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固混合介質切換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固混合介質切換裝置。其由手柄、絲桿、螺母套、填料函、支架、介質出口管及密封組件組成,密封組件為錐柱式密封組件,其安裝在罐體的出口處并與介質出口管連接,介質出口管的上端與填料函連接、絲桿穿過螺母套和填料函與錐柱式密封組件進行連接,螺母套通過支架進行固定,手柄設置在絲桿的上端。本實用新型將系統轉換閥內密封組件設計成錐柱式密封體組件,直接安裝在介質出口管道上,通過提升和下降絲桿達到啟閉切換目的,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使用壽命長,切換快速準確,密封可靠,既安全又環保,操作方便減輕了人工勞動量等優點,是一種對氣固混合介質進行切換的理想裝置。
【專利說明】一種氣固混合介質切換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固混合介質切換裝置,屬于化工有色冶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生產四氯化鈦的過程中,使用的氣固混合介質切換裝置是在介質來源口的管段上安裝高溫球閥,以達到控制切換的目的。由于管道直徑較大,其相應的閥體龐大,重量增加,價格較貴。操作時很費力,閥芯結垢后常關不到位,且易出現閥體卡死現象。在實際操作中,經常出現閥門手輪搬壞或閥件破裂,原系統切換閥因自重大,在檢修或更換時,須借助于吊車或其它起吊工具才能完成,更換過程耗時,導致大量廢氣溢出,造成腐蝕和污染;且成本上極不經濟。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以上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密封可靠,切換準確,制造成本低,使用壽命長的氣固混合介質切換裝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氣固混合介質切換裝置,主要由手柄、絲桿、螺母套、填料函、支架、介質出口管及密封組件組成,所述密封組件為錐柱式密封組件,其安裝在罐體的出口處并與介質出口管連接,介質出口管的上端與填料函連接、絲桿穿過螺母套和填料函與錐柱式密封組件進行連接,螺母套通過支架進行固定,手柄設置在絲桿的上端。
[000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7]本實用新型將系統轉換閥內密封組件設計成錐柱式密封體組件,直接安裝在介質出口管道上,通過提升和下降絲桿達到啟閉切換目的,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使用壽命長,切換快速準確,密封可靠,既安全又環保,操作方便減輕了人工勞動量等優點,可廣泛用于冶金,化工,環保等行業的現場操作,是一種對氣固混合介質進行切換的理想裝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手柄1、絲桿2、螺母套3、填料函4、支架5、介質出口管6、密封組件7。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本實施例所述內容。
[001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氣固混合介質切換裝置,主要由手柄1、絲桿2、螺母套3、填料函4、支架5、介質出口管6及密封組件7組成,所述密封組件7為錐柱式密封組件,其安裝在罐體8的出口處并與介質出口管6連接,介質出口管6的上端與填料函4連接、絲桿2穿過螺母套3和填料函4與錐柱式密封組件7進行連接,螺母套3通過支架5進行固定,手柄I設置在絲桿2的上端。
[0012]使用時,介質從罐體8進入切換裝置,錐柱式密封組件7是閉合狀態,旋轉手柄I帶動絲桿2從支架5固定好的螺母套3中向上旋合,提升錐柱式密封組件7至需要位置,打開介質通道(填料函4密閉好介質不向外溢出,錐柱式密封組件7中的錐套固定在介質出口管6上);如需關閉時,則進行逆向操作,反轉手輪1,將錐柱式密封組件7向下旋入貼緊錐套即可,其通過提升和下降絲桿即可達到啟閉切換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氣固混合介質切換裝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手柄(I)、絲桿(2)、螺母套(3)、填料函(4)、支架(5)、介質出口管(6)及密封組件(7)組成,所述密封組件(7)為錐柱式密封組件,其安裝在罐體(8)的出口處并與介質出口管(6)連接,介質出口管(6)的上端與填料函(4)連接、絲桿(2)穿過螺母套(3)和填料函(4)與錐柱式密封組件(7)進行連接,螺母套(3)通過支架(5)進行固定,手柄(I)設置在絲桿(2)的上端。
【文檔編號】F16K1/38GK204164373SQ201420309114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1日
【發明者】喻盛旭, 翁啟鋼, 蔡增新, 姜寶偉, 王石金, 李衛紅, 金芳榮, 鄒義, 李志文 申請人:遵寶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