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雙軸樞紐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1018162閱讀:506來源:國知局
雙軸樞紐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軸樞紐器,其包括:一第一樞軸;一第二樞軸,其平行該第一樞軸;一齒輪組,其包括數個第一齒輪與數個第二齒輪,該數個第一齒輪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一樞軸,該數個第二齒輪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二樞軸;一傳動組,其由一個第一惰輪與一個第二惰輪所組成,該第一惰輪與該第二惰輪位于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之間,該第一惰輪嚙合該數個第一齒輪,該第二惰輪嚙合該數個第二齒輪,且該第一惰輪與該第二惰輪互相嚙合。
【專利說明】
雙軸樞紐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軸樞紐器,尤其是指一種雙軸同步旋轉的雙軸樞紐器。
【背景技術】
[0002]參考中國臺灣專利第M483333號的具雙軸同步樞轉功能的雙軸樞紐器,其中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分別依序穿設該第一連接件、該第一傳動組件、該第二傳動組件與該第二連接件,該第一傳動組件包括一第一齒輪、一第二齒輪、一第一惰輪與一第二惰輪,該第一齒輪能夠同步轉動的套設于該第一樞軸,該第二齒輪能夠同步轉動的套設于該第二樞軸,該第一惰輪及該第二惰輪位于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之間,該第一惰輪嚙合于該第一齒輪,該第二惰輪嚙合于該第二齒輪,該第一惰輪與該第二惰輪彼此相嚙合,該第二傳動組件包括一第三齒輪、一第四齒輪、一第三惰輪與一第四惰輪,該第三齒輪能夠同步轉動的套設于該第一樞軸,該第四齒輪能夠同步的套設于該第二樞軸,該第三惰輪與該第四惰輪位于該第三齒輪與該第四齒輪之間,該第三惰輪嚙合于該第三齒輪,該第四惰輪嚙合于該第四齒輪,該第三惰輪與該第四惰輪彼此相嚙合。該第一惰輪的旋轉軸的一端插設于該第一連接件的第一軸孔,該第一惰輪的旋轉軸遠離該第一連接件的一端穿過該第三惰輪的穿孔而插設于該第二連接件的第三軸孔。該第四惰輪的旋轉軸的一端插設于該第二連接件的第四軸孔,該第四惰輪的旋轉軸遠離該第二連接件的一端穿過該第二惰輪的穿孔而插設于該第一連接件的第二軸孔。
[0003]現有具雙軸同步樞轉功能的雙軸樞紐器具有該第一齒輪、該第二齒輪、該第三齒輪、該第四齒輪、該第一惰輪、該第二惰輪、該第三惰輪與該第四惰輪,使得該雙軸樞紐器的零件繁多而導致組裝過程復雜,且于組裝過程中,容易產生累積公差而使得該第一惰輪與該第一齒輪之間產生間隙、該第二惰輪與該第二齒輪之間產生間隙、該第三惰輪與該第三齒輪之間產生間隙以及該第四惰輪與該第四齒輪之間產生間隙,因前述之間隙而造成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轉動的過程中產生空行程。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欲解決的問題系在于:現有雙軸樞紐器的零件繁多而使得組裝過程復雜,且于組裝過程中,容易產生累積公差而產生間隙,而造成第一樞軸與第二樞軸轉動的過程中發生空行程。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軸樞紐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6]一第一樞軸;
[0007]—第二樞軸,其平行該第一樞軸;
[0008]—齒輪組,其包括數個第一齒輪與數個第二齒輪,該數個第一齒輪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一樞軸,該數個第二齒輪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二樞軸;
[0009]—傳動組,其由一個第一惰輪與一個第二惰輪所組成,該第一惰輪與該第二惰輪位于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之間,該第一惰輪嚙合該數個第一齒輪,該第二惰輪嚙合該數個第二齒輪,且該第一惰輪與該第二惰輪互相嚙合。
[0010]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中:該齒輪組包括一第一連接件與一第二連接件,該第一樞軸可旋轉地穿設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該第二樞軸可旋轉地穿設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該第一齒輪、該第二齒輪、該第一惰輪與該第二惰輪位于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之間,該第一惰輪與該第二惰輪分別可旋轉地連接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
[0011]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中:該第一齒輪的數量為十個并依序沿著該第一樞軸排列,該第二齒輪的數量為十個并依序沿著該第二樞軸排列,該第一惰輪嚙合十個該第一齒輪,該第二惰輪嚙合十個該第二齒輪。
[0012]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中:每一該第一齒輪包括數個第一齒部,該第一惰輪包括數個第一嗤合齒,該數個第一齒部嗤合該數個第一嗤合齒,每一該第一齒部具有一齒厚,每一該第一嚙合齒具有一齒厚,該第一嚙合齒的齒厚大于該第一齒部的齒厚,每一該第二齒輪包括數個第二齒部,該第二惰輪包括數個第二嚙合齒,該數個第二齒部嚙合該數個第二嚙合齒,且該數個第一嚙合齒與該數個第二嚙合齒互相嚙合,每一該第二齒部具有一齒厚,每一該第二嚙合齒具有一齒厚,該第二嚙合齒的齒厚大于該第二齒部的齒厚。
[0013]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中:該第一嚙合齒的齒厚大于該第一齒部的齒厚0.01至0.1毫米之間,該第二嚙合齒的齒厚大于該第二齒部的齒厚0.01至0.1毫米之間。
[0014]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中:該第一嚙合齒的齒厚大于該第一齒部的齒厚0.02至
0.06毫米之間,該第二嚙合齒大于該第二齒部的齒厚0.02至0.06毫米之間。
[0015]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中,其包括
[0016]一摩擦組,其包括至少一第一摩擦片、至少一第二摩擦片與一第三連接件,該第一摩擦片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一樞軸,該第二摩擦片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二樞軸,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分別可旋轉地穿設該第三連接件,該至少一第一摩擦片與該至少一第二摩擦片位于該齒輪組與該第三連接件之間;
[0017]一第一彈性組,其套設該第一樞軸并彈性地抵頂該第三連接件;
[0018]一第二彈性組,其套設該第二樞軸并彈性地抵頂該第三連接件。
[0019]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中:該第一樞軸包括一第一螺鎖部,該第一彈性組包括至少一第一彈片與一第一螺鎖件,該至少一第一彈片穿設該第一樞軸,且該第一螺鎖件螺設于該第一螺鎖部,該至少一第一彈片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一螺鎖件與該第三連接件,該第二樞軸包括一第二螺鎖部,該第二彈性組包括至少一第二彈片與一第二螺鎖件,該至少一第二彈片穿設該第二樞軸,且該第二螺鎖件螺設于該第二螺鎖部,該至少一第二彈片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二螺鎖件與該第三連接件。
[0020]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中:該第一摩擦片的數量為二個,該第二摩擦片的數量為二個,該第一彈片的數量為六個,且該第二彈片的數量為六個。
[0021 ]憑借該第一惰輪嚙合該數個第一齒輪,且該第二惰輪嚙合該數個第二齒輪,使得該雙軸樞紐器的零件減少,簡化組裝過程,進而減少組裝產生的累積公差,使得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能夠準確地相對樞轉而不會產生空行程。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軸樞紐器的立體外觀圖。
[0023]圖2是本實用新型雙軸樞紐器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0024]圖3是本實用新型雙軸樞紐器的局部剖面圖。
[0025]圖4是本實用新型雙軸樞紐器的另一局部剖面圖。
[0026]圖5是為圖4的延續,表示第一樞軸與第二樞軸同步旋轉。
[0027]附圖標記說明:10第一樞軸;11第一連接部;12第一突部;13第一桿部;14第一螺鎖部;20第二樞軸;21第二連接部;22第二突部;23第二桿部;24第二螺鎖部;30齒輪組;31第一齒輪;311第一齒部;32第二齒輪;321第二齒部;33第一連接件;34第二連接件;40傳動組;41第一惰輪;411第一嚙合齒;42第二惰輪;421第二嚙合齒;50摩擦組;51第一摩擦片;52第二摩擦片;53第三連接件;60第一彈性組;61第一彈片;62第一螺鎖件;70第二彈性組;71第二彈片;72第二螺鎖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參考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雙軸樞紐器包括一第一樞軸10、一第二樞軸20、一齒輪組30、一傳動組40、一摩擦組50、一第一彈性組60與一第二彈性組70,該第二樞軸20平行該第一樞軸10,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分別穿設該齒輪組30相反兩側,該傳動組40設置于該齒輪組30內,而使得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同步地旋轉,該第一樞軸10接續穿設該摩擦組50與該第一彈性組60,該第二樞軸20接續穿設該摩擦組50與該第二彈性組70,該第一彈性組60與該第二彈性組70彈性地抵頂該摩擦組50。
[0029]該第一樞軸10包括一第一連接部11、一第一突部12、一第一桿部13與一第一螺鎖部14,該第一突部12相反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連接部11與該第一桿部13,該第一螺鎖部14設置于該第一桿部13相反于該第一突部12的一端,該第一連接部11能夠連接電子裝置。
[0030]該第二樞軸20包括一第二連接部21、一第二突部22、一第二桿部23與一第二螺鎖部24,該第二突部22相反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二連接部21與該第二桿部23,該第二螺鎖部24設置于該第二桿部23相反于該第二突部22的一端,該第二連接部21能夠連接電子裝置。
[0031]該齒輪組30包括數個第一齒輪31、數個第二齒輪32、一第一連接件33與一第二連接件34,該第一樞軸10的第一桿部13與該第二樞軸20的第二桿部23分別可旋轉地穿設該第一連接件33相反兩側,該第一連接件33抵靠該第一突部12鄰近該第一桿部13的端面以及抵靠該第二突部22鄰近該第二桿部23的端面,該數個第一齒輪31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一樞軸10的第一桿部13并抵靠該第一連接件33,該數個第二齒輪32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二樞軸20的第二桿部23并抵靠該第一連接件33,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分別可旋轉地穿設該第二連接件34相反兩側,該數個第一齒輪31與該數個第二齒輪32位于該第一連接件33與該第二連接件34之間。
[0032]該傳動組40由一個第一惰輪41與一個第二惰輪42所組成,該第一惰輪41與該第二惰輪42位于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之間并分別可旋轉地連接該第一連接件33與該第二連接件34,該第一惰輪41與該第二惰輪42互相嚙合,該第一惰輪41嚙合數個該第一齒輪31,該第二惰輪42嚙合該數個第二齒輪32ο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齒輪31的數量為十個,該十個第一齒輪31分別為沖壓件并依序沿著該第一樞軸10排列,該第一惰輪41沿著該第一樞軸10延伸而嚙合該十個第一齒輪31,該第二齒輪32的數量為十個,該十個第二齒輪32分別為沖壓件并依序沿著該第二樞軸20排列,該第二惰輪42沿著該第二樞軸20延伸而嚙合該十個第二齒輪32。
[0033]每一該第一齒輪31為標準齒型并包括數個第一齒部311,該數個第一齒部311環繞該第一齒輪31并分別具有一齒厚,即沿該第一齒輪31節圓上的該第一齒部311的左右兩側間弧長,且其齒厚為1.57M毫米(M為該第一齒輪31的模數)。每一該第二齒輪32為標準齒型并包括數個第二齒部321,該數個第二齒部321環繞該第二齒輪32并分別具有一齒厚,即沿該第二齒輪32節圓上的該第二齒部321的左右兩側間弧長,且其齒厚為1.57M毫米(M為該第二齒輪32的模數)。該第一惰輪41包括數個第一嚙合齒411,該數個第一嚙合齒411環繞該第一惰輪41并分別具有一齒厚,即沿該第一惰輪41節圓上的該第一嚙合齒411的左右兩側間弧長,其齒厚大于該第一齒部311的齒厚。該第二惰輪42包括數個第二嚙合齒421,該數個第二嚙合齒421環繞該第二惰輪42并分別具有一齒厚,即沿該第二惰輪42節圓上的該第二嚙合齒421的左右兩側間弧長,其齒厚大于該第二齒部321的齒厚。
[0034]該第一嚙合齒411的齒厚大于該第一齒部311的齒厚0.01至0.1毫米之間,該第二嚙合齒421的齒厚大于該第二齒部321的齒厚0.01至0.1毫米之間。較佳地,該第一嚙合齒411的齒厚大于該第一齒部311的齒厚0.02至0.06毫米之間,該第二嚙合齒421的齒厚大于該第二齒部321的齒厚0.02至0.06毫米之間。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嚙合齒411的齒厚為1.57M+0.04毫米(M為該第一惰輪41的模數),該第二嚙合齒421的齒厚為1.57M+0.04毫米(M為該第二惰輪42的模數),該第一齒輪31、該第二齒輪32、該第一惰輪41與該第二惰輪42的模數(M)相等。
[0035]該摩擦組50包括至少一第一摩擦片51、至少一第二摩擦片52與一第三連接件53,該至少一第一摩擦片51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一樞軸10的第一桿部13,該至少一第二摩擦片52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二樞軸20的第二桿部23,該第一桿部13與該第二桿部23分別可旋轉地穿設該第三連接件53,該至少一第一摩擦片51與該至少一第二摩擦片52位于該第二連接件34與該第三連接件53之間。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摩擦片51的數量為二個,該第二摩擦片52的數量為二個。
[0036]該第一彈性組60包括至少一第一彈片61與一第一螺鎖件62,該至少一第一彈片61穿設該第一樞軸10的第一桿部13,且該第一螺鎖件62螺設于該第一螺鎖部14,該至少一第一彈片61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一螺鎖件62與該第三連接件53。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彈片61為彈簧墊圈且數量為六個,該第一螺鎖件62為螺帽。
[0037]該第二彈性組70包括至少一第二彈片71與一第二螺鎖件72,該至少一第二彈片71穿設該第二樞軸20的第二桿部23,且該第二螺鎖件72螺設于該第二螺鎖部24,該至少一第二彈片71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二螺鎖件72與該第三連接件53。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彈片71為彈簧墊圈且數量為六個,該第二螺鎖件72為螺帽。
[0038]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雙軸樞紐器具有以下優點:
[0039]1.該第一惰輪41沿著該第一樞軸10延伸而嚙合該數個第一齒輪31,且該第二惰輪42沿著該第二樞軸20延伸而嚙合該數個第二齒輪32,使得該雙軸樞紐器的零件減少,簡化組裝過程,進而減少組裝產生的累積公差,且該第一嚙合齒411的齒厚大于該第一齒部311的齒厚,該第二嚙合齒421的齒厚大于該第二齒部321的齒厚,而消除該數個第一嚙合齒411與該數個第一齒部311嚙合部位間之間隙,以及消除該數個第二嚙合齒421與該數個第二齒部321嚙合部位間之間隙,使得該第一樞軸10與該第二樞軸20能夠準確地相對樞轉而不會產生空行程。
【主權項】
1.一種雙軸樞紐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樞軸; 一第二樞軸,其平行該第一樞軸; 一齒輪組,其包括數個第一齒輪與數個第二齒輪,該數個第一齒輪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一樞軸,該數個第二齒輪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二樞軸; 一傳動組,其由一個第一惰輪與一個第二惰輪所組成,該第一惰輪與該第二惰輪位于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之間,該第一惰輪嚙合該數個第一齒輪,該第二惰輪嚙合該數個第二齒輪,且該第一惰輪與該第二惰輪互相嚙合。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特征在于:該齒輪組包括一第一連接件與一第二連接件,該第一樞軸可旋轉地穿設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該第二樞軸可旋轉地穿設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該第一齒輪、該第二齒輪、該第一惰輪與該第二惰輪位于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之間,該第一惰輪與該第二惰輪分別可旋轉地連接該第一連接件與該第二連接件。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齒輪的數量為十個并依序沿著該第一樞軸排列,該第二齒輪的數量為十個并依序沿著該第二樞軸排列,該第一惰輪嚙合十個該第一齒輪,該第二惰輪嚙合十個該第二齒輪。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該第一齒輪包括數個第一齒部,該第一惰輪包括數個第一嗤合齒,該數個第一齒部嗤合該數個第一嗤合齒,每一該第一齒部具有一齒厚,每一該第一嗤合齒具有一齒厚,該第一嗤合齒的齒厚大于該第一齒部的齒厚,每一該第二齒輪包括數個第二齒部,該第二惰輪包括數個第二嚙合齒,該數個第二齒部嚙合該數個第二嚙合齒,且該數個第一嚙合齒與該數個第二嚙合齒互相嚙合,每一該第二齒部具有一齒厚,每一該第二嚙合齒具有一齒厚,該第二嚙合齒的齒厚大于該第二齒部的齒厚。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嚙合齒的齒厚大于該第一齒部的齒厚0.0l至0.1毫米之間,該第二嚙合齒的齒厚大于該第二齒部的齒厚0.0l至0.1毫米之間。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嚙合齒的齒厚大于該第一齒部的齒厚0.02至0.06毫米之間,該第二嚙合齒大于該第二齒部的齒厚0.02至0.06毫米之間。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摩擦組,其包括至少一第一摩擦片、至少一第二摩擦片與一第三連接件,該第一摩擦片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一樞軸,該第二摩擦片同步旋轉地套設該第二樞軸,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分別可旋轉地穿設該第三連接件,該至少一第一摩擦片與該至少一第二摩擦片位于該齒輪組與該第三連接件之間; 一第一彈性組,其套設該第一樞軸并彈性地抵頂該第三連接件; 一第二彈性組,其套設該第二樞軸并彈性地抵頂該第三連接件。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樞軸包括一第一螺鎖部,該第一彈性組包括至少一第一彈片與一第一螺鎖件,該至少一第一彈片穿設該第一樞軸,且該第一螺鎖件螺設于該第一螺鎖部,該至少一第一彈片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一螺鎖件與該第三連接件,該第二樞軸包括一第二螺鎖部,該第二彈性組包括至少一第二彈片與一第二螺鎖件,該至少一第二彈片穿設該第二樞軸,且該第二螺鎖件螺設于該第二螺鎖部,該至少一第二彈片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第二螺鎖件與該第三連接件。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雙軸樞紐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摩擦片的數量為二個,該第二摩擦片的數量為二個,該第一彈片的數量為六個,且該第二彈片的數量為六個。
【文檔編號】F16C11/04GK205715246SQ201620633370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3日
【發明人】林朝吉
【申請人】陸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