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緊固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組合螺母。
背景技術:
螺母廣泛應用于各種零部件的緊固連接,在閥體與管道連接的場合中,常用螺母與螺栓連接。由于閥體法蘭上的螺母是通過人工敲擊扳手來預緊的,該敲擊力難以控制。另外,在對螺母進行預緊的過程中,螺母與螺栓各自的螺紋受到的軸向作用力較大,且彼此產生滑動摩擦,容易對螺栓的螺紋造成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組合螺母,其能避免對螺桿的螺紋造成損傷。
本發明提供的新型組合螺母,包括內套、外套和導向墊圈,外套呈六角柱體,內套呈圓柱體,外套套設在內套外,外套與內套通過螺紋連接,內套內側壁設有與螺栓配合的螺紋;內套尾端的外側壁設有開口位于所述尾端端面且朝內套頭端方向延伸的滑槽,導向墊圈內側壁具有導向部,導向部內側與內套軸線的距離比導向墊圈的內徑小,導向部與所述滑槽可滑動地配合。
具體地,所述導向部朝內套頭端的方向延伸。
具體地,所述滑槽貫穿內套的側壁。
具體地,所述內套頭端的外側壁設有止動外緣,所述外套的螺孔為二級階梯孔,二級階梯孔的沉頭孔設于外套頭端的端面,沉頭孔能容納止動外緣。
具體地,所述內套外螺紋的升角比其內螺紋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提供的新型組合螺母,包括內套、外套和導向墊圈,外套呈六角柱體,內套呈圓柱體,外套套設在內套外,外套與內套通過螺紋連接,內套內側壁設有與螺栓配合的螺紋;內套尾端的外側壁設有開口位于所述尾端端面且朝內套頭端方向延伸的滑槽,導向墊圈內側壁具有導向部,導向部內側與內套軸線的距離比導向墊圈的內徑小,導向部與所述滑槽可滑動地配合。當該新型組合螺母與螺栓連接時,先將導向墊圈套在螺栓外,再將內套與外套整體擰進螺栓。繼而,使導向墊圈的導向部與內套的滑槽形成可滑動配合。進一步轉動外套至導向墊圈被外套壓緊而不能轉動。此時可轉動外套以進行預緊:由于內套的滑槽與導向墊圈的導向部配合,且內套因導向墊圈被外套壓緊而不能轉動。進一步轉動外套會帶動內套和螺栓一并作軸向直線移動(通過外側的螺紋副傳動),從而實現該新型組合螺母的預緊。在預緊的過程中,內套與螺栓是一并移動的,兩者的螺紋沒有滑動摩擦,從而避免螺母對螺栓的螺紋造成損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新型組合螺母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的新型組合螺母的另一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的新型組合螺母的分解狀態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新型組合螺母與螺栓旋合且未進行預緊時的剖切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內套、 2. 外套、
3. 導向墊圈、 4. 滑槽、
5. 導向部、 6. 止動外緣、
7. 沉頭孔、 8. 管道外緣、
9. 閥體法蘭、 10. 螺栓、
11. 螺栓尾部。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本實施例提供的新型組合螺母,包括內套1、外套2和導向墊圈3。
見圖1至圖3,外套2呈六角柱體,內套1呈圓柱體。外套2套設在內套1外,外套2與內套1通過螺紋連接,內套1內側壁設有與螺栓10配合的螺紋,內套1外螺紋的升角比其內螺紋小。
內套1尾端的外側壁設有開口位于該尾端端面且朝內套1頭端方向延伸的滑槽4,優選地,滑槽4貫穿內套1的側壁。導向墊圈3內側壁具有導向部5,導向部5朝內套1頭端的方向延伸。導向部5內側與內套1軸線的距離比導向墊圈3的內徑小(見圖3)。導向部5與滑槽4可滑動地配合。
內套1頭端的外側壁設有止動外緣6。外套2的螺孔為二級階梯孔,二級階梯孔的沉頭孔7設于外套2頭端的端面,沉頭孔7能容納止動外緣6。
本實施例的新型組合螺母的應用過程如下:
參考圖4,管道外緣8與閥體法蘭9各自的連接孔對齊,螺栓10依次穿過管道外緣8與閥體法蘭9的連接孔。繼而,將導向墊圈3套在螺栓10外(導向墊圈3與螺栓10之間有間隙),然后將內套1和外套2整體擰進螺栓10。由于內套1外螺紋的升角比其內螺紋小,內套1與外套2之間的摩擦力較內套1與螺栓10之間的摩擦力大,使得在擰動內套1和外套2過程中,內套1與外套2保持相對靜止,而內套1與螺栓10通過螺紋傳動。在內套1和外套2整體接近螺栓尾部11時,調整導向墊圈3至其導向部5進入內套1的滑槽4中,然后繼續將內套1和外套2整體擰緊,直至外套2與閥體法蘭9共同將導向墊圈3夾緊,該狀態如圖4所示。
由于導向墊圈3被夾緊,導向墊圈3的端面受到較大摩擦力,其轉動受到阻礙,而導向墊圈3的導向部5與內套1的滑槽4可滑動地配合,使得內套1的轉動亦受到阻礙。此時繼續轉動外套2會帶動內套1和螺栓10整體軸向上移(通過外側的螺紋副傳動),從而將螺栓10預緊。在預緊的過程中,內套1與螺栓10是一并軸向移動的,兩者的螺紋沒有滑動摩擦,從而避免螺母對螺栓的螺紋造成損傷。
當需要擰松本實施例的新型組合螺母時,可反方向轉動外套2,從而帶動內套1與螺栓10一并下移至如圖4所示的非預緊狀態。此時,止動外緣6進入沉頭孔7中且止動外緣6的下端面與沉頭孔7的底面相互抵著,使外套2不能再帶動內套1下移。此時外套2與內套1相對靜止,轉動外套2會使外套2和內套1整體軸向上移(通過內側的螺紋副傳動),使導向墊圈3的壓緊被解除,導向墊圈3能夠轉動。此時轉動外套2以帶動內套1一并轉動,直至其一并脫離螺栓10。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