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家具面框榫卯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件的結構,具體說是一種家具面框榫卯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榫卯連接是家具行業中普遍采用的一種連接結構,其是通過一個帶有凸出部的榫結構件,和帶有凹槽或通孔的卯結構件相互配合來實現,榫頭一般是采用端頭和根部大小相等的矩形榫頭和大小及形狀與之相應的矩形卯孔,榫頭與卯孔之間采用緊密配合或過盈配合,裝配時是將榫頭對準卯孔,用錘子敲打構件的另一端,將榫頭強行推入卯孔中。現有的家具面框榫卯結構或者連接不牢易脫落,或者結構不穩易晃動,或者加工與裝配要求高,導致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另外,在裝配時必須敲打構件的另一端才能使榫頭擠進卯孔中,因此,需要上漆的家具必須在安裝好后才能做油漆處理,而裝配好的家具有很多拐角死角,且體積大、重量大,做油漆處理時難度很大。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加工與裝配簡單、連接穩固的家具面框榫卯連接結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家具面框榫卯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面框與第二面框。所述第一面框的連接端端面為呈45度斜角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上凸設有第一榫頭與第二榫頭,所述第一榫頭為端頭小根部大的燕尾形榫頭,第一榫頭的兩側面與端面之間的夾角為5 1 0°,所述第二榫頭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榫頭;所述第二面框的連接端端面為呈45度斜角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榫頭相匹配的第一卯孔和與所述第二榫頭相匹配的第二卯孔,所述第一榫頭與第一卯孔之間設有粘結層。其中,所述第一榫頭位于所述第一斜面的底端,所述第二榫頭位于所述第一斜面的頂端,所述第一榫頭與第二榫頭的端面平齊,所述第一卯孔與第二卯孔均貫穿所述第二面框,且所述第二卯孔在第二斜面的頂端形成一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榫頭與第二榫頭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面框的連接端厚度的1/3。其中,所述第一榫頭與第二榫頭之間的間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面框的連接端寬度的1/3。其中,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5 10mm。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二個榫頭并加以粘結固定,使面框之間的連接更為穩固可靠;2、第一榫頭的兩側面與端面之間的夾角為5 10°,使榫頭與卯孔裝配更順利,連接也更穩固可靠;3、粘結層的存在,使榫頭與卯孔之間無需精準配合,加工要求大大降低,可以由普通工人操作加工,也可由機械進行批量加工,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4、裝配過程無需敲打,因此可以先將第一面框與第二面框做好油漆或其他表面處理后再進行安裝,避免了后續油漆及其他表面處理的困難,簡化了家具面框的加工工藝,提高了家具外觀的美觀程度。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面框的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二面框的結構示意圖。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裝配效果圖。標號說明:1、第一面框;2、第二面框;3、粘結層;10、第一斜面;11、第一榫頭;12、第二榫頭;20、第二斜面;21、第一卯孔;22、第二卯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家具面框榫卯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面框I與第二面框2,所述第一面框I的連接端端面為呈45度斜角的第一斜面10,所述第一斜面10上凸設有第一榫頭11與第二榫頭12,所述第一榫頭11為端頭小根部大的燕尾形榫頭,第一榫頭11的兩側面與端面之間的夾角為5 10°,所述第二榫頭12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榫頭;·所述第二面框2的連接端端面為呈45度斜角的第二斜面20,所述第二斜面20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榫頭11相匹配的第一卯孔21和與所述第二榫頭12相匹配的第二卯孔22,所述第一榫頭11與第一卯孔21之間設有粘結層3。裝配時,先向第一卯孔21內注入可凝固流體填充物或在第一卯孔21的孔壁上涂覆可凝固流體填充物,然后將所述第一面框I上的第一榫頭11插入第二面框2上的第一卯孔21內,將第一面框I上的第二榫頭12插入第二面框2上的第二卯孔22內,且所述第一斜面10與第二斜面20對接拼合使第一面框I與第二面框2垂直連接,待可凝固流體填充物固化后在第一榫頭11與第一卯孔21之間形成粘結層3即可。整個裝配過程簡單易操作,無需敲打,因此可以先將第一面框I和第二面框2做好油漆等表面處理后再進行安裝,大大簡化了上漆等工藝,也提高了外觀的美觀程度;由于粘結層可以提供足夠的連接強度,因此對榫頭與卯孔的加工精度大大降低,可以由普通工人操作加工,也可由機械進行批量加工,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由于第一榫頭11的兩側面具備一定的斜度(即第一榫頭11的兩側面與端面之間的夾角為5 10° ),因此榫頭與卯孔裝配更順暢,不超過10°的斜度也保證了第一榫頭11與第一卯孔21之間具備良好的鉚合力。在上述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結構穩固性和便于裝配,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榫頭11位于所述第一斜面10的底端,所述第二榫頭12位于所述第一斜面10的頂端,所述第一榫頭11與第二榫頭12的端面平齊,所述第一卯孔21與第二卯孔22均貫穿所述第二面框2,且所述第二卯孔22在第二斜面20的頂端形成一凹槽。[0025]在上述實施例中,為了使第一榫頭11與第二榫頭12具備足夠的強度,所述第一榫頭11與第二榫頭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面框I的連接端厚度的1/3。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榫頭11與第二榫頭12之間的間距不宜過大,以免降低結構強度,優選的為所述第一榫頭11與第二榫頭12之間的間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面框I的連接端寬度的1/3。在上述實施例中,為了確保粘結層3具備足夠的粘結強度,所述粘結層3的厚度為5 IOmm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家具面框榫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框與第二面框, 所述第一面框的連接端端面為呈45度斜角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上凸設有第一榫頭與第二榫頭,所述第一榫頭為端頭小根部大的燕尾形榫頭,第一榫頭的兩側面與端面之間的夾角為5 10°,所述第二榫頭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榫頭; 所述第二面框的連接端端面為呈45度斜角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榫頭相匹配的第一卯孔和與所述第二榫頭相匹配的第二卯孔,所述第一榫頭與第一卯孔之間設有粘結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面框榫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頭位于所述第一斜面的底端,所述第二榫頭位于所述第一斜面的頂端,所述第一榫頭與第二榫頭的端面平齊,所述第一卯孔與第二卯孔均貫穿所述第二面框,且所述第二卯孔在第二斜面的頂端形成一凹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面框榫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頭與第二榫頭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面框的連接端厚度的1/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面框榫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頭與第二榫頭之間的間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面框的連接端寬度的1/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面框榫卯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層的厚度為5 IOmm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具面框榫卯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面框與第二面框,第一面框的連接端端面為呈45度斜角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上凸設有第一榫頭與第二榫頭,第一榫頭為端頭小根部大的燕尾形榫頭,第一榫頭的兩側面與端面之間的夾角為5~10°,第二榫頭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榫頭;第二面框的連接端端面為呈45度斜角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上開設有與第一榫頭相匹配的第一卯孔和與第二榫頭相匹配的第二卯孔,第一榫頭與第一卯孔之間設有粘結層。本實用新型采用二個榫頭并加以粘結固定,使面框之間的連接更為穩固可靠,粘結層的存在也使榫頭與卯孔之間無需精準配合,加工要求大大降低,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F16B12/44GK203098506SQ20132011140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1日
發明者鐘林其, 鐘林樹, 顏江明, 劉木昌, 李國清 申請人:福建省藝達木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