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微型直線運動模組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672296閱讀:304來源:國知局
微型直線運動模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包括線性軌道、滑座、防塵組件、金屬強化件以及多個滾珠。線性軌道具有多個軌道槽。滑座滑設于線性軌道。防塵組件套設滑座。金屬強化件套設防塵組件及滑座。本實用新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具有節省組裝工時,且具有減少各元件損害機率的優勢。
【專利說明】微型直線運動模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微型直線運動模組。
【背景技術】
[0002]為能于滾珠數目有限的情況下,保持直線運動模組持續運作,一般是通過設置滾珠回流通道的方式來達成。利用滾珠回流通道,滾珠可在每次完成與滑座的相對運動后,再重新返回線性軌道及滑座之間,續行其功能。
[0003]在已知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中,主要包括線性軌道、滑座及多個滾珠。線性軌道上設置有軌道槽,而滑座內側則設置有內回流槽,兩者共同組成滾珠運行的內回流通道。滑座包括滑座本體及多個回流元件。回流元件與滑座本體相接的一側具有回流槽,回流槽可與滑座本體外側的外回流槽共同組成外回流通道,亦即,滾珠能夠在內回流通道、通過端蓋上的回流導引彎道及外回流通道間循環的運動。此外,于實際應用時,為了提升微型直線運動模組的組裝精度,并提升運作時的防塵效果,則將額外的固定件及防塵件透過套設于滑座本體以提供上述的功效。
[0004]因此,在上述的結構中,為使運動順暢,回流端蓋、循環件、回流元件及固定件等部件透過塑料射出成型而制成的元件,輔以適當的制程條件,即可輕易使各元件間的接合達到實質無斷差,有助于滾珠循環路徑的管壁的連續性與平整性。然而,在滾珠的循環運動過程中,以金屬制成的直線滑軌及滑座本體具有足以對抗滾珠沖擊與承載物體重量的剛性及強度,但塑料成型的多數元件就常常發生磨損或破裂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熱處理后,塑料成型的部件極可能產生熔化的問題,進而產生較大的變形量,造成運作中噪音過大,嚴重甚至產生停頓或失去穩定性。
[0005]雖然,已有業者嘗試改良微型直線運動模組,以期能解決上述問題,但卻依舊未能提供一種較佳的設計,尤其是在穩定性方面,往往在元件與元件問會有脫離或晃動的情況發生,使運作效能無法有效增加。
[0006]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具有較佳的結構設計,以一方面提供剛性較佳的滑座,增加承載能力及運作安定性,另一方面加強其他以塑料成型元件的固定能力,避免因撞擊或晃動造成妥善率降低,甚至損壞或使用危險,已成為重要課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有鑒于上述課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提供一種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具有較佳的結構設計,以一方面提供剛性較佳的滑座,增加承載能力及運作安定性,另一方面加強其他以塑料成型元件的固定能力,避免因撞擊或晃動造成妥善率降低,甚至損壞或使用危險。
[0008]為達上述目的,依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包括線性軌道、滑座、防塵組件、金屬強化件以及多個滾珠。線性軌道具有多個軌道槽。滑座滑設于線性軌道。滑座包括滑座本體、多個回流元件及兩個端蓋。滑座本體,其內側具有對應軌道槽的多個內回流槽。內回流槽與軌道槽共同構成多個內回流通道,且滑座本體外側對應內回流槽具有多個外回流槽。回流元件分別連結于滑座本體外側。各回流元件具有回流槽,且回流槽與對應的外回流槽共同構成外回流通道。端蓋分別設置于滑座本體的兩個端面,且各端蓋分別具有多個與內回流通道及外回流通道對應接合的回流導引槽。防塵組件套設滑座。金屬強化件套設防塵組件及滑座。多個滾珠循環運動于內回流通道、其中之一回流導引槽、外回流通道及另一回流導引槽。
[0009]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防塵組件包括固定件及防塵件,且固定件套設防塵件。
[0010]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各端蓋具有凹槽,且固定件及防塵件裝設于凹槽。’
[0011]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固定件具有對應回流元件的多個定位部,且定位部分別連結回流元件。
[0012]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固定件具有多個第一卡合部,防塵件對應第一卡合部而具有多個第二卡合部,且第二卡合部卡合于第—合部。
[0013]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防塵件具有多個突出件,且突出件滑設于軌道槽內。
[0014]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金屬強化件對應突出件形成有多個突出部,且突出部滑設于軌道槽內。
[0015]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金屬強化件具有多個卡固件。而各端蓋具有多個卡固部,且各卡固件分別卡合于卡固部。
[0016]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在各外回流通道中,各回流元件具有凸出部且外回流槽具有凹陷部。凸出部裝設于凹陷部。
[0017]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各回流元件具有多個定位凸部,且各端蓋對應定位凸部具有多個定位凹部。定位凸部分別裝設于定位凹部。
[0018]承上所述,因依本實用新型透過套設金屬強化件于滑座、固定件以及防塵件的外偵牝從而以直接卡合的方式將各元件之間定位并卡固,取代己知須以螺絲進行組合的方式,從而具有可透過單一規格的材料而進行組裝的優勢。除此之外,基于上述的組合方式,金屬強化件的設置可節省組裝工時,免除額外的固定元件地使用;進一步可有效避免在微型直線運動模組運作時發生以塑料成型的元件因碰撞所產生的損害,進而減少元件間脫離或晃動的問題,提升設備妥善率。更重要的是,本實用新型中塑料成型的元件受到金屬強化件的固定與限制,其因高溫作動環境所帶來熱變形量亦顯著降低,使得過去噪音或運作不順暢的問題均得以改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更能提供更佳的滾珠作動環境,讓精密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及應用其的設備或裝置都具有更高的可靠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依據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的示意圖。
[0020]圖2為圖1所示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的分解圖。
[0021]圖3為圖1所示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于剖面線A-A處的前視示意圖。
[0022]圖4為圖2所示的滑座本體與回流元件結合后且待接合端蓋前的示意圖。
[0023]圖5為圖2所示的滑座待結合固定件與防塵件前的示意圖。
[0024]圖6A為圖2所示的防塵件待接合金屬強化件前的部分放大示意圖。圖6B為圖1所示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的側視示意圖。[0025]符號說明二
[0026]1:線性軌道
[0027]11-軌道槽
[0028]11a、Ilb:軌道槽的部分
[0029]2:滑座
[0030]21:滑座本體
[0031]211:內回流槽
[0032]212:外回流槽
[0033]213:端面
[0034]214:凹陷部
[0035]22:回流元件
[0036]221:回流槽
[0037]222:回流彎槽
[0038]223:第一定位凸部
[0039]224:第二定位凸部
[0040]225:凸出部
[0041]23:端蓋
[0042]231:回流導引槽
[0043]232:第一定位凹部
[0044]233:第二定位凹部
[0045]234:凹槽
[0046]235:注油孔
[0047]236:供油通道
[0048]237:卡固部
[0049]3:滾珠
[0050]4:固定件
[0051]41:固定件卡合部
[0052]42:擋止部
[0053]43:第一卡合部
[0054]5:防塵件
[0055]51:第二卡合部
[0056]52:端蓋防塵部
[0057]521:突出件
[0058]6:金屬強化件
[0059]61:卡固件
[0060]62-突出部
[0061]7:保持件
[0062]A-A:剖面線
[0063]H:螺孔[0064]M:微型直線運動模組
[0065]P:開口
[0066]r:回轉半徑
[0067]Rl-內回流通道
[0068]R2:外回流通道
[0069]S:防塵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70]以下將參照相關附圖,說明依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一種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說明。
[0071]圖1為依據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的分解圖。以下先配合圖1與圖2概略介紹本實用新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的結構與元件,再進一步利用具體實施例說明相關細節。
[0072]請同時參考圖1及圖2所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包括線性軌道1、滑座2以及多個滾珠3。線性軌道I具有多個軌道槽11。滑座2滑設于線性軌道1,且滑座2包括滑座本體21、多個回流元件22及兩個端蓋23。滑座本體21內側具有對應軌道槽11的多個內回流槽211,內回流槽211與軌道槽11共同構成內回流通道。另外,滑座本體21外側設置多個外回流槽212。回流元件22分別連結于滑座本體21的外側,且各回流元件22對應外回流槽212具有回流槽221,回流槽221與外回流槽212共同構成外回流通道。端蓋23分別設置于滑座本體21的兩個端面213,且各端蓋23分別設置多個與內回流通道及外回流通道對應接合的回流導引槽231。滾珠3循環運動于內回流通道、其中之一回流導引槽231、外回流通道及另一回流導引槽231。
[0073]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其線性軌道I兩側并不限制設置一條或一條以上的軌道槽11,但以分別設置一條者為較佳,以下本實施例將以此種一條的結構為例繼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惟要額外說明的是,為配合其他結構的設計,本實施例中的軌道槽11實際上非為完全連續,而可再細分兩個部分Ila與lib。其中,值得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軌道槽Ila與Ilb兩個部份可于同一工段中一并研磨加工形成,相較于已知技術,本實施例可提供更高的精度,避免在端蓋防塵部(詳細說明請參見后述)結合時殘留間隙或干涉量過大的問題。
[0074]由于在以下的說明中,Ila與Ilb兩者的功能與接觸的滾珠表面均相同,且未免混淆,以下仍將軌道槽的兩個部分Ila與Ilb總和以軌道槽11繼續說明。
[0075]圖3為圖1所示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于剖面線A-A處的前視示意圖,惟為使管道結構能夠清楚顯示,圖中僅顯示右側的滾珠3,而將左側滾珠3暫時移除。請同時參考圖2與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滑座本體21內側具有對應兩個軌道槽11的內回流槽211,且兩個內回流槽211與兩個軌道槽11共同構成兩個內回流通道R1,另外,滑座本體21外側則同樣對應兩個軌道槽11而設置兩個外回流槽212。仍再次強調的是,本實用新型的軌道槽
11、內回流槽211與外回流槽212的數目并無限制,僅需相互之間具有對應關系即可,換言之,在彼此數目能對應的情況下,其他條數的設置亦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
[0076]—般而言,滑座本體21為金屬件,故在本實施例中,可以例如但不限于研磨加工法方式制作內回流槽211及/或外回流槽212。以制程流程而言,由于研磨加工步驟可于熱處理步驟后進行,故可避免因熱變形而影響內回流槽211及外回流槽212的精準度。又,相較于已知的鉆孔加工而言,本實用新型的滑座本體21結構不僅能于一次工段中,一并對內回流槽211及外回流槽212進行研磨加工,且加工時是一次性對各回流槽的整個表面實施,故所形成的槽面是實質無斷差且表面粗糙度更佳,有利于滾珠3于上滾動。然需特別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中所稱實質無斷差乃是涵蓋因加工、組裝精度或其他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些許誤差。
[0077]請同時參考圖2及圖3所示,回流元件22分別連結于滑座本體21的左右兩外側,在本實施例中,各回流元件22與滑座本體21的連結可通過扣合、卡合、粘合、鎖合、嵌合或其組合的方式達成,且是由滑座本體21的左右兩側向中心的方向進行。
[0078]本實施例中的各回流元件22分別對應外回流槽212而具有回流槽221,且各回流槽221又分別與其對應的外回流槽212共同構成外回流通道R2,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共計有兩個回流槽221與兩個外回流槽212而共同形成兩個外回流通道R2。然而,單一回流元件22上具有的回流槽221的數目非本實用新型所欲限制者,反而在符合對應關系的情況下,其他例如一個回流元件22上設置兩個回流槽221亦無不可。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回流元件22的材質可例如為塑膠,且是通過射出成型制作的一體成型元件,故回流槽221的表面同樣可達無斷差的程度。當然,回流元件22的材質及制成方式亦可為其他可達到相同功效者,應用上并無特別限制。
[0079]兩個端蓋23分別設置于滑座本體21的兩個端面213,詳言之,兩個端蓋23沿滑座本體21的長軸方向利用例如螺絲鎖固的方式結合于兩個端面213。各端蓋23分別具有與內回流通道Rl及外回流通道R2對應接合的回流導引槽231。在本實施例中,各端蓋23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一條與內回流通道Rl及外回流通道R2對應接合的回流導引槽231。具體而言,回流導引槽231為實質呈U字型的彎槽,可與回流元件22上設置的回流彎槽222相配合,以導引滾珠3離開內回流通道Rl并進入外回流通道R2,或導引滾珠3離開外回流通道R2并進入內回流通道Rl。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為強化導引滾珠3的能力,回流導引槽231及/或回流彎槽222可更包括多個回流導引件(圖中未示)。
[0080]由于內回流槽211及外回流槽212是通過研磨加工制作而成,沒有已知鉆孔定位失準的問題,且可有效減低熱處理變形的影響,加上塑料制成的回流元件22容易以模具控制成型的效果,因此當滑座本體21、回流元件22與端蓋23結合后,包括內回流通道R1、夕卜回流通道R2與其他部分的循環路徑的管壁均得以維持適當的平滑度,減少運作時發出噪音或產生停頓意外,提高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的穩定性。此外,同樣由于內回流槽211是以研磨加工制作,故可節省鉆孔加工所需的空間,加大滾珠3回轉半徑r,降低滾珠3與通道間的相互干涉,又為另一項可減少噪音及適于在高速下運作的優勢。
[0081]除上述功效外,本實用新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還可通過搭配額外的結構,而進一步提供多項優勢,以下將基于圖2中所示的各元件并配合其他圖示分別說明。
[0082]圖4為圖2所示的滑座本體與回流元件結合后且待接合端蓋前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所示,在各外回流通道與回流導引槽231接合處,各回流元件22具有多個定位凸部,且各端蓋23對應定位凸部具有多個定位凹部,定位凸部分別裝設于定位凹部,其中,本實施例以回流元件22具有兩種形式的定位凸部,且端蓋23具有對應的兩種定位凹部為例說明。詳細而言,回流元件22具有第一定位凸部223且端蓋23具有第一定位凹部232。在本實施例中,回流元件22可于前后端分別具有第一定位凸部223,而端蓋23則具有對應數目的第一定位凹部232。詳就結構而言,第一定位凸部223與第一定位凹部232具有對應的構型,使得當端蓋23連結于滑座本體21與回流元件22時,第一定位凸部223可裝設并例如卡合于第一定位凹部232。利用第一定位凸部223與第一定位凹部232對應的形狀與尺寸,從而能讓端蓋23易于定位,除加速組裝流程外,更能提高精密度,利于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運作。當然,雖本實施例中所示的第一定位凸部223為半環狀,但實際運用時不以此為限,其他適于使用的形狀亦可替換。
[0083]進一步而言,由于回流元件22與端蓋23均可為塑料射出成型的元件,故利用模具的設計,再輔以適當的制程條件,即可輕易使第一定位凸部223與第一定位凹部232的接合達到實質無斷差,有助于滾珠循環路徑的管壁的連續性與平整性,減少不利滾珠3運動的條件。
[0084]依據上述原理,同樣地,在回流元件22與端蓋23接合處,回流元件22還可具有第二定位凸部224,且各端蓋23對應第二定位凸部224具有第二定位凹部233,當兩者連結時,第二定位凸部224分別裝設于第二定位凹部233。在本實施例中,各回流元件22在前端與后端分別具有兩個第二定位凸部224,而端蓋23則具有對應數目的第二定位凹部233。透過第二定位凸部224與第二定位凹部233的結合設計,能夠更強化端蓋23的定位。
[0085]另外,請參考圖2所示,于本實施例中,在各外回流通道中,各回流元件22具有多個凸出部(本實施例以兩個凸出部225為例說明)且各外回流槽212具有對應數目的凹陷部214,凸出部225可分別裝設于對應的凹陷部214以再更進一步強化回流元件22與滑座本體21的定位精準度及固定效果。
[0086]圖5為圖2所示的滑座待結合固定件與防塵件前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還包括防塵組件S,防塵組件S套設滑座2。詳細而言,防塵組件S包括固定件4及防塵件5,其中,各端蓋23在連結滑座本體21的相對側具有凹槽234,通過將固定件4的部份裝設于凹槽234的方式,使滑座2得以穩固地套設于固定件4,且較佳地,滑座2透過底部由上向下套設于固定件4中。在上述裝設方法中,實質上由于固定件4兩端具有能與端蓋23的凹槽234配合的固定件卡合部41,且本身可為剛性強的金屬件,故當固定件卡合部41卡合并定位于凹槽234中后,可以提供抗力,以對抗整體結構發生形變或各元件間發生相對位移的情況。是以,原本沿滑座本體21的長軸方向依序結合的回流元件22與端蓋23除透過本身的連結機構外,可更由固定件4強化固定關系,得以有效減少在該方向上發生位移、脫離或晃動的機會,進一步提升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的穩定性。
[0087]另外,固定件4還可具有對應回流元件22的多個擋止部42,以當固定件4與滑座2組合時,作為擋止兩個回流元件22側的縫隙使用,以提升滑座2兩側的防塵效果。實際應用時,擋止部42可例如但不限于與回流元件22的連接側具有對應的結構,當兩者例如相互卡合時,可以輔助定位固定件卡合部41,進一步限制回流元件22在上述長軸方向上發生位移或脫離的情況,增進回流元件22與滑座本體21的結合。
[0088]當然,上述固定件4及其各部結構的形狀與尺寸均無特別限制,而以能與對應裝設或接合的對象配合為原則,此外,各部件的接合處亦可以再透過例如螺鎖、膠合或其他方式加強固定,舉例而言,例如固定件4、端蓋23與滑座本體21上均具有螺孔H以供螺絲固定。
[0089]請同樣參考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還具有防塵件5,且防塵件5為固定件4所套設,較佳地,防塵件5透過連結機構的設計而與固定件4彼此卡合固定。詳細而言,防塵件5與固定件4的連結方式并無限制,在本實施例中,例如固定件4的內側具有四個第一卡合部43,而防塵件5則具有四個第二卡合部51,各第二卡合部51分別對應各第一卡合部43,當防塵件5設置于滑座本體21的同時,第二卡合部51可卡合于第一卡合部43,完成防塵件5與固定件4的連結。其中,上述的第一卡合部43與第二卡合部51可例如但不限于為一組卡榫結構。此外,防塵件5還具有兩個端蓋防塵部52,當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完整組裝時,端蓋防塵部52與固定件卡合部41共同裝設于端蓋23的凹槽234中,其不僅可供防塵使用,當配合設置螺孔H時,透過螺絲鎖固,可更進一步加強長軸方向上穩固回流元件22的固定力量。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知,利用固定件4的擋止部42以及防塵件5內的端蓋防塵件52的設置,可防止塵埃或異物由滑座2的各端或下方進入滑座2內部,影響滾珠3運行。
[0090]此外,為進一步加強防塵組件S與滑座本體21的固定效果,防塵件5設置有多個突出件521,且突出件521滑設于軌道槽11內。詳細而言,突出件521位于兩個端蓋防塵部52上,當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完整組裝時,突出件521可實質上完全地滑設于軌道槽11中,當滑座2相對于滑軌11進行運動時,突出件521可防止來自長軸方向上而進入軌道槽11的灰塵或異物,以提供軌道槽11較佳的運行環境。
[0091]更進一步說明,當自滑座2上方視之時,突出件521相對于滑座本體21而突出于端蓋防塵部52,透過上述的設計,突出件521將進一步的使內回流通道內的滾珠3與外界隔離,從而可更有效的排除來自長軸方向上而進入軌道槽11的灰塵或異物侵入至內回流通道。
[0092]請同時參考圖2及圖5所示,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又更具有多個滾珠保持件7,其數量與構型均可與內回流槽211對應,以與內回流槽2兒共同組成限制滾珠3的管道空間,避免當滑座2與線性軌道I脫離時,滾珠3會因無所憑借而掉落。
[0093]透過上述各結構之間的搭配,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可提供包括穩定運作及防塵的功效,然本實用新型為再進一步改善已知因選用塑料成形的元件進行組裝時,因撞擊或加熱所帶來的元件損壞或熔化的問題,故本實用新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還包括金屬強化件6,以下請同時參考圖2、圖6A及圖6B所示,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金屬強化件6的細節。
[0094]金屬強化件6套設防塵組件S及滑座2,詳細而言,當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完整組裝時,金屬強化件6實質上位于防塵組件S及滑座2的外側,其中,金屬強化件6與防塵組件S及滑座2的連結方式并無限制,在本實施例中,例如金屬強化件6的內側具有多個卡固件61,本實施例以四個卡固件61分別位于金屬強化件6的四個角落為例說明,而端蓋23則對應四個卡固件61具有相同數目的卡固部237,當金屬強化件6設置于滑座本體21的同時,各卡固件61可卡合于其對應的卡固部237,以完成滑座2、防塵組件S及金屬強化件6的結合,其中,透過金屬強化件6的設置,可使上述的各元件直接卡合,進而具有縮短組裝時程的優勢;更佳地,由于金屬強化件6可透過其細部結構將各元件進行固定及卡合,實作上可以單一套材料進行組裝,且可免除螺絲的使用,明顯提升了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的組裝便利性。
[0095]圖6A為圖2所示的防塵件待接合金屬強化件前的部分放大示意圖,圖6B為圖1所示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的側視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5、圖6A及圖6B所示,金屬強化件6配合防塵件5的突出件521而形成有多個突出部62,且突出部62同樣滑設于軌道槽11內。于本實施例中,突出部62并無完全封閉軌道槽11,亦即,當突出部62設置于軌道槽11內時,軌道槽11與突出部62之間仍有縫隙存在,惟此非限制性者,實際應用時,為防止來自長軸方向上而進入軌道槽11的灰塵或異物,突出部62的結構亦可與突出件521實質上相同或相似,而可實質上無縫隙地設置于軌道槽內,以提供軌道槽11較佳的運行環境。
[0096]又,如圖2及圖4所示,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M,端蓋23至少其中之一可具有注油孔235及供油通道236。在本實施例中,則是兩個端蓋23各設置有一個注油孔235與左右兩個供油通道236。其中,注油孔235沿滑座本體21的長軸方向由端蓋23的一側貫穿至另一側,以供使用者由外部例如但不限于以手動添加或以儲油箱自動補充的方式向滑座2內部補充潤滑油料。而供油通道236則設置于端蓋23接合滑座本體21的一偵牝且分別連通注油孔235與兩側的回流導引槽231,以將潤滑油料由注油孔235導入回流導引槽231,而確實與滾珠3接觸,達到潤滑的目的。當然,在設置有固定件4、防塵件5及金屬強化件6的實施例中,三者上則另需設置開口 P,以與注油孔235配合。
[0097]綜上所述,因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透過套設金屬強化件于滑座、固定件以及防塵件的外側,從而以直接卡合的方式將各元件之間定位并卡固,取代已知須以螺絲進行組合的方式,從而具有可透過單一規格的材料而進行組裝的優勢。除此之外,基于上述的組合方式,金屬強化件的設置可節省組裝工時,免除額外的固定元件地使用。
[0098]且更佳地,由于金屬強化件選用金屬的材料,本實用新型更適于設置以塑料成型的回流元件、端蓋、固定件及防塵件,通過金屬強化件較佳的強度,可有效避免在微型直線運動模組運作時發生以塑料成型的元件因碰撞所產生的損害,進而減少元件間脫離或晃動的問題,提升設備妥善率。
[0099]與已知技術相較,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穎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的設計,以多方面地改善已知結構所遇到的問題。詳細而言,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因具有金屬強化件地設置,故不只剛性與強度都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塑料成型的元件受到金屬強化件的固定與限制,其因高溫作動環境所帶來熱變形量亦顯著降低,使得過去噪音或運作不順暢的問題均得以改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更能提供更佳的滾珠作動環境,讓精密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及應用其的設備或裝置都具有更高的可靠度。
[0100]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與范疇,而對其進行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括于權利要求書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特征在,包括: 線性軌道,具有多個軌道槽; 滑座,滑設于所述線性軌道,所述滑座包括: 滑座本體,其內側具有對應所述軌道槽的多個內回流槽,所述內回流槽與所述軌道槽共同構成多個內回流通道,且所述滑座本體外側對應所述內回流槽具有多個外回流槽; 多個回流元件,分別連結于所述滑座本體外側,各所述回流元件具有回流槽,且所述回流槽與對應的所述外回流槽共同構成外回流通道;及 兩個端蓋,分別設置于所述滑座本體的兩個端面,且各所述端蓋分別具有多個與所述內回流通道及所述外回流通道對應接合的回流導引槽; 防塵組件,套設所述滑座; 金屬強化件,套設所述防塵組件及所述滑座;以及 多個滾珠,循環運動于所述內回流通道、其中之一回流導引槽、所述外回流通道及另一回流導引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組件包括固定件及防塵件,且所述固定件套設所述防塵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蓋具有凹槽,且所述固定件及所述防塵件裝設于所述凹槽。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具有對應所述回流元件的多個定位部,且所述定位部分別連結所述回流元件。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具有多個第一卡合部,所述防塵件對應所述第一卡合部而具有多個第二卡合部,且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合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件具有多個突出件,且所述突出件滑設于所述軌道槽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強化件對應所述突出件形成有多個突出部,且所述突出部滑設于所述軌道槽內。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強化件具有多個卡固件,而各所述端蓋具有多個卡固部,且各所述卡固件分別卡合于所述卡固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外回流通道中,各所述回流元件具有凸出部且所述外回流槽具有凹陷部,所述凸出部裝設于所述凹陷部。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直線運動模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回流元件具有多個定位凸部,且各所述端蓋對應所述定位凸部具有多個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凸部分別裝設于所述定位凹部。
【文檔編號】F16C29/04GK203453291SQ201320515803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2日
【發明者】李進勝, 楊進財 申請人:全球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