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包括:外圈、內圈、隔圈、滾動體、保持架、儲脂溝;其中:在所述內圈與外圈中間的溝道內裝設有滾動體,其中:外圈為T型圓環狀,兩側設有溝道,內圈為雙內圈溝道,其雙內圈中間夾設有隔圈;在所述內圈與外圈中間的溝道內設有保持架、且與滾動體連接,其中:保持架為雙半結構,中間設有球型兜孔,滾動體為球型,設置在保持架兜孔內;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內圈溝道上增加變曲率儲脂,從而達到新型結構軸承有效儲脂量大大增加,延長軸承潤滑維護周期的目的。
【專利說明】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特別是涉及一種內圈溝道帶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
【背景技術】
[0002]高速高剛度脂潤滑雙向推力球軸承廣泛應用于各種高速高剛度主軸(各類車床)中,傳統高速高剛度雙向推力軸承采用油浴潤滑,床頭箱內注入潤滑油,軸承部分侵入潤滑油中,當主軸高速旋轉時,軸承帶動潤滑油飛濺到需要潤滑的部位。現今國際上高速高剛度軸承普遍采用脂潤滑替代油浴潤滑,并在軸承外圈設計注脂槽,注脂口,即可實現軸承重復注脂,能起到有效潤滑作用的潤滑脂是指能進入滾動區的潤滑脂,只有溝道內儲存的少量潤滑脂為有效潤滑脂,但受現有軸承套圈單一曲率溝道結構限制,溝道儲存的潤滑脂量很少,特別是當軸承高速旋轉,大量潤滑脂由于離心力被甩到溝道外,能起到潤滑作用的潤滑脂量就微乎其微了,軸承潤滑脂維護周期短,影響到機床的使用。
[0003]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0004]有鑒于上述現有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過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為了克服現有的高速高剛度脂潤滑雙向推力球軸承老結構單一曲率溝道儲脂量少,軸承維護周期短的缺陷,通過在內圈溝道上增加變曲率儲脂槽,從而達到新型結構軸承有效儲脂量大大增加,延長軸承潤滑維護周期的目的。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包括:外圈、內圈、隔圈、滾動體、保持架、儲脂溝;其中:在所述內圈與外圈中間的溝道內裝設有滾動體,其中:外圈為T型圓環狀,兩側設有溝道,內圈為雙內圈溝道,其雙內圈中間夾設有隔圈;在所述內圈與外圈中間的溝道內設有保持架、且與滾動體連接,其中:保持架為雙半結構,中間設有球型3?孔,滾動體為球型,設置在保持架兜孔內;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0008]前述的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其特征在于內圈為雙內圈,且在雙內圈內側溝道處設有儲脂溝。
[000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包括:外圈、內圈、隔圈、滾動體、保持架、儲脂溝;其中:在所述內圈與外圈中間的溝道內裝設有滾動體,其中:外圈為T型圓環狀,兩側設有溝道,內圈為雙內圈溝道,其雙內圈中間夾設有隔圈;在所述內圈與外圈中間的溝道內設有保持架、且與滾動體連接,其中:保持架為雙半結構,中間設有球型兜孔,滾動體為球型,設置在保持架兜孔內;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原理:內圈溝道帶變曲率儲脂溝的高速高剛度雙向推力球軸承,包括外圈,雙內圈,在內圈和外圈之間設計保持架和鋼球,其特點在于所述內圈溝道增加變曲率儲脂溝,通過在溝道滾動區附近增加變曲率儲脂溝,并結合不同轉數對儲脂溝曲率的優化設計,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因軸承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使得儲脂溝內潤滑脂甩出有效潤滑區,從而保證進入溝道有效潤滑的潤滑脂量大大增加,儲脂溝內潤滑脂因為重力和溫度上升后運動粘度的變化而進入內圈溝道,由于鋼球的滾動和自旋運動,將新潤滑脂蠕動進滾動區替代舊潤滑脂,保證長期持續潤滑軸承。
[0010]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至少具有下列優點及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內圈滾動區附近設置變曲率儲脂溝,配合軸承外圈注脂口及主軸廠家在軸承座中的相應結構,解決了現有脂潤滑雙向推力球軸承因內部結構原因,有效潤滑作用的潤滑脂量少,本結構儲脂溝中儲存的潤滑脂都為有效潤滑脂,能夠通過鋼球滾動和自旋運動將新潤滑脂蠕動進滾動區替代舊潤滑脂,從而達到新型結構軸承潤滑維護周期大大延長的目的;
[0011]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的總裝結構示意圖。
[0013]1:外圈 2:內圈
[0014]3:隔圈 4:滾動體
[0015]5:保持架6:儲脂溝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其【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0017]請參閱圖1所示,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的總裝結構示意圖。
[0018]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包括:外圈1、內圈2、隔圈3、滾動體4、保持架5、儲脂溝6 ;其中:
[0019]在所述內圈2與外圈I中間的溝道內裝設有滾動體4,其中:外圈I為T型圓環狀,兩側設有溝道,內圈2為雙內圈溝道,其雙內圈中間夾設有隔圈3 ;
[0020]在所述內圈2與外圈I中間的溝道內設有保持架5且與動滾動體4連接,其中:保持架5為雙半結構,中間設有球型兜孔,滾動體4為球型,設置在保持架5兜孔內;
[0021]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應用時,如圖1所示:
[0022]本實用新型為內圈2帶變曲率儲脂溝6的高速高剛度雙向推力球軸承,包括外圈,雙內圈,在內圈2和外圈I之間設計保持架5和滾動體4,其特點在于所述內圈2為雙內圈溝道增加變曲率儲脂溝6,通過在溝道滾動區附近增加變曲率儲脂溝6,并結合不同轉數對儲脂溝6曲率的優化設計,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因軸承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使得儲脂溝6內潤滑脂甩出有效潤滑區,從而保證進入溝道有效潤滑的潤滑脂量大大增加,儲脂溝6內潤滑脂因為重力和溫度上升后運動粘度的變化而進入內圈溝道,由于滾動體4的滾動和自旋運動,將新潤滑脂蠕動進滾動區替代舊潤滑脂,保證長期持續潤滑軸承;
[002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I)、內圈(2)、隔圈(3)、滾動體(4)、保持架(5)、儲脂溝(6);其中: 在所述內圈⑵與外圈⑴中間的溝道內裝設有滾動體(4),其外圈⑴為T型圓環狀,兩側設有溝道,內圈⑵為雙內圈溝道,其雙內圈中間夾設有隔圈⑶; 在所述內圈(2)與外圈(I)中間的溝道內設有保持架(5)、且與滾動體(4)連接,其中:保持架(5)為雙半結構,中間設有球型兜孔,滾動體(4)為球型,設置在保持架(5)兜孔內;所述儲脂溝為變曲率儲脂溝。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圈儲脂溝的雙向推力角接觸球軸承,其特征在于內圈(2)為雙內圈,且在雙內圈內側溝道處設有儲脂溝(6)。
【文檔編號】F16C33/58GK204140649SQ201420367076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日
【發明者】王 華, 王道全, 王鑫, 王德龍, 王彥成 申請人:洛陽德潤精密機床軸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