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670132閱讀:421來源:國知局
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包括可拆卸連接的閘閥組件及操作桿組件,閘閥組件包括閥板、閥桿及呈扁圓腔體結構的閥殼體,閥板呈楔形結構,閥殼體的內壁上開設有與閥板相匹配的楔形槽,閥板可滑動地嵌設于楔形槽內并螺紋連接于閥桿上,閥桿容置于閥殼體內且上端伸出閥殼體外用于與操作桿組件可拆卸地連接,通過操作桿組件驅動閥桿轉動,從而使閥板沿閥桿上升或下降以打開或關閉轉運通道;閥板與閥殼體之間的楔式軟密封,密封效果好,克服密封不良或漏水問題,無需潤滑;呈扁圓腔體結構的閥殼體,其壁厚不等,在保證閥殼體強度及剛度的同時,減輕閘閥組件的重量,且便于去污;操作桿組件的遠程操縱,摩擦力小,操作扭矩小,且閘閥的結構簡單。
【專利說明】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尤其涉及一種可實現遠程操作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壓水堆是核電站的主流堆型,全世界約60%的反應堆都是壓水堆,壓水堆核電站一般分為兩個回路:一回路系統及二回路系統,一回路系統稱為核島部分,二回路系統是常規島部分,具有汽輪機部分和發電機部分。壓水堆核電站的一回路系統與二回路系統完全隔開,它是一個密閉的循環系統。該核電站的原理流程為:主泵將高壓冷卻劑送入反應堆,冷卻劑把核燃料放出的熱能帶出反應堆,并進入蒸汽發生器,通過傳熱管把熱量傳給管外的二回路水,使水沸騰產生蒸汽;冷卻劑流經蒸汽發生器后,再由主泵送入反應堆,這樣來回循環,不斷地把反應堆中的熱量帶出并轉換產生蒸汽,從蒸汽發生器出來的高溫高壓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做過功的廢汽在冷凝器中凝結成水,再由凝結給水泵送入加熱器,重新加熱后送回蒸汽發生器,這就是二回路循環系統。
[0003]另外,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是壓水堆核電站核燃料轉運裝置的關鍵構件之一。反應堆停堆換料期間,閥體通過螺栓與燃料廠房一側的轉運通道端部法蘭連接,并通過位于+20.0OOm的遠程操作機構手輪可以完成閘閥的關閉和開啟,保證一旦需要時可以將換料水池與轉運艙相隔離;運輸燃料組件時使燃料轉運裝置的轉運通道暢通,允許運輸小車在燃料廠房與反應堆廠房之間運輸新燃料組件和乏燃料組件。
[0004]但是,在燃料廠房燃料轉運艙中,燃料轉運裝置閘閥所處位置的輻射劑量較高,為了減少輻射對人體的傷害,乏燃料組件在傳輸的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水屏蔽層,當反應堆水池與燃料轉運艙充滿水后,通過遠程操縱桿將閥門打開,目前核電廠使用的遠程操縱桿操作扭矩大,打開閥門需要一定的時間,并且現有閘閥的結構設計允許存在少量泄漏,其外形不易去污。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化、無泄漏、便于去污且遠程操縱桿操作扭矩小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化、無泄漏、便于去污且遠程操縱桿操作扭矩小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設置于核燃料轉運通道上以開啟或關閉所述轉運通道,其包括可拆卸連接的閘閥組件及操作桿組件,所述操作桿組件用以驅動所述閘閥組件運動從而打開或關閉所述轉運通道,其中,所述閘閥組件包括閥板、閥桿及呈扁圓腔體結構的閥殼體,所述閥板呈楔形結構,所述閥殼體的內壁上開設有與所述閥板相匹配的楔形槽,所述閥板可滑動地嵌設于所述楔形槽內,且所述閥板螺紋連接于所述閥桿上,所述閥桿容置于所述閥殼體內且上端伸出所述閥殼體外用于與所述操作桿組件可拆卸地連接,通過所述操作桿組件驅動所述閥桿轉動,從而使所述閥板沿所述閥桿上升或下降以打開或關閉所述轉運通道。
[0008]較佳地,所述閘閥組件還包括一閥桿螺母,所述閥桿螺母固定于所述閥板的頂端,所述閥桿上設有與所述閥桿螺母相配的螺紋,所述閥板通過所述閥桿螺母與所述閥桿螺紋連接。
[0009]較佳地,所述閥殼體包括密封連接的閥體及閥蓋,所述閥體的內壁上開設有所述楔形槽,所述閥桿容置于所述閥蓋內且上端伸出所述閥蓋外。
[0010]較佳地,所述閥體與所述閥蓋的結合面上設置有密封圈,保證兩者之間的密封連接。
[0011]較佳地,所述閥殼體還包括一壓蓋,所述壓蓋連接于所述閥蓋的上端,且所述閥桿的上端伸出所述壓蓋外,設置壓蓋進一步防止液體泄漏。
[0012]較佳地,所述壓蓋與所述閥桿之間還設置有滑動軸承。
[0013]較佳地,所述楔形槽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密封圈,使所述閥板的側壁與所述楔形槽的內壁之間形成軟密封,閥板與閥體之間的楔式軟密封,密封效果好,克服了金屬密封所導致的密封不良以及漏水問題,并且無需潤滑。
[0014]較佳地,所述楔形槽的內壁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燕尾槽,所述密封圈分別卡設于所述燕尾槽內,燕尾槽的設計使密封圈不易脫落。
[0015]較佳地,所述閥桿的上端伸出所述閥殼體外的部分形成連接端,所述連接端呈棱柱形,所述連接端與所述操作桿組件可拆卸地連接,操作桿組件的可拆卸連接,節省現場空間布置,避免與其他設備相干涉,使用更方便。
[0016]較佳地,所述操作桿組件包括手輪桿及連接桿,所述手輪桿垂直連接于所述連接桿的上端,所述連接桿的下端與所述閥桿的上端可拆卸地連接。
[0017]較佳地,所述連接桿的下端開設有與所述閥桿的上端相配合的連接孔,所述閥桿的上端可分離地插接于所述連接孔內。
[0018]較佳地,所述操作桿組件還包括一軸承箱及組合軸承,所述連接桿穿設于所述組合軸承內,所述組合軸承容置于所述軸承箱內,所述軸承箱固定于所述連接管之外的安裝部位,組合軸承在使用中用來減小摩擦力,從而達到操作桿組件的操作力矩減小的需求。
[0019]較佳地,所述操作桿組件還包括反絲螺母及至少一個限位開關,所述反絲螺母螺紋連接于所述連接桿上,至少一個所述限位開關固定于所述連接桿之外并與所述反絲螺母相對應,所述反絲螺母用于觸動所述限位開關,以提供所述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打開或關閉的反饋信號;具體地,操作桿組件的連接桿轉動時,反絲螺母上下運動并觸動所述限位開關,從而為系統提供閘閥打開或關閉的反饋信號,以便為后續的燃料操作設備的運行提供連鎖信號。
[0020]較佳地,所述操作桿組件還包括一呈圓筒狀的安裝體,所述安裝體固定于所述連接桿之外,且所述安裝體的側壁上開設有長孔,所述反絲螺母容置于所述安裝體內且其一端凸伸出所述長孔之外,所述限位開關連接于所述安裝體的外壁上并與所述反絲螺母相對應。
[0021]較佳地,所述反絲螺母具有一連接端及一觸動端,所述連接端開設有螺紋孔,所述反絲螺母通過所述螺紋孔連接于所述連接桿上,所述觸動端凸伸出所述安裝體外用于觸動所述限位開關。
[0022]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包括可拆卸連接的閘閥組件及操作桿組件,所述操作桿組件用以驅動所述閘閥組件運動從而打開或關閉所述轉運通道,其中,所述閘閥組件包括閥板、閥桿及呈扁圓腔體結構的閥殼體,所述閥板呈楔形結構,所述閥殼體的內壁上開設有與所述閥板相匹配的楔形槽,所述閥板可滑動地嵌設于所述楔形槽內,且所述閥板螺紋連接于所述閥桿上,所述閥桿容置于所述閥殼體內且上端伸出所述閥殼體外用于與所述操作桿組件可拆卸地連接,通過所述操作桿組件驅動所述閥桿轉動,從而使所述閥板沿所述閥桿上升或下降以打開或關閉所述轉運通道;閥板與閥殼體之間形成楔式軟密封,密封效果好,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金屬密封所導致的密封不良或漏水問題,且無需潤滑;呈扁圓腔體結構的閥殼體,使閥殼體的壁厚不等,在保證閥殼體強度及剛度的同時,減輕閘閥組件的重量,且該結構便于去污;而通過操作桿組件遠程操縱時,摩擦力大為減小,從而使操作扭矩減小,進而減輕閘閥組件的啟閉力,且本實用新型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的結構簡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實用新型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是圖1中閘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是圖2的剖視圖。
[0026]圖4是圖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27]圖5是圖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28]圖6是圖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29]圖7是圖1中操作桿組件的部分剖視放大圖。
[0030]圖8是圖7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31]圖9是圖7另一角度的剖視圖。
[0032]圖10是圖7的另一狀態示意圖。
[0033]圖11是圖1中操作桿組件與閘閥組件相配合連接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1,結構簡化、使用時無泄漏、且便于去污、遠程操縱桿操作扭矩小。
[0035]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1,設置于核燃料轉運通道2上以開啟或關閉所述轉運通道2,其包括可拆卸連接的閘閥組件10及操作桿組件20,閘閥組件10上開設有通道孔111,核燃料轉運軌道穿過所述通道孔111,從而使所述通道孔111與所述轉運通道2前后貫通,通過所述操作桿組件20遠程操控閘閥組件10,使所述閘閥組件10運動從而關閉或打開所述通道孔111,實現對轉運通道2的打開或關閉。
[0036]結合圖2-圖6所示,所述閘閥組件10具有一呈扁圓腔體結構的閥殼體,扁圓腔體結構使閥殼體的側壁的壁厚不等,從而在保證閥殼體強度及剛度的同時,減輕閥殼體的重量,且呈扁圓腔體結構使該閘閥組件10便于去污;具體地,閥殼體包括閥體11、閥蓋12及壓蓋13,所述閥蓋12的兩端均設置有法蘭,且閥體11的上端設置有法蘭,閥體11的上端、閥蓋12的下端通過所述法蘭連接,且所述閥體11與所述閥蓋12的結合面上設置有密封圈,實現兩者的密封連接;所述壓蓋13上設置有法蘭,并通過其上設置的法蘭與閥蓋12上端的法蘭連接,設置壓蓋13進一步防止液體泄漏。
[0037]所述閘閥組件10還包括閥板14、閥桿螺母15及閥桿16,且壓蓋13上開設有通孔以供閥桿16伸出;具體地,所述閥桿16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閥蓋12內,且閥桿16上設置有螺紋部161,用于連接閥板14 ;閥桿16的上端伸出所述壓蓋13夕卜,閥桿16的伸出閥壓蓋13的端部用于與操作桿組件20可拆卸地連接,且在壓蓋13與閥桿16之間還設置有滑動軸承18。
[0038]參閱圖3、圖4所示,所述閥桿16的上端伸出所述壓蓋13外的部分形成連接端251,所述連接端251呈棱柱形,且連接端251的上端繼續向上凸伸形成錐形結構的尖端163,所述連接端251與所述操作桿組件20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呈錐形結構的尖端163使其與操作桿組件20之間的連接更準確、快捷。
[0039]繼續結合圖2-圖6所示,所述閥板14呈楔形結構,所述閥體11的內壁上開設有與所述閥板14相匹配的楔形槽112,所述閥板14可滑動地嵌設于所述楔形槽112內,所述閥桿螺母15固定于閥板14的頂端,所述閥板14通過所述閥桿螺母15與閥桿16螺紋連接,因此,通過所述操作桿組件20驅動閥桿16轉動,可使所述閥板14沿所述閥桿16上升或下降,從而打開或關閉所述轉運通道2。
[0040]另外,在所述楔形槽112的內壁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燕尾槽113,每個燕尾槽113內分別設置有一個密封圈17,使所述閥板14的側壁與所述楔形槽112的內壁之間實現軟密封;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所述楔形槽112的內壁的上、下端分別開設有兩燕尾槽113,兩密封圈17分別卡設于兩燕尾槽113內,通過密封圈17實現閥板14與閥體11之間的楔式軟密封,密封效果好,克服了金屬密封所導致的密封不良以及漏水問題,并且無需潤滑,而燕尾槽113的設計使密封圈17不易脫落(見圖5、圖6所示)。
[0041 ] 結合圖7-圖11所示,所述操作桿組件20包括手輪桿21、軸承箱22、組合軸承23及連接桿24,所述手輪桿21垂直連接于所述連接桿24的上端,在連接桿24之外鄰手輪桿21的位置處設置有一安裝板28,該安裝板28固定于連接桿24之外的安裝位置,且安裝板28水平設置,所述軸承箱22設置于安裝板28的下方并固定于安裝板28上,所述組合軸承23設置于所述軸承箱22內,且所述組合軸承23為平面軸承,所述連接桿24穿設于所述組合軸承23內,使用中,組合軸承23用來減小摩擦力,從而達到操作桿組件20的操作力矩減小的需求;所述連接桿24的下端與所述閥桿16的上端可拆卸地連接。
[0042]繼續結合圖7-圖11所示,所述操作桿組件20還包括反絲螺母25、限位開關26及一安裝體27,安裝體27呈圓筒狀結構,安裝體27套設于連接桿24外并固定于外部的安裝部位,且軸承座容置于安裝體27的上端并與安裝板28固定連接,連接桿24上設置有螺紋部,所述反絲螺母25螺紋連接于所述連接桿24上并容置于所述安裝體27內,且安裝體27的側壁上開設有長孔以供反絲螺母25伸出,所述限位開關26連接于所述安裝體27的外壁的上端,且所述限位開關26與安裝體27的側壁上的長孔位置相對應,因此,所述反絲螺母25可觸動所述限位開關26以提供反饋信號;具體地,所述反絲螺母25具有一連接端251及一觸動端252,所述連接端251開設有螺紋孔,所述反絲螺母25通過所述螺紋孔連接于所述連接桿24上,所述觸動端252凸伸出所述安裝體27外用于觸動所述限位開關26。因此,當閥板14上下運動時,連接桿24上的反絲螺母25也上下運動,反絲螺母25上下運動的過程中,開設于安裝體27的側壁上的長孔對其運動起到限位作用,當閥板14向上運動到使轉運通道2完全打開時,反絲螺母25的觸動端252剛好觸動所述限位開關26 (見圖10所示),從而為系統提供閘閥打開的反饋信號,以便為后續的燃料操作設備的運行提供連鎖信號。
[0043]當然,限位開關26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所描述的設置方式,其不僅可用于提供閘閥打開的反饋信號,也可以用來提供閘閥關閉的反饋信號;例如,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方式中,在安裝體27的頂端及底端分別設置兩個限位開關26,兩限位開關26均對應于安裝體27上的長孔位置處,這樣,當閥板14向上運動到使轉運通道2完全打開時,連接桿24上的反絲螺母25向上運動,并最終觸動位于安裝體27頂部的限位開關26,從而為系統提供閘閥打開的反饋信號,反之,當閥板向下運動到使轉運通道2完全打開時,連接桿24上的反絲螺母25向下運動,并最終觸動位于安裝體27底部的限位開關26,從而為系統提供閘閥關閉的反饋信號,從而為后續的燃料操作設備的運行提供連鎖信號。
[0044]可以理解地,限位開關26的數量及設置方式、及其與反絲螺母25之間的觸動方式等,都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還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設置,此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技術。
[0045]如圖11所示,所述連接桿24的下端開設有與所述閥桿16的連接端162相配合的連接孔241,所述閥桿16的連接端162可分離地插接于所述連接孔241內,通過操作桿組件20可實現對閘閥組件10的遠程操縱。
[0046]下面結合圖1-圖11所示,對本實用新型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I的工作過程進行描述。
[0047]需要打開轉運通道2時,將操作桿組件20的連接桿24插接于閥桿16的連接端162,然后通過操作手輪桿21使連接桿24轉動,從而帶動閘閥組件10的閥桿16轉動,閥桿16轉動從而使閥板14向上運動,直到轉運通道2完全被打開,通過所述操作桿組件20實現對閘閥組件10的遠程操作,且在操作過程中,套設于連接桿24上的組合軸承23用來減小摩擦力,從而達到操作桿組件20的操作力矩減小的需求。
[0048]而在閥板14向上運動而使轉運通道2打開的過程中,設置于連接桿24上的反絲螺母25也同樣沿連接桿24向上運動,當轉運通道2完全被打開時,反絲螺母25的觸動端252剛好抵觸限位開關26,從而為系統提供閘閥打開的反饋信號,以便為后續的燃料操作設備的運行提供連鎖信號。
[0049]當需要關閉轉運通道2時,再次操作手輪桿21使連接桿24反向轉動,從而帶動閘閥組件10的閥桿16轉動,閥桿16轉動而使閥板14向下運動,直到轉運通道2完全關閉,在此過程中,閥板14的側壁與所述楔形槽112的內壁之間形成楔式軟密封,密封效果好,克服了金屬密封所導致的密封不良以及漏水問題,并且無需潤滑,而楔形槽112的內壁的燕尾槽11,使密封圈17不易脫落,加強密封效果。
[0050]可選地,若在安裝體27的底部也設置限位開關26時,可為系統提供閘閥關閉的反饋信號,具體地,在閥板14向下運動而使轉運通道2關閉的過程中,設置于連接桿24上的反絲螺母25也同樣沿連接桿24向下運動,當轉運通道2完全被關閉時,反絲螺母25的觸動端252剛好抵觸設置于安裝體27的底部的限位開關26,從而為系統提供閘閥關閉的反饋信號,以便為后續的燃料操作設備的運行提供連鎖信號。
[0051]另外,由于操作桿組件20為可拆卸連接結構,安裝時,節省現場空間布置,避免與其他設備相干涉,使用更方便。
[0052]由于本實用新型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1,包括可拆卸連接的閘閥組件10及操作桿組件20,所述操作桿組件20用以驅動所述閘閥組件10運動從而打開或關閉所述轉運通道2,其中,所述閘閥組件10包括閥板14、閥桿16及呈扁圓腔體結構的閥殼體,所述閥板14呈楔形結構,所述閥殼體的內壁上開設有與所述閥板14相匹配的楔形槽112,所述閥板14可滑動地嵌設于所述楔形槽112內,且所述閥板14螺紋連接于所述閥桿16上,所述閥桿16容置于所述閥殼體內且上端伸出所述閥殼體外用于與所述操作桿組件20可拆卸地連接,通過所述操作桿組件20驅動所述閥桿16轉動,從而使所述閥板14沿所述閥桿16上升或下降以打開或關閉所述轉運通道2 ;本實用新型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I的結構簡單,其閥板14與閥殼體之間形成楔式軟密封,密封效果好,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金屬密封所導致的密封不良或漏水問題,且無需潤滑;呈扁圓腔體結構的閥殼體,使閥殼體的壁厚不等,在保證閥殼體強度及剛度的同時,減輕閘閥組件10的重量,且該結構便于去污;而通過操作桿組件20遠程操縱時,摩擦力大為減小,從而使操作扭矩減小,進而減輕閘閥組件10的啟閉力。
[0053]本實用新型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I并不限于在核燃料的轉運通道2中使用,還可根據需要,用于相類似的環境中,此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詳細的說明。
[0054]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設置于核燃料轉運通道上以開啟或關閉所述轉運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連接的閘閥組件及操作桿組件,所述操作桿組件用以驅動所述閘閥組件運動從而打開或關閉所述轉運通道,其中,所述閘閥組件包括閥板、閥桿及呈扁圓腔體結構的閥殼體,所述閥板呈楔形結構,所述閥殼體的內壁上開設有與所述閥板相匹配的楔形槽,所述閥板可滑動地嵌設于所述楔形槽內,且所述閥板螺紋連接于所述閥桿上,所述閥桿容置于所述閥殼體內且上端伸出所述閥殼體外用于與所述操作桿組件可拆卸地連接,通過所述操作桿組件驅動所述閥桿轉動,從而使所述閥板沿所述閥桿上升或下降以打開或關閉所述轉運通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閘閥組件還包括一閥桿螺母,所述閥桿螺母固定于所述閥板的頂端,所述閥桿上設有與所述閥桿螺母相配的螺紋,所述閥板通過所述閥桿螺母與所述閥桿螺紋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殼體包括密封連接的閥體及閥蓋,所述閥體的內壁上開設有所述楔形槽,所述閥桿容置于所述閥蓋內且上端伸出所述閥蓋外。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與所述閥蓋的結合面上設置有密封圈。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殼體還包括一壓蓋,所述壓蓋連接于所述閥蓋的上端,且所述閥桿的上端伸出所述壓蓋外。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蓋與所述閥桿之間還設置有滑動軸承。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槽的內壁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密封圈,使所述閥板的側壁與所述楔形槽的內壁之間形成軟密封。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槽的內壁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燕尾槽,所述密封圈分別卡設于所述燕尾槽內。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的上端伸出所述閥殼體外的部分形成連接端,所述連接端呈棱柱形,所述連接端與所述操作桿組件可拆卸地連接。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桿組件包括手輪桿及連接桿,所述手輪桿垂直連接于所述連接桿的上端,所述連接桿的下端與所述閥桿的上端可拆卸地連接。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的下端開設有與所述閥桿的上端相配合的連接孔,所述閥桿的上端可分離地插接于所述連接孔內。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桿組件還包括一軸承箱及組合軸承,所述連接桿穿設于所述組合軸承內,所述組合軸承容置于所述軸承箱內,所述軸承箱固定于所述連接管之外的安裝部位。
13.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桿組件還包括反絲螺母及至少一個限位開關,所述反絲螺母螺紋連接于所述連接桿上,至少一個所述限位開關固定于所述連接桿之外并與所述反絲螺母相對應,所述反絲螺母用于觸動所述限位開關,以提供所述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打開或關閉的反饋信號。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桿組件還包括一呈圓筒狀的安裝體,所述安裝體固定于所述連接桿之外,且所述安裝體的側壁上開設有長孔,所述反絲螺母容置于所述安裝體內且其一端凸伸出所述長孔之外,所述限位開關連接于所述安裝體的外壁上并與所述反絲螺母相對應。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核燃料轉運裝置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絲螺母具有一連接端及一觸動端,所述連接端開設有螺紋孔,所述反絲螺母通過所述螺紋孔連接于所述連接桿上,所述觸動端凸伸出所述安裝體外用于觸動所述限位開關。
【文檔編號】F16K3/02GK203488750SQ201320461941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馬慶俊, 黃建偉, 吳鳳岐, 陸秀生 申請人: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