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輪轂用軸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件用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裝配輪轂用軸頭。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裝配輪轂用軸頭,裝配輪轂用軸頭包括軸狀本體,所述的軸狀本體由上至下逐漸收縮,所述的軸狀本體的外側壁上開設有弧形凹面,所述的軸狀本體的上端面上連接有柱形凸起,所述的柱形凸起上開設有凹陷結構,所述的凹陷結構穿過柱形凸起后延伸進入軸狀本體內,所述的凹陷結構包括上孔、中孔和下孔,所述的上孔為圓柱形孔,所述的上孔從貫穿柱形凸起的上下兩端后延伸進入軸狀本體內,所述的中孔為由上至下逐漸收縮的錐形孔,所述的下孔的前端為弧形凹面;所述的凹陷結構延伸至軸狀本體的四分之三處。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能夠很好的延長其使用時間。
【專利說明】裝配輪穀用軸頭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件用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裝配輪轂用軸頭。
【背景技術】
[0002] 軸頭是機械傳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機械部件,在機械傳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 用。目前的軸頭在機械傳動時,由于結構與系統的匹配性較差,在使用過程中常出現如下缺 陷:
[0003] 1、傳動過程中軸頭傳動力不均,傳動效果較差,在傳動過程中摩擦系數較大,磨損 嚴重,影響使用壽命,導致部件的更換頻率較高,成本上漲。
[0004] 2、現有軸頭與系統的其它部件連接不牢固,不能有效滿足連接強度的要求,甚至 導致軸頭在傳動過程中出現脫落的現象。
[0005] 3、現有軸頭上的開孔位置較淺,從而使得軸頭與焊接在開孔內的其他部件的連接 不穩定,各易斷裂。
[0006] 所以上述的軸頭的結構設計不合理,使得軸頭存在較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7]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合理,能夠很好 的延長其使用時間的裝配輪轂用軸頭,其技術方案如下:
[0008] 裝配輪轂用軸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配輪轂用軸頭包括軸狀本體,所述的軸狀 本體由上至下逐漸收縮,所述的軸狀本體的外側壁上開設有弧形凹面,所述的軸狀本體的 上端面上連接有柱形凸起,所述的柱形凸起上開設有凹陷結構,所述的凹陷結構穿過柱形 凸起后延伸進入軸狀本體內,所述的凹陷結構包括上孔、中孔和下孔,所述的上孔為圓柱形 孔,所述的上孔從貫穿柱形凸起的上下兩端后延伸進入軸狀本體內,所述的中孔為由上至 下逐漸收縮的錐形孔,所述的下孔的前端為弧形凹面;所述的凹陷結構延伸至軸狀本體的 四分之三處。
[0009]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配輪轂用軸頭,在使用的時候,軸狀本體的外壁處裝配連有 車軸輪轂。而軸狀本體的外側壁上開設有弧形凹面,從而使得車軸輪轂的裝配更加的牢固、 穩定,不易脫落。而所述的凹陷結構穿過柱形凸起后延伸進入軸狀本體內,所述的凹陷結構 包括上孔、中孔和下孔。所述的凹陷結構延伸至軸狀本體的四分之三處,通過凹陷結構可以 焊接空心方向軸管,由于凹陷結構的形狀和其在軸狀本體上的深度位置,使得空心方向軸 管和軸狀本體的焊接更加的牢固,穩定,不易斷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toon] 下面結合圖1具體說明實施例:
[0012] 如圖1所示,裝配輪轂用軸頭,所述的裝配輪轂用軸頭包括軸狀本體1,所述的軸 狀本體1由上至下逐漸收縮,所述的軸狀本體1的外側壁上開設有弧形凹面2,所述的軸狀 本體1的上端面上連接有柱形凸起3,所述的柱形凸起3上開設有凹陷結構4,所述的凹陷 結構4穿過柱形凸起3后延伸進入軸狀本體1內,所述的凹陷結構4包括上孔5、中孔6和 下孔7,所述的上孔5為圓柱形孔,所述的上孔5從貫穿柱形凸起3的上下兩端后延伸進入 軸狀本體1內,所述的中孔6為由上至下逐漸收縮的錐形孔,所述的下孔7的前端為弧形凹 面8 ;所述的凹陷結構4延伸至軸狀本體1的四分之三處。
[0013]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配輪轂用軸頭,在使用的時候,軸狀本體的外壁處裝配連有 車軸輪轂。而軸狀本體的外側壁上開設有弧形凹面,從而使得車軸輪轂的裝配更加的牢固、 穩定,不易脫落。
[0014] 所述的凹陷結構包括上孔、中孔和下孔。所述的凹陷結構延伸至軸狀本體的四分 之三處,通過凹陷結構可以焊接空心方向軸管。
【權利要求】
1.裝配輪轂用軸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配輪轂用軸頭包括軸狀本體,所述的軸狀 本體由上至下逐漸收縮,所述的軸狀本體的外側壁上開設有弧形凹面,所述的軸狀本體的 上端面上連接有柱形凸起,所述的柱形凸起上開設有凹陷結構,所述的凹陷結構穿過柱形 凸起后延伸進入軸狀本體內,所述的凹陷結構包括上孔、中孔和下孔,所述的上孔為圓柱形 孔,所述的上孔從貫穿柱形凸起的上下兩端后延伸進入軸狀本體內,所述的中孔為由上至 下逐漸收縮的錐形孔,所述的下孔的前端為弧形凹面;所述的凹陷結構延伸至軸狀本體的 四分之三處。
【文檔編號】F16C3/02GK203906524SQ201420341812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5日
【發明者】陳瑞龍, 李振興 申請人:浙江龍虎鍛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