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結合部構造后的圓形針織機送紗皮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傳動皮帶,特別是指一種改進結合部構造后的圓形針 織機送紗皮帶。
背景技術:
針織機主要是借皮帶轉輪與傳動皮帶來傳動,中國臺灣新型公告第
00178187號中揭示了一種"針織機皮帶轉輪結構改良"(參見1992年02月01 曰的中國臺灣專利公告),該針織機皮帶轉輪結構改良的轉輪由上環座,轉動環, 下環座及螺絲所構成;轉動環外緣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凸柱,該轉動環置于
下環座上的環型溝槽內再使用螺絲將上、下環座螺合并將轉動環固定于內,而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凸柱則凸出于階級環體外緣,配合傳動皮帶作轉動。中國臺
灣新型公告第00077934號中揭示了一種"針織機傳動皮帶新穎結合構造"(參 見1986年06月01日的中國臺灣專利公告),其特征為該皮帶的一端兩側邊沖 切成朝外凹口而使之形成穿套卡合端,另 一端則沖切形成具被穿套的卡合孔端 部,再在該被穿套的卡合孔朝內形成適當長度的細縫溝,借該穿套卡合端部插 入該細縫溝,后再旋轉90度,即可使卡合端部扣入卡合孔內,完成皮帶的結合。 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00178i87號中揭示了 一種皮帶轉輪,其使用的傳動皮帶A
為間隔設有配合該專利皮帶轉輪凸柱的穿孔B,請參閱圖l所示,該傳動皮帶 A的兩端在結合時,分別將兩端結合部位厚度剖去一半,再在結合端C上涂粘 結劑再予加溫熱焊而結合成無端皮帶使用,此種結合方式工序較繁雜、耗時且 不經濟。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結合部構造后的圓形
針織機送紗皮帶,具有快速結合且經濟的功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中改進結合部構造后的圓形針織機送紗皮帶, 包括有皮帶,該皮帶間設有齒孔,所述皮帶兩端的待結合部分為公端與母端, 所述公端的待結合處外緣設有卡制部,所述皮帶母端相對于所述卡制部處相對 開設有所述公端與母端結合后所述齒孔能上下重疊,并與所述公端卡制部卡制 定位的定位卡槽。
本實用新型能簡化皮帶的結合工序,具有皮帶結合快速且經濟的功效。
圖1為現有皮帶結合部的立體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皮帶公端與母端的立體分解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皮帶公端與母端結合后的正面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A傳動皮帶B穿孔
C結合端
1皮帶
10齒孔11公端
12母端13卡制部
14定位卡槽15縮部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附圖說明如下,然而所附附 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首先,請參閱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皮帶1間設有齒孔10,皮
帶兩端的待結合部分為公端11與母端12,公端11的待結合處外緣設有卡制部
13,皮帶母端12相對于卡制部13處相對開設有定位卡槽14,結合后的公端11、 母端12上的皮帶齒孔10能上下重疊,借公端11穿過母端12上的定位卡槽14 (因為皮帶為可撓性材料制成,稍將皮帶公端ll向內彎折縮小其寬度,即可順 利穿過皮帶母端12的定位卡槽14),再借皮帶公端11外緣的卡制部13與皮帶 母端12的定位卡槽14來卡制定位,從而將皮帶兩端結合成無端皮帶,本實用 新型能簡化皮帶的結合工序,具有皮帶結合快速且經濟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中皮帶公端11的端末外緣設有縮部15,利用該縮小的皮帶公 端ll的端末部,以易于穿設入皮帶母端12的定位卡槽14。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結合部構造后的圓形針織機送紗皮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皮帶,該皮帶間設有齒孔,所述皮帶兩端的待結合部分為公端與母端,所述公端的待結合處外緣設有卡制部,所述皮帶母端相對于所述卡制部處相對開設有所述公端與母端結合后所述齒孔能上下重疊,并與所述公端卡制部卡制定位的定位卡槽。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結合部構造后的圓形針織機送紗皮帶,其特征 在于,所述皮帶公端的端末外緣設有易于穿設入所述皮帶母端的定位卡槽的縮 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改進結合部構造后的圓形針織機送紗皮帶,該皮帶間設有齒孔,兩端的待結合部分為公端與母端,公端的端末外緣設有縮部以易于穿設,待結合處外緣則設有卡制部,該皮帶母端相對于卡制部處相對開設有定位卡槽,結合后公端、母端的皮帶齒孔能上下重疊,借公端穿過母端的定位卡槽,再借公端外緣的卡制部與母端的定位卡槽卡制定位,從而將皮帶兩端結合成無端皮帶,本實用新型能簡化皮帶的結合工序,具有皮帶結合快速且經濟的功效。
文檔編號F16G3/12GK201206611SQ20082007851
公開日2009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11日
發明者曹海浪 申請人:曹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