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攻絲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螺紋攻絲自動滴油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銅、鐵、不銹鋼和有色金屬在加工螺紋攻絲過程中必須加潤滑油,潤滑絲錐和工件,以保證內螺紋質量。目前小型攻絲機(M16以下)都沒有供油泵,工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攻幾個零件,就在要用毛刷沾潤滑油在轉動的攻絲機上進行刷油一次,這樣反復操作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并且還因為刷油不均勻而導致絲錐易斷,內螺紋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這種傳統的供油方式,存在著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下,安全系數低的弊病,顯然已經不適用于現在的市場對內螺紋制品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螺紋攻絲自動滴油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螺紋攻絲自動滴油裝置,包括:基座、油壺、支撐桿、鎖緊螺母、流量調節開關、連接管、出油口、彈簧夾子、羊毛刷,所述的基座中部開有一條形槽,所述的支撐桿通過鎖緊螺母安裝在基座的條形槽內,所述的油壺固接在支撐桿的后端,所述的流量調節開關固接在支撐桿中部,調節開關通過連接管與油壺下部連接,所述的出油口安裝在流量調節開關的前端,所述的彈簧夾子固接在支撐桿前端,所述的羊毛刷連接在彈簧夾子上,且羊毛刷位于出油口的正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的基座底部設置有強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人工反復往絲錐上加油的難題,在油壺內加滿潤滑油,調節后流量后,只操作攻絲工序即可,省略了人工反復加油的工序。這樣,既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又降低了絲錐的損耗,確保了生產安全性。并且保證了產品精度,對產品的質量有很大的提升。每一滴油都用在刀刃上,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節省了輔助加工的時間,提高了班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提高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適應方便、使用效果好和易于推廣使用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1-基座;2-強磁;3-油壺;4-支撐桿;5-鎖緊螺母;6-流量調節開關;7-連接管;8-出油口,9-彈簧夾子;10-羊毛刷;11-絲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螺紋攻絲自動滴油裝置,包括:基座1、油壺3、支撐桿4、鎖緊螺母5、流量調節開關6、連接管7、出油口8、彈簧夾子9、羊毛刷10,所述的基座1中部開有一條形槽,所述的支撐桿4通過鎖緊螺母5安裝在基座1的條形槽內,所述的油壺3固接在支撐桿4的后端,所述的流量調節開關6固接在支撐桿4中部,調節開關6通過連接管7與油壺3下部連接,所述的出油口8安裝在流量調節開關6的前端,所述的彈簧夾子9固接在支撐桿4前端,所述的羊毛刷10連接在彈簧夾子9上,且羊毛刷10位于出油口8的正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的基座1底部設置有強磁2。
本實用新型在于:油壺3內的潤滑油由于重力的作用,順著連接管7,經過流量調節開關6,從出油口8滴落到羊毛刷10,羊毛刷10即可將潤滑油添加到絲錐11上,從而完成潤滑油的自動添加;而支撐桿4通過鎖緊螺母5連接到基座1上,可調節高度與傾斜度,通過流量調節開關6控制出油量;其中的基座1底部設置有強磁2,可讓整個裝置固定在機架之上。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