弧槽與該外短軸中心點的距離相等;及一中間板,設置于該兩個轉體之間,其兩側面中心形成凸出的內短軸,該內短軸伸入該兩個轉體相鄰內側面的樞接孔內;該每一轉體外側面及內側面的樞接孔與該側框的外短軸及中間板的內短軸樞接;該每一轉體旋轉至定位時,以固定螺絲分別鎖入對應的螺孔內。
2.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轉動攝影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每一側框的內側面相對該外短軸設有一對定位凸點,并于該每一轉體外側面沿該樞接孔周圍 的一同心圓上等角度間隔形成多數個凹陷,該兩側框內側面設置的定位凸點可分別扣入該凹 陷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轉動攝影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轉體外側面的凹陷以每IO。間隔,且該轉體可調整的攝影角度范圍至少為IOO。。
4.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轉動攝影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每一側框的內側面相對該外短軸設有一對定位凸點,并于該每一轉體外側面沿該樞接孔周圍 的一同心圓上等角度間隔形成至少一弧形軌道,該定位凸點可插入該弧形軌道內。
5.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可轉動攝影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轉體在埋設攝影鏡頭的前方形成一外擴部。
6.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可轉動攝影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的頂框寬度不小于轉體的直徑。
7.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可轉動攝影機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框架頂框同該轉體攝影鏡頭所在側緣向下形成一斜傾的遮蔽板。
專利摘要一種可轉動攝影機的固定架,為一可固定攝影裝置于車體上的框架,其內設有兩個并排的轉體,每一轉體內埋設有一攝影鏡頭,該兩轉體間設有一中間板,使得兩轉體被樞接于外框架內且而分別的旋轉調整拍攝角度,在每一轉體的相對外側面設有多個凹陷,可被外框架的兩側框內的兩對定位凸點分別選擇性的卡入,以達旋轉定位功能。另,在外框架兩側框上分別開設有一對弧槽,每一弧槽具有一固定螺絲,當每一轉體選擇好拍攝角度后,以固定螺絲鎖入轉體上的相對應螺孔,以將轉體固定,從而,可使該二個攝影鏡頭交互轉動至定位,可同時拍攝兩個不同角度。
文檔編號F16M11/02GK201097083SQ200720201150
公開日2008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12日
發明者王志遠 申請人:帷享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