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5691403閱讀:239來源:國知局
一種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包括油封座圈,油封座圈的外圓密封面設有至少兩個活塞環槽,活塞環槽內固裝有截面為圓形的活塞環,各活塞環的開口相互之間錯開180度,油封座圈的外圓密封面與輪轂的內密封面相配合。本發明適用于汽車的前輪轂的內密封、后輪轂的內密封和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內密封。使用本發明,輪轂轉動時,活塞環固定在活塞環槽內,活塞環不會和輪轂一起轉動,且活塞環的彈性保持,密封性能良好,潤滑油很難泄漏。另外,由于活塞環的截面為圓形,使得活塞環與輪轂內密封面之間的磨痕圓滑,便于拆裝。
【專利說明】一種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替代現有橡膠骨架油封在汽車輪轂內的密封。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汽車輪轂油封漏油的情況時有發生,輪轂內的潤滑油選用潤滑脂,潤滑脂在高溫狀態下變為液態的油狀,漏至剎車片上,導致剎車失靈;輪轂并無故障僅為了換潤滑脂而維修,頻繁的維修有時會產生如半軸導管螺紋滑絲等故障;且,維修中的磕碰也是導致油封漏油損壞的原因之一。另外,輪轂軸承外圈走外圓是導致輪轂損壞報廢的主要原因。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汽車輪轂油封易漏油的缺陷,提供一種密封良好,潤滑油很難泄漏的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包括油封座圈,其特征在于,油封座圈的外圓密封面設有至少兩個活塞環槽,活塞環槽內固裝有截面為圓形的活塞環,各活塞環的開口相互之間錯開180度,油封座圈的外圓密封面與輪轂的內密封面相配合。
[0005]進一步,各活塞環槽的槽底均設有一組銷柱孔,銷柱孔為圓孔或方孔等,優選圓孔,兩個銷柱孔構成一組,各組銷柱孔相互錯開180度。
[0006]進一步,與活塞環開口相對的一端設有兩個銷柱,兩個銷柱固定于活塞環的內壁上,銷柱為圓柱或方柱等,優選圓柱;兩個銷柱對稱設于活塞環開口的中線兩側。
[0007]進一步,輪轂的內密封面的內側設有鑲套,鑲套外壁設有螺紋,輪轂的內密封面亦設有螺紋,輪轂的內密封面與鑲套通過螺紋方式固接,油封座圈的外圓密封面通過鑲套與輪轂的內密封面相配合。活塞環與鑲套發生磨損時,活塞環可實時更換,由于鑲套的存在,無需更換輪轂,只需更換鑲套即可,以利于降低成本,改變輪轂僅僅因內密封面磨損而需更換造成的浪費,輪轂損壞的可能性小,輪轂耐用。
[0008]進一步,鑲套外側設有凸出的六角螺栓頭。
[0009]進一步,鑲套的外側端口呈喇叭口狀,且喇叭口最大尺寸大于活塞環自由尺寸,以利于輪轂的順利拆裝。
[0010]本發明適用于汽車的前輪轂的內密封、后輪轂的內密封和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內密封。使用本發明,輪轂轉動時,活塞環固定在活塞環槽內,活塞環不會和輪轂一起轉動,且活塞環的彈性保持,密封性能良好,潤滑油很難泄漏。另外,由于活塞環的截面為圓形,使得活塞環與鑲套之間的磨痕圓滑,便于拆裝。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油封座圈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油封座圈側視圖;
圖3為圖1所示油封座圈AA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活塞環主視圖;
圖5為本發明鑲套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鑲套BB剖視圖;
圖7為前輪轂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3]參照附圖,一種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包括油封座圈I,油封座圈I的外圓密封面設有至少兩個活塞環槽2,活塞環槽2內固裝有截面為圓形的活塞環5,各活塞環5的開口相互之間錯開180度,油封座圈I的外圓密封面與輪轂的內密封面(圖中未示出)相配合。
[0014]各活塞環槽2的槽底均設有一組銷柱孔3,銷柱孔3為圓孔,兩個銷柱孔3構成一組,各組銷柱孔3相互錯開180度。
[0015]與活塞環5開口相對的一端設有兩個銷柱7,兩個銷柱7固定于活塞環5的內壁上,銷柱7為圓柱;兩個銷柱7對稱設于活塞環5開口的中線6兩側。
[0016]輪轂的內密封面的內側設有鑲套12,鑲套12外壁設有螺紋13,輪轂的內密封面亦設有螺紋(圖中未示出),輪轂的內密封面(圖中未示出)與鑲套12通過螺紋方式固接,油封座圈I的外圓密封面通過鑲套12與輪轂的內密封面(圖中未示出)相配合。活塞環5與鑲套12發生磨損時,活塞環5可實時更換,由于鑲套12的存在,無需更換輪轂,只需更換鑲套12即可,以利于降低成本,改變輪轂僅僅因內密封面磨損而需更換造成的浪費,輪轂損壞的可能性小,輪轂耐用。
[0017]鑲套12的外側設有凸出的六角螺栓頭8。
[0018]鑲套12的外側端口呈喇叭口狀14,且喇叭口最大尺寸大于活塞環自由尺寸,以利于輪轂的順利拆裝。
[0019]本發明適用于汽車的前輪轂的內密封、后輪轂的內密封和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內密封。
[0020]當汽車的前輪轂的內密封、后輪轂的內密封和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內密封使用本發明時,前輪轂、后輪轂、輪邊減速器輪轂還可相應地作如下改進:
前輪轂的內軸承10、外軸承9之間的空腔中間開設加油孔11,后輪轂的內、外軸承(圖中未示出)之間的空腔中間亦開設加油孔(圖中未示出),加油孔處設有螺塞(圖中未示出),且加油孔、放油孔共用。
[0021]對于后輪轂,后輪轂的油封座圈1、后輪轂的內軸承和后輪轂的外軸承(圖中未示出)均裝于第一半軸導管(圖中未示出)上,后輪轂的內軸承的內徑與后輪轂的外軸承的內徑相等,為防止后輪轂的油封座圈I發生走內圓現象,后輪轂的油封座圈I的內壁均勻布有鍵槽4;為防止后輪轂的內軸承和外軸承發生走內圓現象,后輪轂的內軸承的內壁均勻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后輪轂的外軸承的內壁亦均勻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半軸導管外壁亦均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第一鍵(圖中未示出)的下半部分裝于半軸導管外壁的鍵槽內,第一鍵的上半部分裝于后輪轂的油封座圈內壁的鍵槽內、后輪轂的內軸承的內壁的鍵槽內、后輪轂的外軸承的內壁的鍵槽內。后輪轂的油封座圈、后輪轂的內軸承、后輪轂的外軸承共用第一鍵。
[0022]對于輪邊減速器的輪轂,輪邊減速器輪轂的油封座圈1、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內軸承(圖中未示出)和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外軸承(圖中未示出)均裝于第二半軸導管(圖中未示出)上,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內軸承的內徑與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外軸承的內徑相等,為防止輪邊減速器輪轂的油封座圈I發生走內圓現象,輪邊減速器輪轂的油封座圈I的內壁均勻布有鍵槽4;為防止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內軸承和外軸承發生走內圓現象,輪邊減速器輪轂的的內軸承的內壁均勻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輪邊減速器輪轂的的外軸承的內壁亦均勻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第二半軸導管外壁亦均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第二鍵(圖中未示出)的下半部分裝于第二半軸導管外壁的鍵槽內,第二鍵的上半部分裝于輪邊減速器輪轂的油封座圈內壁的鍵槽內、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內軸承的內壁的鍵槽內、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外軸承的內壁的鍵槽內。輪邊減速器輪轂的油封座圈、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內軸承、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外軸承共用第二鍵。
[0023]對于前輪轂,前輪轂的油封座圈1、前輪轂的內軸承(圖中未示出)均裝于第一轉向節軸(圖中未示出)上,前輪轂的外軸承(圖中未示出)裝于第二轉向節軸(圖中未示出)上,前輪轂的內軸承的內徑與前輪轂的外軸承的內徑不相等,為防止前輪轂的油封座圈I發生走內圓現象,前輪轂的油封座圈I的內壁均勻布有鍵槽4 ;為防止前輪轂的內軸承發生走內圓現象,前輪轂的內軸承的內壁均勻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第一轉向節軸外壁亦均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第三鍵(圖中未示出)的下半部分裝于第一轉向節軸外壁的鍵槽內,第三鍵的上半部分裝于前輪轂的油封座圈內壁的鍵槽內、前輪轂的內軸承的內壁的鍵槽內。前輪轂的油封座圈、前輪轂的內軸承共用第三鍵。為防止前輪轂的外軸承發生走內圓現象,前輪轂的外軸承的內壁亦均勻布有鍵槽;第二轉向節軸的外壁亦均布有鍵槽;第四鍵的下半部分裝于第二轉向節軸的外壁的鍵槽內,第四鍵的上半部分裝于前輪轂的外軸承內壁的鍵槽內。
[0024]對于前輪轂,前輪轂的內軸承的外圈與前輪轂相配合處均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前輪轂的外軸承的外圈與前輪轂相配合處亦均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鍵槽中裝有鍵,以利于防止前輪轂的內、外軸承走外圓。
[0025]對于后輪轂,后輪轂的內軸承的外圈與后輪轂相配合處均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后輪轂的外軸承的外圈與后輪轂相配合處亦均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鍵槽中裝有鍵,以利于防止后輪轂的內、外軸承走外圓。
[0026]對于輪邊減速器的輪轂,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內軸承的外圈與輪邊減速器輪轂相配合處均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外軸承的外圈與輪邊減速器輪轂相配合處亦均布有鍵槽(圖中未示出),鍵槽中裝有鍵,以利于防止輪邊減速器輪轂的內、外軸承走外圓。
[0027]此外,對于輪邊減速器殼體與輪轂的密封,可將現有O形密封圈改為至少二個活塞環槽,活塞環槽內裝有截面為圓形的活塞環。且,可將輪邊減速器的殼體端口設為喇叭口狀,以利于輪邊減速器殼體的順利拆裝。
[0028]通過以上改進,輪轂的內軸承和外軸承均不會再發生走內圓現象和外圓現象,輪轂經久耐用,很難損壞,數年無需維修。[0029]使用本發明,密封性能良好,輪轂內的潤滑油無需再選用潤滑脂,可直接使用齒輪油,有利于延長輪轂檢修周期,潤滑油很難泄漏;輪轂檢修時,活塞環能重復使用,無需更換,輪轂拆裝方便。
[0030]使用本發明,輪轂轉動時,活塞環5固定在活塞環槽2內,活塞環5不會和輪轂一起轉動,且活塞環5的彈性保持,密封性能良好,潤滑油很難泄漏。另外,由于活塞環5的截面為圓形,使得活塞環5與鑲套12之間的磨痕圓滑,便于拆裝。
[0031]本發明輪轂內密封裝置適用于各種型號輪轂的內密封。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包括油封座圈,其特征在于,油封座圈的外圓密封面設有至少兩個活塞環槽,活塞環槽內固裝有截面為圓形的活塞環,各活塞環的開口相互之間錯開180度,油封座圈的外圓密封面與輪轂的內密封面相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活塞環槽的槽底均設有一組銷柱孔,兩個銷柱孔構成一組,各組銷柱孔相互錯開180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銷柱孔為圓孔或方孔。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與活塞環開口相對的一端設有兩個銷柱,兩個銷柱固定于活塞環的內壁上,兩個銷柱對稱設于活塞環開口的中線兩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銷柱為圓柱或方柱。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輪轂的內密封面的內側設有鑲套,鑲套外壁設有螺紋,輪轂的內密封面亦設有螺紋,輪轂的內密封面與鑲套通過螺紋方式固接,油封座圈的外圓密封面通過鑲套與輪轂的內密封面相配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輪轂的內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鑲套的外側端口呈喇叭口狀,且喇叭口最大尺寸大于活塞環自由尺寸。
【文檔編號】F16J15/00GK103982655SQ201410254871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1日
【發明者】吳銀輝 申請人:吳銀輝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