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輔助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設置在油冷散熱器的上方,包括防雨罩、壓板、帆布罩,還包括第一風道、第二風道、主風道和水箱,第一風道與第二風道對稱設置,所述的水箱設置在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之間,所述的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與主風道連通,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設置在發電機機艙外側,主風道設置在發電機機艙內側,所述的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均為自外側向內側逐漸收窄管徑的縮口風道。本實用新型風力發電機齒輪箱冷卻輔助裝置,將油冷散熱器的冷卻介質由機艙內部的空氣變為機艙外部的空氣,風道形狀的特殊設計增加了進風量,同時利用水箱降低了機艙內部的空氣的溫度,提高了散熱效率。
【專利說明】
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輔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發電機的冷卻系統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冷卻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風力發電機運行過程中,齒輪箱,發電機等部件都會產生熱量,齒輪箱在運轉中,必然會有一定的功率損失,損失的功率將轉化為熱量,使齒輪箱的油溫上升,如果溫度上升過高,會引起潤滑油的性能變化,粘度降低,老化變質加快,換油周期變短。在負荷壓力作用下,若潤滑油膜遭到破壞而失去潤滑作用,會導致齒輪齒面或軸承表面損傷,最終造成設備故障,由此造成的停機損失和修理費用都是十分可觀的,冷卻系統應能有效地將齒輪動力傳輸過程中發出的熱量散發到空氣中去。
[0003]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潤滑冷卻系統能適用最低工作環境溫度_30°C,最高工作環境溫度+35 °C。當環境溫度低于35 °C,油冷散熱器可滿足齒輪箱滿功率運行的散熱要求,齒輪箱油池溫度被保持在75°C以下;當環境溫度高于35°C,油冷散熱器則無法滿足散熱要求,齒輪箱油池溫度會高于75°C,風電機組會限功率運行,直至油溫高于80° C機組停機。同時根據統計,在風電場出現油溫高問題的機組中,除了少量是因為帆布罩脫落、油濾堵塞、傳感器問題、溫控閥、安全閥等原因導致油冷系統不能正常工作之外,絕大多數都存在油冷散熱片表面和油冷通道堵塞現象。此外,機艙罩密封性差進入灰塵、柳絮,混雜油氣后堵塞散熱片使其散熱能力下降是導致油溫高的根本原因。另外,還有部分地區由于環境溫度較高且光照充足,導致機艙內部溫度超過35°C,也是導致油溫高的一個主要原因。
[0004]鑒于以上原因,特提出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冷卻輔助裝置,該輔助裝置具有更好的散熱效果,將油冷散熱器的冷卻介質由機艙內部的空氣變為機艙外部的空氣,風道形狀的設計增加了進風量,同時利用水箱降低了機艙內部的空氣的溫度,提高了散熱效率,并且減少了齒輪箱散發的油氣對散熱板的污染。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技術方案的基本構思是:
[0007]—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設置在油冷散熱器的上方,包括防雨罩、壓板、帆布罩,還包括第一風道、第二風道、主風道和水箱,第一風道與第二風道對稱設置,所述的水箱設置在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之間,所述的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與主風道連通,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設置在發電機機艙外側,主風道設置在發電機機艙內側,所述的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均為自外側向內側逐漸收窄管徑的縮口風道。
[0008]進一步的,第一風道的端口和第二風道的端口分別設置在油冷散熱器的中心對稱軸上方的兩側。
[0009]進一步的,第一風道、第二風道與主風道平滑過渡形成Y型風道。
[0010]進一步的,主風道的下端與油冷風扇相連。
[0011 ]進一步的,還包括儲水池,所述的水箱通過栗與儲水池相連,水箱上設置有水量監測裝置。
[0012]進一步的,水箱通過管道和栗與油冷散熱器相連,水箱內的水通過管道形成循環水路。
[0013]進一步的,第一風道的端口和第二風道的端口分別設置有過濾網。
[0014]進一步的,防雨罩通過壓板設置在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的上方,防雨罩為弧面罩,兩個防雨罩底部分別與第一風道的內側壁及第二風道頂部的內側壁連接,兩個防雨罩的頂部分別向上向外延伸,且與第一風道連接的防雨罩的頂端端部位于第一風道外側壁的外偵U,防雨罩限制第一風道的端口朝向第一風道的外側,與第二風道連接的防雨罩的頂端端部位于第二風道外側壁的外側,防雨罩限制第二風道的端口朝向第二風道的外側。
[0015]進一步的,所述的主風道的下端設置有消聲器。
[0016]進一步的,兩個防雨罩的頂部分別向上向外延伸后圓滑地向下向外延伸,且防雨罩的自由端高于防雨罩的底部。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風力發電機齒輪箱冷卻輔助裝置,具有更好的散熱效果,將油冷散熱器的冷卻介質由機艙內部的空氣變為機艙外部的空氣,風道形狀的特殊設計增加了進風量,同時利用水箱降低了機艙內部的空氣的溫度,提高了散熱效率,并且減少了齒輪箱散發的油氣對散熱板的污染,保證散熱器的清潔,同時確保油冷散熱器的散熱能力。
【附圖說明】
[0018]附圖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顯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在附圖中:
[0019]圖1本實用新型的風力發電機齒輪箱冷卻輔助裝置圖;
[0020]圖2本實用新型的風力發電機齒輪箱冷卻輔助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21]其中,1、第一風道,2、第二風道,3、水箱,4、防雨罩,5、帆布罩,6、壓板,7、發電機機艙外側,8、主風道。
[0022]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附圖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范圍,而是通過參考特定實施例為本領域技術人員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概念。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述實施例中的實施方案可以進一步組合或者替換,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中專業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化和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4]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介紹了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所述的油冷輔助裝置設置在油冷散熱器的上方,包括防雨罩4、壓板6、帆布罩5,還包括第一風道1、第二風道2、主風道8和水箱3,第一風道I與第二風道2對稱設置,所述的水箱3設置在第一風道I和第二風道2之間,水箱3設置在發電機機艙外側7具有較低的溫度,通過熱傳遞可以降低機艙內部的空氣溫度,另外水箱3設置在發電機機艙外側7,可以減小機艙的體積,所述的第一風道I和第二風道2與主風道8連通,所述的第一風道I和第二風道2的均為自外側向內側逐漸收窄管徑的縮口風道,風道的特殊設計利用了文丘里原理,以增加下風道中的空氣流速,加快了發電機機艙外側7的低溫空氣與機艙內的高溫空氣的交換效果,提高了散熱效率。
[0025]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風道I的端口和第二風道2的端口分別設置在油冷散熱器的兩側。第一風道I的端口與第二風道2的端口設置在油冷散熱器的兩側,增加了進風量,提高了散熱效率,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風道1、第二風道2與主風道8平滑過渡形成Y型風道,第一風道I和第二風道2合并為一個風道,增加了進風量,并且有利于油冷風扇通過主風道8從發電機機艙外側7吸風,減少了油冷風扇的數量,并且還具有較大的風量,增加了降溫效率,本實施例的第一風道I和第二風道2設置在發電機機艙外側7,主風道8設置在機艙內側。這樣使得油冷散熱器的冷卻介質由機艙內部空氣變為發電機機艙外側7的空氣,冷卻介質溫度降低更有利于提高油冷散熱器的散熱效果,并且可以避免齒輪箱散發的油氣對油冷散熱板的污染,保證了油冷散熱器的散熱能力。
[0026]實施例1
[0027]本實施例中的水箱3通過栗與儲水池相連,水箱3上設置有水量監測裝置。當監測裝置檢測到水箱3內的水量低于設定值時,就會通過栗將儲水池中的水栗入水箱3內,保證了水箱3內的水量充足,可以更好的降低機艙內部的空氣溫度,本實施例中的水箱通過管道和栗與油冷散熱器相連,水箱3內的水通過管道形成循環水路,油冷散熱器經過了水的散熱,進一步的降低了溫度,因此通過強制風冷形式和水冷的同時降溫,達到了較高的降溫效率。
[0028]實施例2
[0029]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風道I的端口和第二風道2的端口分別設置有過濾網,這樣可以進一步的過濾空氣中的灰塵,柳絮等雜質,防止雜質進入通過風道進入到機艙內部,散落到油冷散熱器的熱片表面,使其散熱能力下降時導致油溫高的現象出現。
[0030]實施例3
[0031]防雨罩4通過壓板6設置在第一風道I和第二風道2的上方,防雨罩4為弧面罩,兩個防雨罩4底部分別與第一風道I的內側壁及第二風道2頂部的內側壁連接,兩個防雨罩4的頂部分別向上向外延伸,且與第一風道I連接的防雨罩4的頂端端部位于第一風道I外側壁的外側,防雨罩4限制第一風道I的端口朝向第一風道I的外側,與第二風道2連接的防雨罩4的頂端端部位于第二風道2外側壁的外側,防雨罩4限制第二風道2的端口朝向第二風道2的外側,本實施例防雨罩4可以防止雨水進入機艙內部,防雨罩伸出第一風道端口和第二風道端口一部分,這樣與第一風道I和第二風道2形成一定的角度,也具有聚風的效果,增加風速。本實施例所述的主風道8的下端還設置有消聲器,可以減少風機的噪音。
【主權項】
1.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油冷散熱器的上方,包括防雨罩、壓板、帆布罩,還包括第一風道、第二風道、主風道和水箱,第一風道與第二風道對稱設置,所述的水箱設置在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之間,所述的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與主風道連通,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設置在發電機機艙外側,主風道設置在發電機機艙內側,所述的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均為自外側向內側逐漸收窄管徑的縮口風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風道的端口和第二風道的端口分別設置在油冷散熱器的中心對稱軸上方的兩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風道、第二風道與主風道平滑過渡形成Y型風道。4.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主風道的下端與油冷風扇相連。5.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儲水池,所述的水箱通過栗與儲水池相連,水箱上設置有水量監測裝置。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水箱通過管道和栗與油冷散熱器相連,水箱內的水通過管道形成循環水路。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風道的端口和第二風道的端口分別設置有過濾網。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防雨罩通過壓板設置在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的上方,防雨罩為弧面罩,兩個防雨罩底部分別與第一風道的內側壁及第二風道頂部的內側壁連接,兩個防雨罩的頂部分別向上向外延伸,且與第一風道連接的防雨罩的頂端端部位于第一風道外側壁的外側,防雨罩限制第一風道的端口朝向第一風道的外側,與第二風道連接的防雨罩的頂端端部位于第二風道外側壁的外偵U,防雨罩限制第二風道的端口朝向第二風道的外側。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風道的下端設置有消聲器。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風力發電機齒輪箱油冷卻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防雨罩的頂部分別向上向外延伸后圓滑地向下向外延伸,且防雨罩的自由端高于防雨罩的底部。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5715602SQ201620582956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5日
【發明人】韓建輝, 侯曉輝, 藺愛軍, 王叢發, 王濤
【申請人】大唐(通遼)霍林河新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