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曳引機制動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間隙快速調節的制動器。
背景技術:
鑒于目前電梯行業對曳引機制動器氣隙精確化、調節方式的便捷化要求,曳引機用電磁制動器的結構形式與調節方式便捷化設計的改變是必然趨勢。通過改變電磁制動器的結構以及調節方式,能夠實現結構的精簡,降低裝配的勞動強度與裝配技能要求,同時便于產品的工地維護,提升產品的性能。
目前市場上的曳引機用電磁制動器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間隙調節:
(1)通過安裝螺栓與導向螺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實現間隙調節。具體結構采用四顆安裝螺栓與四顆導向螺栓(共計八顆螺栓)互相作用達到調節間隙的目的,安裝螺栓與導向螺栓均有設定的鎖緊力矩要求(根據螺栓規格與性能等級規定),勞動強度與間隙調節技能要求較高,且制動器的安裝是通過四顆安裝螺栓穿過電磁鐵、銜鐵與機座連接,人工托舉或機械式吊裝制動器與機座通過螺栓進行連接裝配。
(2)通過塞片方式實現制動器間隙調節,該類產品減少了導向螺栓(在電磁鐵與銜鐵間使用導向銷進行導向),產品對零件精度要求提高(機座端面平整度、軸承安裝位置及塞片厚度等等),通過精度的控制來保證間隙的調節,該類產品對零部件加工制造精度要求較高,加工制造成本較大,且調節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間隙快速調節的制動器,能夠對制動器的間隙進行快速調節,提高生產效率,便于工地維護,極大地降低了制動器間隙調節的勞動強度,并能保證產品的質量。
一種間隙快速調節的制動器,包括相互配合的電磁鐵與銜鐵,在使用狀態下,所述銜鐵朝向安裝面,所述電磁鐵上設有:
將制動器固定在安裝面上的緊固件,該緊固件通過彈性元件對電磁鐵施加朝向銜鐵一側的安裝預緊力;
與安裝面相抵的調節件,對電磁鐵施加背向銜鐵一側并使彈性元件發生形變的調節力。
本發明中所述的安裝面指:曳引機上用于安裝制動器的面。制動器本身不包括安裝面,在調節間隙時,依靠安裝面給予調節件作用力。
本發明提供的制動器通過緊固件安裝在曳引機上,并通過調節件調節電磁鐵與銜鐵的間隙。調節間隙時,先通過緊固件施加安裝預緊力,通過彈性元件壓緊使銜鐵和電磁體的間隙為零,然后利用調節件對電磁鐵施加遠離銜鐵的力,即壓縮彈性元件,使電磁鐵遠離銜鐵出現間隙,并通過調節件進一步調節間隙的大小。
現有技術中,調節制動器中電磁鐵和銜鐵的間隙時,導向空心螺栓與電磁鐵螺紋配合,安裝螺栓穿過電磁鐵、銜鐵以及導向空心螺栓,調節電磁鐵和銜鐵的間隙時需要調節安裝螺栓和導向空心螺栓,通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實現間隙調節。
作為優選,所述緊固件為滑動貫穿電磁鐵的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頭部位于電磁鐵背向銜鐵一側且與電磁鐵之間抵壓有所述彈性元件,第一螺栓的桿部延伸出銜鐵一側用于與安裝面螺紋配合產生所述安裝預緊力。
制動器通過第一螺栓安裝在曳引機上,第一螺栓的頭部與電磁鐵之間抵壓所述彈性元件,安裝制動器時,通過第一螺栓的頭部向彈性元件施力,通過彈性元件抵壓電磁鐵與銜鐵之間的間隙為零。第一螺栓同時起到固定制動器以及調節銜鐵和電磁鐵間隙的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電磁鐵上帶有用于穿設第一螺栓的安裝孔,所述第一螺栓與安裝孔間隙配合。
第一螺栓與安裝孔之間為間隙配合,即第一螺栓將制動器安裝在曳引機上后,電磁鐵可以沿第一螺栓軸向滑動。
為了實現電磁鐵沿第一螺栓軸向滑動的目的,可以將安裝孔設置為光孔,或者將第一螺栓與安裝孔配合的一段設置為光桿,或者同時將安裝孔設為光孔,將第一螺栓與安裝孔配合的一段設置為光桿。
所述彈性元件的作用在于向電磁鐵施加靠近銜鐵的力,同時,在調節件調節間隙時,彈性元件能夠被壓縮,從而使電磁鐵和銜鐵之間產生間隙。
彈性元件的設置方式可以有多種,例如,所述彈性元件為套設在第一螺栓上的碟形彈簧或螺旋彈簧。
為了保證安裝的穩定性以及制動器工作時的穩定性,優選的,所述緊固件至少有四個,分布在電磁鐵的邊緣部位。
作為優選,所述調節件為貫穿電磁鐵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延伸出銜鐵一側且與安裝面相抵,所述第二螺栓與電磁鐵螺紋配合以產生所述調節力。
所述第二螺栓與銜鐵間隙配合,第二螺栓的一端抵靠安裝面,通過安裝面施加的反作用力,推動與第二螺栓螺紋配合的電磁鐵克服彈性元件的彈力遠離銜鐵。
作為優選,所述電磁鐵帶有螺紋孔或固定有螺母,所述第二螺栓通過螺紋孔或螺母與電磁鐵螺紋配合。
所述第二螺栓上還套設有鎖緊螺母,當間隙調節到位后,利用鎖緊螺母固定電磁鐵的位置以保持間隙穩定。
為了保證間隙調節的均勻性,優選地,所述調節件至少有兩個,分布在電磁鐵的相對兩側。
調節件和緊固件可以相鄰布置,為了保證間隙調節的均勻性,調節件盡可能分散得布置在電磁鐵上。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制動器的安裝方式更加簡便省力,不需要同時調整多顆螺栓,降低勞動強度,可有效減少因制動器自重導致安裝時,螺栓與曳引機機座螺紋孔裝偏的問題;
2)制動器的間隙調節更加便捷省力,只需要調整調節件的位置即可,提高生產效率,便于工地維護,提升產品質量;
3)電磁鐵與銜鐵之間的導向更加精確有效,規避制動時的剪切力對緊固件和調節件的沖擊;
4)提高產品的配合精度,制動器吸合釋放過程中克服的阻力減小,更加順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間隙快速調節的制動器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間隙快速調節的制動器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制動器在曳引機上的安裝示意圖。
圖中:1、銜鐵;2、第一螺栓;3、碟形彈簧;4、第二螺栓;5、鎖緊螺母;6、電磁鐵;7、曳引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間隙快速調節的制動器做詳細描述。各附圖所示的標記和實施例不應看作是對本發明技術的限制,任何在本發明基礎上的變型和增加均被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結構形式不僅限于圖示的結構示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間隙快速調節的制動器,包括相互配合的電磁鐵6與銜鐵1,電磁鐵6上設有緊固件(即第一螺栓2)和調節件(即第二螺栓4)。
如圖1、圖2所示,緊固件為滑動貫穿電磁鐵6的第一螺栓2,第一螺栓2的頭部位于電磁鐵6背向銜鐵1的一側,第一螺栓2與電磁鐵6之間抵壓有碟形彈簧3(即彈性元件),碟形彈簧3套設在第一螺栓2上。第一螺栓2的桿部延伸出銜鐵1的一側與曳引機7的機殼螺紋配合。
第一螺栓2為兩組,兩組第一螺栓2分別布置在電磁鐵6的頂部和底部。每組第一螺栓2為兩根,兩根螺栓對稱布置在電磁鐵6軸線的兩側。
電磁鐵6上帶有用于穿設第一螺栓2的安裝孔,第一螺栓2與安裝孔間隙配合,本實施例中,安裝孔為光孔。
如圖1、圖2所示,調節件為貫穿電磁鐵6的第二螺栓4,第二螺栓4與電磁鐵6螺紋配合,第二螺栓4的一端延伸出銜鐵1一側且與安裝面相抵。
電磁鐵6帶有螺紋孔,且第二螺栓4上套設有鎖緊螺母5。當間隙調節至適當時,通過鎖緊螺母5固定第二螺栓4與電磁鐵6的相對位置。
第二螺栓4為兩個,其中一個第二螺栓4位于頂部兩個第一螺栓2之間,另一個第二螺栓4位于底部兩個第一螺栓2之間。
本實施例提供的制動器安裝在曳引機7上的狀態如圖3所示,曳引機7兩側分別安裝一個制動器,曳引機7機殼上用于安裝制動器的面為安裝面,安裝時,首先,通過四個第一螺栓2壓縮彈性元件,碟形彈簧3向電磁鐵6施力,使電磁鐵6靠近銜鐵1,使電磁鐵6與銜鐵1之間的間隙為零,然后,旋轉兩個第二螺栓4,第二螺栓4的一端抵緊安裝面,通過安裝面的反作用力,使與第二螺栓4螺紋配合的電磁鐵6克服碟形彈簧3的彈力遠離銜鐵1,當電磁鐵6與銜鐵1之間的間隙適當時,通過鎖緊螺母5鎖定第二螺母與電磁鐵6的相對位置。
制動器間隙調節完畢后,當制動器釋放時,銜鐵1不需要克服任何阻力,當制動器吸合時,僅需克服銜鐵1與電磁鐵6之間彈簧的作用力,而不需要克服額外的阻力,使制動器的工作過程更為順暢。
本發明提供的制動器通過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實現制動器間隙的便捷化調節,極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調節效率,保證了制動器安裝定位的精準化與制動器導向的流暢性,提升了電磁制動器產品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