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型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強度緩沖式發動機外殼鋁型材。
背景技術:
鋁合金因良好的力學性能、質地輕、易加工性能和耐腐蝕性能被廣泛用于制造生產汽車零部件替代其他材質。發動機外殼型材就是其中的一種,現有的發動機外殼型材結構強度較小,且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會造成外殼體的劇烈顫動。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高強度緩沖式發動機外殼鋁型材。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高強度緩沖式發動機外殼鋁型材,包括:首尾依次連接并在其內部形成腹腔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其中:
在任意橫截面上,第一壁板、第三壁板截面寬度相等,第二壁板、第四底板的截面寬度相等,且第一壁板、第三壁板的截面寬度均小于第二壁板、第四壁板的截面寬度;
第一壁板、第三壁板均為平面板并彼此平行,第一壁板靠近第三壁板的一側設有第一安裝座、第二安裝座;第一安裝座、第二安裝座分別位于第一壁板與第二壁板、第一壁板與第四壁板的相接處,且第一安裝座包括第一銜接部和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座包括第二銜接部和第二安裝部;第一銜接部、第二銜接部均與第一壁板一體成型;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分別位于第一銜接部、第二銜接部遠離第一壁板的一側,且第一安裝部與第一銜接部一體成型,第一安裝部的橫截面積大于第一銜接部的橫截面積,第一安裝部內部設有與腹腔同向延伸的第一安裝槽,第二安裝部與第二銜接部一體成型,第二安裝部的橫截面積大于第二銜接部的橫截面積,第二安裝部內部設有與腹腔同向延伸的第二安裝槽;
第二壁板、第四壁板均為折彎板,且由第一壁板向第三壁板方向,第二壁板、第四壁板均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折彎面、第二折彎面、第三折彎面和第四折彎面;
第一折彎面垂直于第一壁板,且第一折彎面與第一壁板相接處光滑過渡;
第二折彎面位于第一折彎面遠離腹腔的一側并與第一折彎面平行,且第二折彎面與第一折彎面之間預留有第一間距,第二折彎面與第一折彎面光滑連接;
第三折彎面位于第二折彎面遠離腹腔的一側并與第二折彎面平行,且第三三折彎面與第二折彎面之間預留有第二間距,第三折彎面與第二折彎面光滑連接;
第四折彎面位于第三折彎面靠近腹腔的一側并與第三折彎面平行,且第四折彎面與第三折彎面之間預留有第三間距,第四折彎面與第三折彎面光滑連接,第四折彎面遠離第三折彎面的一側與第三壁板光滑連接;
第二壁板、第四壁板中的第三折彎面靠近腹腔的一側分別設有第一卡接構件、第二卡接構件;
第一卡接構件包括第一平面板,第一平面板垂直于第二壁板中第三折彎面并與該第三折彎面一體成型,第一平面板遠離該第三折彎面的一側設有第一L形板,第一平面板與第一L形板相互配合形成與腹腔同向延伸的第一卡槽,且第一卡槽的槽口朝向第四壁板;
第二卡接構件包括第二平面板,第二平面板垂直于第四壁板中第三折彎面并與該第三折彎面一體成型,第二平面板遠離該第三折彎面的一側設有第二L形板,第二平面板與第二L形板相互配合形成與腹腔同向延伸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一卡槽的所在面分別平行于第一壁板、第三壁板,且第二卡槽的槽口朝向第二壁板;
第二壁板、第四壁板中的第三折彎面與第四折彎面相接處分別設有第一安裝構件、第二安裝構件;
第一安裝構件、第二安裝構件均位于腹腔內部,第一安裝構件包括第一筋板和位于第一筋板一側并由第一筋板彎曲形成的第一鉤形槽,第二安裝構件包括第二筋板和位于第二筋板一側并由第二筋板彎曲形成的第二鉤形槽;
第一筋板位于第一平面板靠近第三壁板的一側并與第一平面板垂直;
第二筋板位于第二平面板靠近第三壁板的一側并與第二平面板垂直;
第一鉤形槽、第二鉤形槽均與腹腔同向延伸,且第一鉤形槽和第二鉤形槽的所在面分別平行于第一壁板、第三壁板,第一鉤形槽和第二鉤形槽的槽口均朝向腹腔內部。
優選地,第二壁板、第四壁板中的第三折彎面靠近腹腔的一側分別設有第一限位卡條、第二限位卡條;第一限位卡條和第二限位卡條的所在面分別平行于第一壁板、第三壁板。
優選地,第一安裝槽、第二安裝槽均為大于1/2圓的弧形槽,且第一安裝槽、第二安裝槽的槽口位于相互靠近的一側。
本發明中,通過在第一壁板上設置第一安裝座、第二安裝座,并通過對第一安裝座、第二安裝座所處的位置進行設置,使其位于型材強度較大的腹腔拐角處,通過對第一安裝座、第二安裝座的結構進行設置,使其第一安裝座中第一安裝部的橫截面積大于第一銜接部的橫截面積,使第二安裝座中第二安裝部的橫截面積大于第二銜接部的橫截面積,以使第一安裝座、第二安裝座具有細頸部,以使第一安裝座、第二安裝座較好的緩沖能力。同時,通過對第二壁板、第四壁板進行設置,使第二壁板、第四壁板均為折彎板,在增強第二壁板、第四壁板抗彎曲強度的同時,使第二壁板、第四壁板的受力面不在一個平面上,從而使得第一壁板和第三壁板之間傳遞的垂直沖力被分散成多個方向的力,使其力度得以大大削減,進而避免影響第一壁板、第三壁板引起共振,提高該型材的緩沖能力。此外,通過在腹腔內部設置第一卡接構件、第二卡接構件、以及第一安裝構件、第二安裝構件,并對第一卡接構件、第二卡接構件、以及第一安裝構件、第二安裝構件的結構進行設置,利用第一卡接構件、第二卡接構件、第一安裝構件、第二安裝構件、以及第一安裝座、第二安裝座相互配合實現與發動機裝配,使該型材內壁與發動機不直接接觸,利用第一卡接構件、第二卡接構件、第一安裝構件、第二安裝構件、以及第一安裝座、第二安裝座中設置的平面板、筋板、以及銜接部可以起到良好的減震、緩沖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高強度緩沖式發動機外殼鋁型材的橫斷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高強度緩沖式發動機外殼鋁型材的橫斷面圖。
參照圖1,本發明實施例提出的一種高強度緩沖式發動機外殼鋁型材,包括:首尾依次連接并在其內部形成腹腔的第一壁板1、第二壁板2、第三壁板3和第四壁板4,其中:
在任意橫截面上,第一壁板1、第三壁板3截面寬度相等,第二壁板2、第四底板的截面寬度相等,且第一壁板1、第三壁板3的截面寬度均小于第二壁板2、第四壁板4的截面寬度;
第一壁板1、第三壁板3均為平面板并彼此平行,第一壁板1靠近第三壁板3的一側設有第一安裝座5、第二安裝座6;第一安裝座5、第二安裝座6分別位于第一壁板1與第二壁板2、第一壁板1與第四壁板4的相接處,且第一安裝座5包括第一銜接部和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座6包括第二銜接部和第二安裝部;第一銜接部、第二銜接部均與第一壁板1一體成型;第一安裝部、第二安裝部分別位于第一銜接部、第二銜接部遠離第一壁板1的一側,且第一安裝部與第一銜接部一體成型,第一安裝部的橫截面積大于第一銜接部的橫截面積,第一安裝部內部設有與腹腔同向延伸的第一安裝槽,第二安裝部與第二銜接部一體成型,第二安裝部的橫截面積大于第二銜接部的橫截面積,第二安裝部內部設有與腹腔同向延伸的第二安裝槽;第一安裝槽、第二安裝槽均為大于1/2圓的弧形槽,且第一安裝槽、第二安裝槽的槽口位于相互靠近的一側。
第二壁板2、第四壁板4均為折彎板,且由第一壁板1向第三壁板3方向,第二壁板2、第四壁板4均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折彎面01、第二折彎面02、第三折彎面03和第四折彎面04;第一折彎面01垂直于第一壁板1,且第一折彎面01與第一壁板1相接處光滑過渡;第二折彎面02位于第一折彎面01遠離腹腔的一側并與第一折彎面01平行,且第二折彎面02與第一折彎面01之間預留有第一間距,第二折彎面02與第一折彎面01光滑連接;第三折彎面03位于第二折彎面02遠離腹腔的一側并與第二折彎面02平行,且第三三折彎面與第二折彎面02之間預留有第二間距,第三折彎面03與第二折彎面02光滑連接;第四折彎面04位于第三折彎面03靠近腹腔的一側并與第三折彎面03平行,且第四折彎面04與第三折彎面03之間預留有第三間距,第四折彎面04與第三折彎面03光滑連接,第四折彎面04遠離第三折彎面03的一側與第三壁板3光滑連接。
第二壁板2、第四壁板4中的第三折彎面03靠近腹腔的一側分別設有第一卡接構件7、第二卡接構件8;第一卡接構件7包括第一平面板,第一平面板垂直于第二壁板2中第三折彎面03并與該第三折彎面03一體成型,第一平面板遠離該第三折彎面03的一側設有第一L形板,第一平面板與第一L形板相互配合形成與腹腔同向延伸的第一卡槽,且第一卡槽的槽口朝向第四壁板4;第二卡接構件8包括第二平面板,第二平面板垂直于第四壁板4中第三折彎面03并與該第三折彎面03一體成型,第二平面板遠離該第三折彎面03的一側設有第二L形板,第二平面板與第二L形板相互配合形成與腹腔同向延伸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一卡槽的所在面分別平行于第一壁板1、第三壁板3,且第二卡槽的槽口朝向第二壁板2。
第二壁板2、第四壁板4中的第三折彎面03與第四折彎面04相接處分別設有第一安裝構件9、第二安裝構件10;第一安裝構件9、第二安裝構件10均位于腹腔內部,第一安裝構件9包括第一筋板和位于第一筋板一側并由第一筋板彎曲形成的第一鉤形槽,第二安裝構件10包括第二筋板和位于第二筋板一側并由第二筋板彎曲形成的第二鉤形槽;第一筋板位于第一平面板靠近第三壁板3的一側并與第一平面板垂直;第二筋板位于第二平面板靠近第三壁板3的一側并與第二平面板垂直;第一鉤形槽、第二鉤形槽均與腹腔同向延伸,且第一鉤形槽和第二鉤形槽的所在面分別平行于第一壁板1、第三壁板3,第一鉤形槽和第二鉤形槽的槽口均朝向腹腔內部。
本發明通過在第一壁板1上設置第一安裝座5、第二安裝座6,并通過對第一安裝座5、第二安裝座6所處的位置進行設置,使其位于型材強度較大的腹腔拐角處,通過對第一安裝座5、第二安裝座6的結構進行設置,使其第一安裝座5中第一安裝部的橫截面積大于第一銜接部的橫截面積,使第二安裝座6中第二安裝部的橫截面積大于第二銜接部的橫截面積,以使第一安裝座5、第二安裝座6具有細頸部,以使第一安裝座5、第二安裝座6較好的緩沖能力。同時,通過對第二壁板2、第四壁板4進行設置,使第二壁板2、第四壁板4均為折彎板,在增強第二壁板2、第四壁板4抗彎曲強度的同時,使第二壁板2、第四壁板4的受力面不在一個平面上,從而使得第一壁板1和第三壁板3之間傳遞的垂直沖力被分散成多個方向的力,使其力度得以大大削減,進而避免影響第一壁板1、第三壁板3引起共振,提高該型材的緩沖能力。此外,通過在腹腔內部設置第一卡接構件、第二卡接構件8、以及第一安裝構件9、第二安裝構件10,并對第一卡接構件、第二卡接構件8、以及第一安裝構件9、第二安裝構件10的結構進行設置,利用第一卡接構件、第二卡接構件8、第一安裝構件9、第二安裝構件10、以及第一安裝座5、第二安裝座6相互配合實現與發動機裝配,使該型材內壁與發動機不直接接觸,利用第一卡接構件、第二卡接構件8、第一安裝構件9、第二安裝構件10、以及第一安裝座5、第二安裝座6中設置的平面板、筋板、以及銜接部可以起到良好的減震、緩沖作用。
此外,本實施例中,第二壁板2、第四壁板4中的第三折彎面03靠近腹腔的一側分別設有第一限位卡條11、第二限位卡條12;第一限位卡條11和第二限位卡條12的所在面分別平行于第一壁板1、第三壁板3。第一限位卡條11、第二限位卡條12的設置用于阻擋第三壁板3的內壁與裝配件接觸,使第三壁板3與裝配件之間具有一定的緩沖空間。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