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帶調節閥的轉接頭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678818閱讀:282來源:國知局
帶調節閥的轉接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帶調節閥的轉接頭,主要由外殼、調節閥、支架、彈簧和螺絲組成。在閥頭朝向出水端的端面上設有調節裝置,在閥頭朝向進水端的端面上設有調節臂,組裝完成后,調節臂伸入支架的支架臂之間,所以,當用工具插入調節裝置轉動時,就能夠帶動支架在外殼內旋轉,從而改變支架在外殼內的位置,從而能夠從出水端調節出水量。
【專利說明】帶調節閥的轉接頭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自來水管道系統連接自來水管的轉接頭,特別是一種能夠控制出水量在預先設定范圍內的轉接頭,屬于水管接頭的優化技術。
【背景技術】
[0002]自來水管之間通過水管接頭連接,目前水管接頭主要是起到連接的作用,不具備調節出水量的作用,所以,當水壓大時,出水量會過大造成浪費。
[0003]在專利號為201020694120.3的專利文件中公開了一種水管接頭,優點是能夠從進水端通過調節螺絲在節流閥閥桿上的位置,調節彈簧的預應力,從而設定最大出水量,在用水過程中,水管接頭能夠根據水壓的變化自動調節,使出水量保持在設定的最大范圍內,避免水壓過大時出水量過大造成浪費。不足是只能從進水端進行調節,需要調節時,必須拆下來調節,調節好后再裝回去才能看到調節的效果,通常需要反復調節多次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因此,也就需要反復多次拆下來再裝回去。
[0004]因此,需要尋找一種不僅能夠設定最大出水量,并且能夠從出水端設定最大出水量的轉接頭。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僅能夠設定最大出水量,并且能夠從出水端設定最大出水量的轉接頭。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帶調節閥的轉接頭,主要由外殼1、調節閥2、支架3、彈簧4和螺絲5組成,調節閥2又包括閥頭21和閥桿22,在閥頭上設有兩個以上的貫穿閥頭的泄水孔23,閥桿上設有與閥桿同軸的螺孔;閥頭朝向進水端的壁面為圓錐形,朝向出水端的壁面也呈圓錐形;在外殼中部內壁設有向內突起的調節座11,調節座中心設有通孔,通孔朝向進水端的壁面與閥頭21的出水端壁面形成陰陽配合;支架由兩個同心圓環組成,中間的圓環內孔是用于固定閥桿的固定孔,兩個圓環之間通過均勻排列的支架臂31相連,支架臂之間形成扇形的過水孔,支架的外壁設有與外殼內壁的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將閥桿穿過固定孔再穿過彈簧,把螺絲5旋擰到閥桿上的螺孔中,將彈簧固定在螺絲帽和支架3之間,再將支架按螺絲帽朝向進水端的方向從外殼的進水端旋擰進外殼內合適的位置。
[0007]所述的閥頭位于閥桿一端的壁面上設有向閥桿方向延伸的調節臂24 ;調節臂插入支架臂間的過水孔,在閥頭朝向出水端的壁面上設有與一字起或十字起相匹配的一字槽或十字槽。
[0008]所述的調節臂24的數量為支架臂數量的一倍或兩倍,當調節臂24的數量和支架臂的數量相同時,調節臂平均分布在閥頭上;當調節臂的數量為支架臂數量的兩倍時,調節臂以兩個為一組,平均分布在閥頭上,同一組的兩個調節臂之間的距離大于支架臂的厚度。
[0009]所述的調節臂設置在閥頭朝向進水端的壁面遠離閥桿的邊緣。
[0010]在閥桿根部設有止位突緣25,止位突緣的直徑大于支架的固定孔內孔直徑,防止閥頭太靠近支架堵住過水孔。
[0011]所述的彈簧為圓柱形彈簧,安置在閥桿21與調節臂24之間。
[0012]靠近調節座11的外殼內壁向內突起形成圓環形的平臺12,防止支架過于接近調節座。
[0013]所述的泄水孔在閥頭上平均分布,泄水孔從進水端到出水端,采用與閥頭軸心平行或向軸心傾斜的方式排布。
[0014]所述的調節臂與閥桿平行。
[0015]在所述的螺絲朝向閥桿的端面上設有彈簧槽,使彈簧的一個端面卡在該彈簧槽內;在支架中部的圓環朝向螺絲的壁面上設有彈簧卡槽,用于固定住彈簧的另一端。
[0016]有益效果:
[0017]1、在閥頭朝向出水端的端面上設有調節裝置,在閥頭朝向進水端的端面上設有調節臂,組裝完成后,調節臂伸入支架的支架臂之間,所以,當用工具插入調節裝置轉動時,就能夠帶動支架在外殼內旋轉,從而改變支架在外殼內的位置,從而能夠從出水端調節出水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局部剖視爆炸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外殼局部剖面示意圖;
[0021]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調節閥的一個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到圖3所示,帶調節閥的轉接頭,主要由外殼1、調節閥2、支架3、彈簧4和螺絲5組成。
[0023]調節閥2又包括閥頭21和閥桿22,在閥頭上設有兩個以上的貫穿閥頭的泄水孔23,閥桿上設有與閥桿同軸的螺孔;閥頭朝向進水端的壁面為圓錐形,朝向出水端的壁面也呈圓錐形,以減少對水的阻力。
[0024]在外殼中部內壁設有向內突起的調節座11,調節座中心設有通孔,通孔朝向進水端的壁面與閥頭21的出水端壁面形成陰陽配合。
[0025]支架由兩個同心圓環組成,中間的圓環內孔是用于固定閥桿的固定孔,兩個圓環之間通過均勻排列的支架臂31相連,支架臂之間形成扇形的過水孔,支架的外壁設有與外殼內壁的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能夠在外力的作用下在外殼內轉動,從而改變其在外殼內的位置,同時也改變閥頭距離調節座的距離。
[0026]將閥桿穿過固定孔再穿過彈簧,把螺絲5旋擰到閥桿上的螺孔中,將彈簧固定在螺絲帽和支架3之間,再將支架按螺絲帽朝向進水端的方向從外殼的進水端旋擰進外殼內合適的位置,以設定最大進水量。
[0027]所述的閥頭位于閥桿一端的壁面上設有向閥桿方向延伸的調節臂24 ;調節臂插入支架臂間的過水孔,在閥頭朝向出水端的壁面上設有與一字起或十字起相匹配的一字槽或十字槽。當需要設定最大出水量時,把與閥頭上的一字槽或十字槽相匹配的工具從外殼的出水端插進一字槽或十字槽,旋轉工具,閥頭就會跟著旋轉,從而帶動調節臂旋轉,調節臂旋轉就會推動與之相交的支架臂旋轉,支架臂旋轉就能夠改變支架在閥體內的位置,從而能夠起到調節出水量的作用。
[0028]所述的調節臂24的數量可以設置為一條或多條,優選為支架臂數量的一倍或兩倍,如圖3和圖4所示,當調節臂24的數量和支架臂的數量相同時,調節臂平均分布在閥頭上。當調節臂的數量為支架臂數量的兩倍時,調節臂以兩個為一組,平均分布在閥頭上,同一組的兩個調節臂之間的距離大于支架臂的厚度,即一組的兩個調節臂將一條支架臂夾在中間。泄水孔優選設在相鄰的兩條調節臂之間的閥頭上。調節臂的長度通常小于閥桿的長度,但必須能夠和支架臂相交。
[0029]靠近調節座11的外殼內壁向內突起形成圓環形的平臺12,防止支架過于接近調節座。當支架過于接近調節座后,閥頭進入調節座堵塞調節座,閥頭就不能夠通過位置的變化起到調節出水量的作用。
[0030]所述的調節臂設置在閥頭朝向進水端的壁面遠離閥桿的邊緣。這樣,調節臂距離支架的外壁最近,當調節臂旋轉帶動支架轉動時,由于支架的軸心距離調節臂與支架相交的位置較遠,因此,力臂較大,支架更容易被轉動。
[0031]閥頭最大直徑大于通孔最小直徑,但小于平臺的內孔直徑,使水能夠通過閥頭與外殼內壁之間的空隙流過。
[0032]所述的泄水孔在閥頭上平均分布,泄水孔從進水端到出水端,采用與閥頭軸心平行或向軸心傾斜的方式排布。
[0033]當水流壓力正常時,水流的力量不足以克服彈簧的預應力,所以閥頭的位置不會發生變化,水流通過閥頭與外殼內壁之間的空隙流過;當水流壓力逐漸增加超過彈簧的預應力時,水流推動閥頭向調節座移動,從而壓縮彈簧,這時,閥頭逐漸進入調節座,當水流壓力過大時,閥頭完全進入調節座,堵塞住調節座,這時,水流只能通過閥頭上的泄水孔流過,既保證了合適的水流量,又避免因水壓過大而導致流量過大造成的浪費。
[0034]所述的調節臂與閥桿平行,所述的彈簧選用柱形彈簧,使柱形彈簧能夠卡在調節臂與閥桿之間。
[0035]在所述的螺絲朝向閥桿的端面上設有彈簧槽,使彈簧的一個端面卡在該彈簧槽內。在支架中部的圓環朝向螺絲的壁面上設有彈簧卡槽,用于固定住彈簧的另一端。使彈簧的兩端分別卡在相應的彈簧槽或彈簧卡槽里,通過調節螺絲在閥桿內的位置,就能夠改變彈簧的預應力,并且在調節的過程中,彈簧的位置較為穩定,不會產生大的擺幅。
[0036]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用途,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化或替代,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疇。
【權利要求】
1.帶調節閥的轉接頭,主要由外殼(I)、調節閥(2)、支架(3)、彈簧(4)和螺絲(5)組成,調節閥(2)又包括閥頭(21)和閥桿(22),在閥頭上設有兩個以上的貫穿閥頭的泄水孔(23),閥桿上設有與閥桿同軸的螺孔,其特征在于:閥頭朝向進水端的部分為圓錐體,朝向出水端的部分為錐形臺;在外殼中部內壁設有向內突起的調節座(11),調節座中心設有通孔,通孔朝向進水端的壁面與閥頭(21)的出水端壁面形成陰陽配合;支架由兩個同心圓環組成,中間的圓環內孔是用于固定閥桿的固定孔,兩個圓環之間通過均勻排列的支架臂(31)相連,支架臂之間形成扇形的過水孔,支架的外壁設有與外殼內壁的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將閥桿穿過固定孔再穿過彈簧,把螺絲(5)旋擰到閥桿上的螺孔中,將彈簧固定在螺絲帽和支架(3)之間,再將支架按螺絲帽朝向進水端的方向從外殼的進水端旋擰進外殼內合適的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調節閥的轉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頭位于閥桿一端的壁面上設有向閥桿方向延伸的調節臂(24);調節臂插入支架臂間的過水孔,在閥頭朝向出水端的壁面上設有與一字起或十字起相匹配的一字槽或十字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調節閥的轉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臂(24)的數量為支架臂數量的一倍或兩倍,當調節臂(24)的數量和支架臂的數量相同時,調節臂平均分布在閥頭上;當調節臂的數量為支架臂數量的兩倍時,調節臂以兩個為一組,平均分布在閥頭上,同一組的兩個調節臂之間的距離大于支架臂的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調節閥的轉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臂設置在閥頭朝向進水端的壁面遠離閥桿的邊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調節閥的轉接頭,其特征在于:在閥桿根部設有止位突緣(25),止位突緣的直徑大于支架的固定孔內孔直徑,防止閥頭太靠近支架堵住過水孔。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調節閥的轉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簧為圓柱形彈簧,安置在閥桿(21)與調節臂(24)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調節閥的轉接頭,其特征在于:靠近調節座(11)的外殼內壁向內突起形成圓環形的平臺(12),防止支架過于接近調節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調節閥的轉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水孔在閥頭上平均分布,泄水孔從進水端到出水端,采用與閥頭軸心平行或向軸心傾斜的方式排布。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調節閥的轉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臂與閥桿平行。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調節閥的轉接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螺絲朝向閥桿的端面上設有彈簧槽,使彈簧的一個端面卡在該彈簧槽內;在支架中部的圓環朝向螺絲的壁面上設有彈簧卡槽,用于固定住彈簧的另一端。
【文檔編號】F16L55/07GK203614961SQ201320688133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4日
【發明者】劉毓珍, 李永達 申請人:麗水市匯金電氣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