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閥門啟閉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開閘器。
背景技術:
在石油、化工、海洋工程以及船舶等行業的工業管路中,都使用著大量的閥門,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產過程中的自動控制程度的提高,閥門的啟閉控制,尤其是對需要遠程控制操作閥門的啟閉控制,大部分采用氣動、電動或者油壓來驅動閥門啟閉。
但是對于市政供水管網等情況,閥門設置零散,開啟次數相對少且無需遠程控制,而且如果直接配置電動或者油壓等驅動機構,一來面臨成本過高問題,二來也面臨盜竊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而提供一種開閘器。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開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板,下端與所述的連接板固定連接的連桿,設置在連桿上端部且被彈簧向下壓緊定位的載板,固定設置在所述的載板上的驅動部,與所述的驅動部傳動連接并可旋轉地固定在載板下表面的主動齒輪,可旋轉地設置在所述的連接板上并與所述的主動齒輪嚙合傳動連接的傳動軸,所述的傳動軸的下端固定連接有卡盤,所述的卡盤的卡爪用以將閥門的閥桿上端抱緊。
還包括,
上端與載板固定連接下端形成有外螺紋且將所述的主動齒輪包容其中的外套管;
可相對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的外套管內部的傳動套,所述的傳動套上端形成有與所述的主動齒輪嚙合連接的傳動齒紋,下端與所述的傳動軸鍵傳動連接;
與所述的外套管下端螺接的調節套,所述的調節套與傳動套間設置有頂持彈簧以將所述的傳動齒紋和主動齒輪壓緊嚙合。
所述的傳動軸上端形成有所述的主動齒輪對應的傳動齒紋。
所述的卡盤的卡爪上對應地設置有弧形夾瓣,其中一個所述的夾瓣上設置有頂緊螺栓。
所述的驅動部為液壓馬達所述的液壓馬達由液壓工作站及換向閥實現正轉和反轉。
所述的連接板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側螺紋孔以與操作手柄固定連接。
所述的連桿上端形成有定位環臺,所述的彈簧套設在所述的定位環臺上部的連桿上且上端被螺母定位,所述的載板設置在定位環臺上并被彈簧壓緊。
種使用開閘器操控閥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閥桿扭矩調節所述的調節套以調整傳動套和主動齒輪間的壓力;
2)利用卡盤的卡爪將閥桿抱緊;
3)定位所述的開閘器并控制驅動部輸出以實現閘門開啟或關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彈簧壓緊嚙合傳動齒輪的方式,實現了扭矩保護效果,當扭矩過大時產生跳齒,不至于因扭矩過大而損壞閥門傳動裝置。該設備非常適合野外使用,更適用于廠區、泵站等環境大口徑閥門開關操作,而且整體結構簡潔,操作便利,可高效工作:開關DN2600蝶閥90度一個行程的作業僅需15分鐘。同時采用卡盤裝置進行傳動,對直徑20-40mm的傳動軸均適用,具有很高的使用適應性。同時,采用了分離式結構,保養方便,該設備不是永久安裝在閥門上,故不用考慮防盜
作為一個優選方案,利用頂持彈簧的壓緊端面齒輪式傳動套和齒盤式主動齒輪,結合齒輪嚙合傳遞力矩的方式,有效提高扭矩保護,當扭矩過大時,壓縮頂持彈簧利用跳齒實現輸出保護,而且通過調節套來調整頂持彈簧的壓力籍以調節該設備的輸出扭矩和保護扭矩,不至于因扭矩過大而損壞閥門傳動裝置,調整靈活,使用便利。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開閘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開閘器包括連接板1,多個下端與所述的連接板1固定連接的連桿2,被定位在所述的連桿上端部且被彈簧3壓緊的載板4,固定設置在所述的載板上的驅動部6,如液壓馬達或者電機,與所述的驅動部傳動連接且可旋轉地固定在載板下表面的主動齒輪(圖中未示出),可旋轉地設置在所述的連接板上的傳動軸10,所述的傳動軸上端與所述的主動齒輪嚙合傳動連接,所述的傳動軸的下端固定連接有卡盤8,所述的卡盤的卡爪上連接有用以將閥門的閥桿上端抱緊的夾緊瓣9。其中,所述的卡盤的夾緊瓣上設置有頂緊螺栓用以將閥桿上端銷緊定位,采用卡盤可實現與閥門傳動軸進行連接鎖定同時同心防止設備抖動。
本實用新型通過彈簧壓緊嚙合傳動的方式,實現了扭矩保護效果,當扭矩過大時產生跳齒,不至于因扭矩過大而損壞閥門傳動裝置。而且作為執行機構的開閘器為離線設備,該設備非常適合野外使用,更適用于廠區、泵站等環境大口徑閥門開關操作。
具體來說,為實現傳動軸與主動齒輪的嚙合傳動,具體實現上,可采用在傳動軸端部固定設置或者形成與所述的主動齒輪匹配的端面齒輪或端面齒輪式傳動齒紋,利用兩者的嚙合實現傳動,當超出扭矩時,通過壓縮所述的彈簧3實現跳齒,即可實現扭矩保護。而且可以通過調節彈簧對載板向下的壓力,實現不同力矩輸出的保護,可適用于多種閥門的開啟需求,而且調節簡單便利。
優選地,為提高對扭矩保護的調整,本實用新型的開閘器還包括位于所述的載板下部、上端與載板固定連接下端形成有外螺紋且將所述的主動齒輪包容其中的外套管7,可相對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的外套管內部的傳動套,所述的傳動套上端形成有與所述的主動齒輪嚙合連接的端面齒輪式傳動齒紋,下端與所述的傳動軸鍵傳動連接;以及與所述的外套管下端螺接的調節套11,所述的調節套11與傳動套間設置有頂持彈簧以將所述的傳動齒紋和主動齒輪壓緊嚙合。當然,所述的傳動軸與傳動套的連接可直接采用方孔與方桿或者多變邊形桿與多邊形孔的配合,即能對其進行定位,但是保留傳動套相對傳動軸的軸向的自由度。
利用調節套通過頂持彈簧提供端面齒輪式傳動套和主動齒輪的軸向壓緊力,保證扭矩保護效果可控,提高整體保護效果。而且利用調節套可以直接調節主動齒輪和傳動套產生跳齒時所需要的最大扭矩,保證順利開啟和扭矩保護的均衡,而且調節套調節便利,當然,也可在調節套與頂持彈簧間設置面狀軸承或墊片以消除傳動套的轉動對其產生影響。
具體地,為實現載板定位,所述的連桿5上端形成有定位環臺51,所述的彈簧3套設在所述的定位環臺上部的連桿上,所述的連桿上端設置有螺母5以將彈簧3的上端定位,所述的載板設置在定位環臺51上并被彈簧3壓緊。采用定位環臺定位方式,保證載板安裝位置平衡,同時,可調壓力的彈簧,進一步提供扭矩保護,與頂持彈簧壓緊傳動套實現雙重保護,提高整體使用安全性。
優選地,所述的驅動部為液壓馬達,采用液壓馬達或者電機作為驅動部,尤其當采用液壓馬達時,設備體型小,重量輕,比同等功能級別的電動頭輕,人力即可搬運拖拽至現場。液壓馬達的動力源來自于液壓工作泵站,其可由內燃機驅動,借助換向閥即可實現開閘器的正轉和反轉,滿足開啟和關閉需求,而且,液壓工作泵站移動性強,是常用的野外機械,省卻了外接電源的協調或發電機的動力轉化等繁瑣工作過程,便于攜帶和進行施工,運輸、操作整個過程有3人即可,有效節省人力,而且安全性高:無需考慮用電安全,也可以在易燃易爆環境使用。對使用操作人員要求較低,經過簡單培訓即可上崗操作。當然,對于用電便利的場合,如電動車為載體的野外機械等,所述的驅動部也可采用電機。
使用所述的開閘器操控閥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銘牌標注或者扭力扳手測定閥門的開啟扭矩,根據閥桿開啟扭矩調節所述的調節套以調整傳動套和主動齒輪間的壓力;
2)利用卡盤的卡爪將閥桿抱緊;
3)定位所述的開閘器并控制驅動部輸出以實現閘門開啟或關閉,若在開啟或關閉過程中,發現跳齒,則停止開閘進行故障排查,然后重新開啟。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