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旋流葉片的多通管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排水工程中使用的帶旋流葉片的多通管件。
背景技術:
在排水工程中,將支流下水匯入主干排水管線時,需要使用多通管進行連接。以前的多通管件連接主干的本體直徑通常與主干管線直徑上下一致。與主干管線 直徑上F—致的多通管件,使用過程中,當主千管線F水充滿管腔時,支管內下水注入主千 管時,會受到主干管線內滿水的影響,增加注入阻力,影響支管下水的排水效果。為了減少支管下水注入主干管線的阻力,已知技術中,已有將多通管主干管體直 徑加大,使主干管線充滿下泄排水時,流經多通主干管體時,仍有支管下水的注入空間,可 有效減少支管下水排泄的阻力,改善管線的排水效果。主干管體直徑大于主干線管徑的多通管件,雖然可以有效減少支管下水的阻力, 但是,當主管線下水充盈,在多通管主干管體內匯集大量支管線排水時,匯集后的下泄水總 量仍有可能充盈多通管件的主干管體,從而形成水塞和排水負壓,仍會影響主管線的排水 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在多通管件主干管體內徑下端設置若干條旋流葉片,使 得F泄水流經主千管體下端時,形成下泄旋流。旋流下泄的排水中間因旋轉會形成氣柱,從 而不僅可以防止水塞的形成,去除排水負壓,有效減少下泄阻力,增加流量,而且可有效減 少排水噪音,滿足各種場合下水排水高效、低噪的要求。本實用新型由連接端口、柱體、支管和旋流葉片組成,上連接端口通過一錐體管與 柱體相連,柱體下端為一倒錐體管,倒錐體管下端小頭內側壁上設有帶有與支管入水旋流 方向一定角度的旋流葉片,倒錐體管下端與下連接端口相接,合流支管沿旋流方向旋轉接 入柱體,合流支管外端設有支管連接端口。柱體與柱體下錐體采用內外插接方式連接而成。本實用新型因為柱體下段為倒錐型,且內壁設有旋流葉片,所以下水排泄流經旋 流葉片段時,會自然形成旋流,從而達到形成氣柱、減少阻力、增加排泄流量、減少排水噪音 的目的,可以更好的滿足各種場合對更好排水效果的要求,有廣泛的社會需求和可預計的 市場前景。
圖ι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也是說明書摘要用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分別是⑴—丨:::連接端口,⑵柱體上錐體,⑶柱體,⑷柱體下錐體,(5) 下連接端口,(6)合流支管,(7)支管連接端口,⑶旋流葉片
CN 201772176 U
明
L/2頁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給出一實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本實用新型以三通管為例,用PVC塑料注塑制造,壁厚3. 5mm。上連接端 口(1)連接口為M125的螺紋口,螺紋口中心線距支管連接端口(7)的平面距離為200mm;上 連接端口⑴的下端連接一柱面過渡段,上連接端口⑴與柱面過渡段總高52mm;柱體⑶ 直徑170mm;合流支管(6)中心線延長線距上連接端口(1) 上口表面垂直距離為127. 3mm, 柱體⑶與柱體下錐體⑷插接重合部分高15mm,插合加止擋部分總合高22mm;柱體下錐 體(4)高137. 1mm,柱體下錐體(4)至下連接端口 (5)下端面總高189. 1mm;下連接端口 (5)的口徑及高度與上連接端口一致;旋流葉片8為漸開線式20度傾角凹型葉片,直線高 度100mm,徑向凸出高度6mm,沿旋流方向內曲,共設9片。
權利要求一種排水工程中使用的帶旋流葉片的多通管件,由連接端口、柱體、支管和旋流葉片組成,上連接端口通過一錐體管與柱體相連,柱體下端為一倒錐體管,其特征在于倒錐體管下端小頭內側壁上設有帶有與支管入水旋流方向一定角度的旋流葉片,倒錐體管下端與下連接端口相接,合流支管沿旋流方向旋轉接入柱體,合流支管外端設有支管連接端口。
專利摘要一種排水工程中使用的帶旋流葉片的多通管件,由連接端口、柱體、支管和旋流葉片組成,上連接端口通過一錐體管與柱體相連,柱體下端為一倒錐體管,倒錐體管下端小頭內側壁上設有帶有與支管入水旋流方向一定角度的旋流葉片,倒錐體管下端與下連接端口相接,合流支管沿旋流方向旋轉接入柱體,合流支管外端設有支管連接端口。本實用新型因為柱體下段為倒錐型,且內壁設有旋流葉片,所以下水排泄流經旋流葉片段時,會自然形成旋流,從而達到形成氣柱、減少阻力、增加排泄流量、減少排水噪音的目的,可以更好的滿足各種場合對更好排水效果的要求,有廣泛的社會需求和可預計的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F16L55/02GK201772176SQ20102023142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2日
發明者姜成旭 申請人:姜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