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具有雙蝸輪蝸桿消隙機構的回轉工作臺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751804閱讀:47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具有雙蝸輪蝸桿消隙機構的回轉工作臺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種驅動裝置,特別是一種用于臥式加工中心的具有雙蝸輪蝸桿消隙機構的回轉工作臺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回轉工作臺是臥式加工中心的關鍵功能部件,在實現機床直線運動的同時為臥式加工中心提供第四聯動軸,完成回轉分度和連續回轉加工,實現復雜曲面的插補加工,其回轉運動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是衡量臥式加工中心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目前國內外臥式加工中心回轉工作臺實現回轉運動多采用蝸輪蝸桿傳動加齒輪傳動兩級降速或帶傳動、蝸輪蝸桿傳動加齒輪傳動三級降速實現,此兩種傳動方式都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反向傳動間隙,直接影響回轉工作臺的回轉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從而影響機床的加工精度。為避免蝸輪蝸桿和齒輪傳動帶來的傳動間隙,有的采用力矩電機直驅技術實現轉臺的回轉分度,因為沒有中間傳動環節,再配合圓光柵的應用,此種驅動裝置定位精度、重復定位精度高,但力矩電機本身價格較高,同時直接驅動所需功率較一般伺服電機高,采用此種機構將直接提高機床的制造成本和運行成本。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成本低、結構簡單、安裝維修方便的具有雙蝸輪蝸桿消隙機構的回轉工作臺驅動裝置,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具有雙蝸輪蝸桿消隙機構的回轉工作臺驅動裝置,包括箱體和與回轉工作臺相接的齒圈,在箱體上設有蝸輪蝸桿傳動機構,其中蝸桿與電機之間接傳動機構,蝸輪連接有與蝸輪同軸的齒輪,該齒輪與所述齒圈相嚙合;所述的蝸輪蝸桿傳動機構有兩組,每組中的蝸桿軸向中心線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在兩蝸桿的相鄰端頭處有間隙并兩端頭部分外側套裝有與蝸桿可軸向相對移動的中間套;支承蝸桿的軸承座與箱體之間設有調整蝸桿軸向位置的調整墊。本實用新型的具有雙蝸輪蝸桿消隙機構的回轉工作臺驅動裝置,由于采用了雙蝸輪蝸桿機構帶動齒圈和回轉工作臺,且蝸桿軸向位置可調,通過蝸桿軸向的調整,同時也調整了蝸輪蝸桿之間、齒輪和齒圈之間嚙合的間隙,保證齒圈在正反轉轉換時消除了反向傳動間隙,平穩過渡,回轉工作臺回轉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高,回轉變向時無噪聲,制造成本和運行成本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A-A剖視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的B部放大圖;[0011]圖4是圖1所示的C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18為箱體,8為與回轉工作臺相接的齒圈。在箱體18上設有兩組蝸輪蝸桿傳動機構,具體結構如下在箱體18上通過軸承支承有左蝸桿14,與左蝸桿14相配的左蝸輪6與左齒輪7同軸設置并用軸承支承在箱體18 上,左齒輪7與齒圈8相嚙合。左蝸桿14轉動時可通過左蝸輪6、左齒輪7帶動齒圈8轉動。左蝸桿的左端頭固定安裝有大帶輪5 ;在箱體18上螺栓固定有電機座19,電機1與電機座19螺栓固定連接,電機1的輸出軸上固定安裝有小帶輪2,同步帶3繞在小帶輪2和大帶輪5上形成傳動機構。如圖3所示左蝸桿14的軸向定位結構和軸向調整結構如下17為左軸承座,25 為左圓錐軸承,左圓錐軸承25的外圈頂靠在左軸承座17內側的臺上,左圓錐軸承25的內圈通過套在左蝸桿14上的左墊環26頂靠在左蝸桿14的臺階上;左軸承座17與箱體18固定連接,這樣限制了左蝸桿14的向左軸向移動。在左蝸桿14上依次套裝有左止推軸承24、 左隔圈23、左軸承22、左套21,左止推軸承24的右側頂靠在左軸承座17的臺階上,左蝸桿 14上加工有螺紋并配有左緊固帽20,當左緊固帽20與左蝸桿14緊固后,即可限制左蝸桿 14向右軸向移動。在左軸承座17和箱體18之間裝有左調整墊4,調整左調整墊4的厚度即可調整左蝸桿14的軸向位置。在箱體18上通過軸承支承有右蝸桿12,與右蝸桿12相配的右蝸輪10與右齒輪9 同 軸設置并用軸承支承在箱體18上,右齒輪9與齒圈8相嚙合。右蝸桿12轉動時可通過右蝸輪10、右齒輪9帶動齒圈8轉動。如圖1所示箱體18上通過軸承支承有中間套13,中間套13的內孔加工有花鍵, 左蝸桿14和右蝸桿12相鄰的端頭部分外側加工有花鍵并插入中間套13內,通過中間套13 將兩蝸桿連起來,使兩蝸桿同時轉動,并兩蝸桿的端頭留有間隙15。如圖4所示右蝸桿12的軸向定位結構和軸向調整結構如下16為右軸承座,28 為右圓錐軸承,右圓錐軸承28的外圈頂靠在右軸承座16內側的臺上,右圓錐軸承28的內圈通過套在右蝸桿12上的右墊環27頂靠在右蝸桿12的臺階上;右軸承座16與箱體18固定連接,這樣限制了右蝸桿12的向右軸向移動。在右蝸桿12上依次套裝有右止推軸承29、 右隔圈33、右軸承30、右套31,右止推軸承29的左側頂靠在右軸承座16的臺階上,右蝸桿 12上加工有螺紋并配有右緊固帽32,當右緊固帽32與右蝸桿12緊固后,即可限制右蝸桿 12向左軸向移動。在右軸承座16和箱體18之間裝有右調整墊11,調整右調整墊11的厚度即可調整右蝸桿12的軸向位置。組裝時,通過變化左調整墊4、右調整墊11的厚度進行調整左蝸桿14和右蝸桿12 的軸向位置,最終保證左齒輪7的右齒面與齒圈8的齒面相接觸,右齒輪9的左齒面齒圈8 的齒面相接觸。工作臺及齒圈8正向回轉時,左側的蝸輪蝸桿和齒輪起傳動作用,由于嚙合齒面相反,右側的蝸輪蝸桿和齒輪雖處于嚙合狀態,但僅作跟隨運動,不參與傳動。工作臺反向回轉時,由于右側的蝸輪蝸桿和齒輪處于反向嚙合并作跟隨運動的狀態,所以回轉變向時不存在反向間隙,此時右側的蝸輪蝸桿和齒輪將起傳動作用,而左側的蝸輪蝸桿和齒輪將進入反向嚙合并跟 隨運動的狀態,工作臺再次反向運動時亦然。
權利要求1. 一種具有雙蝸輪蝸桿消隙機構的回轉工作臺驅動裝置,包括箱體(18)和與回轉工作臺相接的齒圈(8),在箱體(18)上設有蝸輪蝸桿傳動機構,其中蝸桿與電機之間接傳動機構,蝸輪連接有與蝸輪同軸的齒輪,該齒輪與所述齒圈(8)相嚙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蝸輪蝸桿傳動機構有兩組,每組中的蝸桿軸向中心線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在兩蝸桿的相鄰端頭處有間隙(15)并兩端頭部分外側套裝有與蝸桿可軸向相對移動的中間套(13);支承蝸桿的軸承座與箱體(18)之間設有調整蝸桿軸向位置的調整墊。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雙蝸輪蝸桿消隙機構的回轉工作臺驅動裝置,包括箱體和與回轉工作臺相接的齒圈,在箱體上設有蝸輪蝸桿傳動機構,其中蝸桿與電機之間接傳動機構,蝸輪連接有與蝸輪同軸的齒輪,該齒輪與所述齒圈相嚙合;所述的蝸輪蝸桿傳動機構有兩組,每組中的蝸桿軸向中心線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在兩蝸桿的相鄰端頭處有間隙并兩端頭部分外側套裝有與蝸桿可軸向相對移動的中間套;支承蝸桿的軸承座與箱體之間設有調整蝸桿軸向位置的調整墊。本裝置保證齒圈在正反轉轉換時消除了反向傳動間隙,平穩過渡,回轉工作臺回轉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高,制造成本和運行成本低。
文檔編號F16H55/24GK201997952SQ20102057191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2日
發明者劉德棟, 姜美娜, 李全普, 肖向軍, 鞠修勇, 馬騁, 高永強 申請人:大連華根機械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