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緊固件,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多用緊固件。
背景技術:
生活中的緊固件各種各樣,大多的緊固件的結構比較簡單并且使用的范圍比較窄小。
很多的時候,緊固件的用處很多,但單個緊固件的作用以及使用范圍便會受到限制,并且在很多時候由于單個緊固件的功能單一導致在一個零件上反復使用多個緊固件,導致零件的結構繁瑣,加工起來也非常的不方便。緊固件在組裝時總會受到一定的氣壓的阻礙,在組裝時會帶來一定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結簡單,功能多,并能夠防止零件組裝后結構繁瑣并且能夠在組裝時更為順暢的多用緊固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用緊固件,包括螺帽和螺栓,螺帽一端開設有螺帽口,另一端與螺栓固定連接;螺帽開設有螺帽口的一端設有第一連接環,第一連接環的一端與螺帽連接,另一端設有第二連接環,第二連接環外表面上開設有用于套接橡皮圈的環形凹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第一連接環、第二連接環和螺帽口同軸一體設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第一連接環、第二連接環和螺帽的內徑大小相同且內壁上均開設有內螺紋,相鄰的內螺紋首尾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螺栓遠離螺帽的一端的側面上開設有貫穿螺栓的通孔,通孔的中心軸與螺栓的中心軸相垂直,螺栓與螺帽相連接的一端設有圓角。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螺帽呈六邊形體且邊角處設有圓角。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螺栓上開設有若干條與螺栓中心軸相平行的條形凹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螺栓與螺帽相連的另一端開設有半球形凹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第二連接環與第一連接環相連接的另一側端面邊緣開設有倒角。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螺栓和螺帽為一體設置,在使用組裝時,工作人員只需要有兩個緊固件,而不用兩個螺栓加兩個螺帽,導致小零件過多,使整體的結構變得復雜。第一連接環的設置,在部件的連接時,能鉤加長螺栓的長度,使零件能夠更好的被緊固。同時,第二連接環上開設有環形凹槽,在環形凹槽內設有橡皮圈,第二連接環能夠插入到零件內部與零件連接,而橡皮圈能夠使零件和第二連接環之間的連接更為緊密,密封性也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多用緊固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多用緊固件的剖切圖;
圖3為一種多用緊固件的平面示意圖;
圖4為一種多用緊固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所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述。
參照圖1至2所示,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一種多用緊固件,包括螺帽1和螺栓2,螺帽1一端開設有螺帽口,另一端為與螺栓2固定連接,工作人員可在螺帽1的螺帽口內插入需要連接的部件,將螺栓2插入到需要連接的部件內,不僅起到了連接的作用,同時從原有的需要兩個螺帽以及兩個螺栓減少到只需要使用兩個緊固件的,大大的減少了零件組裝時所需的獨立的螺母和獨立的螺栓;螺帽1開設有螺帽口的一端設有第一連接環3,第一連接環3的一端與螺帽1連接,另一端設有第二連接環4,第二連接環4外表面上開設有用于套接橡皮圈的環形凹槽41,第一連接環3的存在加長了螺帽1的深度,在連接和加固零件時強度更好,穩定性也更好,第二連接環4的存在不僅能加成螺帽1的深度,同時能插入到需組裝零件的內部,不僅能通過螺帽1上的螺紋螺連接,還能通過環形凹槽41上的橡皮圈加固兩者的連接,同時密封性也得以提高。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第一連接環3、第二連接環4和螺帽口同軸一體設置,在加工上更為方便,同時可將零件從第二連接環4直接插入到螺帽1內,使連接更為穩定。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第一連接環3、第二連接環4和螺帽1的內徑大小相同且內壁上均開設有內螺紋,相鄰的內螺紋首尾相連,在加工上會更為接方便,同時在零件插入到螺帽1內部時,使零件能夠更加順暢的進入,第一連接環3盒第二連接環4的設置不僅增加了螺帽1的長度,還能使螺紋連接的接觸面更大,使零件連接的穩固性更好。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螺栓2遠離螺帽1的一端的側面上開設有貫穿螺栓2的通孔21,通孔21的中心軸與螺栓2的中心軸相垂直,螺栓2與螺帽1相連接的一端設有圓角,當不方便使用扳手轉動螺帽1時,至于要將任意與通孔21相匹配或不大于通孔21孔徑的桿插入到通孔21內,再轉動桿,實現轉動整個緊固件的作用。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螺帽1呈六邊形體且邊角處設有圓角;防止人們在使用螺帽1的時候不小心傷到手,在加工時更為順利進行。
螺栓2和螺帽1一體設置,能夠有效的減少標準件的使用數量,同時簡化組裝后零件的結構,第一連接環3和第二連接環4不僅加長了螺帽1的內部加固的長度,使連接更加的緊密,同時還防止了零件在與螺帽1相連接后由于受力面積小而發生形變;第二連接環4還能夠插入到零件內部,環形凹槽41內的橡皮圈不僅能夠使第二連接環4與零件緊密連接,還能起到密封的作用。通孔21的存在,方便了人們在無法使用扳手的情況下對螺帽1進行旋轉,只需要將小于或等于通孔大小的桿子插入到通孔21內,便能實現對緊固件的旋轉
參照圖3至4所示,實施例二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作出改進,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螺栓2上開設有若干條與螺栓2中心軸相平行的條形凹槽22,在螺栓2插入到零件內時,條形凹槽22能夠很好地起到排氣緩沖的作用,使螺栓2進入到零件內部時更為順暢。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螺栓2與螺帽1相連的另一端開設有半球形凹槽23,螺栓2在連接的過程中,零件內的氣壓難免會有一定的增大,半球形凹槽23的存在能使氣體部分進入到其內部,起到了緩沖的作用,使零件在組裝時更為順暢。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第二連接環4與第一連接環3相連接的另一側的端面邊緣開設有倒角,在第二連接環4進入到零件內部時,倒角的存在起到了一定的導向的作用,使其與零件的連接過程更為順暢。
條形凹槽22在組裝時起到排氣的作用,半圓形凹槽23能在組裝時起到減壓的作用,使螺栓2在組裝時更為輕松,第二連接環4上的倒角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在第二連接環4進入到零件內部時能夠更為的順暢。
綜上,實施例一中,螺栓2和螺帽1一體設置,能夠有效的減少標準件的使用數量,同時簡化組裝后零件的結構,第一連接環3和第二連接環4不僅加長了螺帽1的內部加固的長度,使連接更加的緊密,環形凹槽41內的橡皮圈不僅能夠使第二連接環4與零件緊密連接,還能起到密封的作用。通孔21的存在,方便了人們在無法使用扳手的情況下對螺帽1進行旋轉。
實施例二中,由于該緊固件用于衛浴中,零件與零件之間難免會有水氣和氣壓偏差存在,條形凹槽22、半圓形凹槽23以及倒角分別在組裝時起到了排氣緩壓以及引導的作用。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