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承載平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長期承載平臺,包括平臺本體及垂直度調整裝置,垂直度調整裝置包括高度調整裝置、過渡框、外套、至少兩個輔助支承裝置及底座,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底部設于底座上,所述外套套在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外并且所述外套可由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帶動向上運動,所述過渡框位于所述高度調整裝置上方,所述過渡框頂部和所述平臺本體底部相固定、底部和外套的上連接面固定,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外套下方,所述兩輔助支承裝置的高度均可調并且所述兩輔助支承裝置上端均支承于所述外套的下連接面上、下端均設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兩輔助支承裝置分別位于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兩側。本實用新型長期承載平臺,垂直度調整裝置可以在線更換,并且承載狀態可切換。
【專利說明】長期承載平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支承設備,具體說涉及一種承載平臺。
【背景技術】
[0002]長期承載平臺用于長期(10年以上)垂直支承重載設備,根據要求采用四個垂直度調整裝置調整承載設備的垂直度。當長期承載平臺在井內潮濕、微酸腐蝕環境或海洋性環境中工作時,容易對垂調裝置的傳動系統產生腐蝕,因此提出了長期承載的使用需求:首先,能滿足長期承載條件下的高可靠性需求,另外,能滿足長期承載條件下傳動系統的帶載維修更換,更換過程不影響設備的支承狀態,現有的長期承載平臺,其垂直度調整裝置采用螺旋傳動模塊,螺旋傳動模塊中的各部件無法在線更換、帶載維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長期承載平臺,其垂直度調整裝置可以在線更換,并且承載狀態可切換。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長期承載平臺,包括平臺本體及設置于平臺本體下方的垂直度調整裝置,垂直度調整裝置包括高度調整裝置,所述垂直度調整裝置還包括過渡框、外套、至少兩個輔助支承裝置及底座,外套上設有上、下連接面,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底部設于底座上,所述外套套在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外并且所述外套可由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帶動向上運動,所述過渡框位于所述高度調整裝置上方,所述過渡框頂部和所述平臺本體底部相固定、底部和外套的上連接面固定,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外套下方,所述兩輔助支承裝置的高度均可調并且所述兩輔助支承裝置上端均支承于所述外套的下連接面底面上、下端均設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兩輔助支承裝置分別位于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兩側。
[0005]本實用新型長期承載平臺,其中,所述高度調整裝置為螺旋傳動模塊,所述螺旋傳動模塊包括馬達、減速器、螺桿、齒輪盤、殼體、螺母、球頭裝置,齒輪盤固定于所述螺桿上端部,螺母螺接于所述螺桿下端,所述減速器的輸入軸與所述馬達相連、輸出軸與所述齒輪盤固定連接,所述螺桿、螺母位于所述殼體內腔,所述螺桿上端與殼體內壁之間設有軸承,所述球頭裝置上端套在螺母外并且兩者緊密配合,所述球頭裝置下端伸出殼體外并且所述球頭裝置和所述殼體內壁之間可相對滑動,所述馬達、減速器及齒輪盤位于所述過渡框內,所述球頭裝置底部固定有球頭座,所述底座上設有與球頭座對應的球頭座凹槽,所述球頭座設于所述球頭座凹槽內。
[0006]本實用新型長期承載平臺,其中,所述殼體上端面外圍設有連接臺,所述外套的上連接面卡在所述連接臺上。
[0007]本實用新型長期承載平臺,其中,所述輔助支承裝置包括支承座、支承螺桿及支承螺母,支承螺桿底部設置于支承座上,支承座上表面設有限位槽,支承螺母螺接在支承螺桿上并且支承螺母位于所述支承座的限位槽內,所述底座上設有與所述支承座對應的支承座槽,所述支承座設置于所述支承座槽內。
[0008]本實用新型長期承載平臺,其中,所述外套下連接面的底面上設有與所述輔助支承裝置對應的安全限位槽,所述兩輔助支承裝置的支承螺桿上端分別位于所述兩安全限位槽內。
[0009]本實用新型長期承載平臺,其中,所述輔助支承裝置共三個,并且三個所述輔助支
承裝置呈品字形。
[0010]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長期承載平臺的垂直度調整裝置包括高度調整裝置及輔助支承裝置,高度調整裝置底部設于底座上,過渡框底部和外套固定、頂部和平臺本體固定,外套可由高度調整裝置帶動向上運動,兩輔助支承裝置的高度均可調并且兩輔助支承裝置設于外套和底座之間,因此可通過調整輔助支承裝置及高度調整裝置的高度使平臺本體及平臺本體上的載荷加在輔助支承裝置或高度調整裝置上,從而切換承載狀態,并且在平臺本體不卸載的條件下,可更換或維修輔助支承裝置及高度調整裝置。
[0011]外套下連接面的底面上設有安全限位槽,兩輔助支承裝置的支承螺桿上端分別位于兩安全限位槽內,可防止支撐螺桿脫出,更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長期承載平臺的結構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長期承載平臺中垂直度調整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長期承載平臺,包括平臺本體01及設置于平臺本體01下方的四個垂直度調整裝置03,每個垂直度調整裝置03包括高度調整裝置、過渡框31、夕卜套35、兩個輔助支承裝置37及底座39,外套35上設有上、下連接面351、352,高度調整裝置底部設于底座39上,外套35套在高度調整裝置外并且外套可由高度調整裝置帶動向上運動,過渡框31位于高度調整裝置上方,過渡框31頂部和平臺本體01底部相固定、底部和外套35的上連接面351通過螺釘固定,底座39位于外套35下方,兩輔助支承裝置37的高度均可調并且兩輔助支承裝置37上端均支承于外套的下連接面352底面上、下端均設于底座39上,兩輔助支承裝置37分別位于高度調整裝置兩側。
[0015]上述高度調整裝置采用螺旋傳動模塊33,如圖2所示,螺旋傳動模塊33包括馬達、與馬達連接的減速器、螺桿333、固定于螺桿上端部的齒輪盤334、殼體335、螺接于螺桿下端的螺母336、球頭裝置337,減速器的輸出軸與齒輪盤334固定,螺桿333、螺母336位于殼體335內腔,螺桿上端與殼體內壁之間設有軸承,球頭裝置337上端套在螺母336外并且球頭裝置與螺母緊密配合,球頭裝置337下端伸出殼體335外并且球頭裝置337和殼體335內壁之間可相對滑動,馬達、減速器及齒輪盤334均位于過渡框31內,球頭裝置337底部通過螺釘固定有球頭座338,底座39上設有與球頭座對應的球頭座凹槽,球頭座設于球頭座凹槽內。殼體335的橫截面為U形,殼體的上端面外圍設有連接臺,外套35的形狀、大小與殼體335的形狀、大小相適應,外套35套在殼體335外并且外套35的上連接面351卡在殼體335的連接臺上。
[0016]如圖2所示,輔助支承裝置37包括支承座371、支承螺桿372及支承螺母373,支承螺桿372底部設置于支承座371上,支承座371上表面設有限位槽,支承螺母373螺接在支承螺桿372上并且支承螺母373位于支承座的限位槽內,底座39上設有與支承座371對應的支承座槽,支承座設置于支承座槽內,外套35下連接面352的底面上設有兩安全限位槽353,兩輔助支承裝置的支承螺桿372上端分別位于兩安全限位槽353內。底座39安裝在平臺安裝基座上,通過地腳螺栓實現平臺與地基的固連。
[0017]輔助支承裝置37還可設置為三個,并且三個輔助支承裝置呈品字形,外套35下連接面352上的安全限位槽353也相應設為三個。
[0018]本實用新型長期承載平臺需要調整垂直度時,馬達工作,通過減速器帶動齒輪盤334轉動從而帶動螺桿333轉動,使螺母336帶動球頭裝置337相對殼體335上升或下降,從而使殼體335推動外套35、過渡框31向上運動,帶動平臺本體01上升,或在平臺本體的壓力作用下下降,按上述步驟依次調整各螺旋傳動模塊,從而調整平臺本體的垂直度至理想狀態。
[0019]本實用新型長期承載平臺在長期承載過程中,在不需要垂直度調整時,由易于維護更換的輔助支承裝置承載,當需要垂直度調整時,采用螺旋傳動模塊承載并完成垂直調整動作,兩種不同狀態的切換過程如下:
[0020]螺旋傳動模塊承載切換至輔助支承裝置承載:轉動支承螺母373,使輔助支承裝置37的支承螺桿372反旋上升,貼緊外套35上的安全限位槽353,通過馬達使螺旋傳動模塊反旋下降,使平臺本體及平臺本體上的載荷切換至輔助支承裝置上;
[0021]輔助支承裝置承載切換至螺旋傳動模塊承載:通過馬達使螺旋傳動模塊直接升起承載。
[0022]承載狀態下螺旋傳動模塊在線維修方法如下:安裝輔助支承裝置承載,螺旋傳動系統微量反旋卸載,改為輔助支承裝置承載,拆除螺旋傳動模塊固定螺栓,移出螺旋傳動模塊進行維修;
[0023]承載狀態下輔助支承裝置在線維修方案如下:使螺旋傳動模塊進行微量同升承載,使輔助支承裝置卸載,進行維修更換。
[0024]以上所述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長期承載平臺,包括平臺本體(01)及設置于平臺本體(Ol)下方的垂直度調整裝置(03),垂直度調整裝置(03)包括高度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度調整裝置(03)還包括過渡框(31)、外套(35)、底座(39)及至少兩個輔助支承裝置(37),外套(35)上設有上、下連接面(351、352),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底部設于底座(39)上,所述外套(35)套在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外并且所述外套可由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帶動向上運動,所述過渡框(31)位于所述高度調整裝置上方,所述過渡框(31)頂部和所述平臺本體(01)底部相固定、底部和外套(35)的上連接面(351)固定,所述底座(39)位于所述外套下方,所述兩輔助支承裝置(37)的高度均可調并且所述兩輔助支承裝置(37)上端均支承于所述外套的下連接面(352)底面上、下端均設于所述底座(39)上,所述兩輔助支承裝置(37)分別位于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兩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期承載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調整裝置為螺旋傳動模塊(33 ),所述螺旋傳動模塊(33 )包括馬達、減速器、螺桿(333 )、齒輪盤(334)、殼體(335 )、螺母(336)、球頭裝置(337),齒輪盤(334)固定于所述螺桿上端部,螺母(336)螺接于所述螺桿(333)下端,所述減速器輸入軸與所述馬達相連、輸出軸與所述齒輪盤(334)固定連接,所述螺桿(333)、螺母(336)位于所述殼體(335)內腔,所述螺桿上端與殼體內壁之間設有軸承,所述球頭裝置(337)上端套在螺母(336)外并且兩者緊密配合,所述球頭裝置(337 )下端伸出殼體(335 )外并且所述球頭裝置(337 )和所述殼體(335 )內壁之間可相對滑動,所述馬達、減速器及齒輪盤(334)位于所述過渡框(31)內,所述球頭裝置(337)底部固定有球頭座(338),所述底座(39)上設有與球頭座對應的球頭座凹槽,所述球頭座設于所述球頭座凹槽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長期承載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335)上端面外圍設有連接臺,所述外套(35 )的上連接面(351)卡在所述連接臺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長期承載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支承裝置(37)包括支承座(371)、支承螺桿(372)及支承螺母(373),支承螺桿(372)底部設置于支承座(371)上,支承座(371)上表面設有限位槽,支承螺母(373)螺接在支承螺桿(372)上并且支承螺母(373)位于所述支承座的限位槽內,所述底座(39)上設有與所述支承座(371)對應的支承座槽,所述支承座設置于所述支承座槽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長期承載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35)下連接面(352)的底面上設有與所述輔助支承裝置(37)對應的安全限位槽(353),所述兩輔助支承裝置的支承螺桿(372)上端分別位于所述兩安全限位槽內。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長期承載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支承裝置(37)共三個,并且三個所述輔助支承裝置呈品字形。
【文檔編號】F16M11/42GK203656521SQ201320726148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5日
【發明者】何冠杰, 平仕良, 黎定仕, 任曉偉, 馮超 申請人:北京航天發射技術研究所,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