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其包括管體、及用于連接所述管體的連接管,管體和連接管由M層的水泥凝固層和M-1層的植物纖維層壓制所構成,且M≥2,植物纖維層與水泥凝固層交錯設置,并該管體和連接管的內表面和外表面均為水泥凝固層;管體為一臺階管,其包括大外徑管和分別連接在大外徑管兩端的小外徑管;連接管與該管體連接的兩端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凹形卡槽,凹形卡槽內置耐磨密封圈,管體通過該連接管的內表面卡合在小外徑管的外圓面上相互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在保證水泥管強度前提下,提供一種環保、結構簡單、拼接方便且可有效解決水泥管連接處滲漏問題的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
【專利說明】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市政設施建設【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
【背景技術】
[0002]以往水泥管線鋪設,為了方便運輸,通常將水泥管設計成定長段,然后現場拼接成型,而目前大多數拼接均是采用對接方式,如果是埋于地下排水排污管線,因十層結構復雜,水泥管線各部分的壓力不勻等閑素的影響,又各節之間連接的強度較差,時間久了很容易發生錯位和漏水,降低了水泥管線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壽命。而對于,使用要求較高的插接式水泥管線連接,雖然其限制了管線各節錯位的可能性,但是其不僅仍然未解決滲漏這一難題,而且這種插接結構的水泥管,增加了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和安裝成本。
[0003]而且,現有大多數的水泥管為了增強水泥管的強度,通常在水泥管內增加玻璃纖維層和加強鋼筋,以提高水泥管的強度,雖然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泥管的強度,但是,一旦水泥管報廢,水泥管內的加強鋼筋很難回收再利用,造成浪費。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保證水泥管強度前提下,提供一種環保、結構簡單、拼接方便且可有效解決水泥管連接處滲漏問題的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之一種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其包括管體、及用于連接所述管體的連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和連接管由M層的水泥凝固層和M-1層的植物纖維層壓制所構成,且M > 2,所述的植物纖維層與水泥凝固層交錯設置,并該管體和連接管的內表面和外表面均為水泥凝固層;所述管體為一臺階管,其包括大外徑管和分別連接在所述大外徑管兩端的小外徑管;所述連接管與該管體連接的兩端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凹形卡槽,所述凹形卡槽內置耐磨密封圈,所述的管體通過該連接管的內表面卡合在所述小外徑管的外圓面上相互連接。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優選,所述的凹形卡槽為兩個。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優選,所述的耐磨密封圈為自膨脹橡膠密封圈。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優選,所述的植物纖維層內置玻璃纖維層,所述的玻璃纖維層夾設在所述的植物纖維層中。
[000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水泥管設計成管體、與連接兩個管體的連接管,且該管體和連接管由水泥凝固層和植物纖維層交錯壓制而成,通過設計多層植物纖維層可增加水泥管的強度,同時,由于植物纖維層可腐蝕,因此,當水泥管報廢后,植物纖維層會自然腐蝕,不會產生污染;同時,在管體的兩端設計成小外徑管,并在連接管的內表面與小外徑管連接處的兩端分別設置至少一個凹形卡槽,并在凹形卡槽內裝設一耐磨密封圈,管體與管體之間可通過連接管內表面卡合在管體的小外徑管外圓面上相互連接,不僅其結構簡單、生產輸送方便,而且,還可通過凹形槽內的耐磨密封圈解決管體連接時容易產生滲漏的問題。【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管體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2]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管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之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達成目的及功效,以下茲例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包括管體10、及用于連接管體10的連接管20,其中,該管體10和連接管20均由M層的水泥凝固層11和M-1層的植物纖維層12緊密壓制所構成,且M > 2;植物纖維層12與水泥凝固層11交錯設置,并該管體10和連接管20的內表面和外表面均為水泥凝固層11,以實現其防水耐磨的功能;且該管體10為一臺階管,包括大外徑管13和分別連接在大外徑管13兩端的小外徑管14 ;連接管20與兩個小外徑管14連接的內表面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凹形卡槽,該凹形卡槽內置耐磨密封圈21,管體10通過該連接管20的內表面卡合在小外徑管14的外圓面上相互連接。
[001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將水泥管設計成管體10、及用于連接管體10與管體10之間的連接管20,實現水泥管的可拆卸式相連,可方便水泥管的輸送;并且該管體10和連接管20均采用由M層的水泥凝固層11和M-1層的植物纖維層12緊密壓制所構成,且M的取值大小可根據通管體10的大外徑管13與其壁厚大小決定,且本實用新型的管體大外徑管的直徑最小可為75mm,其最大直徑可為2000mm,并該大外徑管的壁厚最小可做到0.8cm,最大壁厚可為10cm。并采用植物纖維層12可替代現有水泥管采用玻璃纖維和加強鋼筋,在確保水泥管的強度同時,可降低水泥管的生產成本,并在水泥管報廢后,水泥管內的植物纖維層12可自然腐蝕,不會產生污染,環保。而將管體10設計成兩端為小外徑管14和夾設在小外徑管14中間的大外徑管13,并配合在連接管20與小外徑管14的內表面連接處分別設置至少一個凹形卡槽,且在該凹形卡槽內置耐磨密封圈21,當管體10通過連接管20的內表面卡合在小外徑管14的外圓面上時,可將兩個管體10連接在一起,實現管體10的拼接,由于連接管20內表面的耐磨密封圈21可有效的放置管體10連接處滲漏的問題。
[0016]作為本案的優選方案,為了進一步確保該管體10與連接管20連接處出現滲漏的問題,該凹形卡槽為兩個,且該耐磨密封圈21為自膨脹橡膠密封圈,當自膨脹橡膠密封圈進水后,密封圈自我膨脹,進一步加強管體與連接管的連接緊密性,以防止其滲漏。
[0017]進一步,為了增強水泥管的機械強度,該植物纖維層12內置玻璃纖維層,且該玻璃纖維層夾設在植物纖維層12中。
[0018]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其包括管體、及用于連接所述管體的連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和連接管由M層的水泥凝固層和M-1層的植物纖維層壓制所構成,且M > 2,所述的植物纖維層與水泥凝固層交錯設置,并該管體和連接管的內表面和外表面均為水泥凝固層;所述管體為一臺階管,其包括大外徑管和分別連接在所述大外徑管兩端的小外徑管;所述連接管與該管體連接的兩端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凹形卡槽,所述凹形卡槽內置耐磨密封圈,所述的管體通過該連接管的內表面卡合在所述小外徑管的外圓面上相互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形卡槽為兩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密封圈為自膨脹橡膠密封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纖維增強水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纖維層內置玻璃纖維層,所述的玻璃纖維層夾設在所述的植物纖維層中。
【文檔編號】F16L9/08GK203784479SQ201420155858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日
【發明者】江東海, 周玉松, 劉振華, 汪建平, 劉浩 申請人:浙江清宇管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