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平板顯示設備的拼接和固定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顯示屏安裝支撐架。
背景技術:
目前,大型的顯示屏幕往往都采用拼接屏技術來加以實現。平板顯示設備拼接屏可任意組合,既可以采用大屏拼接、也可以小屏拼接;既可單屏顯示,也可以整屏顯示。可以根據客戶對平板顯示設備拼接屏系統提出的應用要求和系統規模,按照實際的應用環境,選擇合適的拼接方式和最好的產品,設計個性化方案,滿足客戶的需求。
傳統的平板顯示設備拼接數量越大。操作就越繁瑣,尤其是中下部的平板顯示器需要依次拆卸上部所有的平板顯示器才可以維修、更換。現在作為拼屏使用的平板顯示器多為超窄邊設計,屏與屏之間的拼接縫隙很小,在采用傳統的拼屏架拼接搭建的情況下,如果操作稍微不當,就可能造成拆卸過程中的磕碰損壞。因此,傳統的拼屏架在維修時拆卸繁瑣,安全系數低,容易造成經濟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穩定,設計合理的顯示屏拼接固定架,通過對整體結構的設計操作更加的簡單,使用更加方便,而且穩定性更好。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顯示屏安裝支撐架,包括固定架和活動臂,所述活動臂通過交叉臂與所述固定架活動連接,所述活動臂包括與所述交叉臂連接的本體和用以安裝顯示屏的橫梁,所述本體的側面開設有用以固定所述橫梁的固定槽,所述橫梁的端部設置在所述固定槽內。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還包括掛鉤組件,所述掛鉤組件滑動設置在所述橫梁上,顯示屏通過所述掛鉤組件與橫梁相連接;所述掛鉤組件包括掛持臂和滑塊,所述掛持臂通過所述滑塊與所述橫梁活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滑塊側視圖呈倒“U”型,且所述滑塊的前側壁的長度大于后側壁的長度,所述滑塊通過螺栓與所述掛持臂相互固定,且所述螺栓設置在所述后側壁的下部;所述掛持臂后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滑塊相匹配的倒“U”型卡合部,所述滑塊的中部開設有與所述卡合部相對應的缺口,所述卡合部的上側面和后側面上分別設置有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穿過所述缺口與橫梁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調節螺桿和開設在所述卡合部上的螺紋孔,所述調節螺桿與所述螺紋孔螺紋配合。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單個所述本體通過上下兩組交叉臂與所述固定架相連接,兩個所述交叉臂之間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上下兩組所述交叉臂的交叉軸上。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桿,所述固定桿與所述本體一一對應,且所述固定桿和所述本體之間相對的側面上均開設有安裝所述交叉臂端部的滑槽;所述交叉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槽內,另一端滾動設置在所述滑槽內。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活動臂與所述固定架之間還設置有鎖緊裝置,所述鎖緊裝置設置在所述本體上。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鎖緊裝置包括控制臂、連動桿、鎖定片和鎖定孔,所述控制臂通過所述連動桿與所述鎖定片相連接,且所述控制臂通過連動桿控制所述鎖定片同步轉動;所述控制臂位于所述本體的外側,所述鎖定片位于所述固定槽內,所述連動桿穿過所述本體的側壁分別與所述鎖定片和所述控制臂連接;所述鎖定孔的個數為兩個,一個所述鎖定孔開設在所述固定桿的前側壁上,另一個所述鎖定孔開設在所述固定槽的后側壁上,且兩個所述鎖定孔相對應;所述鎖定片與所述鎖定孔相配合。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鎖定片為鎖定卡扣,所述鎖定卡扣的卡扣寬度大于等于兩個所述鎖定孔的壁厚。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滑塊由鐵質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在本體的型材上設置由固定槽,然后將橫梁的端部設置固定槽內,這樣固定更加的牢固,簡化了本體的制作工序,能夠方便安裝;將掛鉤組件設計成相互鎖定的掛持臂和滑塊,能夠使掛持臂在橫梁上的滑動更加的靈活,而且通過在掛持臂和滑塊的相互配合,使安裝時對顯示屏角度微調更加的方便;在維護的過程中為了使活動臂固定的更加的穩定,在交叉臂上設置連接桿,能夠使上下兩組交叉臂同步伸縮,操作人員可控制性更強,而且在將活動臂拉出的過程中不會使顯示屏在垂直方向上產生位差。
在活動臂的外側設置鎖定裝置,能夠見活動臂與固定架扣合到一起,在進行維護的過程中更加的方便,而且該鎖定裝置是利用型材本身的結構,設計更加的合理,卡合更加的牢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顯示屏安裝支撐架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顯示屏安裝支撐架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掛鉤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固定架和本體型材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架;11、滑槽;2、本體;21、橫梁;22、固定槽;3、掛持臂;31、卡合部;32、調節裝置;4、滑塊;5、交叉臂;51、連接桿;6、鎖緊裝置;61、控制臂;62、連動桿;63、鎖定片;64、鎖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顯示屏安裝支撐架,包括固定架1和活動臂,活動臂通過交叉臂5與固定架1活動連接,活動臂包括與交叉臂5連接的本體2和用以安裝顯示屏的橫梁21,本體2的側面開設有用以固定橫梁21的固定槽22,橫梁21的端部設置在固定槽22內。將橫梁21設置在固定槽22內,一是固定更加的牢固,因為現有技術中一般是在本體2的一側焊接一個連接塊,然后將橫梁21固定在銜接塊上,該種固定方式在制作和安裝上都比較繁瑣,而且增加了工作量;二是更加的美觀,通過該設計能夠將固定端隱藏在固定槽22內,整體上更加的整潔,更受人們的歡迎。
如圖3所示,還包括掛鉤組件,現有技術的掛鉤組件一般是設置一個C字形的滑塊4,卡合在在橫梁21上進行滑動,但是該種滑塊4和橫梁21之間的摩擦力較大,使用不方便,本技術方案中掛鉤組件滑動設置在橫梁21上,顯示屏通過掛鉤組件與橫梁21相連接;掛鉤組件包括掛持臂3和滑塊4,掛持臂3通過滑塊4與橫梁21活動連接。滑塊4側視圖呈倒“U”型,通過設置成該形狀僅使滑塊4的上側壁與橫梁21接觸,而且滑塊4的材料是鐵質的,所以在路合金材料上更容易滑動,而且當一側懸掛有重物的情況下也不會增大與橫梁21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能夠相對較小摩擦力,更方便滑動。且滑塊4的前側壁的長度大于后側壁的長度,滑塊4通過螺栓與掛持臂3相互固定,且螺栓設置在后側壁的下部;掛持臂3后側壁上設置有與滑塊4相匹配的倒“U”型卡合部31,滑塊4的中部開設有與卡合部31相對應的缺口,通過設置該缺口能夠使掛持臂3上的調節裝置32直接與橫梁21相連接,控制更加的靈活;卡合部31的上側面和后側面上分別設置有調節裝置32,調節裝置32穿過缺口與橫梁21相連接,通過該設計能夠使滑塊4和掛持臂3相互鎖定,但是又不影響掛持臂3與橫梁21之間的調節關系。
調節裝置32包括調節螺桿和開設在卡合部31上的螺紋孔,調節螺桿與螺紋孔螺紋配合。而且調節裝置32包括垂直方向的調節螺桿和水平方向的調節螺桿,通過調節可以控制顯示屏在上下前后四個方向上的位移。
如圖2所示,單個本體2通過上下兩組交叉臂5與固定架1相連接,兩個交叉臂5之間設置有連接桿51,連接桿51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上下兩組交叉臂5的交叉軸上。固定架1包括固定桿,固定桿與本體2一一對應,且如圖4所示,在固定桿和本體2之間相對的側面上均開設有安裝交叉臂5端部的滑槽11;交叉臂5的一端固定在滑槽11內,另一端滾動設置在滑槽11內。通過在上下兩組交叉臂5之間增加連接桿51,能夠使交叉臂5同步打開和關閉,控制更加的穩定;將交叉臂5的活動端滾動設置在滑槽11內,該設計能夠利用型材固有的結構,充分進行利用,減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制作成本,而且通過滾輪設置能夠將固定架1和本體2型材的厚度減半,相對于在型材的側壁上開設滑槽11的方式,本技術方案的型材厚度可以是原來型材厚度的一半,能夠大大的節省原料。
活動臂與固定架1之間還設置有鎖緊裝置6,鎖緊裝置6設置在本體2上。鎖緊裝置6包括控制臂61、連動桿62、鎖定片63和鎖定孔64,控制臂61通過連動桿62與鎖定片63相連接,且控制臂61通過連動桿62控制鎖定片63同步轉動;控制臂61位于本體2的外側,鎖定片63位于固定槽22內,連動桿62穿過本體2的側壁分別與鎖定片63和控制臂61連接;鎖定孔64的個數為兩個,一個鎖定孔64開設在固定桿的前側壁上,另一個鎖定孔64開設在固定槽22的后側壁上,且兩個鎖定孔64相對應;鎖定片63與鎖定孔64相配合。本設計是利用固定槽22的結構,在其側壁上開設一個供多定片穿過的鎖定孔64,能夠通過鎖定片63上的卡扣將固定架1和本體2固定起來,在進行維護和拆裝時,只需要轉動控制臂61,然后通過連動桿62帶動鎖定片63脫離鎖定孔64即可將交叉臂5打開,操作簡單使用靈活,鎖定片63為鎖定卡扣,鎖定卡扣的卡扣寬度大于等于兩個鎖定孔64的壁厚。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